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面真菌群落对白粉病发病的分子生态响应机制
1
作者 黄海涛 刘文仪 +7 位作者 杨文武 张建铎 米其利 李菁菁 陈义强 李浩斌 尹华群 高茜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叶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植物叶部病害发生密切相关,但植物真菌性叶部病害的发病程度与叶面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关联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利用真核生物内源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茄科作物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下,研究了... 叶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植物叶部病害发生密切相关,但植物真菌性叶部病害的发病程度与叶面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关联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利用真核生物内源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茄科作物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下,研究了叶面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解析了叶面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拓扑性质的变化规律,并探明了叶面真菌群落系统发育装配的生态过程。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白粉病病情程度加重,叶面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逐渐下降;网络分析表明,相较于中度和重度感病植株,轻微发病植株叶面真菌网络的节点和连接数更多,网络密度、聚集系数和平均连通度更高。在不同发病程度的植株中,叶面真菌群落的系统发育装配的生态过程均由随机性主导,但随着发病程度加重,叶面真菌群落趋向于系统发育扩散。综上所述,病原菌入侵改变了叶面真菌群落结构,扰动了真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系统发育的生态装配过程,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白粉病病害与叶面真菌群落关联机制和生产上防控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叶面微生物 真菌群落 生态网络 群落装配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2
作者 米其利 李雪梅 +4 位作者 管莹 高茜 桂永发 朱洲海 夭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02-308,共7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投入到对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数据产出通量高、分析全面、灵敏、快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文对高通量测序的操作流程及...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投入到对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数据产出通量高、分析全面、灵敏、快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文对高通量测序的操作流程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评价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食品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生态学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微核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龚婧婧 黄海涛 +3 位作者 米其利 倪红梅 季秀玲 夭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6,共8页
微核试验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最常用而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之一,经济、简便、快速,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主要综述国内外微核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其... 微核试验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最常用而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之一,经济、简便、快速,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主要综述国内外微核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其中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和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以及微核试验高内涵筛选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自动化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细胞仪 高内涵筛选
下载PDF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氟节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娜 夭建华 +2 位作者 叶艳青 黄海涛 米其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检测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方法,卷烟在标准条件下抽吸,用剑桥滤片捕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经乙腈提取、石墨碳黑固相萃取柱或自制混合层析柱净化、GC/ECD检测后,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检测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方法,卷烟在标准条件下抽吸,用剑桥滤片捕集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经乙腈提取、石墨碳黑固相萃取柱或自制混合层析柱净化、GC/ECD检测后,外标法定量。氟节胺在0.02~2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9.14×10^-6g/L。加标量为30μg/包时,卷烟抽吸过程中氟节胺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8%,空白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4%。与传统的氟节胺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好且环保,可满足烟草中农药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转移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烟气总粒相物 石墨碳黑固相萃取柱 自制混合层析柱 氟节胺 转移量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晒黄烟调制期烟叶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米其利 钱颖颖 +9 位作者 朱洲海 管莹 高茜 陈建华 谢丽华 李雪梅 霍世东 方耀 夭建华 文孟良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9,共8页
为揭示晒黄烟调制过程中烟叶真菌的多样性,采用双平板纯培养分离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调制前期、中期和结束期烟叶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归类,将代表性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晒黄烟调制过程中纯培... 为揭示晒黄烟调制过程中烟叶真菌的多样性,采用双平板纯培养分离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调制前期、中期和结束期烟叶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归类,将代表性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晒黄烟调制过程中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晒黄烟调制期烟叶中共分离获得126株真菌,下部和上部烟叶分离的菌株数多于中部烟叶,调制中期分离的菌株数少于调制前期和调制结束期;这些菌株分布在2门、5纲、10目、14科和17属;93.65%的菌株属于Ascomycota门,Epicoccum、Arthrinium和Fusarium为优势属,分别占23.02%、13.49%和11.90%。研究表明,晒黄烟在调制期间,烟叶真菌类群多样性比较丰富,在不同烟叶部位的分布有所不同,并随着调制的进行而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黄烟 调制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细胞毒性在5种细胞系中的反应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夭建华 缪明明 +3 位作者 米其利 李雪梅 黄海涛 唐萍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7-70,共4页
为考察不同细胞系对卷烟主流烟气细胞毒性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我国进行烟气毒理学评价选用适合的细胞系提供试验依据,选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中国仓鼠肺细胞系(CHL)、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系(V79)、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和... 为考察不同细胞系对卷烟主流烟气细胞毒性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我国进行烟气毒理学评价选用适合的细胞系提供试验依据,选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中国仓鼠肺细胞系(CHL)、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系(V79)、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共5种细胞系,采用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气相物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5种细胞系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气相物的反应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对于烟气总粒相物,BEAS-2B最为敏感,HepG2最不敏感,CHL、V79和CHO产生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烟气气相物,CHO和BEAS-2B较为敏感,CHO产生的细胞抑制率与CHL、V79、BEAS-2B和HepG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各细胞系对烟气总粒相物和气相物的敏感程度以及生长培养特点,认为CHO是较为理想的用于评价卷烟主流烟气细胞毒性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主流烟气 总粒相物 气相物 细胞毒性 细胞系 中性红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娜 耿永勤 +4 位作者 李雪梅 米其利 黄海涛 周岚 唐萍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将超声波提取法与混合层析柱净化法联合,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卷烟主流烟气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提取条件和净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条件为:丙酮超声波提取捕集有卷烟主流烟... 将超声波提取法与混合层析柱净化法联合,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卷烟主流烟气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提取条件和净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条件为:丙酮超声波提取捕集有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的剑桥滤片,采用混合层析柱净化,卷烟主流烟气气相部分直接采用丙酮捕集,浓缩净化进样分析。优化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2.8%-97.3%,RSD为2.71%-9.02%,最低定量限为0.026-0.098μg/mL,最小检测限为0.0001-0.0009μg/mL,可满足卷烟主流烟气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超声波提取 混合层析柱 气相色谱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下载PDF
体外微核试验重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管莹 高茜 +4 位作者 朱洲海 米其利 李雪梅 缪明明 夭建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了提高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通过依据不同判定标准对同一受试物诱发细胞微核率进行统计、检测同一受试物对不同代次CHO细胞的微核率,研究了判定标准、细胞连续传代代次对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判定标准的... 为了提高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通过依据不同判定标准对同一受试物诱发细胞微核率进行统计、检测同一受试物对不同代次CHO细胞的微核率,研究了判定标准、细胞连续传代代次对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判定标准的不同对同一受试物诱发细胞微核率有显著影响;随细胞连续传代代次的升高,同一受试物对CHO细胞微核率呈上升趋势,连续传代9代以内细胞微核率较为稳定。判定标准、细胞连续传代代次是体外微核试验需要控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微核试验 判定标准 细胞代次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HO细胞计数及存活率计算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茜 管莹 +3 位作者 米其利 李雪梅 缪明明 夭建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71-74,共4页
以CHO生物工程细胞为对象,探索了流式细胞仪在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计算方面的应用。通过设定侧向角散射SS、电子体积EV及荧光强度FL3等3个参数,编制CHO细胞计数程序,再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计数和存活率计算,其结果与血球计数板法基... 以CHO生物工程细胞为对象,探索了流式细胞仪在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计算方面的应用。通过设定侧向角散射SS、电子体积EV及荧光强度FL3等3个参数,编制CHO细胞计数程序,再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计数和存活率计算,其结果与血球计数板法基本一致,但操作更迅速、SD值更低,说明流式细胞仪法较血球计数板法更高效稳定。流式细胞仪法提高了生物工程的生产效率和毒理学评价的准确性,可应用于大规模细胞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流式细胞仪 血球计数板 细胞计数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细胞毒性试验多孔平行数据异常值检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莹 夭建华 +5 位作者 朱洲海 米其利 曾婉俐 黄海涛 高茜 李雪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68-71,共4页
为了选取适合于对细胞毒性试验数据的异常值进行检验的方法、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对常用的5种异常值检验方法的计算方法及判定原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运用这5种异常值检验方法对同一组细胞毒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拉依达准... 为了选取适合于对细胞毒性试验数据的异常值进行检验的方法、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对常用的5种异常值检验方法的计算方法及判定原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运用这5种异常值检验方法对同一组细胞毒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拉依达准则计算简便,适合样本量较大时对异常值进行初筛;样本量较小时适合选取狄克逊准则、罗马诺夫斯基准则对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判定;从计算方法来看,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罗马诺夫斯基准则相似;对数据中异常值进行检出时,罗马诺夫斯基准则最为严格,肖维勒准则次之;狄克逊准则较适合于对多个异常值进行逐个检出。细胞毒性试验多孔平行数据属于小样本量数据,待检出的异常值不仅限于1个,选用狄克逊准则对细胞毒性试验多孔平行数据进行检验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值 拉依达准则 肖维勒准则 格拉布斯准则 狄克逊准则 罗马诺夫斯基准则
下载PDF
卷烟烟气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海涛 管莹 +4 位作者 周岚 高茜 米其利 李雪梅 夭建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1期68-70,共3页
研究了烟草及烟草制品烟气安全性生物学评价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和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 不确定度评定 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 烟草及烟草制品 烟气安全性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一种检测污染水体致突变性的快速简便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明阳 季秀玲 +2 位作者 倪红梅 米其利 夭建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5期55-57,共3页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为测试菌株,二氨基芴为阳性物,通过分析菌液体积分数、S9体积分数、阳性物质量浓度的配比关系,确定了用于污染水体致突变性检测的微量波动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试TA97、TA100、TA102菌株在...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为测试菌株,二氨基芴为阳性物,通过分析菌液体积分数、S9体积分数、阳性物质量浓度的配比关系,确定了用于污染水体致突变性检测的微量波动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试TA97、TA100、TA102菌株在河流水样检测中的反应情况,确定了适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系列菌株在污水检测中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波动法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试验 污水 鼠伤寒沙门氏菌
下载PDF
剑桥滤片-液-液捕集系统各部分烟气捕集物的细胞毒性比较
13
作者 夭建华 米其利 +5 位作者 耿永勤 杨叶昆 黄海涛 李雪梅 缪明明 唐萍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考察烟气捕集在卷烟主流烟气体外细胞毒性检测中的作用,采用3种捕集系统:剑桥滤片-pH7.0 PBS-丙酮、剑桥滤片-pH7.2 PBS-乙酸乙酯和剑桥滤片-pH7.4 PBS-70%甘油捕集同一卷烟主流烟气的粒相物和气相物,用中性红细胞毒性法检测了各部分... 为考察烟气捕集在卷烟主流烟气体外细胞毒性检测中的作用,采用3种捕集系统:剑桥滤片-pH7.0 PBS-丙酮、剑桥滤片-pH7.2 PBS-乙酸乙酯和剑桥滤片-pH7.4 PBS-70%甘油捕集同一卷烟主流烟气的粒相物和气相物,用中性红细胞毒性法检测了各部分烟气捕集物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的毒性作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3种有机溶剂烟气捕集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①细胞毒性的大小顺序为:剑桥滤片捕集物>PBS捕集物>有机溶剂捕集物;②在第2级捕集物中,pH7.4 PBS烟气捕集物的细胞毒性显著大于pH7.0和pH7.2 PBS烟气捕集物;③在第3级捕集物中,70%甘油烟气捕集物的细胞毒性最大,丙酮和乙酸乙酯的较小,且二者比较接近;④3种有机溶剂捕集的烟气气相物部分主要是醛类、酯类、烷烃和苯系物,70%甘油捕集了较多的烷烃和苯系物。剑桥滤片捕集的烟气冷凝物反映了部分烟气对CHO细胞的中性红细胞毒性,剑桥滤片-pH7.4 PBS溶液-70%甘油捕集的烟气物质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烟气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捕集 剑桥滤片 磷酸缓冲液 丙酮 乙酸乙酯 甘油 细胞毒性 中性红
下载PDF
卷烟全烟气直接暴露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夭建华 胡明阳 +4 位作者 米其利 黄海涛 唐萍 李雪梅 缪明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7,共6页
综述了卷烟全烟气直接暴露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全烟气暴露试验的烟气暴露量控制与表征,以及影响该试验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全烟气直接暴露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卷烟全烟气 直接暴露 细胞 细菌 体外试验
下载PDF
CHO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对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
15
作者 夭建华 管莹 +4 位作者 高茜 米其利 朱洲海 李雪梅 缪明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2期72-74,79,共4页
研究了CHO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对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代次CHO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同种受试物对不同代次CHO细胞的抑制率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细胞代次的升高,细胞的形态、胞浆折光性... 研究了CHO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对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代次CHO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同种受试物对不同代次CHO细胞的抑制率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细胞代次的升高,细胞的形态、胞浆折光性、边界、排列均发生了改变;同种受试物对CHO细胞的抑制率随细胞代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中性红比色法较MTT比色法对细胞的衰老更灵敏。为了提高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可比性,细胞代次是需要控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连续传代 细胞毒性 中性红比色法 MTT比色法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CHO细胞DNA损伤的防护作用
16
作者 夭建华 高茜 +4 位作者 李雪梅 黄海涛 管莹 米其利 罗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测定DNA损伤/双键断裂的标志物γH2AX,来研究迷迭香酸对细胞DNA损伤的防护作用。即通过在体外对CHO细胞施予迷迭香酸,再诱导DNA损伤,对致损后的细胞进行γH2AX及Hoechst双荧光染色标记,最后通过分析γH2AX的荧光强度... 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测定DNA损伤/双键断裂的标志物γH2AX,来研究迷迭香酸对细胞DNA损伤的防护作用。即通过在体外对CHO细胞施予迷迭香酸,再诱导DNA损伤,对致损后的细胞进行γH2AX及Hoechst双荧光染色标记,最后通过分析γH2AX的荧光强度从而对细胞DNA损伤程度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施予迷迭香酸的细胞与对照相比较,DNA损伤程度降低,表明迷迭香酸对CHO细胞的DNA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迷迭香酸 高内涵分析技术 γH2AX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新鲜烟叶中的7种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欣 岳艳丽 +6 位作者 黄海涛 曾婉俐 许永 孔维松 杨叶昆 米其利 李晶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期新鲜烟叶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新鲜烟叶中的,7种无机阴离子(F^(-)、Cl^(-)、Br^(-)、NO_(2)^(-)、NO_(3)^(-)、SO_(4)^(2-)、PO_(4)^(3-))的方法。样品经0.1 mol/L N...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期新鲜烟叶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新鲜烟叶中的,7种无机阴离子(F^(-)、Cl^(-)、Br^(-)、NO_(2)^(-)、NO_(3)^(-)、SO_(4)^(2-)、PO_(4)^(3-))的方法。样品经0.1 mol/L NaOH水溶液超声提取,萃取液经RP1.0cc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使用AS11-HC(4 mm×2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KOH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表明,7种无机阴离子在0.10~5.0μ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r>0.996),检出限在0.01~0.04μg/mL,定量限在0.04~0.1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6.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7%~4.8%。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7种无机阴离子分离好,检测灵敏准确,可用于不同生长时期新鲜烟叶样品中多种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净化 无机阴离子 烟叶 离子色谱法 不同生长期 超声提取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分析烟叶中的8种生物碱
18
作者 向海英 刘秀明 +6 位作者 孔维松 许力 米其利 高茜 宋春满 刘志华 李雪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快速分析烟叶中8种生物碱的分析方法。50 mg烟叶粉末样品经2 mL 6%氨水浸润后,以10 mL二氯甲烷超声提取20 min,有机相用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氮吹近干,再以乙腈超声复溶后用UPLC-MS-M...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快速分析烟叶中8种生物碱的分析方法。50 mg烟叶粉末样品经2 mL 6%氨水浸润后,以10 mL二氯甲烷超声提取20 min,有机相用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氮吹近干,再以乙腈超声复溶后用UPLC-MS-MS分析。烟叶中8种生物碱(烟碱、新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二烯烟碱、2,3′-联吡啶、可替宁、麦斯明)的平均回收率在86.5%~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5.4%;方法对烟碱的检出限为0.45 mg/g,定量限为1.5 mg/g;对其余7种微量生物碱的检出限在0.15~0.6μg/g之间,定量限在0.5~2μg/g之间。本方法适用于烟叶中8种生物碱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卷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米其利 杨娟 +4 位作者 徐玉琼 刘彪 向明 夭建华 罗义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为了提升烟叶品质,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萝卜中分离筛选到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5。将菌体悬液发酵烟丝以及对发酵产香条件进行优化,感官评吸结果表明,L15处理能有效提升烟叶的香气,降低卷烟的杂气、苦辣味和刺激性... 为了提升烟叶品质,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萝卜中分离筛选到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5。将菌体悬液发酵烟丝以及对发酵产香条件进行优化,感官评吸结果表明,L15处理能有效提升烟叶的香气,降低卷烟的杂气、苦辣味和刺激性,改善余味,突显酸香味;最佳产香条件为:接菌量1×109CFU/mL、发酵温度37℃、菌龄20 h,烟叶产地贵州福泉。发酵后烟丝主要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平衡。致香成分分析表明,L15发酵使化合物数量从46个减少至42个,含量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有乙酸、3-甲基丁醛和2-己酮。表明植物乳杆菌L15能有效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陈化 卷烟品质 致香成分
下载PDF
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倪红梅 李雪梅 +6 位作者 谢丽华 米其利 夭建华 钱颖颖 陈建华 王毅 魏云林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以云南特色晒黄烟烟叶为供试样品,对调制期三个部位烟叶定期取样,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动态变化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略升高的趋势。细菌种群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Bacillus属、Pseudomona... 以云南特色晒黄烟烟叶为供试样品,对调制期三个部位烟叶定期取样,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动态变化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略升高的趋势。细菌种群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Bacillus属、Pseudomonas属、Arthrobacter属和Exiguobacterium属等10个属。Bacillus属菌株是整个调制期的优势细菌类群,与烤烟烟叶的优势种群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黄烟 烟叶调制 可培养细菌 动态变化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