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竭婧 傅安国 杜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海南省大学生承载的压力主要有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和人际压力。理工科学生的... 目的了解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海南省大学生承载的压力主要有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和人际压力。理工科学生的学校环境压力感和学业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学科学生(P<0.05);男生的恋爱压力感、自卑压力感和学业压力感显著高于女生(P<0.05);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压力感和挫折压力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0.05);农村学生家庭压力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P<0.01)。结论海南省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状况良好,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合适方法减轻其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大学生 心理压力感 成人初显期
下载PDF
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竭婧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研究考查了180名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10—12岁儿童能够理解羞愧感,在理解程度上有年龄差异;(2)“公开化与私人化”与羞愧感的产生密切相关,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与羞愧感的产生无关,却与内疚感的产生... 本研究考查了180名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10—12岁儿童能够理解羞愧感,在理解程度上有年龄差异;(2)“公开化与私人化”与羞愧感的产生密切相关,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与羞愧感的产生无关,却与内疚感的产生密切相关;(3)10—12岁儿童认为产生羞愧感主要是由于不适的行为和害怕被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愧感 儿童 情绪体验 归因 理解力
下载PDF
大学生对网络负面新闻的情绪反应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竭婧 杜杰 张凡凡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网络负面新闻既能起到告诫、警示他人的积极作用,又能产生使人心态失衡、道德错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旨在考查大学生对网络负面新闻的情绪反应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阅读网络负面新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高校可以通过建立... 网络负面新闻既能起到告诫、警示他人的积极作用,又能产生使人心态失衡、道德错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旨在考查大学生对网络负面新闻的情绪反应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阅读网络负面新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高校可以通过建立高校思想教育网站、加大网络新闻监管力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以及道德自律能力等方式,减少和消除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负面新闻 情绪反应
下载PDF
三种羞耻感发展理论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竭婧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和道德情感,在激发和调节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羞耻感的发展有三种主要理论:客体关系/依恋理论、机能主义理论和认知归因理论。这三种理论分别解释了羞耻感是怎样发... 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和道德情感,在激发和调节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羞耻感的发展有三种主要理论:客体关系/依恋理论、机能主义理论和认知归因理论。这三种理论分别解释了羞耻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但不免在论述过程中有一些偏颇,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应注重研究儿童羞耻感的发生、发展以及羞耻感的引发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客体关系/依恋理论 机能主义情绪理论 认知归因理论
下载PDF
羞愧感文化差异研究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竭婧 杨丽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讨羞愧感的跨文化差异,为建立我国文化中羞愧感的维度,理解和认识羞愧感的功能和潜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评价能力,发现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羞愧感的意义、前提条件和实际的体验存在跨文化差异,... 目的探讨羞愧感的跨文化差异,为建立我国文化中羞愧感的维度,理解和认识羞愧感的功能和潜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评价能力,发现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羞愧感的意义、前提条件和实际的体验存在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由语义学和社会环境的差异造成的。结论我国的羞愧感研究较少,需要进行羞愧感性别差异研究和文化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羞愧感 文化差异 语义学 社会环境
原文传递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竭婧 刘怡秀 杜杰 《科教文汇》 2015年第9期130-131,共2页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很多新的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地位尴尬,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从欠发展的学科专业、不成熟的行业、时时掣肘的外界、心理健康教师模糊的个人定位四个角度做出论述,并提出了对未来心理健康...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很多新的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地位尴尬,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从欠发展的学科专业、不成熟的行业、时时掣肘的外界、心理健康教师模糊的个人定位四个角度做出论述,并提出了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些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困境
下载PDF
“发展性咨询”: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新理念 被引量:2
7
作者 竭婧 杜杰 《科教导刊》 2016年第4期176-178,共3页
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发展性咨询"理念,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文章探讨了"发展性咨询"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重新建构一种... 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发展性咨询"理念,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文章探讨了"发展性咨询"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重新建构一种更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结构、功能、内容、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咨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的探索与效果——基于发展性咨询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竭婧 王静 杜杰 《科教文汇》 2016年第26期140-142,共3页
本文为考查依据发展性咨询理念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是否比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受学生喜欢,对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分别实施新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 本文为考查依据发展性咨询理念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是否比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受学生喜欢,对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分别实施新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依据发展性咨询理念设计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方面均受到了学生好评,是一种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对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咨询 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模式
下载PDF
网络欺凌的扩散传播机制探究——以德阳安医生事件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竭婧 吴淑珍 宋歌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公众在网络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在民意得到抒发的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论暴力的加剧,甚至形成网络欺凌事件,进而对当事人的真实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通过阐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公众在网络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在民意得到抒发的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论暴力的加剧,甚至形成网络欺凌事件,进而对当事人的真实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通过阐述“网络欺凌”的内涵,分析网络欺凌事件产生的宏观因素并以“德阳安医生事件”为例分析网络欺凌事件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再结合人群微观心理因素推导其扩散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共情 情绪传染 成因 传播机制
下载PDF
学校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竭婧 杜杰 《当代教研论丛》 2017年第11期16-17,共2页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教学模式多以知识讲授为主。而我国新课程改革则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心理学常用的工作方法中面接法、作品法和案例讨论法都...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教学模式多以知识讲授为主。而我国新课程改革则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心理学常用的工作方法中面接法、作品法和案例讨论法都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带来了启示。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以上方法,教导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面接 作品法 案例讨论法 大学生
下载PDF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共情研究热点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竭婧 庄梦迪 +1 位作者 罗品超 郑希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2-1931,共10页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近年来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在情感共情、认知共情、生理性疼痛共情等方面,而对社会痛共情、积极共情和不对称共情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研究范式及个体差异等原因,研究结果之间也充满着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设计更具生态效度的共情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不同共情能力个体的特点及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疼痛共情 积极共情 不对称共情反应
下载PDF
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的性别差异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勇 李俊娇 +4 位作者 陈伟 胡琰健 曹杨 竭婧 郑希付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和保护因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模型的研究发现女性个体表现出"易习得、难消退"的特点。在恐惧相...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和保护因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模型的研究发现女性个体表现出"易习得、难消退"的特点。在恐惧相关脑区的脑生理结构、功能/结构连接性、以及大脑可塑性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该特征的根本原因。性激素作为一种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可以调节这种性别差异,这种调节效应可能是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形态(如神经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调控与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如HDAC4)而实现的。雌性激素水平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女性易感焦虑障碍的重要原因。未来对性别差异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个性化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PTSD 性激素 恐惧记忆 恐惧消退
原文传递
用热差法研究成核剂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海祥 陈烜 +3 位作者 竭婧 陈喆 陈龙敏 杜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183,共3页
通过溶液法制样,采用DSC测试方法测试了成核剂添加种类和添加量不同的PET树脂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加入碘化钠、滑石粉、碳酸钠成核剂可以提高PET树脂的结晶性能,具体表现为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和缩短其结晶时间,其中碘化钠成核剂的效果... 通过溶液法制样,采用DSC测试方法测试了成核剂添加种类和添加量不同的PET树脂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加入碘化钠、滑石粉、碳酸钠成核剂可以提高PET树脂的结晶性能,具体表现为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和缩短其结晶时间,其中碘化钠成核剂的效果最为明显,滑石粉作为成核剂的效果不理想。由于成核剂和树脂相容性和溶液法残留的溶剂的影响,成核剂添加量对改善PET结晶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成核剂 DSC测试方法
原文传递
网络欺凌的产生、扩散和消退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竭婧 林雪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57-276,共20页
网络欺凌是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欺凌形式,在青少年中十分常见,并会对被欺凌者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选取92名深度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并将92份原始访谈文本导入Nvivo 11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 网络欺凌是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欺凌形式,在青少年中十分常见,并会对被欺凌者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选取92名深度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并将92份原始访谈文本导入Nvivo 11软件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欺凌的产生受到个体、社会和媒体的三重影响。网络欺凌者的言语攻击性和煽动性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当旁观者对网络欺凌者产生共情、对网络欺凌受害者产生反向共情、对网络欺凌者观点认同以及受到从众心理影响时容易转变成网络欺凌者,从而引发网络欺凌的扩散。网络欺凌的消退主要受网民关注点变化、网民素质和网络监管的影响。本研究对于了解网络欺凌现象的本质、维护和谐网络环境以及今后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扎根理论 共情 反向共情 情绪传染
原文传递
早期行为抑制性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预测研究
15
作者 竭婧 杨丽珠 刘文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7年第2期37-39,共3页
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是气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儿童早期的行为抑制性表现,可以预测其社会行为,如同伴交往、利他行为、问题行为等的发展。
关键词 儿童 行为抑制性 同伴交往 利他行为 问题行为
原文传递
简式幽默风格问卷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修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阳 肖婉婷 +1 位作者 高洁 竭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6-949,953,共5页
目的:验证简式幽默风格问卷(Short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SHSQ)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共对618名大学生施测了SHSQ及效标问卷,其中118人在间隔6周后完成了重测。结果:结构效度分析发现四因子(亲和型幽默、自强型... 目的:验证简式幽默风格问卷(Short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SHSQ)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共对618名大学生施测了SHSQ及效标问卷,其中118人在间隔6周后完成了重测。结果:结构效度分析发现四因子(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攻击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模型拟合良好。SHSQ各维度与HSQ完整版中的相应维度间的相关均在0.85以上。亲和型幽默与自强型幽默(r=0.28)、攻击型幽默与自贬型幽默(r=0.21)分别显著正相关。亲和型幽默和自强型幽默均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r=-0.16,-0.35),与大五人格中其它维度显著正相关(r=0.15~0.54),而攻击型幽默与大五人格的关系基本与上述两种幽默相反。SHSQ各维度的合成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84、0.62~0.80。结论:SHSQ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信效度良好,可以有效替代HS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风格 效度 信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