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4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O.05);AFS避免了MTT多种影响因素,比MTT快速、准确、敏感、重复性好,同时能观察凋亡、坏死及活细胞,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法 MTT法 肿瘤
下载PDF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童善庆 王建华 +6 位作者 李彪如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 ,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 ,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 ,体外IL 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 2扩增后 ,TIL分泌产生IL 2、TNF α、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 ) ,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磷酰胺或IL 2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 ,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 2扩增后 ,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TIL辅助其它疗法可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TIL
下载PDF
上海地区麻鸭血中DHBV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童善庆 李彪如 +1 位作者 王建全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本文应用电镜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104只麻鸭血清标本DHBV阳性率为68.5%,其中1日~1月龄组为93.3%,6~12月龄组为72.7%,1~2年龄组为56.6%,表明DHBV阳性率随鸭龄增长而不断下降。鸭血清中... 本文应用电镜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104只麻鸭血清标本DHBV阳性率为68.5%,其中1日~1月龄组为93.3%,6~12月龄组为72.7%,1~2年龄组为56.6%,表明DHBV阳性率随鸭龄增长而不断下降。鸭血清中除存在DHBV的40~45nm完全颗粒与40~60nm空心颗粒外,还发现一种20~30nm的小球形颗粒。鸭肝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在肝细胞浆内质网中找到DHBV颗粒,同时在胞浆与核内均找到35~37nm裸露的核心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形态学 生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3 位作者 胡宝瑜 陆德源 叶立文 沈耕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_α、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TNF_β,然后用国际通用的L_(929)细胞标准法检测TNF的活性。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5.76 U/ml;TNF_β20.13 U/ml)明显高于正常人(TNF_α为3.10U/ml;TNF_β为0.21 U/ml)与急性肝炎患者(TNF_α为3.44U/ml;TNF_β为0.24 U/ml)。又慢活肝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1.42U/ml;TNF_β为7.54 U/ml)明显高于慢辽肝(TNF_α活性为5.92U/ml;TNF_β为0.41 U/ml)。结果表明TNF活性的增高与肝损害的程度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乙型肝炎 脂多糖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童善庆 陆德源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前已确认的人类Toll样受体有10个,它们分别识别病原微生物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特式结构,其中TLR9与细菌CpG-DNA关系的发现,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细菌CpG基序与TLR9、鞭毛蛋白与TLR5和病毒与TLR5等的相互关系及... 目前已确认的人类Toll样受体有10个,它们分别识别病原微生物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特式结构,其中TLR9与细菌CpG-DNA关系的发现,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细菌CpG基序与TLR9、鞭毛蛋白与TLR5和病毒与TLR5等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抗感染 医学免疫学 天然免疫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童善庆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5年第7期293-296,共4页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的产生和消失、微生物的感染和转归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凋亡的基本规律和基因调节,对于弄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的产生和消失、微生物的感染和转归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凋亡的基本规律和基因调节,对于弄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肿瘤 感染 基因调控
下载PDF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善庆 沈耕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0年第10期433-435,443,共4页
引起暴发型病毒性肝炎(FVH)的病毒有 HAV、HBV、HCV、HEV 及 HDV 等,在我国以 HBV 多见。病毒感染类型可为单一病毒感染,可为两种以上病毒(如 HBV 和 HDV 等)的同时或叠加感染,也可为同一病毒的再次感染。FVH 时急性肝细胞坏死的发病机... 引起暴发型病毒性肝炎(FVH)的病毒有 HAV、HBV、HCV、HEV 及 HDV 等,在我国以 HBV 多见。病毒感染类型可为单一病毒感染,可为两种以上病毒(如 HBV 和 HDV 等)的同时或叠加感染,也可为同一病毒的再次感染。FVH 时急性肝细胞坏死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与 FVH 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内毒素也是重要的诱发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8
作者 童善庆 陆德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6-27,共2页
暴发型肝炎的主要组织学变化是急性肝细胞坏死,其原因有病毒、细菌及其内毒素、化学药品等。 1.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引起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暴发型肝炎的主要组织学变化是急性肝细胞坏死,其原因有病毒、细菌及其内毒素、化学药品等。 1.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引起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以HBV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暴发型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病原体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被引量:1
9
作者 童善庆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0年第3期14-17,共4页
微生物致病性和毒力的传统概念不能反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本文介绍一种损伤-应答分类法,将致病微生物分成6类,并提出致病性的现代概念。
关键词 病原体 致病性 毒力
下载PDF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7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张希衡 陆静 吴建和 胡洪亮 沈鼎鸿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东礼 肖家祁 +3 位作者 童善庆 胡宝瑜 侍庆 胡烈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M期 ,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 ,抑制其增殖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 ,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 ,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 ,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稀 凋亡 宫颈癌 HeLe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榄香烯对HeLa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东礼 童善庆 +1 位作者 肖家祁 吴建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6基因、p5 3基因、hTERT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榄香烯作用下 ,HPV18 E6基因、p5 3基因表达没有变化 ,但hTERT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hTERT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对于耐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人乳头瘤病毒E6 榄香烯 HELA细胞 基因表达 宫颈癌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建华 童善庆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下载PDF
超抗原SEB和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细胞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印彤 童善庆 +2 位作者 谢玉才 朱佑明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果发现单用SEB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NF、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有关。单用D-GalN可同时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变性,SEB和D-GalN合用2、6h见肝细胞凋亡,12h后以肝细胞坏死为主,小鼠24h死亡率达50%。因而,推测凋亡与坏死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D-氨基半乳糖 肝坏死 SEB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Vac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细胞空泡化和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建平 赵蔚 +3 位作者 杨贵珍 胡宝瑜 童善庆 郭晓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作为单一毒力决定簇对真核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 PCR扩增vac A基因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 1,构建重组质粒 p EGFP- vac A,转染 He L a细胞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 He L a细胞 2 4 h,10 %~ 2 0 %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空泡 ,其中少数细胞发生凋亡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用于真核表达的重组 vac A质粒 ,转染真核细胞后 ,观察 Vac A作用导致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为研究 V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空泡毒素 单一毒力决定簇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空泡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抗感染免疫
16
作者 童善庆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Toll样受体家族是新近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它们不仅泛特异性地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结构成分,而且也为获得性免疫中免疫细胞的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因此在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Toll样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构成分的相应关系,... Toll样受体家族是新近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它们不仅泛特异性地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结构成分,而且也为获得性免疫中免疫细胞的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因此在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Toll样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构成分的相应关系,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他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抗感染免疫 病原微生物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
17
作者 童善庆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9年第2期15-17,34,共4页
自身免疫是机体失去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或免疫无反应性,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证明某些病毒感染与一些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并发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某些基因或其蛋白分子之间存在着结构类似性,因而可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性。这种... 自身免疫是机体失去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或免疫无反应性,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证明某些病毒感染与一些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并发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某些基因或其蛋白分子之间存在着结构类似性,因而可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性。这种分子模拟假说得到转基因动物实验的支持,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病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通过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建平 王洪涛 +4 位作者 赵蔚 吴凯宇 李涛 郭晓奎 童善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425,436,共3页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B3CVB3致HeLa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分子机制。方法用CVB3作用于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HeLa细胞的病变及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VB... 目的评价柯萨奇病毒B3CVB3致HeLa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分子机制。方法用CVB3作用于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HeLa细胞的病变及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VB3作用于HeLa细胞后,细胞很快发生变性和坏死,24h后较多细胞凋亡;caspase基因在病毒作用早期即被活化,表现在caspase-3mRNA在病毒作用后6h内,迅速增高达峰值。在24h内,又降至接近病毒作用前的水平。caspase-3蛋白表达在42h内逐渐增高。结论CVB3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两种反应,坏死早于凋亡,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B3 细胞凋亡 CASPASE-3
原文传递
DHBV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4 位作者 陆德源 沈鼎鸿 沈耕荣 周霞秋 谢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入生理盐水,或二次均注入生理盐水者均未发现肝坏死病理变化。若第一次肝内注入DHBV,第二次静脉内注入内毒素,病理变化则明显轻于第一种方法,仅出现轻微散在斑点状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酶消化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5 位作者 胡宝瑜 朱佑明 张希衡 吴建和 陆德源 陆静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酶消化(胶原酶Ⅳ、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活力、增殖力等影响,并用单个酶消化法与Rosenberg法比较。结果提示:胶原酶Ⅳ或胶原酶Ⅱ消化肿瘤组织块时对TIL细胞活...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酶消化(胶原酶Ⅳ、胶原酶Ⅱ、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活力、增殖力等影响,并用单个酶消化法与Rosenberg法比较。结果提示:胶原酶Ⅳ或胶原酶Ⅱ消化肿瘤组织块时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小;透明质酸与胰蛋白酶消化对TIL细胞活力、增殖力损伤大。在37℃,1h消化组与4℃,24h消化组对同一来源肿瘤组织酶消化配对比较中,结果提示同一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浸润 淋巴细胞 胶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