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冯继红 刘文芝 +2 位作者 刘玲 綦盛麟 马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 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型前胶原 (PC )、层粘连蛋白 (L N)及 型胶原 ( - 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血清 HA、PC 、L N、 - C水平进行检测 ,对肝组... 目的 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型前胶原 (PC )、层粘连蛋白 (L N)及 型胶原 ( - 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血清 HA、PC 、L N、 - C水平进行检测 ,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学诊断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项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 ,在肝硬变阶段处于最高水平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亦一致 ,在纤维化分期 S4水平最高 ,显示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血清 HA、PC 、 - C、L N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活组织检查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脂肪变性与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綦盛麟 刘力 石铭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病理证实为乙肝的患者 156例 ,全部病例均按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肝组织内HBV -DNA无明显的相关性 ,而与肝组织...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病理证实为乙肝的患者 156例 ,全部病例均按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肝组织内HBV -DNA无明显的相关性 ,而与肝组织损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Hc =64.11P <0 .0 1)。另外损害程度还与患者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肪变性 肝脏损害HBV—DNA含量 基因荧光定量检测法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乙肝患者及其对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抑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宫航宇 綦盛麟 +1 位作者 石铭 宋连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4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乙肝患者的功效。方法:本研究共进行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研究。其中98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100 mg/d,持续治疗48周(B组)。64例患者先单独用拉米夫定,100 mg/d,...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乙肝患者的功效。方法:本研究共进行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研究。其中98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100 mg/d,持续治疗48周(B组)。64例患者先单独用拉米夫定,100 mg/d,持续治疗20周,然后联合用药,增加α-干扰素500万U,每周3次,持续治疗4周后,改为单独用α-干扰素(500万U,每周3次),持续治疗24周(A组)。所有的患者都再持续治疗24周。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ALT水平复常和HBV-DNA降至<1 000 copies/ml的患者比例在两组中并没有明显不同。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组ALT水平复常和HBV-DNA<1 000 copies/ml的比例为55.1%,干扰素序贯治疗组两项的比例为59.36%和56.25%。而在治疗72周时,ALT水平复常的比例A组(53%)明显高于B组(36%)(P<0.05)。而且此时患者中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比例B组(22.45%)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用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与用拉米夫定单独治疗同样有效,序贯治疗更加抑制了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 HBV YMDD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结扎治疗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宫航宇 綦盛麟 宋连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5-235,248,共2页
[目的]了解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临床诊断肝硬化,24 h内行急诊内镜下止血。[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8%。[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结扎止血成功率高,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结扎 食管 胃底
下载PDF
控制慢性乙肝须尽早实现“双达标”
5
作者 綦盛麟 《肝博士》 2011年第1期30-30,共1页
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200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发布的《慢性乙肝诊治指南》显示,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8%~20%患者在5年内将发生肝硬化。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35%。
关键词 慢性乙肝患者 肝硬化患者 肝脏研究学会 2009年 5年生存率 诊治指南 失代偿性 进展性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基因分型与C基因启动子及前C区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勇 石铭 綦盛麟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930,共2页
关键词 病毒基因分型 C基因启动子 相关性分析 前C区变异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逄晓雷 段煜 +4 位作者 孙亭山 李本科 赵旭 吕寿跃 綦盛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5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究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5-FU联合... 目的探究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5-FU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使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呕吐等,均在可控范围内,不影响后续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吡柔比星 肝癌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乙肝患者性别、血清内HBV-DNA含量及年龄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宫航宇 石铭 綦盛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5期83-84,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性别、血清中HBV-DNA含量及年龄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量系统检测了血清HBV-DNA含量。同时对患者肝组织进行病理分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无论男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血清中HBV-DNA含量,以重度...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性别、血清中HBV-DNA含量及年龄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量系统检测了血清HBV-DNA含量。同时对患者肝组织进行病理分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无论男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血清中HBV-DNA含量,以重度患者为高,其次为中度和轻度患者(H=10.017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的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HBV-DNA 肝组织
下载PDF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伍艳玲 綦盛麟 宋连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总结28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介入疗法的经验。[方法]内镜下采用1%乙氧硬化醇(AS)进行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六连发圈套器结扎治疗(EVL),EVS+EVL联合治疗。[结果]3种介入方法平均急诊止血... [目的]总结28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介入疗法的经验。[方法]内镜下采用1%乙氧硬化醇(AS)进行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六连发圈套器结扎治疗(EVL),EVS+EVL联合治疗。[结果]3种介入方法平均急诊止血率达94.2%;食道静脉消失率为78.3%。[结论]内镜下介入疗法是控制食道静脉曲张止血,消除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再出血率低;EVS+EVL联合治疗止血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静脉曲张 硬化剂 血管结扎 静脉破裂 内镜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影 綦盛麟 张勇 《肝脏》 201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新生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和减少有效肝细胞灌注,导致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另一方面血管新生调控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内脏血流量,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新生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和减少有效肝细胞灌注,导致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另一方面血管新生调控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内脏血流量,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针对血管新生与肝硬化形成的关系及门脉高压血管新生的机制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慢性肝病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肝内血管阻力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肝细胞 血流量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院内感染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艳玲 宋连萍 綦盛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特点.[方法]总结2001~2003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202例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42例(20.79%),感染组死亡率52.38%,高于非感染组(P<0.01),以腹腔感染为主,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在肝硬... [目的]了解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特点.[方法]总结2001~2003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202例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42例(20.79%),感染组死亡率52.38%,高于非感染组(P<0.01),以腹腔感染为主,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在肝硬化活动期,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有多种并发症时易发生院内感染.[讨论]肝硬化病人院内感染情况与预后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院内感染 病人
下载PDF
乙肝74例肝损害的病理分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宫航宇 綦盛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含量患者肝组织损害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法检测74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同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在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的水平与Scheuer分级无相关性,提示HBV-DNA的含量与肝...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含量患者肝组织损害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法检测74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同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在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的水平与Scheuer分级无相关性,提示HBV-DNA的含量与肝内损害程度无关。但是,在HbeAb阳性患者有相关性,HbeAb阴性者中则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不是在免疫耐受期,HBV-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程度是相关的。由于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先于ALT升高,检测HBV-DNA含量可能更有助于选择治疗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肝组织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含量的变化分析
13
作者 伍艳玲 綦盛麟 石铭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01-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织损伤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由KL型免疫系统检测,HBVDNA含量用PE5700型基因荧光定量系统检测。[结果]肝组织损伤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间有明显相关性,而与HBVDN...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织损伤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由KL型免疫系统检测,HBVDNA含量用PE5700型基因荧光定量系统检测。[结果]肝组织损伤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间有明显相关性,而与HBVDNA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方法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疗程发展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HBV DNA
下载PDF
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前C区G1896A变异及其与前S1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静 徐维家 +3 位作者 王青 石铭 綦盛麟 韩博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HBV感染初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水平升高,随之出现HBeAg;当患者体内出现抗-HBe时,血清HBeAg转阴,HBV DNA水平则会降低。然而,有部分HBeAg转阴的患者仍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有研究表明,前C区或核心启动子变异是导致HBeAg阴... HBV感染初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水平升高,随之出现HBeAg;当患者体内出现抗-HBe时,血清HBeAg转阴,HBV DNA水平则会降低。然而,有部分HBeAg转阴的患者仍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有研究表明,前C区或核心启动子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乙型肝炎患者 启动子变异 前C区 前S1抗原 血清HBV DNA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快速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綦盛麟 宋连平 +2 位作者 石铭 祝英华 徐永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经济、快速、敏感的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5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及98例未治疗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的变异率,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PCR反应循环数的变化(ΔCt)计算病毒的变异率,同时与... 目的 探索一种经济、快速、敏感的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5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及98例未治疗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的变异率,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PCR反应循环数的变化(ΔCt)计算病毒的变异率,同时与测序结果对比. 结果 145例患者中,42例出现变异,变异率为5%~100%,6例本实验结果与测序不符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为出现变异,变异率为5%~20%,该结果经亚克隆证实,而测序未发现变异.98例未接受治疗患者中5例出现变异,变异率为10%~20%.结论 与测序方法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为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快速、敏感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YMDD 变异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结合大剂量聚桂醇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綦盛麟 宋连萍 +1 位作者 宫航宇 李传汕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密集套扎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化治疗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治疗。结果套扎加大剂量聚桂醇治疗组与单纯套扎组再出血率有明显差异(P<0.... 目的探讨在密集套扎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化治疗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治疗。结果套扎加大剂量聚桂醇治疗组与单纯套扎组再出血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套扎治疗后大剂量硬化剂治疗可显著减少套扎术后残留的食管曲张静脉、延缓静脉曲张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 硬化剂疗法
原文传递
胃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綦盛麟 宋连萍 +1 位作者 李传汕 王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3-34,共2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具有高发生率及高致命性,因此,早期预防EVB成为临床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EVB发生率明显降低,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具有高发生率及高致命性,因此,早期预防EVB成为临床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EVB发生率明显降低,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建议内镜治疗和预防EVB的主要方法是硬化剂注射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和套扎治疗(esophageal variceal ligation,EVL)[1],为了探寻早期预防EVB治疗的最佳方案,本文就EVL及EIS的临床疗效做以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剂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临床疗效 胃镜下套扎术 疗效分析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INJECTION 肝硬化失代偿期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体会
18
作者 綦盛麟 宋连萍 +1 位作者 宫航宇 李传汕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56-657,共2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临床急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极为重要。近年来我院采用内镜下硬化治疗术(EIS)急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并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硬化治疗术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乙氧硬化醇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 失代偿肝硬化 常见并发症 临床急症
原文传递
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影 綦盛麟 +1 位作者 程宁 张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5期4324-4330,共7页
目的探讨激活经典的Wnt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Wnt3a纯化蛋白(20,40,80,160,200ng/ml)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作用WB-F344细胞24h,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160ng/ml重组Wnt3a纯化蛋白... 目的探讨激活经典的Wnt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Wnt3a纯化蛋白(20,40,80,160,200ng/ml)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作用WB-F344细胞24h,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160ng/ml重组Wnt3a纯化蛋白在无血清条件下作用WB-F344细胞,作用24h后通过免疫荧光观察β-catenin亚细胞定位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变化;半定量RT-PCR观察下游靶基因CyclinD1mRNA表达的变化。作用72h后通过RT-PCR观察CK-19,AFP,ALB,HNF-6,HNF-4α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CK-19,AF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同期未做处理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结果不同浓度的重组Wnt3a纯化蛋白作用后,处理组WB-F344细胞以剂量依赖方式增殖,Wnt3a处理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60ng/ml作用时,增殖达到最高峰。Wnt3a(160ng/ml)作用24h后,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观察β-catenin的亚细胞定位发现,处理组β-catenin在WB-F344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而未处理组主要在核周表达;Western-blot发现处理组β-catenin蛋白表达轻度增加;半定量RT-PCR发现下游靶基因CyclinD1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72h后,RT-PCR发现两组中均有AFP,CK-19,HNF-6,HNF-4α基因表达,而ALB在两组中均不表达;同时通过Western-blot发现AFP,CK-19蛋白在两组中均有表达。结论激活经典的Wn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大鼠肝脏卵圆细胞系WB-F344的增殖和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的Wnt信号通路 卵圆细胞 增殖 自我更新
原文传递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伍艳玲 宫航宇 +1 位作者 宋连萍 綦盛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94-295,共2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非常必要。2010年1-12月我院对6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小剂量硬化剂治疗并取得较好...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非常必要。2010年1-12月我院对6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小剂量硬化剂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门脉高压 内镜下注射 治疗效果 出血患者 硬化剂治疗 生命安全 抢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