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简新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5,共5页
银洞坡金矿是我国重要的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之一,为丰富此类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服务领域,对该类型金矿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参数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 银洞坡金矿是我国重要的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之一,为丰富此类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服务领域,对该类型金矿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参数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以期为该类型金矿的普查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参数 顺层共轭剪切带
下载PDF
利用相似性判别分析预测评价皇城山银矿成矿带 被引量:1
2
作者 简新玲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7-289,293,共4页
在皇城山银矿成矿带原生晕找盲矿专题研究中,采用相似性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指数,结合元素对比值等指标对A1岩脉各段进行相似性判别分析,收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矿区的全面评价、缩小找矿范围、加快矿区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结合原... 在皇城山银矿成矿带原生晕找盲矿专题研究中,采用相似性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指数,结合元素对比值等指标对A1岩脉各段进行相似性判别分析,收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矿区的全面评价、缩小找矿范围、加快矿区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结合原生晕找盲矿及预测评价专题研究项目的开展,在皇城山银矿做了探索性研究,并收到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城山银矿 相似性判别分析 预测评价 主要变量 次要变量
下载PDF
4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3
作者 简新玲 黄海宝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4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生命体征监测 伤口护理
下载PDF
老湾金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长源 简新玲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3-87,100,共6页
老湾金矿是我国近年来探明的重要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 (或矿脉群 )、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近矿热液蚀变带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 ,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构成了金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 老湾金矿是我国近年来探明的重要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 (或矿脉群 )、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近矿热液蚀变带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 ,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构成了金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作者试图在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确定找矿勘查物探方法组合流程 ,以期配合、指导正在进行中的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球物理特征 找矿标志 地质构造 成矿热液
下载PDF
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对在海拔5380米居住1年青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哈振德 朱永安 +2 位作者 张西洲 简新琼 简新玲 《西藏医药》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居住海拔 50 0 0米以上地区人群睡眠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居住海拔 5380米 1年的 2 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 (红景天组 )、B组 (乙酰唑胺组 )和C组 (红景天 +乙酰唑胺组 ) ,每... 目的 :探讨居住海拔 50 0 0米以上地区人群睡眠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居住海拔 5380米 1年的 2 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 (红景天组 )、B组 (乙酰唑胺组 )和C组 (红景天 +乙酰唑胺组 ) ,每组 8人 ,在服药前和服药 2 4天后分别进行睡眠SaO2 监测。结果 :服药后较服药前清醒时SaO2 (WSaO2 )最高睡眠监测过程中SaO2 最低 (LSaO2 )和平均SaO2(MSaO2 )均增高 ,氧减饱和度指数 (DI4)及SaO2 80 %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 )均降低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与A组比较 ,服药后B组和C组 ,SIT80 降低不如A组明显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WSaO2 、LSaO2 、MSaO2 及DI4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红景天复方和乙酰唑胺均能明显提高睡眠SaO2 ,在改善SIT80 方面乙酰唑胺有优于红景天复方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睡眠 血氧饱和度 红景天复方 乙酰唑胺
下载PDF
豫西洛宁县老里湾银矿和嵩县中营铅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6
作者 简新玲 彭翼 +5 位作者 李华 余郑生 万海泉 张志辉 钟江文 罗雪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豫西地区为金、钼钨、银铅锌矿集区,经历了近50 a未间断的矿产勘查工作,近期仍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查明了洛宁县老里湾大型银矿和嵩县中营大型铅矿等斑岩型矿床。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豫西地区为金、钼钨、银铅锌矿集区,经历了近50 a未间断的矿产勘查工作,近期仍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查明了洛宁县老里湾大型银矿和嵩县中营大型铅矿等斑岩型矿床。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1)老里湾银矿赋存于早白垩世第二期花岗斑岩体内,岩石具有多斑状结构,中营铅矿赋存于早白垩世第二期隐伏黑云母斑状花岗岩体上方的青磐岩化带,花岗岩呈似斑状结构,两类岩体的共同特点是基质和斜长石斑晶具有绢云母-高岭石化,成矿的共同特征是细脉状、浸染状大范围矿化,两者为一对分处岩体内外的斑岩型矿床;(2)按照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成因为来自岩浆源区熔融残余的含矿流体再注入岩体,或透过岩体成矿于岩体上方;(3)豫西地区的成矿分带以金矿集区为中心,向外、向上依次为钼、银铅锌、铅锌、重晶石、萤石矿,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保存了居于成矿分带上部位置的银铅锌矿,因而在豫西地区有关5个盆地的边缘和小秦岭金矿田南侧的Mo-Pb-Zn-Ag等综合异常区寻找银铅锌矿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4)由于覆盖层的存在,以往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均未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圈出有关异常,矿床的重力、磁场特征也被区域重力低场和长城系火山岩的跳跃磁场所掩盖,矿区下一步找矿需要试验新的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物化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银矿 斑岩型铅矿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方向
下载PDF
343例小儿急性中毒原因及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简新玲 涂卫萍 简新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区343例急性中毒患儿的病因及护理方法。结果小儿急性中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明显的年龄特征,农村、城乡结合部患儿占多数,以农药及灭鼠药中毒为主,其次与药品使用不当有...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区343例急性中毒患儿的病因及护理方法。结果小儿急性中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明显的年龄特征,农村、城乡结合部患儿占多数,以农药及灭鼠药中毒为主,其次与药品使用不当有关,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结论小儿急性中毒有一定的特性和共性,在救治上应医护结合,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中毒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早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简新玲 简新琼 涂卫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4期1894-189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干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叶城陆军第十八医院83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病因、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治愈,15例好转出院,5例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治疗,有效率为93.97%。结论加强围生...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早期的干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叶城陆军第十八医院83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病因、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治愈,15例好转出院,5例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治疗,有效率为93.9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治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有效抚触可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病因
下载PDF
驻海拔5300m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简新玲 哈振德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强紫外线辐射、植被稀少等特殊高原环境会对高原守防官兵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影响[1,2],但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具体情况报道较少。为给特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强紫外线辐射、植被稀少等特殊高原环境会对高原守防官兵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影响[1,2],但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具体情况报道较少。为给特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驻守海拔5 300m地区的边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桐柏县老湾金矿带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年平国 简新玲 +1 位作者 彭翼 李吉林 《河南地质》 1999年第4期254-262,共9页
老湾金矿带是桐柏—大别山地区重要的构造蚀变岩型金成矿带,在对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找矿模型及找矿标志,以期望以模型指导找矿,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地质找矿效果。通过建立模型及综合找... 老湾金矿带是桐柏—大别山地区重要的构造蚀变岩型金成矿带,在对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找矿模型及找矿标志,以期望以模型指导找矿,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地质找矿效果。通过建立模型及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对矿床认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模型 找矿标志 金矿床 物探 化探
下载PDF
药物对海拔5380m居住一年青年睡眠血氧饱和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哈振德 朱金银 +2 位作者 张西洲 简新琼 简新玲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居住海拔 50 0 0m以上地区人群睡眠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 ;方法 :对居住海拔 53 80m一年的 2 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 (红景天组 )、B组 (乙酰唑胺组 )和C组 (红景天 +乙酰唑胺组 ) ,每组 ... 目的 :探讨居住海拔 50 0 0m以上地区人群睡眠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的调节作用 ;方法 :对居住海拔 53 80m一年的 2 4名青年随机分为A组 (红景天组 )、B组 (乙酰唑胺组 )和C组 (红景天 +乙酰唑胺组 ) ,每组 8人 ,在服药前和服药 2 4天后分别进行睡眠SaO2 监测 ;结果 :服药后较服药前清醒时SaO2 (WSaO2 )、睡眠监测过程中最低SaO2 (LSaO2 )和平均SaO2 (MSaO2 )均增高 ,氧减饱和度指数 (DI4 )及SaO2 ≤ 80 %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 (SIT80 )均降低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服药后B组和C组与A组比较 ,SIT80 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WSaO2 、LSaO2 、MSaO2 及DI4 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方红景天和乙酰唑胺均能明显提高睡眠SaO2 ,在减小SIT80 方面复方红景天有优于乙酰唑胺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睡眠 血氧饱和度 复方红景天 乙酰唑胺
原文传递
不同干预措施对移居海拔5380m青年睡眠SaO_2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哈振德 朱金银 简新玲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2-16,共5页
目的:监测移居海拔5380m不同时间青年睡眠时SaO2变化情况,探讨三种干预措施对移居者睡眠SaO2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Sleep Screen睡眠监测仪,对移居5 380m高原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青年进行整夜7h睡眠SaO2监... 目的:监测移居海拔5380m不同时间青年睡眠时SaO2变化情况,探讨三种干预措施对移居者睡眠SaO2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Sleep Screen睡眠监测仪,对移居5 380m高原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青年进行整夜7h睡眠SaO2监测。并将已基本习服特高海拔地区的青年分为对照组、吸氧组[入睡监测前鼻导管吸氧(30-40)min,流量为(2-4)L/min]、乙酰唑胺组(500mg,监测当日分两次口服)及地西泮组(5.0mg,睡前30min顿服),监测各组睡眠SaO2指标且进行比较。结果:移居海拔5 380m青年清醒静息时SaO2(WSaO2)显著降低(P〈0.001),但随移居时间的延长仍然维持波动在80%左右(76.73%-84.27%,95%CI)。移居者睡眠时氧合状态很不稳定,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显著升高(P〈0.05或P〈0.01);睡眠期基础SaO2(BSaO2)、平均SaO2(MSaO2)及最低SaO2(LSaO2)显著降低(P〈0.01),随暴露高原时间的延长,睡眠时SaO2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睡眠SaO2相关指标方面吸氧组和乙酰唑胺组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但地西泮组MSaO2明显降低(72.58%±2.11%和68.21%±5.09%,P=0.016)。结论:移居特高海拔青年长期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氧合状态,暂无证据显示睡前短时吸氧或当日服用乙酰唑胺对夜间睡眠。SaO2的改善效用,但地西泮会使睡眠时平均SaO2明显降低,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睡眠 动脉血氧饱和度 乙酰唑胺 地西泮 苯二氮卓类
原文传递
人驻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哈振德 潘肯林 +3 位作者 简新玲 罗菊萍 关尚全 郭文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原习服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海拔1 400 rn某部无高原暴露史的拟驻防官兵,进驻高原前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有睡眠障碍及心肺疾患等不宜进入高原者,最终纳入50名... 目的 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原习服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海拔1 400 rn某部无高原暴露史的拟驻防官兵,进驻高原前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有睡眠障碍及心肺疾患等不宜进入高原者,最终纳入50名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0.9±2.0)岁,体重指数(21.5±1.7)kg/m2,随机抽取15名作为平原组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在人驻高原3个月和1年后分别在海拔3 700和5 380 m随机抽取10名受试者进行睡眠监测,分别记录海拔3 700 m 3个月组、3 700 m 1年组、5 380 m 3个月组和5 380 m 1年组的睡眠结构变化,并与平原组的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 380 m 3个月及1年组7h睡眠监测过程中醒觉维持时间较平原组显著延长[(82±60)、(78 ±26)、(47±25) min,P=0.026、0.040].与平原组比较,移居海拔5 380 m 3个月青年睡眠时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N1期明显延长,N3期(慢波睡眠期)显著缩短甚至缺如(P<0.05),N2期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期无明显变化(P>0.05).与平原组比较,3 700 m 3个月、3 700 m 1年以及5 380 m 1年组睡眠各期比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N2期缩短,REM期延长.结论 平原人对不同海拔高原的习服能力或所需的习服时间不同,习服未完全者睡眠主要表现为N1期延长和N3期缩短,习服较完善后以N2期的缩短和REM期的延长为主.慢波睡眠比率的有效恢复或可作为移居者习服高原低氧环境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习服 睡眠 睡眠 快速眼运动 非快速眼动睡眠
原文传递
海拔5390m急性高原病1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阳盛洪 崔建华 +3 位作者 张西洲 杨海军 简新玲 曹同文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治疗以吸氧、低转、糖皮质激素、脱水、利尿和病人卧床休息为主。结果:162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很快得...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治疗以吸氧、低转、糖皮质激素、脱水、利尿和病人卧床休息为主。结果:162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很快得到缓解;10例高原肺水肿和1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经下转至海拔3700m治疗后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下送至平原治疗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在下送途中死亡。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治疗措施有效,高原脑水肿是治疗的难点,死亡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易患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低水平、不稳定:人在高原睡眠时的氧合状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哈振德 潘肯林 +2 位作者 简新玲 吴佩峰 李秀锋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脉氧饱和度(SpO_2)的分布区间及其波动情况,探讨移居者觉醒和睡眠期间机体的氧合水平和状态。方法:在海拔1 400m、3 700m和5 380m对63名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组逐秒记录受... 目的:对比观察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脉氧饱和度(SpO_2)的分布区间及其波动情况,探讨移居者觉醒和睡眠期间机体的氧合水平和状态。方法:在海拔1 400m、3 700m和5 380m对63名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组逐秒记录受试者静息清醒时SpO_2在1min内能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发生波动的次数和幅度作为觉醒状态下的氧合指标,以睡眠仪自动分析后导出的SpO_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为睡眠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海拔1 400m青年清醒静息时SpO_2为(95.85±0.99)%,(95.25~96.44)%,95%CI,移居高原后显著降低(P<0.001)。但不论是海拔3 700m还是5 380m地区,随着居留时间的延长,SpO_2并无"适应性回升"的迹象;(2)移居海拔5 380m初期青年清醒静息SpO_2的最长持续时间缩短,波动次数增加,波动幅度增大(P<0.05)。随居留时间的延长SpO_2有逐步稳定的趋势,至6个月或1年时基本恢复到平原组水平;(3)与1 400m平原组比较,移居海拔3 700m青年氧减饱和度指数的改变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移居海拔5 380m青年氧减饱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原移居青年长期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氧合状态,该特点可能与夜间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有关,亦关系到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机制与能力。相对于低水平SpO_2的影响,频繁、大幅度波动的不稳定氧合状态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日间SpO_2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夜间的氧减饱和度指数进行预测:Y=53.354-0.972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海拔 习服/适应 睡眠 脉氧饱和度 氧减饱和度指数 周期性呼吸 呼吸暂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