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苑廷刚 黄乐 +5 位作者 王国杰 李爱东 郑富强 王泽峰 胡水清 米奕祥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二维录像解析、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取"2014年清华精英赛"前6名我国现役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步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二维录像解析、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取"2014年清华精英赛"前6名我国现役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步速、踏板精度、质心速度、踏板和起跳瞬间速度和起跳角度等关键运动技术参数,结合部分世界级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技术参数的比较研究,获得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整体关键技术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速度接近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平均为10.53±0.15m/s,且加速积极,速度下降率较低,平均为0.62%±0.23%;2)除李金哲以外,其余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变化符合"大-小"的国际主流技术;3)步长变化率较小,平均为7.74%±7.74%,其值随成绩的提升有增大趋势(r=0.642,P>0.05);4)踏板精度较低,平均为0.13±0.05m,还有一定提升空间;5)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离板瞬间垂直速度的获得主要发生在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并且二者在此阶段的增减率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80,P<0.05);6)我国运动员由于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增长率较低,平均为6.91%±2.32%和63.04%±9.96%,低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15.64%±3.33%和70.21%±13.03%,从而对与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转化率产生影响,进而对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的获得带来难度,从整体上制约了成绩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最后2步 踏板精度 质心速度 腾起初速度 腾起角度
下载PDF
2014年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关键运动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苑廷刚 李爱东 +3 位作者 郑富强 王泽峰 米奕祥 王国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5,共7页
研究李金哲在2014年北京国际田径挑战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参数表现。1)李金哲在本次比赛中6次试跳的真实成绩为8.26±0.13m;6次试跳最后2步的平均速度为10.72±0.09 m/s;6次试跳最大速度平均值达到11.08±0.10 m/s;助跑最大... 研究李金哲在2014年北京国际田径挑战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参数表现。1)李金哲在本次比赛中6次试跳的真实成绩为8.26±0.13m;6次试跳最后2步的平均速度为10.72±0.09 m/s;6次试跳最大速度平均值达到11.08±0.10 m/s;助跑最大速度达到11.20m/s。2)6次试跳倒2步步长平均值为2.42±0.08 m,倒1步步长平均值为2.39±0.07m,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比,倒1步步长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较大(P<0.001),而倒2步步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3)6次试跳犯规频次占总试跳的50%,踏板精度平均为5.50±13.56cm,踏板的稳定性差。4)踏板瞬间的平均速度为10.36±0.13m/s,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平均值为9.56±0.11m/s,起跳瞬间垂直速度平均值为3.35±0.21m/s。5)起跳角度平均值为19.50°±1.22°,最大值为21°,最小值为18°,显著性小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P<0.05)。6)起跳腿膝关节在踏板瞬间的角度平均值为154.38°±7.75°,在身体直立瞬间为158.08°±6.53°,在起跳瞬间为157.55°±4.25°,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同。7)身体质心最低点发生在倒1步腾空阶段,平均值为0.92±0.01 m。踏板瞬间身体质心高度平均值为0.96±0.02m,离板瞬间身体质心高度平均值为1.13±0.05m。李金哲在本次比赛中助跑最大速度能力、后2步助跑平均速度能力、踏板速度和起跳速度能力、助跑和起跳瞬间起跳腿、摆动腿的角度均达到或超过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水平,这是李金哲跳远成绩优秀的决定因素。但相比而言,李金哲助跑倒1步步长较大,踏板精度较差,起跳垂直速度较低并导致起跳角度偏小,这是李金哲今后改进和提高个人运动技术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哲 关键技术 时间参数 距离参数 速度参数 角度参数
下载PDF
竞走项目最大速度能力和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苑廷刚 李汀 +4 位作者 李爱东 胡水清 米奕祥 李厚林 吴成亮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4,共8页
通过二维录像解析和足底压力分布实验测试,对竞走项目运动员最大速度能力和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以获得竞走项目运动员在特定的技术规则规定下,世界级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极限最大速度能力、关键运动学参数和足底压力分布... 通过二维录像解析和足底压力分布实验测试,对竞走项目运动员最大速度能力和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以获得竞走项目运动员在特定的技术规则规定下,世界级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极限最大速度能力、关键运动学参数和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参数情况,并对这些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走 优秀运动员 速度 足底压力 参数
下载PDF
速滑训练指挥仪的研制
4
作者 高建和 严庆铃 米奕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6,94,共5页
根据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该项目训练的指挥仪。此仪器采用无线电通讯方式,以发射不同频率的载波来区分被指挥对象,解决了在速滑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单独指挥的手段问题。
关键词 速滑运动训练 指挥仪 发射机 接收机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综合监测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苑廷刚 王国杰 +4 位作者 郑富强 黄俊红 胡水清 米奕祥 吕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104,共9页
通过多学科和综合性理论知识,对我国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备战世界大赛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立适合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采用实验测试... 通过多学科和综合性理论知识,对我国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备战世界大赛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立适合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采用实验测试法、仪器研制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1)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的建立,帮助了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提高了竞技能力,并为该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保障。2)铅球项目出手速度与成绩之间相关系数为r=0.94(P<0.01),与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为中度相关(P<0.05);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达到13.80 m/s以上,最佳出手角度为38°。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出手速度相对较低,除巩立姣外外普遍小于13.50 m/s。3)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奥运会备战周期中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所占比重较大。4)上肢专项力量能力与铅球运动员的成绩高度相关(r=0.80),下肢蹬伸专项力量与铅球成绩中度相关(r=0.40)。原地投平均下肢最大合力值F相当于体重的1.45倍,垂直方向上的Fz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40倍;优秀铅球运动员有着强大的投掷臂肘关节力量素质(P<0.05)。5)专项信息反馈、最佳竞技心理素质和视频图像快速反馈能很好地帮助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6)田径专项视频技术分析软件和铅球专项力量训练仪器研制,对女子铅球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出手参数 专项肌力 基础肌力 视频图像系统 专项训练仪器 竞技能力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助跑关键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苑廷刚 王国杰 +3 位作者 李爱东 郑富强 王泽峰 米奕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跳远项目的运动技术专项理论,对制约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帮助李金哲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跳远项目的专项运动理论发展和完善。主要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基于跳远项目的运动技术专项理论,对制约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帮助李金哲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跳远项目的专项运动理论发展和完善。主要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2009—2015年参加的国内和国际跳远比赛中,成绩优异跳次和犯规跳次的助跑最后2步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当前国内外优秀选手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李金哲助跑最后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1)李金哲倒数第2步和倒数第1步步长分别为2.35~2.40 m和2.34~2.36 m,步长差值在0.02~0.05 m之间,步长趋于接近;不符合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步长"由大到小"的节奏;2)助跑速度平均为10.65~10.79 m/s之间;3)最后2步质心高度下降率在4.48%~5.19%之间,质心高度下降率与倒数第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648,P<0.01);4)最后1步腾空时间均值为0.10 s,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0.01~0.03 s(P<0.05),腾空时间与该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791,P<0.01);5)倒数第1步离地角和离地小腿倾角与最后1步步长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69,P<0.05和r=0.586,P<0.01);6)最后1步离地时摆动腿膝角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正相关关系(r=0.404,P<0.05),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50,P<0.01);7)在踏板瞬间膝、踝关节速度分别为7.18 m/s^7.46 m/s和4.09 m/s^5.83m/s,均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其值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573,P<0.01和r=-0.469,P<0.05),同时还发现踏板瞬间膝关节速度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50,P<0.01)。研究结论:1)李金哲的助跑最后2步步长差异不大,制约了其个人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完善。需要改进为符合跳远专项科学理论的由"大到小"的助跑节奏。2)李金哲助跑速度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但最后1步步长较大,导致腾空时间较长,不能进行积极快速踏板技术动作,降低了跑跳结合的有效性。3)其助跑的最后1步步长和腾空时间、膝关节离地和着地角度为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质心水平速度、膝关节和踝关节速度损失等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4)制约李金哲运动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最后1步的积极踏板动作。必须减小最后1步步长并积极踏板,是李金哲提高个人运动成绩的关节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 李金哲 助跑最后2步 技术特征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