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数字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符有文 陈金凤 +1 位作者 刘文慈 王朝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1期8-9,13,共3页
目的分析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比较X线和CT对骨质改变及病灶钙化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1例... 目的分析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比较X线和CT对骨质改变及病灶钙化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1例和16例可见骨质破坏;清楚显示灶内钙化分别有9例及16例;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X线空间分辨力高,是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X线的补充。四肢长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是内生软骨瘤的重要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可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 长骨 内生软骨瘤 X线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诊断小脑蚓部肿瘤 被引量:3
2
作者 符有文 罗泽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分析小脑蚓部肿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状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9例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0例,星形细胞瘤12例,血管母细胞瘤9例,转移瘤4... 目的分析小脑蚓部肿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9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状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9例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0例,星形细胞瘤12例,血管母细胞瘤9例,转移瘤4例,室管膜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MRI可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小脑蚓部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MRI是检查小脑蚓部肿瘤的首选方法,对小脑蚓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问题导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符有文 罗泽斌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10B期2192-2193,共2页
目的 :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部分多媒体内容采用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 :问题导学法通过在课堂的实践 ,取得... 目的 :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部分多媒体内容采用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 :问题导学法通过在课堂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问题导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实用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法 问题导学 多媒体教学 学生实际 分析问题 教师 注重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临床 医学影像专业
下载PDF
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符有文 谭志 陈金凤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黑色素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及孤立性纤维瘤各1例。MR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实质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邻近情况,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实质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诊断灰结节错构瘤 被引量:1
5
作者 符有文 潘恒 罗泽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灰结节错构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灰结节错构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灰结节错构瘤病例MRI都表现为鞍上灰结节处肿块,T1WI和T2WI为... 目的分析灰结节错构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灰结节错构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灰结节错构瘤病例MRI都表现为鞍上灰结节处肿块,T1WI和T2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MRI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结论灰结节错构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灰结节错构瘤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结节 错构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在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符有文 潘恒 罗泽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脾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20例脾结核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多发、钙化及伴有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结论脾结核C...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脾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20例脾结核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多发、钙化及伴有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结论脾结核CT表现呈多样化,但有一定特征性;CT为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正确诊断需全面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实性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符有文 罗泽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联... 目的:分析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实性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实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符有文 陈武标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综合比较常规M R I、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尿路成像、M R I表现磁共振尿路成像采用重T 2W 3DFSE序列并于梗阻端行常规M R I。结果... 目的:综合比较常规M R I、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尿路成像、M R I表现磁共振尿路成像采用重T 2W 3DFSE序列并于梗阻端行常规M R I。结果:磁共振尿路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尿路的梗阻部位和程度,但对梗阻端的结构显示欠佳;而常规轴位M R I图像则能清楚地显示梗阻端的内部结构和外围关系,弥补了磁共振尿路成像的不足。两者相结合,输尿管梗阻定位诊断可达100%,良恶性定性诊断可达84.6%以上。结论:磁共振尿路成像结合常规M R I,可以对输尿管梗阻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磁共振成像 水成像
下载PDF
小脑半球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符有文 刁胜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5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提高小脑半球各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 :对 7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70例中星形细胞瘤 2 9例 ,血管母细胞瘤 16例 ,转移瘤 15例 ,脑膜瘤 5例 ,髓母细胞瘤 3例 ,室管膜瘤 1... 目的 :提高小脑半球各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 :对 7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70例中星形细胞瘤 2 9例 ,血管母细胞瘤 16例 ,转移瘤 15例 ,脑膜瘤 5例 ,髓母细胞瘤 3例 ,室管膜瘤 1例 ,畸胎瘤 1例。本文CT对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率为 86 %。结论 :根据CT表现 ,结合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小脑半球肿瘤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半球肿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诊断
下载PDF
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符有文 刘文慈 罗泽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低张
下载PDF
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诊断
11
作者 符有文 刁胜林 +1 位作者 黄泽光 周仲佑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0年第2期74-75,共2页
了解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病灶16例位于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蚓部;其CT表现为:(1)平扫呈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瘤内有坏死囊变区,(2)增强扫描呈不... 了解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病灶16例位于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蚓部;其CT表现为:(1)平扫呈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瘤内有坏死囊变区,(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3)瘤周水肿轻或无,但均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结论:根据小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合患者年龄,临床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转移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CT特征
12
作者 符有文 陈金凤 许定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相对CT特征,以提高对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影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冠状面和矢状面... 目的:探讨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相对CT特征,以提高对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影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冠状面和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图像重组。结果:10例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均表现为与卵巢关系密切的巨大多房囊性病变,囊内可有稍不规则分隔及实性乳头状结节,增强后囊壁、分隔及实性结节强化。重建图像上有助于清晰显示肿瘤全貌。结论: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CT表现具有良恶交界性肿瘤的特征,仔细分析其CT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交界性肿瘤 黏液性囊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对监测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启廉 潘达超 +5 位作者 银正民 刘国勋 扬勤 谢杰荣 蔡良真 符有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研究检测发现一些恶性肿瘤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但有关化疗对血清sApo-1/Fas影响的研究不多;本课题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及化疗对血清sApo-1/Fas影响的研究,探讨其临床...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研究检测发现一些恶性肿瘤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但有关化疗对血清sApo-1/Fas影响的研究不多;本课题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及化疗对血清sApo-1/Fas影响的研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Apo-1/Fas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Ⅳ期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P<0.05~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中、高分化胃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低于低分化胃癌患者(P<0.05~0.01),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清sApo-1/Fas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标记物。sApo-1/Fas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APO-1/FAS 胃肿瘤 化学疗法 生物学行为 预后
下载PDF
化疗对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启廉 潘达超 +5 位作者 银正民 刘国勋 扬勤 谢杰荣 蔡良真 符有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4-236,240,共4页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及58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及58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肝癌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Ⅱ期(P<0.01),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者(P<0.01),血清sApo-1/Fas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均无相关。结论:血清sApo-1/Fas可能参与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化疗疗效和判断预后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APO-1/FAS 肝癌 化学疗法 影响
下载PDF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永红 符有文 +2 位作者 刘文慈 罗泽斌 陈武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 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CT和MR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华超 吴耀初 +2 位作者 陈珊红 陈俏倩 符有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12-14,F0003,共4页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8.06%,CT和MR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为脑软化灶,21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7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3例为脑积水,11例为脑炎及脑膜炎,7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为脑多发钙化斑,6例为脑裂畸形,6例为脑贯通性畸形,4例为脑缺血灶,4例为脑白质变性,4例为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3例为脑灰白质移位,3例为dandy-walker,2例为sturge-wenber。结论 CT和MR能准确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MR对本病诊断比CT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儿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耀初 周伟文 +3 位作者 陈俏倩 符有文 张扬贵 全国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病理学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文慈 符有文 谭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提高对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全部均做B超检查,其中9例做了CT扫描,4例做了钡灌肠,2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4例患者病理证实12例,其中手术病理... 目的:提高对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全部均做B超检查,其中9例做了CT扫描,4例做了钡灌肠,2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4例患者病理证实12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9例,网膜穿刺活检3例;单凭影像学检查,病理证实前有10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本组误诊率为71.4%。结论: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正常诊断须多方面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结核 包块型 影像学检查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启廉 潘达超 +6 位作者 银正民 吴江 刘国勋 扬勤 谢杰荣 蔡良真 符有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 1/Fas(sApo 1/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检测 4 9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 1/Fas水平 ,并同时检测 30例正常人血清sApo 1/Fas水平作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 1/Fas(sApo 1/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检测 4 9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 1/Fas水平 ,并同时检测 30例正常人血清sApo 1/Fas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sApo 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sApo 1/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 ,Ⅳ期食管癌血清sApo 1/Fas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 (P <0 .0 1) ,Ⅲ期明显高于Ⅱ期 (P <0 .0 1) ,化疗后有效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患者血清sApo 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1)。 结论 血清sApo 1/Fas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 ,检测血清sApo 1/Fas有可能成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化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可溶性APO-1/FAS 食管肿瘤 化学疗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和MRA诊断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文慈 符有文 谭志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分析8例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A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及MR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资料,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A检查。结果 7例误诊为脑膜瘤,... 目的分析8例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A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及MR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资料,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A检查。结果 7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幕上7例,幕下1例;全部均呈分叶状,实质部均呈T1、T2中等、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质部均呈持续性明显强化;MRA示瘤灶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分支参与供血;7例有大小不等囊变;6例瘤内或瘤周见流空的血管影;6例窄基底与邻近硬脑膜相连,7例与硬脑膜呈锐角相交;2例出现"脑膜尾征";6例见瘤周水肿。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A表现有助于与脑膜瘤鉴别,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