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河溢油污染源逆时追踪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付玉 童思陈 +2 位作者 王啸 蒋聘凤 黄国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研究内河溢油污染溯源问题,从溢油污染应急处置时间尺度出发,以三峡库区典型河段为例,采用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基于Fortran语言从底层开发了溢油扩展漂移及逆时追踪数学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典型运行工况下的可能溢油污染过程,对溢油... 为研究内河溢油污染溯源问题,从溢油污染应急处置时间尺度出发,以三峡库区典型河段为例,采用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基于Fortran语言从底层开发了溢油扩展漂移及逆时追踪数学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典型运行工况下的可能溢油污染过程,对溢油扩展漂移和溢油逆时追踪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溢油污染的扩展漂移过程及追踪寻求出污染源的大致位置,可为内河航道中不明溢油源污染事故的应急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溢油污染 溯源 逆时追踪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抛石沉降附加历时及其对漂距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许光祥 楼金仙 +1 位作者 蒋孜伟 童思陈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沉降附加历时是指抛石按实际变速沉降与以稳定沉速匀速沉降之间存在的历时差,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基于抛石沉速和行程的理论方程式,引入沉降形阻系数、单径稳降历时和粒径水深比等参数,简化了抛石沉速和行程的理论公式结构,给出了沉降... 沉降附加历时是指抛石按实际变速沉降与以稳定沉速匀速沉降之间存在的历时差,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基于抛石沉速和行程的理论方程式,引入沉降形阻系数、单径稳降历时和粒径水深比等参数,简化了抛石沉速和行程的理论公式结构,给出了沉降总历时和附加历时的精确解及等同的近似解,建立了沉降附加历时无量纲关系式和平均沉速理论计算式。实例分析表明,沉降附加历时比随着粒径水深比呈线性增加。基于流速垂线均匀分布的漂移速度和漂距方程,建立了相对漂距与佛汝德数和粒径水深比的无量纲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当粒径水深比为0.01~0.05时,忽略附加历时可使漂距偏差达到5%~50%,当粒径水深比为0.1时,偏差甚至超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石 沉速 沉降附加历时 稳前历时 漂距
原文传递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与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国鲜 聂玉玺 +4 位作者 张清寰 童思陈 赵健 梁东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4-1372,共9页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仍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过程涉及农业、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是国内外环境污染学术研究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仍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过程涉及农业、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是国内外环境污染学术研究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与迁移过程,如农业学科注重农田—山坡—流域尺度下灌溉、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施肥、营养盐转化吸收及其土壤库收支与微生物对营养盐的作用等过程,但忽略了不同尺度或系统之间的迁移过程内在联系,尤其是较少开展集成模拟研究。本文综述了典型空间尺度(从田块到山坡,再到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总结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建模方法,提出在模型系统中除需要深入考虑田块、山坡等尺度的局部水文及其污染物产生、累积、释放与迁移外,还迫切需要综合考虑农田—山坡—流域系统的水文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与集成面源模型的研发。同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过程的尺度转换、建模方法和模型不确定性,分析了其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迁移过程 尺度转化 过程模型
下载PDF
三峡水库排沙比与水沙因子响应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倩倩 童思陈 +1 位作者 龙孝平 蒋聘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04,112,共5页
为研究实际水沙条件下排沙比与影响因素间的响应关系,基于三峡水库2003~2018年实测水沙资料,在分析水库来水来沙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排沙比与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建立了主汛期排沙比关系式。结果表明,排沙比与单因子影响因素的相关... 为研究实际水沙条件下排沙比与影响因素间的响应关系,基于三峡水库2003~2018年实测水沙资料,在分析水库来水来沙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排沙比与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建立了主汛期排沙比关系式。结果表明,排沙比与单因子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不高,说明排沙比受多因子综合影响。从水库的运行调度角度出发,排沙比与滞洪时间呈负相关,应通过缩短滞洪时间来提高排沙效率;从来水来沙角度分析,入库沙量越大,细颗粒泥沙的排沙比越大,粗颗粒泥沙则呈多来少排的特点。在主汛期,排沙比与提出的表达式关系较好,可为三峡水库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泥沙淤积 排沙比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营养盐通量过程影响研究综述
5
作者 蒋聘凤 童思陈 +3 位作者 黄国鲜 许光祥 胡鹏 许新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4,44,共13页
河流运输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营养物质从陆地到海洋的重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在入海通量中的占比非常大,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河流的营养盐过程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考虑数据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河流营养盐数据获... 河流运输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营养物质从陆地到海洋的重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在入海通量中的占比非常大,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河流的营养盐过程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考虑数据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河流营养盐数据获取方法,总结了河流营养盐通量计算的研究进展,揭示了世界大河营养盐通量变化过程趋势。此外,从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的角度分析了河流营养盐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土地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和水环境修复和管理等角度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河流营养盐过程的作用。最后在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影响、水质监测技术、模型模拟计算以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展望了未来需要加强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河流营养盐 营养盐通量 水环境模型
下载PDF
广阳坝河段连续浅滩-深潭式仿自然生境修复技术研究
6
作者 林欢 王丽 +4 位作者 杨胜发 孙章 胡江 闫路遥 童思陈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87,96,共4页
以长江上游广阳坝河段为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连续浅滩—深潭式仿自然生境修复技术方案实施前后相应河段水深、流场的变化,讨论生境修复方案对鱼类产卵场、栖息地、越冬活动及航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境修复方案实施后,试验范围段缓... 以长江上游广阳坝河段为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连续浅滩—深潭式仿自然生境修复技术方案实施前后相应河段水深、流场的变化,讨论生境修复方案对鱼类产卵场、栖息地、越冬活动及航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境修复方案实施后,试验范围段缓流区的面积大幅增加,且在丁坝群之间形成了局部缓流,有利于鱼类的产卵与栖息;方案的实施对河段航道内船舶通行未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浅滩—深潭 山区河流 仿自然生境 丁坝
原文传递
基于HSPF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
7
作者 马仕先 周刚 +2 位作者 童思陈 呼婷婷 胡海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2,共7页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圩堤、闸泵和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单元格级网格和网格中心点空间分析数据,生成流域划分参考图。通过建立常州市钟楼区平原河网HSPF水文模型,对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进行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钟楼区2020~2021年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较好,德胜河桥、钟楼大桥和连江桥下站点的相关系数、纳什系数均大于0.75,满足模型模拟精度,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流域划分 DEM HSPF模型 水文模拟
下载PDF
内河船舶航行阻力及通航水力指标计算 被引量:13
8
作者 童思陈 许光祥 邓明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以山区河流澜沧江为代表,采用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式.对比其他山区河流船舶航行阻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内河船舶的航行阻力计算方法.结合坡降阻力计算,建立了澜... 以山区河流澜沧江为代表,采用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式.对比其他山区河流船舶航行阻力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内河船舶的航行阻力计算方法.结合坡降阻力计算,建立了澜沧江急流滩的通航水力指标,并与其他内河航道的通航水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内河航道通航水力指标与航道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阻力 急流滩 通航水力指标 澜沧江
下载PDF
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5
9
作者 童思陈 高建 +1 位作者 许光祥 钟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弯道水流特性是水利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内容。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从中提取了纵向流速参数。基于作者提出的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 弯道水流特性是水利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内容。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从中提取了纵向流速参数。基于作者提出的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公式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水流 纵向流速 垂线平均 流速分布
下载PDF
“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童思陈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0,37,共5页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针对影响“蓄清排浑”水库运行条件最为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汛后蓄水时间和汛期限制水位两个方面对水库淤积量过程、三角洲推进、横断面发展和排沙比变化等淤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水库运行条件下库区泥沙淤积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蓄清排浑” 水库泥沙 三角洲淤积 排沙比
下载PDF
河道型水库动防洪库容近似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童思陈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2,共9页
本文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方程出发 ,推导了河道型水库动、静防洪库容关系 ,以数学模型为手段 ,计算并绘制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 ,给出防洪库容一般变化规律 ,提出计算水库防洪库容具体步骤和方法 ,为可研阶段或中小型防洪水库缺少断面... 本文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方程出发 ,推导了河道型水库动、静防洪库容关系 ,以数学模型为手段 ,计算并绘制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 ,给出防洪库容一般变化规律 ,提出计算水库防洪库容具体步骤和方法 ,为可研阶段或中小型防洪水库缺少断面资料情况下 ,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提供参考。河道型水库防洪库容计算方法应结合实际水库具体情况选取 ,完全采用静库容法计算防洪库容是不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动防洪库容 计算方法 公式推导 静防洪库容
下载PDF
澜沧江船舶航行阻力及通航水力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童思陈 许光祥 邓明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2,共6页
采用螺旋桨推力与船舶航行阻力相平衡的原则,以兹万科夫水流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根据澜沧江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以船舶浸水面积与水流佛劳德数为典型参数,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公式... 采用螺旋桨推力与船舶航行阻力相平衡的原则,以兹万科夫水流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根据澜沧江实船静水航速试验资料,以船舶浸水面积与水流佛劳德数为典型参数,对原兹万科夫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于澜沧江代表船舶的水流阻力计算公式。结合坡降阻力计算,探讨了多种工况下的船舶推力和航行阻力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急流滩消滩流速—比降组合。并建立了应用方便、结构简单合理的澜沧江通航水力指标,即船舶能自航上滩的最大流速—比降关系式,为澜沧江航道的规划、设计及整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阻力 急流滩 通航水力指标 澜沧江
下载PDF
植物边界溢油吸附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许悦 童思陈 +2 位作者 唐美芳 蒋娉凤 张倩倩 《化工管理》 2023年第33期56-60,共5页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航道海损导致的溢油事故时有发生,或对区域经济及水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溢油的研究包括理论、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目前,针对溢油数值模拟的研究较多,但对河道岸边溢油吸附研究较少,而专门针对植物边界的溢油吸附...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航道海损导致的溢油事故时有发生,或对区域经济及水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溢油的研究包括理论、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目前,针对溢油数值模拟的研究较多,但对河道岸边溢油吸附研究较少,而专门针对植物边界的溢油吸附研究更少。文章以仿宽叶草、仿米兰草、仿秧苗、仿绿萝、仿栀子叶和仿尤加利等6种仿生植物为代表,开展了仿植物边界的溢油吸附概化试验。结果表明:仿生植物各工况吸附率随时间呈线性关系;相同溢油量情况下,吸附率与吸附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引入触油湿周、触油湿周比和吸附能力系数等定义,探讨了仿生植物的溢油吸附量表达关系,得到了相应的吸附能力系数。试验成果可为植物边界溢油研究及数模验证提供基础和验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边界 仿生植物 溢油吸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金沙江中下游梯级优化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童思陈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水利、水电梯级的逐步开发,从梯级整体效益出发,考虑梯级长期保持最大效益成为最重要和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沙特性和梯级水库开发特点,指出原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金沙江梯级... 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水利、水电梯级的逐步开发,从梯级整体效益出发,考虑梯级长期保持最大效益成为最重要和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沙特性和梯级水库开发特点,指出原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金沙江梯级的优化开发模式-梯调方案。研究表明,梯调方案考虑了金沙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上下游互补及功能定位优化,最大限度满足流域的长远防洪、发电和减淤,对于流域长远利用和金沙江梯级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金沙江梯级 开发模式 功能优化 长远利用
下载PDF
水库可持续利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童思陈 周建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但仍不能确保主要防洪和兴利库容的长期使用。对泥沙调度仍有相当优化和进一步减淤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调度和设计潜力,水厍的有效库容能够得到更多和更长期的保留,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可持续利用 河道型水库 泥沙淤积 有效库容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流浅水效应的船舶操纵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思陈 唐小娅 张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6-872,共7页
为更好体现和模拟山区河道的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姿态,在明渠恒定非均匀水流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浅水效应的3自由度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通过船舶定回转试验和Z型运动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吃水比h/d的减小,船舶浅水效应越为突出... 为更好体现和模拟山区河道的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姿态,在明渠恒定非均匀水流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浅水效应的3自由度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通过船舶定回转试验和Z型运动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吃水比h/d的减小,船舶浅水效应越为突出,直航速度越小,定回转直径越大;同时,船舶Z型运动的摆幅越大,运动周期越长,说明船舶的舵效和操纵性能越差。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开发的基于非均匀流和浅水效应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山区河道的船舶操纵运动采用基于浅水效应的模型计算才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非均匀流 浅水效应 船舶操纵性 船舶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河湾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童思陈 许光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7-1173,共7页
通过对河湾岸坡上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泥沙起动模式,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对应的起动流速公式。与顺直河床的泥沙起动公式的比较表明,沙莫夫公式只是本文公式的特例。在概化的河湾岸坡水力学模型上,系统研究了不同弯道半径、水... 通过对河湾岸坡上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泥沙起动模式,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对应的起动流速公式。与顺直河床的泥沙起动公式的比较表明,沙莫夫公式只是本文公式的特例。在概化的河湾岸坡水力学模型上,系统研究了不同弯道半径、水深、流量及岸坡坡度情况下泥沙的起动流速。通过验证比较表明,用本文所给公式计算的河湾岸坡泥沙起动流速与试验实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 坡岸 泥沙 起动流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弯道水流环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童思陈 钟亮 许光祥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5,共4页
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 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弯道水流 环流结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库区糙率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思陈 唐小娅 辛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6,共4页
为得到三峡水库实际运行后库区泥沙的淤积糙率,基于三峡水库运行10余年库区实测淤积资料、日均来流量与水位序列,采用一维水流模型推算了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以来库区沿程的综合糙率。结果表明,常年回水区峡谷段淤积较少,糙率随流量、... 为得到三峡水库实际运行后库区泥沙的淤积糙率,基于三峡水库运行10余年库区实测淤积资料、日均来流量与水位序列,采用一维水流模型推算了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以来库区沿程的综合糙率。结果表明,常年回水区峡谷段淤积较少,糙率随流量、运行时间变化较小,糙率相对较大;常年回水区宽谷段泥沙在主槽落淤后床面阻力减小,糙率逐年降低;常年回水区弯曲分汊段泥沙淤积严重,糙率逐年减小;变动回水段天然河道特性起控制作用,糙率相对稳定。同一洪水流量情况下,随运行时间推移和淤积发展,糙率总体减小。常年回水区糙率的降低值明显大于变动回水区糙率的降低值。三峡水库淤积过渡期糙率与河道部位、断面形态、河道形态等参数均存在一定关系。研究成果为三峡水库淤积与糙率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库淤积 糙率分布 过渡期糙率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定级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童思陈 许光祥 文传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2-1117,共6页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支流的航道技术等级定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标准体系应用于梅溪河,得到了三峡蓄水后梅溪河的航道标准。成果为三峡及类似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的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流航道 航道等级 定级标准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