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工业化:过去与现在(1887-2017) 被引量:17
1
作者 管汉晖 刘冲 辛星 《经济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202-238,共37页
从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建立至今,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本文首次将历史工业调查数据库和当代工业调查数据库合并,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在世界上相对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工业规模及在... 从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建立至今,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本文首次将历史工业调查数据库和当代工业调查数据库合并,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在世界上相对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工业规模及在世界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都在2011年达到世界第一,目前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工业在总GDP中所占比重1977年超过农业居于第一,并在2003年达到最高(60.11%),此后开始下降,并在2012年被服务业超过,这反映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总产值中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也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区位的分布呈现了从扩散到集聚,再扩散到再集聚的过程,这一特点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在某些时期对工业化的主导有关,工业部门内部轻重工业相对比重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与政府政策有关。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经历了从1912-1952年的负增长到1952-2017年正增长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工业从劳动密集型生产转为资本密集型生产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从1933年的较低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迅速增长,此后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工业化历程,并对下一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结构 相对地位 基尼系数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宋代纸币的运行机制:本位、回赎、战争与通胀 被引量:10
2
作者 管汉晖 钱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8,共15页
本文基于货币史文献和相关历史数据,研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和南宋会子的运行机制,重点在阐明政府维持币值稳定的措施,及战争造成的财政压力在货币超发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发行初期,由于本位制度和回赎机制的作用,纸币运行良... 本文基于货币史文献和相关历史数据,研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和南宋会子的运行机制,重点在阐明政府维持币值稳定的措施,及战争造成的财政压力在货币超发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发行初期,由于本位制度和回赎机制的作用,纸币运行良好。中后期,由于战争频繁,政府不得不诉诸于发行纸币为战争支出融资,回赎机制不再能良好运行,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本文比较了交子实际发行额和严格本位制度下的发行额,发现最高时前者为后者的35.4倍。除缺乏本位制度外,会子的运行机制和流通状况与交子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本位 回赎 战争 通货膨胀
下载PDF
经济发展、政治结构与我国近代教育不平衡(1907-1930) 被引量:10
3
作者 管汉晖 颜色 林智贤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由于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教育史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1907-1930年的省级数据研究我国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后教育发展及地区不平衡的决定因素①。研究发现,传统书院与教会学校对现代教育的... 由于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教育史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1907-1930年的省级数据研究我国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后教育发展及地区不平衡的决定因素①。研究发现,传统书院与教会学校对现代教育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政治局势与教育发展状况关系密切。在教育普及率与教育质量之间存在权衡,但没有证据显示近代教育如部分西方国家那样存在过分精英化的倾向。地区间教育发展程度差异很大,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决策分权化及地方官员的政治背景等因素关系密切。以上发现证实了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结构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治结构 教育财政 教育不平衡
下载PDF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财政分权的历史渊源回溯 被引量:4
4
作者 管汉晖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1978年之后我国的经济转型相对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激发了更大的增长动力。对此,学术界有一种代表性观点解释为,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曾出现多次变动,特别是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为改革开放后的地方竞争奠定... 1978年之后我国的经济转型相对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激发了更大的增长动力。对此,学术界有一种代表性观点解释为,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曾出现多次变动,特别是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为改革开放后的地方竞争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已有的财政史研究成果,追溯了我国财政分权的历史渊源,包括秦汉至近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例如征税方式、收入分成模式、支出模式、中央与地方对财权及事权的划分等。文章发现:第一,在中国,财政分权属于历史现象,无论财政承包还是分税制历史上都曾施行过;第二,财政集权和财政分权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第三,绝大多数历史时期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相伴随;第四,虽然财政分权古已有之,但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的激励却是当代才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治集权 财政承包 分税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下载PDF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管汉晖 《经济资料译丛》 2016年第3期32-48,共17页
我国最早发明纸币,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早和最完备的纸币管理条例,其货币演变史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却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已有文献,以及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初步研究,概述宋元纸币流通状况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我国最早发明纸币,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早和最完备的纸币管理条例,其货币演变史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却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已有文献,以及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初步研究,概述宋元纸币流通状况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并简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宋元纸币的经历都说明,发行初期政府为了维持币值稳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法偿地位,实行本位制度,将纸币币值锚定某种金属货币,以及定期回赎等,因而纸币流通状况良好。后期币值下降,主要是因为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不得不依赖发行纸币为赤字融资。我国货币体制从宋元明初以纸币为主演变到明中后期及清以白银为主,与世界货币史演变的主流是相悖的,是一种倒退,导致经济的交易成本提高,这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不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币 宋朝元朝 财政赤字 中国货币史
下载PDF
第四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举行
6
作者 管汉晖 刘思源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第四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于2016年7月12—13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此次年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共同筹办,多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及史学家出席会议,80余位嘉宾及160余名量化历史讲习班学员参与讨论。年... 第四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于2016年7月12—13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此次年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共同筹办,多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及史学家出席会议,80余位嘉宾及160余名量化历史讲习班学员参与讨论。年会分主旨演讲和分会场报告两部分,共有10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30余位青年学者在分会场报告了其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年会 量化 国际 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 管理学院
下载PDF
经济发展、政治结构与我国近代教育不平衡(1907—1930)
7
作者 管汉晖 颜色 林智贤 《教育科学文摘》 2014年第4期22-23,共2页
1980年,在美国经济史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上,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提出一个问题挑战经济史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即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穷和不发达的经济里,而不是全世界共同发展?他认为,要解释这一现象,学者们应该将更多注意... 1980年,在美国经济史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上,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提出一个问题挑战经济史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即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穷和不发达的经济里,而不是全世界共同发展?他认为,要解释这一现象,学者们应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正式教育的缺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近代教育 政治结构 不平衡 经济学家 美国经济史 就职演说 正式教育
下载PDF
明代中国难有工业革命
8
作者 管汉晖 李稻葵 《财经》 2007年第24期104-104,共1页
据历史文献估算,明代实际GDP从永乐年阆的L.4亿多两白银逐渐稳步上升,到16世纪下半叶增加到最高的2.8亿多两白银.后期又回落到2.6亿多两白银的水平,平均年增长率为0.29%,与人口、土地的增长趋势大致相似。同时,人均收入没有... 据历史文献估算,明代实际GDP从永乐年阆的L.4亿多两白银逐渐稳步上升,到16世纪下半叶增加到最高的2.8亿多两白银.后期又回落到2.6亿多两白银的水平,平均年增长率为0.29%,与人口、土地的增长趋势大致相似。同时,人均收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8公石(521公斤)小麦上下,以1990年美元计即200美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明代 中国 实际GDP 历史文献 16世纪 年增长率 增长趋势
下载PDF
中国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的长期考察:1636-20181 被引量:4
9
作者 庞浩 金星晔 管汉晖 《经济学报》 CSSCI 2021年第2期93-128,共36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更深地卷入了全球化,由于在贸易中较好地符合了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很长时间里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由此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本文在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首先,查找和计算...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更深地卷入了全球化,由于在贸易中较好地符合了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很长时间里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由此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本文在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首先,查找和计算1636年以来的进出口,相对应的白银流入和流出,以及重要年份的白银存量数据。其次,基于同一年份的货币购买力,将历史上的贸易和白银存量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贸易和外汇储备进行比较。最后,计算人均进出口额和贸易盈余或者赤字,并进行长时段比较。研究发现:1636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贸易额稍有下降,改革开放后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加入WTO后增速更快。以1990年美元计值,明代贸易带来的白银净流入高于清代,也高于民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前,但显著低于改革开放后和加入WTO后的外汇储备。新中国成立前,人均贸易额不断增加,1948—1978年间人均贸易额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后,人均贸易额进一步增加。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从长期视角考察改革开放后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得到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流动 贸易盈余 外汇储备 经常账户
下载PDF
中国历史GDP核算及国际比较:文献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稻葵 金星晔 管汉晖 《经济学报》 2017年第2期14-36,共23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各个朝代之间的演变趋势又是如何?还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基础,因此,重构中国古代详实的经济数据,描绘中国历史长时段经济演变图像对于推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各个朝代之间的演变趋势又是如何?还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基础,因此,重构中国古代详实的经济数据,描绘中国历史长时段经济演变图像对于推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国民收入核算方法(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ing)估计GDP及经济结构,是当前国际经济史学界一个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其中,麦迪逊的研究影响最为广泛,但其估算方法和结果都存在一定问题,这引发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进行探讨,他们采用历史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生产法,重构了中国北宋、明和清三个朝代的人均GDP及经济结构数据,对Maddison较为粗略的估算进行了补充和改进。研究结果有如下三点发现:其一,中国GDP年增长率北宋、明代和清代分别为0.88%、0.25%和0.36%,人均GDP在经历了北宋和明代较高水平的波动之后,清代进入了下降的轨迹;其二,北宋时中国的生活水平领先于世界,但是在1300年之前已经落后于意大利。虽然中国的部分富裕地区仍与欧洲的经济发达地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但是在1750年之前,中国作为整体与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分流"实际上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发生了;其三,最新研究成果的估算数据发现,Maddison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综述历史国民收入核算的最新文献,重点在各国学者将国民收入核算的一般原则与本国历史数据结合估计历史GDP的具体方法、估计结果与此前Maddison估计的差异,并基于历史GDP数据追溯各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及阐释东西方经济分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国民收入核算 GDP 大分流
下载PDF
经济史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第三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举行
11
作者 管汉晖 李明曦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7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在第三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期间成功举行。该年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和China Economic Review共同组织,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并同时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的陈志武教授、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国际化 经济史研究 年会 量化 本土化 美国耶鲁大学 经济学院
下载PDF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出版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刘文远 管汉晖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1,共7页
2012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出版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山... 2012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出版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和北京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授与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和经济学院致辞。《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程郁缀教授、北京大学档案馆与校史馆馆长马建钧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萧群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磊教授、著名经济史学家陈振汉教授之子陈仲健先生等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项目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国亮教授就项目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汇报。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辉副院长主持。前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经君健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刘兰兮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卜键研究员、前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董志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松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研究员、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赵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桦教授、山西大学刘建生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魏明孔研究员等学者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围绕《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的学术价值与特点、史料整理在经济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如何利用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契机推动经济史学科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学者们在深切缅怀陈振汉等老一辈经济史学家治学精神同时,对这部经济史资料汇编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部凝聚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三代学者心血的巨作,为研究清代经济演变和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必将成为学科的奠基巨石,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与创新。现从以下几方面,对研讨会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经济史 研讨会综述 出版 实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下载PDF
轻税能否多收——来自民国战时消费税的证据(1942—1945)
13
作者 徐之茵 管汉晖 +1 位作者 毛捷 陈玥卓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4-1652,共19页
本文基于1942—1945年消费税月度数据,检验低税率会通过扩大税基以增加税收,即“轻税多收”假说。本文发现“轻税多收”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高弹性商品税率每降低1%,税收缩减幅度更小,甚至反向变化。本文为战时消费税难以维持提供了更... 本文基于1942—1945年消费税月度数据,检验低税率会通过扩大税基以增加税收,即“轻税多收”假说。本文发现“轻税多收”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高弹性商品税率每降低1%,税收缩减幅度更小,甚至反向变化。本文为战时消费税难以维持提供了更丰富的解释:消费税目的是增加税收为战争提供财政支持,当政府只考虑税收最大化时,税负主要承担者必然是低弹性商品消费者,这会加剧社会不稳定。本文为发挥消费税在未来税制改革中的作用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税 轻税多收 价格弹性
原文传递
明代GDP及结构试探 被引量:22
14
作者 管汉晖 李稻葵 《经济学(季刊)》 2010年第2期787-828,共42页
本文尝试利用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研究明代GDP及其构成。利用历史文献提供的数据,并借鉴前人定量研究的成果,我们整理和估算了1402—1626年的明代主要经济变量,进而对明代经济进行总体描述,并和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经济相比较。主要结论... 本文尝试利用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研究明代GDP及其构成。利用历史文献提供的数据,并借鉴前人定量研究的成果,我们整理和估算了1402—1626年的明代主要经济变量,进而对明代经济进行总体描述,并和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经济相比较。主要结论如下:明代整体经济增长不快,年均GDP增长率为0.29%;总经济规模有所增长,人均年收入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平均6公石(391公斤)小麦上下;以1990年美元计值的人均收入平均为230美元,最高的年份也不到280美元;农业占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与GDP之比为3%到9%,平均为5%,明中叶后军费开支占中央政府支出的60%到90%;年均积累率低估值为5.3%,高估值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GDP 经济结构
原文传递
本位、战争与通胀: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管汉晖 毛捷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24,共16页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且唯一统一将纸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的朝代,是价值尺度从铜钱转为白银的转折点,并由此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表明:其发行初期,由于银本位制度的作用而运行良好,币值稳定;中期后...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且唯一统一将纸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的朝代,是价值尺度从铜钱转为白银的转折点,并由此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表明:其发行初期,由于银本位制度的作用而运行良好,币值稳定;中期后,迫于财政压力,政府不得不诉诸超发纸币以弥补财政赤字,本位制度名存实亡,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实证检验发现,多省起义产生的财政压力是纸币发行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赏赐对纸币超发的作用并不显著,而随着银本位执行力度的减弱,尤其是钞本由金银变为纸币后,财政压力促使货币超发的效应更为突出。因而,严格的银本位有利于维持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但在军事活动造成的财政压力下,稳定的贵金属本位制度难以长期维系。元代纸币经历了从币值稳定到温和通胀,再到恶性通胀的阶段,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一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本位 纸币 元代 战争 通货膨胀
原文传递
货币的非国家化:汉代中国的经历(前175—前144年) 被引量:7
16
作者 管汉晖 陈博凯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7-1518,共22页
经济学家就货币发行权利的归属问题有过激烈争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和管理,哈耶克则提出"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竞争会使得币值稳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并带来价格水平稳定。相关的实证研究迄今尚不多见。公元... 经济学家就货币发行权利的归属问题有过激烈争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和管理,哈耶克则提出"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竞争会使得币值稳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并带来价格水平稳定。相关的实证研究迄今尚不多见。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府放任私人铸币的经历,为检验该理论提供了自然试验。本文发现,"行钱律"和"称钱衡"制度分别对应了Gresham法则的两种形式,在交易双方对铸币重量具有对称信息的条件下,货币市场的竞争导致高质量私人货币得以流通,基于钱币学和考古学发现的实证研究对此提供了支持。本文验证了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有效性,也修正了其金属铸币时期铸币权须由政府垄断、纸币时代才能实行自由货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民放铸” 货币竞争 Gresham法则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被引量:29
17
作者 管汉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6,共11页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原文传递
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基于中国历史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管汉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160,共10页
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检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一个国家在封闭时期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对总体比较优势的直接检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相对封闭状态和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全面开放的经历可以... 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检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一个国家在封闭时期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对总体比较优势的直接检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相对封闭状态和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全面开放的经历可以看作是从封闭经济到自由贸易的一个历史实验,本文利用这一时期的价格和贸易流量的数据对于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封闭经济 自由贸易
原文传递
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 被引量:10
19
作者 管汉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123,共11页
19世纪70年代以后,当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放弃金银复本位而采用金本位时,中国仍然是银铜复本位制度。与金银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之间有固定兑换比价不同,中国银铜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的兑换比价是浮动的,由此造成了对外是金银汇率,对内是银... 19世纪70年代以后,当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放弃金银复本位而采用金本位时,中国仍然是银铜复本位制度。与金银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之间有固定兑换比价不同,中国银铜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的兑换比价是浮动的,由此造成了对外是金银汇率,对内是银铜(钱)汇率的双重汇率。双重汇率导致了汇率贬值一倍时贸易却由顺差变为逆差,实际外债和赔款的增加加重了财政负担,制钱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价上涨又加剧了中下层民众的贫困化。本文在郑友揆(1991)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货币理论的新进展和新的历史资料,分析1870年到1900年双重汇率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金银复本位为参照探讨中国银铜复本位制度的内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本位 双重汇率 经济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历史上GDP研究的一些浅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汉晖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虽然对中国历史上的GDP研究,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记载经济活动的数据查找比较困难,或者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这一研究的意义值得怀疑。但是,作为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个人认... 虽然对中国历史上的GDP研究,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记载经济活动的数据查找比较困难,或者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这一研究的意义值得怀疑。但是,作为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个人认为这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以下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个人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GDP 经济活动 研究人员 学术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