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皮胶原蛋白提取液脱色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雪 令狐青青 +3 位作者 童晓倩 毛贵珠 罗红宇 宋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1-227,共7页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皮胶原蛋白提取液中色素,优化脱色条件,以进一步利用鱿鱼皮胶原蛋白。在确定该色素特征吸收波长为420 nm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时间、溶液p H值和脱色温度对鱿鱼皮胶原...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皮胶原蛋白提取液中色素,优化脱色条件,以进一步利用鱿鱼皮胶原蛋白。在确定该色素特征吸收波长为420 nm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时间、溶液p H值和脱色温度对鱿鱼皮胶原蛋白液色素脱除效果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30 min,进行活性炭添加量、溶液p H值、脱色温度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鱿鱼皮胶原蛋白液色素最佳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4.2%,溶液p H值2.27,脱色温度35°C,该条件下鱿鱼皮胶原蛋白液的脱色率为45.6%,蛋白质和氨基酸损耗率分别为19.65%和22.93%。脱色后鱿鱼皮胶原蛋白的甘氨酸含量最高(136.02 mg/g,相对含量23.05%),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也较高,而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总量不到1%,符合水产蛋白氨基酸和I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皮 胶原蛋白提取液 色素 活性炭 脱色
下载PDF
海藻酸钠凝胶(C_6H_7NaO_6)_x交联Ca^(2+)包埋风味酶的工艺优化及应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童晓倩 黄程 +3 位作者 毛贵珠 刘为 宋茹 罗红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3-570,共8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Ca2+为交联剂,对风味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固定化风味酶的工艺,并考察了固定化风味酶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工艺...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Ca2+为交联剂,对风味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固定化风味酶的工艺,并考察了固定化风味酶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43%,加酶量(酶液体积/海藻酸钠体积)1:1.76,固定化时间2.89 h,此时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可达81.88%,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对参数精度的控制水平,将固定化酶的优化工艺确定为海藻酸钠浓度2.50%,加酶量(酶液体积/海藻酸钠体积)1:2,固定化时间3.00 h,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达到80.05%±1.33%。优化工艺下制得的固定化风味酶最适使用温度为60?C,热敏感性降低,稳定性提高;最适p H 8.0,比游离酶向碱偏移了1.0,酸碱适用范围增大;可多次使用,冷藏条件下储藏3周后活力依然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风味酶 固定化酶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丝瓜络”3D凝胶网络超强液晶物理凝胶的可拉伸光散射显示器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思 童晓倩 +1 位作者 何荟文 王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1-364,373,共4页
将一种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新型POSS核凝胶因子添加到含有偶氮苯光响应剂的液晶基体中,获得具有高Tsg(凝胶-溶胶转变温度)和抗张强度的超强液晶物理凝胶。偶氮苯光响应剂赋予该液晶物理凝胶波长响应特性,液晶基体赋予其温度响应特性,所获... 将一种具有自组装特性的新型POSS核凝胶因子添加到含有偶氮苯光响应剂的液晶基体中,获得具有高Tsg(凝胶-溶胶转变温度)和抗张强度的超强液晶物理凝胶。偶氮苯光响应剂赋予该液晶物理凝胶波长响应特性,液晶基体赋予其温度响应特性,所获液晶物理凝胶不同的响应状态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比度差异,使其无需使用传统液晶显示器中必不可少的偏振片也能显示出清晰的图像信息。偏振片的省去极大地简化了显示器件的结构,使得该液晶物理凝胶超强的力学性能得以充分利用,用以制备一种新型的可拉伸液晶显示器件,该显示器件在拉伸到原始长度的145%时仍能清晰地显示原有的图像信息。由于该器件的制备过程简单,可以通过包括滴涂、旋涂以及高温喷涂等在内的传统加工工艺制备获得,相信全拉伸型液晶显示器件在将来可以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 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超分子液晶凝胶 POSS核树枝状大分子
下载PDF
鲣鱼加热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及组胺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童晓倩 郑晗笑 +1 位作者 王婷 谢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30-334,共5页
以冻藏鲣鱼为原料,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质构法等方法研究了鲣鱼在加热过程中鱼肉的物理形态、质构特性、蛋白成分以及酸度等随中心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鱼体中心温度不断升高,鲣鱼的长度先快后慢的发生了收缩,80℃时... 以冻藏鲣鱼为原料,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质构法等方法研究了鲣鱼在加热过程中鱼肉的物理形态、质构特性、蛋白成分以及酸度等随中心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鱼体中心温度不断升高,鲣鱼的长度先快后慢的发生了收缩,80℃时收缩率达24.56%;宽度先膨胀后收缩,80℃时膨胀率达到12.15%,厚度则一直膨胀,80℃时膨胀率达22.17%;在鲣鱼硬度和咀嚼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先增加后降低。弹性则一直降低,内聚性波动很大,但总体上升。四者在70℃鱿鱼凝胶裂变现象都出现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蛋白成分变化较大,其中盐溶性蛋白、碱不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逐渐减少,水溶性蛋白在60℃时已无检出,碱溶性蛋白和非蛋白氮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鲣鱼肉的p H值随加热不断升高,酸度下降。比较鲣鱼肉加热前后组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鲣鱼中组胺在热处理后略有增加,组胺含量主要由原料决定,原料组胺含量越高,加热后组胺含量越高,增加越明显。该研究旨在为鲣鱼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 加热处理 理化特性 组胺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碎肉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令狐青青 张雪 +3 位作者 童晓倩 王秋萍 罗红宇 宋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8-152,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碎肉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鱿鱼碎肉作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基质,研究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发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鱿鱼碎肉发酵效果的影响。在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时间72 h和发酵温度37℃的条件后,再对料液比...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碎肉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鱿鱼碎肉作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基质,研究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发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鱿鱼碎肉发酵效果的影响。在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时间72 h和发酵温度37℃的条件后,再对料液比、发酵pH值和加糖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以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得到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碎肉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m/V)、发酵pH 8.8和加糖量3.13%。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鱿鱼碎肉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实际含量达到2.457 mg/mL。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鱿鱼碎肉发酵液富含具有鲜味和甜味特征的谷氨酸(84.141 mg/g)、天冬氨酸(49.480 mg/g)和甘氨酸(49.425 mg/g),达到氨基酸总量的39.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49.320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1.86%。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显示鱿鱼碎肉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由多肽、小肽及游离氨基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碎肉 纳豆芽孢杆菌 发酵 响应面法 氨基酸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下载PDF
高效分解水产原料的菌株分离鉴定和组合发酵初探
6
作者 宋敏 刘为 +4 位作者 张鹰炯 童晓倩 李鹏 王斌 罗红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0-807,共8页
为从一种组成未知的商用复合菌中分离并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分别结合16S r DNA和18S r DNA序列的比... 为从一种组成未知的商用复合菌中分离并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分别结合16S r DNA和18S r DNA序列的比对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另外,本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单菌种发酵试验以及多菌种混合发酵发酵试验,以游离氨基酸态氮为指标,以期筛选出发酵低值水产品制备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株菌,分别为a热带假丝酵母、b罗伦隐球菌、c枯草芽孢杆菌、d蜡样芽胞杆菌。且菌种组合acd发酵后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最显著,为8.276g/L。故可确定最佳发酵菌株配方为acd(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值水产品 分离鉴定 发酵 游离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低值小带鱼鱼肉肠加工工艺优化及产品品质分析
7
作者 郑晗笑 童晓倩 +1 位作者 王婷 谢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传统的鱼肠主要以鱼糜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辅料而制成的营养价值很高的产品。本文以低值小带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质构(硬度)等特征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猪肉含量对带鱼鱼肉肠的质构特性和... 传统的鱼肠主要以鱼糜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辅料而制成的营养价值很高的产品。本文以低值小带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质构(硬度)等特征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猪肉含量对带鱼鱼肉肠的质构特性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带鱼鱼肉肠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脂肪添加量为6.8%,淀粉添加量为7.4%,猪肉和鱼肉质量比为1:5时,鱼肉肠的质构和感官指标均均达到最佳状态。本研究为低值小带鱼鱼肉肠的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值小带鱼 鱼肉肠 配料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固定化酶水解鱿鱼碎肉制备高F值寡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秋萍 余新威 +4 位作者 童晓倩 刘为 张雪 宋茹 罗红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为了研究鱿鱼碎肉通过固定化双酶水解法制备高F值寡肽的工艺,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胃蛋白酶和固定化风味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第1步采用固定化胃蛋白酶,其最佳酶解条件是:料水比1∶5、加酶量26.83 U/g鱿... 为了研究鱿鱼碎肉通过固定化双酶水解法制备高F值寡肽的工艺,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胃蛋白酶和固定化风味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第1步采用固定化胃蛋白酶,其最佳酶解条件是:料水比1∶5、加酶量26.83 U/g鱿鱼碎肉、水解时间5 h、水解温度55℃;第2步采用固定化风味酶,其最佳酶解条件是:加酶量1 692 U/g鱿鱼碎肉、pH 7.0、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3 h;两步酶解后的总水解度为(32.09±0.58)%,OD_(280)为0.238±0.001。酶解液经多级活性炭串联吸附脱除芳香族氨基酸后,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大于20。鱿鱼碎肉经固定化胃蛋白酶和固定化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后,活性炭串联吸附脱芳后可制备高F值寡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碎肉 固定化酶水解 工艺优化 高F值寡肽
原文传递
壳聚糖固定化胃蛋白酶的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程 蔡林林 +2 位作者 童晓倩 史青青 罗红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采用壳聚糖为吸附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固定化胃蛋白酶的工艺参数,并对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的最优固定化工艺为壳聚糖含量2.50%,固定... 采用壳聚糖为吸附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固定化胃蛋白酶的工艺参数,并对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的最优固定化工艺为壳聚糖含量2.50%,固定化时间3.40 h,固定化温度3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达74.38%±0.13%。固定化酶在温度30~60℃时,相对酶活保持在70.03%~74.22%;在pH 1.5~4.0时,相对酶活保持在70.33%~83.67%,其最适使用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3.0;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4次后,酶活力回收率仍保持在50%以上;将此固定化酶放入4℃冰箱保存5周后使用,酶活力未见明显下降,表明本法固定的胃蛋白酶对热和酸碱是稳定的,且操作和贮藏稳定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胃蛋白酶 固定化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