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蒭雷草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意兰 刘东明 +2 位作者 王俊 简曙光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迅速增加后急速下降外,其余处理的变化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不断上升,POD活性基本稳定,CAT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除轻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处理第18天时不同胁迫程度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蒭雷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用于南海诸岛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蒭雷草 热带珊瑚岛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入侵植物飞机草和南美蟛蜞菊种子萌发特征对热带珊瑚岛生境的响应
2
作者 孙彰镁 旷远文 +2 位作者 王俊 简曙光 张玲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5,共9页
入侵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植被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威胁,研究热带珊瑚岛生境下入侵植物的种子萌发特征,可为预判入侵植物在热带珊瑚岛的扩张潜力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入侵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 入侵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植被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威胁,研究热带珊瑚岛生境下入侵植物的种子萌发特征,可为预判入侵植物在热带珊瑚岛的扩张潜力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入侵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和原生植物林泽兰(E. lindleyanum)种子为对象,通过“人为增温3℃+海砂基质+水”模拟热带珊瑚岛生境,测定种子萌发性状。结果表明:飞机草种子萌发性状主要受海砂基质和增温的影响;南美蟛蜞菊和林泽兰种子萌发性状则主要受海砂基质的影响。在热带珊瑚岛生境下,3种植物的繁殖潜力均显著低于大陆生境,飞机草和南美蟛蜞菊繁殖潜力降幅尤为显著。飞机草种子扩张潜力与林泽兰相当,但南美蟛蜞菊种子扩张潜力显著高于林泽兰。虽然飞机草和南美蟛蜞菊被人为带入热带珊瑚岛后的繁殖潜力有所下降,但其种子萌发特征对珊瑚岛生境的适应性和高于原生物种的扩张潜力均表明这2种入侵植物将对珊瑚岛植被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着重关注热带珊瑚岛生境入侵植物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珊瑚岛 入侵植物 入侵潜力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中国银叶树种群及其受威胁原因 被引量:29
3
作者 简曙光 唐恬 +2 位作者 张志红 韦强 施苏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1-96,共6页
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Dryand是一种既能生长在潮间带,也能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性"红树植物。由于过度采伐和开辟鱼塘等人为原因,加上城市化、环境污染和由其导致的病虫害等,使银叶树生长立地条件被破坏,数量锐减。中国... 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Dryand是一种既能生长在潮间带,也能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性"红树植物。由于过度采伐和开辟鱼塘等人为原因,加上城市化、环境污染和由其导致的病虫害等,使银叶树生长立地条件被破坏,数量锐减。中国现存的野生银叶树种群(成年个体数在20株以上)仅见于深圳盐灶、海丰香坑、海南清澜港和广西防城港。通过调查及研究,发现中国现有银叶树的实际分布面积不足30hm2,且呈岛屿状分布;个体数不足3000,其中,成年个体数不足1000,且还在减少;多数种群幼树及中等个体数少,呈一定的瓶颈现象;自然情况下,产种子少,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向成苗转化率低。因此,中国银叶树已处在严重受威胁状况,亟需进行保护和物种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Dryand 种群特征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深圳盐灶银叶树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简曙光 韦强 +1 位作者 唐恬 任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7,91,共5页
对深圳盐灶银叶树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实际分布面积仅0.7 hm2,个体数不足1 500,且还在减少;年龄结构虽然呈近似金字塔形,但幼龄及中等个体数少,呈一定的瓶颈现象,其陆生亚种群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自然情况下,产种子... 对深圳盐灶银叶树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实际分布面积仅0.7 hm2,个体数不足1 500,且还在减少;年龄结构虽然呈近似金字塔形,但幼龄及中等个体数少,呈一定的瓶颈现象,其陆生亚种群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自然情况下,产种子少,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向成苗转化率低;去外壳能缩短银叶树种子的萌发时间,但一定程度上增大银叶树幼苗的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深圳盐灶银叶树种群已处于严重受威胁状况,亟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树 生物学特性 保护 深圳盐灶
下载PDF
广东省曲江县野生仙湖苏铁新种群及其保护 被引量:6
5
作者 简曙光 韦强 +3 位作者 高泽正 谢振华 林仕洪 刘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广东省曲江县新发现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是继深圳市塘朗山种群后在广东省发现该物种的新野 生种群。对其种群结构及繁育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曲江县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分布区域极狭窄(仅600 m2),个体数很少,而且由于人为破坏,数量... 在广东省曲江县新发现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是继深圳市塘朗山种群后在广东省发现该物种的新野 生种群。对其种群结构及繁育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曲江县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分布区域极狭窄(仅600 m2),个体数很少,而且由于人为破坏,数量还在减少;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开花植株数少,且缺少雄株,种 子不能萌发成幼苗;这些现状表明这两个种群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江县 广东省 苏铁 保护 野生种群 研究结果 繁育系统 种群结构 分布区域 人为破坏 金字塔形 年龄结构 濒危状态 深圳市 个体数 物种 开花 萌发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环境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简曙光 谢振华 +4 位作者 韦强 张倩媚 刘世忠 敖惠修 任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广州市不同环境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广泛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植物 49 科 109 属 128 种,其中,在污染严重、中等和轻微的环境分别记录到 21 种、73 种和 111 种。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的数量与环境受污染程度成反比,而与周围植物的... 通过对广州市不同环境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广泛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植物 49 科 109 属 128 种,其中,在污染严重、中等和轻微的环境分别记录到 21 种、73 种和 111 种。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的数量与环境受污染程度成反比,而与周围植物的多少成正比。对植物形态学及生态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与地上自然生长的植物相比,植株较矮小,叶片较小,根系较发达,根冠比较大,这是屋顶植物长期适应屋顶特殊环境的结果。通过调查及分析,推荐 12种有较好屋顶绿化潜力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自然生长的植物 环境 调查 广州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在酸化铅锌尾矿上的定植和生长 被引量:11
7
作者 简曙光 杨中艺 简伟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铅锌矿尾矿上设置长喙田菁压青和不压青处理 ,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花黑麦草的萌发、生长和重金属积累情况 .结果表明 ,种植长喙田菁改善了尾矿理化性状 ,尤其是提高了有机质、全N、有效态磷和K的含量 .尾矿的强酸性环境 (pH <3)是影响... 铅锌矿尾矿上设置长喙田菁压青和不压青处理 ,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花黑麦草的萌发、生长和重金属积累情况 .结果表明 ,种植长喙田菁改善了尾矿理化性状 ,尤其是提高了有机质、全N、有效态磷和K的含量 .尾矿的强酸性环境 (pH <3)是影响黑麦草在其上定植的主要因素 .施用石灰可暂时改善尾矿酸度 ,但实验结束时尾矿酸度几乎完全恢复原状 .因此 ,施用石灰可能只对种子发芽产生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多花黑麦草能在尾矿上萌发、生长和定植 ,并产生较大的生物量 (DM 1.4~ 3.2t·km-2 ) ,表现出对酸性尾矿环境的一定的适应性 .与未栽培长喙田菁的对照相比 ,栽培长喙田菁处理以及栽培长喙田菁并压青处理分别使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提高了 4 .8%~ 39.5 %和 7.7%~ 139.5 % ,其中压青处理又比不压青处理提高了 2 .7%~ 75 .8% .“长喙田菁 多花黑麦草”植被系列是一个成功的铅锌矿尾矿废弃地复垦的先锋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田菁 多花黑麦草 压青 铅锌尾矿 复垦
下载PDF
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简曙光 简友光 +3 位作者 陆宏芳 韦强 谢振华 任海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14-20,共7页
根据藤本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确定了评价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目标层,包括株型、叶型及叶色、攀附能力、抗逆性、资源数量、利用程度等16个标准层指标的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中国科学... 根据藤本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确定了评价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目标层,包括株型、叶型及叶色、攀附能力、抗逆性、资源数量、利用程度等16个标准层指标的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的81种藤本植物进行开发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首冠藤、蔓生金虎尾、锦屏藤、山蒟、异叶爬山虎等8种藤本植物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心叶蔓绿绒、东南爬山虎、砾叶粉藤、粉叶羊蹄甲等24种藤本植物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假蒟、樟叶木防已等19种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低。该评价模型及分析结果将为合理开发利用藤本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山蒟(Piperhancei)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简曙光 李玲 +3 位作者 张倩媚 卢琼 叶育石 任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8-613,共6页
山蒟(Piper hancei)是一种有较高园林绿化价值的常绿藤本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对山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生态学、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蒟喜阴湿环境,耐贫瘠,适合在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主要分布... 山蒟(Piper hancei)是一种有较高园林绿化价值的常绿藤本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对山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生态学、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蒟喜阴湿环境,耐贫瘠,适合在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适中或较弱的溪涧边、林下、树干或岩石上。其平均光合速率为4.07μmol·m-2·s-1,气孔导度为0.23mol·m-2·s-1,蒸腾速率为3.87mmol·m-2·s-1。山蒟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2.00%、P0.20%、K2.11%、Ca0.94%、Na0.05%、Mg0.15%,其中叶片的N、K和Ca含量最高,枝的P和Mg含量最高。山蒟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其快速生长、覆盖、吸附攀援和适应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山蒟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蒟 藤本 生态生物学特征 园林绿化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广东省野生仙湖苏铁居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简曙光 刘念 +4 位作者 高泽正 韦强 谢振华 吴梅 任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0,共4页
对广东省所有5个野生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居群(其中3个为新发现)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仙湖苏铁分布区域狭窄,总面积不足300 hm2,且呈岛屿状;由于过度采挖、城市化、环境污染和病虫害等,导致其野生居群和个体数均很少,且还在... 对广东省所有5个野生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居群(其中3个为新发现)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仙湖苏铁分布区域狭窄,总面积不足300 hm2,且呈岛屿状;由于过度采挖、城市化、环境污染和病虫害等,导致其野生居群和个体数均很少,且还在不断减少;所有居群年龄结构均呈倒金字塔形;开花植株数量极少,产种子少,种子常被采摘或采食,且萌发率低,有的甚至不能萌发。研究结果表明,仙湖苏铁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湖苏铁 野生居群 濒危 保护
下载PDF
茎瘤对长喙田菁在铅锌尾矿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Ⅱ.茎瘤对长喙田菁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简曙光 杨中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探讨茎瘤对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在铅锌矿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结瘤、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 :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全株植物氮含量和单株植物氮积累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 12 .4%~34 .0 %和 43.3%~ 131.4%,... 探讨茎瘤对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在铅锌矿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结瘤、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 :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全株植物氮含量和单株植物氮积累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 12 .4%~34 .0 %和 43.3%~ 131.4%,且环境愈恶劣 ,这种作用愈为显著。同时 ,保留茎瘤处理显著抑制了长喙田菁根瘤的生长 ,同样表现出环境愈恶劣 ,抑制作用愈显著的趋势。因此 ,在尾矿环境胁迫下 ,长喙田菁更趋向于选择茎瘤作为固氮途径。由此可见 ,茎瘤对生长在铅锌尾矿环境中的长喙田菁获得氮素及支持其生长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此外 ,茎瘤使长喙田菁体内重金属含量略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很小 ;铅、锌、铜、镉等 4种重金属均在根部含量最高 ,远大于茎和叶 ,茎和叶之间差异不显著 ,均表现为随栽培介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长喙田菁对 4种重金属积累量为锌 >铅 >铜 >镉。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长喙田菁具有很强的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进行生物固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田菁 茎瘤 根瘤 氮固定 铅锌尾矿 重金属积累 环境适应
下载PDF
广州市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简曙光 谢振华 +4 位作者 敖惠修 张倩媚 韦强 刘世忠 任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第6期35-37,共3页
本文报道了广州市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调查结果 ,共记录维管植物 4 9科 10 9属 12 8种。通过调查及分析 ,推荐 16种有较好屋顶绿化潜力的物种。
关键词 自然生长 屋顶绿化 植物种类 潜力 推荐 调查结果 记录 维管植物
下载PDF
营养杯对长喙田菁在铅锌尾矿上的生长、固氮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简曙光 杨中艺 简伟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设置移栽时营养杯的有无及其大小作试验,研究长喙田菁在乐昌铅锌矿强酸化尾矿上的生长、固氮和积累重金属情况。结果表明,强酸性(pH<3)是限制植物定植的主要因素,在pH=5-7情况下,长喙田菁能在该尾矿库中定植、生长和固氮,表现出良好... 设置移栽时营养杯的有无及其大小作试验,研究长喙田菁在乐昌铅锌矿强酸化尾矿上的生长、固氮和积累重金属情况。结果表明,强酸性(pH<3)是限制植物定植的主要因素,在pH=5-7情况下,长喙田菁能在该尾矿库中定植、生长和固氮,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未带营养杯移栽的长喙田菁在尾矿上生长84d,其株高117cm、茎基部直径1.35cm、单株生物量(干物质)20.2g、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2828kghm-2、氮素积累量40kghm-2;带营养杯移栽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达到140-144cm、1.59-1.68cm、36.6-38.8g、5124-5432kghm-2和77-107kghm-2,均显著高于未带营养杯处理的。长喙田菁根部铅、锌、铜、镉含量均最高,其次为茎,叶中最低;长喙田菁的4种重金属积累量为锌(186-221mgkg-1)>铅(96-145mgkg-1)>铜(17-30mgkg-1)>镉(3-4mgkg-1)。带营养杯移栽能有效提高长喙田菁的产量和氮积累量,且明显降低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试验证明长喙田菁是较理想的铅锌矿尾矿废弃地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田菁 营养杯 铅锌矿尾矿 生长 固氮 重金属积累
下载PDF
茎瘤对长喙田菁在铅锌尾矿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Ⅰ.茎瘤对长喙田菁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简曙光 杨中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0,共5页
通过设置保留茎瘤和去除茎瘤处理 ,研究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在铅锌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 通过设置保留茎瘤和去除茎瘤处理 ,研究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在铅锌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 2 4 %~ 4 8%、2 7 4 %~ 6 7 9%、2 8 5 %~ 99 3%、2 7 6 %~ 72 3%和 17 0 %~ 2 3 4 %,这种作用在纯尾矿处理组最为显著 ,客土处理组次之 ,即环境愈恶劣 ,茎瘤这种作用愈显著 ,证明了茎瘤对长喙田菁适应铅锌尾矿环境有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 长喙田菁 铅锌尾矿 环境适应 豆科
下载PDF
葫芦苏铁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简曙光 吴梅 刘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569,561,共5页
采用等位酶技术,分析了葫芦苏铁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酶系统,共获得了13个基因位点, 结果表明:葫芦苏铁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9%,等位基因平均数A=1.62,等 位基因多样性指数Ho=0.105,He=0.164,居... 采用等位酶技术,分析了葫芦苏铁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酶系统,共获得了13个基因位点, 结果表明:葫芦苏铁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9%,等位基因平均数A=1.62,等 位基因多样性指数Ho=0.105,He=0.164,居群杂合体过量的位点为50%。居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大部分 遗传变异(93.6%)存在于居群内(FST=0.064),居群间分化程度甚微。根据葫芦苏铁的居群遗传结构式样并 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就地保护所有居群,迁地保护从东一、王下和水田三个大居群取样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苏铁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火与外来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简曙光 任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入侵种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均有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已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在植物外来种与火生态因子的作用研究中发现,火与外来种的关系随物种生物学特性、火作用的时间、频度、强度... 入侵种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均有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已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在植物外来种与火生态因子的作用研究中发现,火与外来种的关系随物种生物学特性、火作用的时间、频度、强度不同而不同,火有时会有效地抑制外来种的生长和入侵,有时会促进一些外来种的生长和入侵。反之,一些外来种会对火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外来种又会抑制火的发生。火作为控制入侵种的一种方法,经科学地运用,可对某些入侵种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 控制 综述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群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效应 被引量:91
17
作者 李雪梅 杨中艺 +2 位作者 简曙光 黄增贤 梁近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5,共5页
在藻型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中应用有效微生物群菌剂的结果表明,有效微生物群对水体的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止水华的发生,改善景观.在投入有效微生物群后,透明度迅速提高,2个月后,透明度提高了4... 在藻型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中应用有效微生物群菌剂的结果表明,有效微生物群对水体的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止水华的发生,改善景观.在投入有效微生物群后,透明度迅速提高,2个月后,透明度提高了433%;水体表面的叶绿素a含量在1个月后下降了965%并维持在1379mg/m3以下;水深05m处的叶绿素a含量在投放菌剂期间及之后1个月保持在100mg/m3以下;在投放菌剂后溶解氧有暂时的下降,较本底值772mg/L下降了258%,但很快持续上升至1299mg/L;生化需氧量在投放菌剂期间及之后1个月变化不大,仅上升39%;停止投放菌剂后1个月左右,总N、总P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均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下降了60.2%,58.1%和57.2%.停止使用有效微生物群约1个半月后,试验区的透明度、总N、总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生化需氧量均有反弹现象,但一直未见“水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藻类 有效微生物群 湖泊 富营养化 蓝藻
下载PDF
报春苣苔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7 位作者 张奠湘 简曙光 韦强 张倩媚 刘念 李世晋 陈文杉 庄益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2-1017,共6页
报春苣苔是苦苣苔科多年生喜 Ca草本植物 ,因分布区极窄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 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基于其生态生物学特征探讨报春苣苔的濒危机制及解濒措施。报春苣苔生于海拔约 3 0 0 m的石灰岩山洞口附近的植物群落中 ,群落主要由一些... 报春苣苔是苦苣苔科多年生喜 Ca草本植物 ,因分布区极窄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 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基于其生态生物学特征探讨报春苣苔的濒危机制及解濒措施。报春苣苔生于海拔约 3 0 0 m的石灰岩山洞口附近的植物群落中 ,群落主要由一些喜 Ca及耐阴湿植物组成 ,其伴生植物为苔藓。从洞口向里 ,植物种类越来越少 ,报春苣苔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植株个体越来越小 ,开花的比例也越来越少。洞口的报春苣苔种群呈均匀分布 ,深处则呈集聚分布 ,洞穴的壁顶的报春苣苔群落为单一种且呈集聚分布。报春苣苔需要偏碱性的硬质水才能生长。其生存土壤太薄且营养贫乏 ,p H值为 7.5 ,有机质、全 N、全 P和全 K含量分别为 1 .8%、0 .87%、0 .1 6 %和 0 .71 % ,因而植物的生长极为缓慢 ,一般一株的年生长量为 3 0 g左右。报春苣苔分布点 CO2 平均浓度为 0 .0 9% ,高于洞外约 2倍。其相对湿度终年保持在 97%左右。报春苣苔仅生于相对弱的光环境下 ,且只在散射光线能到达的地方出现 ,大约只忍受正常光强的 1 /4以下。作为洞穴植物 ,其生态分布的限制因子是光源和特殊的大气环境。生境的特殊性导致其分布狭窄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春苣苔 生态生物学特征 濒危植物 植物群落 分布 苦苣苔科
下载PDF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杨中艺 岳朝阳 +2 位作者 辛国荣 简曙光 杨卓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4,共5页
采用野外栽培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田冬种黑麦草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理化、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证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的增产效应并初步探讨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后作水稻... 采用野外栽培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田冬种黑麦草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理化、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证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的增产效应并初步探讨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后作水稻除千粒重(降低了3.1%)以外的各生长发育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4%、21.1%、6.9%、21.2%、10.0%、4.9%和1.0%,颖花退化率则降低了3.1%,实测籽实产量增加了6.8%;冬种黑麦草后土壤的部分理化性状指标和生物性状指标得到了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11%、19.40%、77.73%、53.05%和6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黑麦草 水稻 轮作 水田 青饲料
下载PDF
中国南海诸岛的植物和植被现状 被引量:35
20
作者 任海 简曙光 +3 位作者 张倩媚 王发国 沈彤 王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39-1648,共10页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它们均属热带海洋珊瑚岛,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南海诸岛有40多个岛礁有陆生植物405种,其中野生植物260多种,栽培植物100余种。常见乔木有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抗风桐(Ceodes ...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它们均属热带海洋珊瑚岛,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南海诸岛有40多个岛礁有陆生植物405种,其中野生植物260多种,栽培植物100余种。常见乔木有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抗风桐(Ceodes grandis)、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橙花破布木(Cordia subcordata)、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海柠檬(Ochrosia oppositifolia)等;灌木主要有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银毛树(Tournefortia argentea)、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等;草藤本植物主要有厚藤(Ipomoea pes-caprae)、海刀豆(Canavalia rosea)、滨豇豆(Vigna marina)、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孪花蟛蜞菊(Wollastonia biflora)、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细穗草(Lepturus repens)、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和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等。这些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方面形成了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阳生、海漂、动物传播等方面的植物功能性状以适应生境。南海诸岛的植被有珊瑚岛热带常绿乔木群落、珊瑚岛热带常绿灌木群落、珊瑚岛热带草本群落、湖沼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5大类21种。影响南海诸岛植被演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属于外因演替。南海诸岛的土壤主要有分布于岛中的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林下的石灰质腐殖土以及分布在岛外围沿岸海滨的冲积珊瑚沙。南海诸岛面积小,植被形成极不容易,对各岛的天然植被要进行保护,对填海造陆区域的绿化可参考这些天然植被生态系统进行土壤改良、种类筛选和种类搭配,对野生植物资源可以合理利用,要注意外来种入侵防控、恶性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未来要加强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植物功能性状 热带珊瑚岛 外来种入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