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胶及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关林波 但卫华 +6 位作者 曾睿 米贞健 林海 但年华 陈驰 曲健健 叶易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380-383,共4页
明胶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能研究表明其是制造生物医用材料的良好基材。总结了明胶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明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指出了当明胶与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时,明胶基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明胶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能研究表明其是制造生物医用材料的良好基材。总结了明胶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明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指出了当明胶与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时,明胶基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生物医用材料 应用
下载PDF
胶原-聚乙烯醇共混溶液的可纺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曲健健 但卫华 +3 位作者 曾睿 米贞健 林海 陈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将猪皮中提取的保持天然结构的胶原,与聚乙烯醇(PVA)复配后测定胶原-PVA共混溶液的黏度和流变性能以及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硫酸钠为凝固剂,对胶原-PVA共混溶液进行湿法纺丝,制备了胶原-PVA复合纤维。结果表明,所提取的胶原... 将猪皮中提取的保持天然结构的胶原,与聚乙烯醇(PVA)复配后测定胶原-PVA共混溶液的黏度和流变性能以及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硫酸钠为凝固剂,对胶原-PVA共混溶液进行湿法纺丝,制备了胶原-PVA复合纤维。结果表明,所提取的胶原相对分子量大约为30万;胶原与PVA共混后,能使胶原的可纺性、机械强度等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弥补了单一成分胶原材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乙烯醇 共混溶液 纺丝
下载PDF
胶原与壳聚糖分子间的作用力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易春 但卫华 +4 位作者 曾睿 林海 米贞健 但年华 关林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胶原与壳聚糖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其复合材料具有作为优良生物材料的潜力。文中通过稀溶液黏度法、红外和X射线衍射法对胶原与壳聚糖分子间作用力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任何比例的胶原与壳聚糖在分子级都是相容的,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 胶原与壳聚糖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其复合材料具有作为优良生物材料的潜力。文中通过稀溶液黏度法、红外和X射线衍射法对胶原与壳聚糖分子间作用力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任何比例的胶原与壳聚糖在分子级都是相容的,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壳聚糖 黏度法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结构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康建 但卫华 +4 位作者 曾睿 贾淑平 胡帅 龚彦铭 米贞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由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醋酸水溶液共混,流延成膜,然后用1mol/L的NaOH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壳聚糖/聚乙烯醇二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 由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醋酸水溶液共混,流延成膜,然后用1mol/L的NaOH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壳聚糖/聚乙烯醇二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力学性能、透水汽率、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共混 相容性 互穿网络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驰 但卫华 +3 位作者 曾睿 米贞健 曲健健 林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103,共4页
介绍了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的性能、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发展前景。讨论了天然高分子纤维、聚酯纤维和水溶性聚合物纤维的研究现状;特别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在纺织和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可生物降解... 介绍了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的性能、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发展前景。讨论了天然高分子纤维、聚酯纤维和水溶性聚合物纤维的研究现状;特别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在纺织和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功能纤维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康建 曾睿 +6 位作者 但卫华 米贞健 贾淑平 龚彦铭 胡帅 朱剑 陈学思(审校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调控所种植细胞的组织化、细胞增殖和新组织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常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作了概述,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调控所种植细胞的组织化、细胞增殖和新组织形成的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常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作了概述,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作了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理想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支架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共混纺丝液的制备 被引量:16
7
作者 但卫华 周文常 +6 位作者 曾睿 廖隆理 但年华 米贞健 林海 陈驰 曲健健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5-38,共4页
以胶原和壳聚糖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备复合医用纤维材料共混纺丝液。在一定条件下,将共混纺丝液干燥成膜,利用FT-IR、DSC、透光率、动物试验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不同共混物的物理相容性、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的比较研... 以胶原和壳聚糖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备复合医用纤维材料共混纺丝液。在一定条件下,将共混纺丝液干燥成膜,利用FT-IR、DSC、透光率、动物试验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不同共混物的物理相容性、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的比较研究,找到了最佳的共混体系和此体系的最佳配比为胶原∶壳聚糖=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医用纤维 纺丝 制备
原文传递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易春 但卫华 +1 位作者 曾睿 米贞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3,88,共4页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概述了淀粉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淀粉改性方法,着重综述了淀粉纤维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淀粉纤维的应用领域,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尚待开拓,研究亟待深入。最后阐明了淀粉纤维与传...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概述了淀粉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淀粉改性方法,着重综述了淀粉纤维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淀粉纤维的应用领域,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尚待开拓,研究亟待深入。最后阐明了淀粉纤维与传统的可降解高分子成纤材料的结合使用,将是淀粉基生物可降解纤维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纤维 改性 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胃蛋白酶提取猪皮胶原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杨 蒋远干 +4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兰 林海 但年华 米贞健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1-16,共6页
采用酶法提取猪皮胶原,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以酶用量为主要参数设计试验,对水解过程进行了在线检测,同时用数学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水解的最佳条件是:酶用量2.0%、pH值2.2、液比50及4℃条件下水解作用8... 采用酶法提取猪皮胶原,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以酶用量为主要参数设计试验,对水解过程进行了在线检测,同时用数学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水解的最佳条件是:酶用量2.0%、pH值2.2、液比50及4℃条件下水解作用8h最为理想。所得到的胶原海绵的总蛋白质含量为(80.62±2.03)%,羟脯氨酸含量为(8.65±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猪皮 胶原蛋白 酶法 提取
原文传递
丙三醇缩水甘油醚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但年华 曾睿 +5 位作者 但卫华 王亮 林海 关林波 王康建 米贞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9期3523-3526,共4页
研究了丙三醇缩水甘油醚(GPE)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材料(pADM)的基本性能.通过考察不同温度、pH值、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改性材料(GPE-pADM)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改性条件与改性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7~4... 研究了丙三醇缩水甘油醚(GPE)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材料(pADM)的基本性能.通过考察不同温度、pH值、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改性材料(GPE-pADM)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改性条件与改性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7~42℃,pH值10.0~10.5,反应时间48-72h,用量8%时综合性能较好.交联后材料的接触角明显降低,且随着GPE用量的增加,接触角降低程度增大,表明交联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三醇缩水甘油醚 改性 脱细胞猪真皮基质 胶原
下载PDF
海藻酸-聚乙烯醇二元膜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康建 但卫华 +4 位作者 曾睿 贾淑平 胡帅 龚彦铭 米贞健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42,共6页
由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共混,在3%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用1%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聚乙烯醇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 由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共混,在3%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用1%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聚乙烯醇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交联作用和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强的相互作用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 聚乙烯醇 共混 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曲健健 但卫华 +4 位作者 但年华 林海 陈驰 米贞健 舒展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42,共2页
综述了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几种微胶囊化方法的常用壁材、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微胶囊性能的评价方法及微胶囊技术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胶囊 制备方法 性能评价 制革工业
原文传递
胶原-壳聚糖二元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易春 林海 +4 位作者 曾睿 但年华 米贞健 王康建 但卫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843-1847,共5页
通过热脱氢交联(DHT)、戊二醛改性以及碳化二亚胺改性(EDC)等方法对胶原基膜材料进行改性,探讨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较为理想的改性方法。以胶原及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大孔径高孔率二元膜材料,通过单一或复合改性以后比较二元膜材... 通过热脱氢交联(DHT)、戊二醛改性以及碳化二亚胺改性(EDC)等方法对胶原基膜材料进行改性,探讨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较为理想的改性方法。以胶原及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大孔径高孔率二元膜材料,通过单一或复合改性以后比较二元膜材料的各项性能。适当的DHT改性后获得的二元膜孔径为20~100μm,孔率90%左右,但膜材料机械性能较差,抗酶解能力提高不明显;0.02%的戊二醛.EDC复合改性交联程度较为合适,DHT改性可以一定程度减少戊二醛用量;DHT-EDC复合改性得到的二元膜孔径20~200μm,孔率95%左右,机械强度和耐酶稳定性较高,吸水率高且在水中不溶胀。DHT-EDC复合改性是较为理想的胶原基膜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壳聚糖 复合膜材料 性能表征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共混纺丝液的制备(续)  被引量:3
14
作者 但卫华 周文常 +6 位作者 曾睿 廖隆理 但年华 米贞健 林海 陈驰 曲健健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7-39,共3页
以胶原和壳聚糖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备复合医用纤维材料共混纺丝液。在一定条件下,将共混纺丝液干燥成膜,利用FT-IR、DSC、透光率、动物试验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不同共混物的物理相容性、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的比较研... 以胶原和壳聚糖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共混后制备复合医用纤维材料共混纺丝液。在一定条件下,将共混纺丝液干燥成膜,利用FT-IR、DSC、透光率、动物试验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不同共混物的物理相容性、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的比较研究,找到了最佳的共混体系和此体系的最佳配比为胶原∶壳聚糖=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医用纤维 纺丝 制备
原文传递
明胶基共混纺丝原液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林波 但卫华 +2 位作者 米贞健 刘小恺 曾睿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21-26,共6页
主要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及交联剂用量与明胶/PVA,明胶/粘胶以及明胶/粘胶/PVA共混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明胶基共混纺丝液的黏度主要受温度,共混液浓度和各组成成分间比例影响,通过调节溶液浓度、配比以及温度可以... 主要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及交联剂用量与明胶/PVA,明胶/粘胶以及明胶/粘胶/PVA共混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明胶基共混纺丝液的黏度主要受温度,共混液浓度和各组成成分间比例影响,通过调节溶液浓度、配比以及温度可以控制共混纺丝液的流变性能。明胶基共混液的黏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呈现"剪切变稀"现象,符合非牛顿流体"剪切变稀型流体"的黏度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共混液 流变性
下载PDF
明胶-PVA复合纤维的研制及性能表征
16
作者 贾淑平 曾睿 +3 位作者 但卫华 米贞健 刘小恺 陈晓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134,共4页
明胶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测定其流变性与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优化明胶-PVA共混纺丝原液固含量比为1.5∶8.5。以饱和硫酸钠溶液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制得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复合纤维热拉伸... 明胶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得到不同配比的纺丝原液,通过测定其流变性与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优化明胶-PVA共混纺丝原液固含量比为1.5∶8.5。以饱和硫酸钠溶液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制得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复合纤维热拉伸条件为,温度200℃、拉伸率60%、处理时间4min;最后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及吸湿性与蛋白质含量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聚乙烯醇(PvA) 共混纺丝原液 可纺性 复合纤维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续)
17
作者 曲健健 但卫华 +4 位作者 但年华 林海 陈驰 米贞健 舒展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1-44,共4页
综述了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几种微胶囊化方法的常用壁材、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微胶囊性能的评价方法及微胶囊技术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胶囊 制备方法 性能评价 制革工业
原文传递
体表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琴 但卫华 +3 位作者 王康建 但年华 曾睿 米贞健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2009年第1期374-377,共4页
创面修复材料对人体皮肤各种损伤的痊愈尤为重要,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介绍了3个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观点,即传统敷料、生物敷料及复合型敷料和组织工程化皮肤,并指出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其中组织工程原理为研究创面修复材料提... 创面修复材料对人体皮肤各种损伤的痊愈尤为重要,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介绍了3个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观点,即传统敷料、生物敷料及复合型敷料和组织工程化皮肤,并指出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其中组织工程原理为研究创面修复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的研究工作多基于此理论,最后总结了今后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敷料 组织工程 人工皮肤
下载PDF
二元胶原基复合膜的制备
19
作者 汤圣 但卫华 +4 位作者 林海 曾睿 但年华 米贞健 叶易春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4期17-21,60,共6页
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作为改性剂,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及成膜器具制成的膜,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共混液稳定性检测、透光率检测、孔隙率和孔结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胶原干基质量比为8∶2时,胶原-聚乙烯醇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最... 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作为改性剂,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及成膜器具制成的膜,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共混液稳定性检测、透光率检测、孔隙率和孔结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胶原干基质量比为8∶2时,胶原-聚乙烯醇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当壳聚糖/胶原干重比为7∶3时,胶原-壳聚糖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研究结果同时证实干燥方式是影响膜材料孔隙率和孔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且表面光滑的成膜器具可以提高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聚乙烯醇 壳聚糖 修复膜 设计与优化
下载PDF
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健全人才
20
作者 米贞健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S1期86-87,共2页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的变化都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的教育与社会有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又使之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艺术功能、审美功能等一系列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作为培...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的变化都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的教育与社会有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又使之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艺术功能、审美功能等一系列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与社会相联系又与人的发展相联系,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教育 中学生 教育工作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心理障碍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培养人 引导学生 教育与社会 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