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养殖长江鲟后备亲本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1
作者 李远兰 张涛 +2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探究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的生理状况,采集了8尾(雌、雄各4尾)长江鲟后备亲本的血液,检测了血清激素、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力指标、血清离子和血清能量代谢酶等22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异水平,并对... 为探究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的生理状况,采集了8尾(雌、雄各4尾)长江鲟后备亲本的血液,检测了血清激素、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力指标、血清离子和血清能量代谢酶等22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异水平,并对比评估了雌、雄个体之间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皮质醇等6项指标的变异系数<20%,生长激素等9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20%~50%,促甲状腺素等4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50%~100%;另外,睾酮、泌乳素、甲状腺素等3项指标检测出其浓度范围,其中睾酮浓度最小值小于0.03 ng/mL,最大值大于15.00 ng/mL,泌乳素浓度小于1.00μIU/mL,甲状腺素浓度最小值0.01 nmol/L,最大值10.65 nmol/L;雌、雄个体血清K+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人工养殖长江鲟不同个体间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异较大,可考虑将K+作为养殖长江鲟性别判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长江鲟 后备亲本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联合CT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特征建立列线图预测食管鳞癌放疗近期疗效
2
作者 朱正群 巩萍 +2 位作者 黄栎有 徐兰 章龙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建立列线图对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从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分别对影像...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建立列线图对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从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分别对影像组学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进行降维并计算得到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和深度学习得分(Deepscor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列线图的校准度、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参与计算Radscore,6个深度学习特征参与计算Deep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adscore、Deepscore、TNM分期为联合模型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疗近期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高于临床模型(AUC=0.662)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814),且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验证集中联合模型的AUC为0.938,高于临床模型(AUC=0.644)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852),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间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影像组学模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决策曲线分析发现联合预测列线图在0.1~0.9和0.97~0.99的阈值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深度学习特征能较好地预测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海水养殖中华鲟后备亲本的血液生化特征
3
作者 李远兰 张涛 +4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杨刚 唐琼英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0-578,共9页
为探究海水养殖条件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后备亲本的生理状况,对海水养殖5年的13尾中华鲟后备亲本的28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鲟血液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 为探究海水养殖条件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后备亲本的生理状况,对海水养殖5年的13尾中华鲟后备亲本的28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鲟血液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分别为(1.48±0.93)U·L^(-1)、(45.70±19.07)U·L^(-1)和(0.83±0.39)μmol·L^(-1),尿酸(uric acid,UA)和肌苷(creatinine,CR)浓度分别为(11.58±8.80)μmol·L^(-1)和(15.98±5.12)μmol·L^(-1);28项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白/球蛋白比(A/G)、总蛋白(total protein,TP)、CR、TBIL、AST、γ-谷胺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15项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U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ALT、谷草/谷丙转氨酶比(AST/AL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等12项指标变异系数在0.5~1.0之间;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的变异系数大于1.0。与淡水养殖的中华鲟生化指标相比,海水养殖条件下的中华鲟血液的ALT、AST和TBIL活性有所降低,揭示其肝脏代谢可能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大,表明相同年龄不同个体之间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中华鲟的血液生化指标提供参考,并丰富海水养殖中华鲟血液生化的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后备亲本 海水养殖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抗生素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王晨阳 渠琬溪 +3 位作者 王旻寒 任振 丁昕 章龙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使用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抗生素组与非抗...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使用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抗生素组与非抗生素组,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3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抗生素65例,未使用抗生素71例,2组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均缩短(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表明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使用抗生素患者mOS与mPFS无明显影响(P>0.05),而β-内酰胺类药物可缩短使用抗生素患者的mOS和mPFS(P<0.05)。结论抗生素影响ICIs的疗效,不同类型抗生素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不同。正在接受或计划接受ICIs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应避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喹诺酮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预后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生化指标 被引量:18
5
作者 章龙珍 庄平 +4 位作者 张涛 李大鹏 张征 黄晓荣 冯广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测定了1-5龄5个年龄组的人工养殖史氏鲟血液的总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酶和无机离子等共22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龄史氏鲟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2-5龄组有显著性差异。5龄史氏鲟GLB最高,且与1-4龄组有... 测定了1-5龄5个年龄组的人工养殖史氏鲟血液的总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酶和无机离子等共22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龄史氏鲟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2-5龄组有显著性差异。5龄史氏鲟GLB最高,且与1-4龄组有显著性差异。1-4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间无差异,5龄组A/G值显著降低,并与1-4龄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CHO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升高,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5龄HDL-C与1-4龄有显著性差异。所有年龄组中甘油三脂(TRIG)无显著性差异。1-4龄组血糖(G)无显著性差异,5龄组G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BUN)与年龄呈显著负线性相关(R=-0.3627),但相关性不显著(P=0.0815>0.05)。CREA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R=0.4154,P=0.0389)。1-4龄总胆红素(T-BIL)无显著性差异,5龄最高。1-4龄组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性差异,5龄组显著升高,与1-4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年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无显著性差异。1龄组钠离子(Na+)最低,并与2-5龄组有显著性差异,2-5龄组中的Na+无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中钾(K+)、氯(Cl-)、镁(Mg2+)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总蛋白质 血脂 血糖 血清酶 无机离子
下载PDF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章龙珍 庄平 +5 位作者 张涛 张征 李大鹏 蓝泽桥 王正凯 答和庆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供实验用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 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 0~ 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 ,发现雌鲟在 3龄 ,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 0 .2~ 0 .3mm的白色卵粒 ,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 4龄雌鲟... 供实验用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 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 0~ 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 ,发现雌鲟在 3龄 ,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 0 .2~ 0 .3mm的白色卵粒 ,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 4龄雌鲟卵径达 0 .5~ 0 .8mm ,卵黄生长期开始 ,卵核位于卵母细胞的中央。推测养殖雌性施氏鲟在5~ 6龄可以达到性成熟产卵。 3龄雄性养殖施氏鲟精巢宽 0 .9~ 1.5cm ,重 9.1~ 15 .6 g ,呈粉白色。 4龄雄鲟已完全达到性成熟 ,精巢宽度达 3.5~ 5 .7cm ,重 2 6 0~ 5 0 4g ,通过注射激素催情 ,可获得大量优质精液。养殖雄性施氏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的提早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施氏鲟 性腺发育 人工培育 性成熟年龄
下载PDF
光照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章龙珍 王妤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冯广朋 刘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但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最高,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最高,LDH与全光照组和全避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LP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光照周期下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Na+、K+、Cl-、Ca2+、P3+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血浆蛋白 血脂 血糖 血浆酶 无机离子
下载PDF
盐度对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章龙珍 罗集光 +3 位作者 赵峰 张涛 宋超 王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6,共8页
针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as)广盐性的特点,设计了5个盐度梯度: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约30)、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盐度0,对点篮子鱼进行了48 d养殖实验,测定了5种盐度条件下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 针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as)广盐性的特点,设计了5个盐度梯度: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约30)、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盐度0,对点篮子鱼进行了48 d养殖实验,测定了5种盐度条件下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随盐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除盐度2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均在12 d时达到最小值,24 d血清渗透压有明显的回升,48 d趋于稳定,各时间点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点篮子鱼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402.5 m Osm·kg-1。在盐度5和盐度0条件下,血清离子浓度发生急剧下降,并在6 d和12 d达到最低值,24 d时有所回升;盐度20组血清Na+和C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和其余各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随着盐度的降低,分别在3 d和6 d达到最低值;盐度5和盐度0在12 d时Na+/K+-ATP活性迅速上升,并显著超过对照组,24 d再次下降;而盐度10缓慢回升,在48 d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在低渗环境中,点篮子鱼通过降低血清中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迅速变化来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盐度 血清离子 渗透压 Na+/K+-ATP酶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章龙珍 朱卫 +5 位作者 王妤 刘鉴毅 宋超 赵峰 张涛 杨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以鱼粉作为蛋白源(40%),鱼油和豆油(1∶1)为脂肪源,配制了脂肪水平分别为4.16%(L1)、7.42% (L2)、10.68% (L3)、14.20%(LA)、16.56%(L5)、19.62%(L6)6种等氮饲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28.09... 以鱼粉作为蛋白源(40%),鱼油和豆油(1∶1)为脂肪源,配制了脂肪水平分别为4.16%(L1)、7.42% (L2)、10.68% (L3)、14.20%(LA)、16.56%(L5)、19.62%(L6)6种等氮饲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28.09±0.60)g进行了8周的实验,探讨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消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活性在饲料脂肪水平为L4时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为L1、L5、L6的酶活性(P<0.05),脂肪水平LA与L2、L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在脂肪水平L2和L3时最高;肠道和肝脏蛋白酶活性远低于胃和幽门盲囊,在中肠和肝脏中均以脂肪水平为LA时显示出较高的蛋白酶活性.前肠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脂肪水平为L3时最高,且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后肠中脂肪酶活性在脂肪水平为L4时活性最高,且脂肪水平L4与L2、L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幽门盲囊和肝脏脂肪酶活性低于肠道,且不受脂肪水平的影响,在不同脂肪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盲囊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脂肪水平为L3时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L1、L2、L5、L6各组(P<0.05),与L4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道、肝脏淀粉酶活性较低,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胃、肠道淀粉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肝脏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高;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致呈逐渐显著降低趋势,分别在L3、L4时达到最低,L3、L4、L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L2、L3、L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L1,低于L5、L6;尿素(UREA)含量则呈下降的趋势.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68%~14.20%时对消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点篮子鱼的生长,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脂肪水平 消化酶活性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长鳍篮子鱼消化道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章龙珍 杨金海 +3 位作者 赵峰 刘鉴毅 庄平 姚志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7,共7页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黏液细胞,黏膜下层含有大量腺体。胃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胃贲门、盲囊部分布有许多腺体,幽门部较少;胃柱状细胞中有较多的...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黏液细胞,黏膜下层含有大量腺体。胃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胃贲门、盲囊部分布有许多腺体,幽门部较少;胃柱状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一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吞饮泡。肠道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含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细胞器较丰富,在细胞上部分布有大量多泡体。由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由高变低,数量逐渐减少,肌层逐渐变厚,后肠分布有大量淋巴细胞,紧密排列成环状。幽门盲囊组织构造与肠道相似,但上皮细胞游离面有比肠道更密集的微绒毛。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消化道 淋巴细胞 多泡体
下载PDF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章龙珍 宋超 +2 位作者 庄平 赵峰 闫文罡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9,共6页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纹缟虾虎鱼(P<0....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纹缟虾虎鱼(P<0.05),而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纹缟虾虎鱼(P<0.05)。斑尾刺虾虎鱼和纹缟虾虎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检测到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6.56和73.00。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斑尾刺虾虎鱼显著高于纹缟虾虎鱼(P<0.05),分别为32.14%±1.16%和30.17%±1.02%。从以上分析可见,两种虾虎鱼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粗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来看,纹缟虾虎鱼的营养价值优于斑尾刺虾虎鱼;从EPA和DHA的相对含量来看,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斑尾刺虾虎鱼高于纹缟虾虎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刺虾虎鱼 纹缟虾虎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泥鳅胚胎玻璃化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章龙珍 鲁大椿 +2 位作者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泥鳅胚胎 (胚孔封闭期 )用 10 #玻璃化液作为低温保护剂 ,经低温 (- 196℃ )冷冻保存 17h后 ,38℃水浴解冻 ,解冻后的胚胎获得了成活。在稀释液B1、B2、B3中分别有 2 6 .7% ,15 .0 % ,3.0 %成活的胚胎。解冻后的胚孔封闭期胚胎经过 5 0... 泥鳅胚胎 (胚孔封闭期 )用 10 #玻璃化液作为低温保护剂 ,经低温 (- 196℃ )冷冻保存 17h后 ,38℃水浴解冻 ,解冻后的胚胎获得了成活。在稀释液B1、B2、B3中分别有 2 6 .7% ,15 .0 % ,3.0 %成活的胚胎。解冻后的胚孔封闭期胚胎经过 5 0h的培养 ,胚胎从胚孔封闭期发育至尾鳍出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胚胎 玻璃化液 超低温冷冻保存
下载PDF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繁殖季节的性腺组织学 被引量:10
13
作者 章龙珍 陈丽慧 +3 位作者 庄平 冯广朋 徐滨 赵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52,共8页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以Ⅳ期为主,5、6月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性腺指数
下载PDF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章龙珍 王绪 +2 位作者 郝兴芝 史艳侠 刘忠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肺癌和60例非肿瘤患者CYP1A1、GSTM1基因,再用NcoI及HinfI两种内切酶识别CYP1A1等位基因亚型。结... 目的: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肺癌和60例非肿瘤患者CYP1A1、GSTM1基因,再用NcoI及HinfI两种内切酶识别CYP1A1等位基因亚型。结果:1)肺癌组与对照组CYP1A1等位基因型Ile/Ile、Ile/Val、Val/Val的频率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癌组CYP1A1(Val/Val)基因型频率(18.5%)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肺癌组GSTM1(-)基因型的频率(6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0%),P<0.05。3)两种等位基因联合分析发现,与携带CYP1A1(Ile/Ile)/GSTM1(+)基因型的个体相比:CYP1A1(Ile/Ile)/GSTM1(-)以及CYP1A1(Ile/Val+Val/Val)/GSTM1(+)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较高,OR分别为3.82(95.0%CI,1.27~11.45)和3.5(95.0%CI,1.18~10.41);而CYP1A1(Val/Val)/GSTM1(-)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最高,OR为10.5(95.0%CI,1.70~64.73)。4)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CYP1A1(Ile/Val+Val/Val)等位基因型主要增加鳞癌的危险性;而GSTM1基因型组织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5)在分析吸烟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时发现,CYP1A1(Ile/Val+Val/Val)及GSTM1(-)等位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并与至发病时的累积吸烟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A1 GSTM1 基因多态性 肺癌 易感性
下载PDF
褐牙鲆精子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冷冻保存 被引量:9
15
作者 章龙珍 闫文罡 +3 位作者 庄平 黄晓荣 徐滨 江琪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对褐牙鲆精子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牙鲆精浆pH值为(7.90±0.26),精子密度为(1.03×1010)/mL,精浆渗透压为(308.50±7.85)m Osm/kg,K+在精浆中的浓度为(27±3)mmol/L,Na+在精浆中的浓度为(71±5)mmol/... 对褐牙鲆精子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牙鲆精浆pH值为(7.90±0.26),精子密度为(1.03×1010)/mL,精浆渗透压为(308.50±7.85)m Osm/kg,K+在精浆中的浓度为(27±3)mmol/L,Na+在精浆中的浓度为(71±5)mmol/L。对不同盐度和pH与褐牙鲆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5,pH为8.0时,精子的活力最高,分别达到(93.33±5.67)%和(89±3.33)%,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褐牙鲆精子寿命为(23±2)min,与已报道其它海水鱼精子寿命相近。分别采用室温(25℃)和低温(4℃)保存精子,发现精子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4 d,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活7 d,证明低温可有效延长精子存活时间。另外,分别采用4种不同稀释液(S1、S2、S3、S4)与4种不同抗冻剂(DMSO、EG、Gly、PG)配制成冷冻保存液对褐牙鲆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S3液作为稀释液,16%的DMSO作为抗冻剂,利用快速降温法对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38℃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的精子获得最高的活力为(84±3.67)%,此方法可用于褐牙鲆精子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精子 活力 稀释液 抗冻剂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几种淡水鱼精子渗透压及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章龙珍 刘宪亭 +2 位作者 陈松林 鲁大椿 郭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淡水鱼类精子在低温冷冻保存时,其渗透压在抗冻剂DMSO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冷冻前精子的渗透压在DMSO作用下最高可达1538mOsm/L与4.5%NaCl溶液相等渗,是自然条件下的5倍。解冻后最高仍保持在13... 本文研究了淡水鱼类精子在低温冷冻保存时,其渗透压在抗冻剂DMSO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冷冻前精子的渗透压在DMSO作用下最高可达1538mOsm/L与4.5%NaCl溶液相等渗,是自然条件下的5倍。解冻后最高仍保持在1367mOsm/L与4.0%NaCl溶液相等渗,是自然条件下的4.5倍。渗透压变化(Y)与二甲亚矾浓度(X)的关系式为Y=0.148x+1.245,r=0.898(冻前)和Y=0.136x+0.641.r=0.968(冻后)。当冷冻前精子渗透压为1025-1367mOsm/L时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精子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淡水鱼 精子 渗透压 成活率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对西伯利亚鲟精子形态结构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章龙珍 刘鹏 +2 位作者 庄平 王斌 闫文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5,共8页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比值及中段宽与鲜精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段长度、后外侧延伸物长度比鲜精显著变短(P<0.05)。精子经过冷冻后有30.5%的精子在形态、结构上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受损精子显微结构表现为顶体后外侧延伸物与核糅合,顶体内容物丢失;核膜囊泡化、核膜断裂,核内出现空泡;线粒体内嵴弥散,线粒体脱落;鞭毛外膜松弛与鞭毛脱离等。部分受损伤精子出现顶体丢失,中段脱落,鞭毛自中段基部断裂的现象。精子损伤主要集中在膜系统,中心粒等微管系统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精子超微结构 冷冻损伤
下载PDF
人工催熟日本鳗鲡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龙珍 乔振国 +4 位作者 庄平 黄晓荣 张涛 冯广朋 赵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1-617,共7页
对经人工催产获得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观察,日本鳗鲡精子有两种形态结构,一种精子的细胞核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这精子较小,细胞核长径为(2.57±0.62)μm,短径为(2.11&#... 对经人工催产获得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观察,日本鳗鲡精子有两种形态结构,一种精子的细胞核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这精子较小,细胞核长径为(2.57±0.62)μm,短径为(2.11±0.59)μm,鞭毛长度为(38.35±7.71)μm;另外一种精子的细胞核为“眉形”或“新月形”,精子较大,细胞核长径为(7.66±1.09)μm,短径为(2.54±0.46)μm,鞭毛长度为(38.35±9.02)μm。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圆形精子头部的顶端无顶体,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底端的中间,由细胞核向内凹陷而成,呈一沟状,其走向与精子的长轴平行。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细胞核的下端有2~3个线粒体。基体的头端呈简状,由电子致密物构成。基体的尾端分裂成9束。尾部从袖套腔中伸出且细长,轴丝始端与基体的尾端相连,微管多呈电子致密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圆形精子为日本鳗鲡正常成熟的精子。“眉形”或“新月形”精子头部细胞核弯曲,在弯曲处有一圆形的球状物,球状物内含有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轴丝为“9+0”结构。这种精子可能存在发育缺陷或没有达到完全正常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精子形态 植入窝 中心粒复合体 “9+2”微管结构
下载PDF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章龙珍 江琪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章龙珍 江琪 +2 位作者 庄平 黄晓荣 闫文罡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4-508,共5页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精子活力下降,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浆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升高(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降低(P<0.05),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子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降低(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则显著高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低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这说明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影响精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俄罗斯鲟 精子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