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病因分析
1
作者 练苹 宋慧莹 +2 位作者 周孝来 赵秀娟 吕林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1-189,共9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专科门诊就诊,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且随访1年以上的视神经病变患... 目的:总结并分析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专科门诊就诊,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且随访1年以上的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颅脑和眼眶核磁共振检查,静脉采血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感染指标(乙肝、丙肝、梅毒、HIV及结核T-spot)检查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线粒体DNA和OPA1基因检测。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病因诊断构成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9例(45%),显性视神经萎缩2例(10%),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6例(30%),营养性视神经病变2例(10%)和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病变1例(5%)。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预后差,特别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78%的随访视力(≥1年)不高于0.1。伴有mt DNA或OPA1基因突变的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视野为中心暗点表现的视神经病变,主要为遗传、中毒和营养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具有不完全外显率的特点,视野为中心暗点的视神经病变需行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野 中心暗点 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眼科临床见习PBL教学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练苹 邹玉仙 +1 位作者 康瑛 余敏斌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将五年制本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见习教学,通过观察两者的教学效果,发现:两组学生的眼科见习考试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 将五年制本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见习教学,通过观察两者的教学效果,发现:两组学生的眼科见习考试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学生在参与PBL学习中更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说明:PBL教学模式适用于眼科学见习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未来的实习及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PBL教学模式 临床见习
下载PDF
临床瞳孔检查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瑛 叶秀兰 +2 位作者 练苹 顾欣祖 麦光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77-1080,共4页
瞳孔每时每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瞳孔的检查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随着对屈光手术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暗适应下瞳孔的大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决定着术后质量的好坏,因此暗适应下瞳孔的精确测量变得尤为重要。现对近年... 瞳孔每时每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瞳孔的检查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随着对屈光手术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暗适应下瞳孔的大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决定着术后质量的好坏,因此暗适应下瞳孔的精确测量变得尤为重要。现对近年来涌现的瞳孔检查新技术作一简要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检查 精确测量 瞳孔直径 屈光手术 夜间适光障碍
下载PDF
埃迪瞳孔患者瞳孔对光反射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敏而 练苹 +2 位作者 易长贤 杨晖 顾欣祖 《新医学》 2010年第12期803-805,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埃迪瞳孔患者暗环境下双眼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以对其病理生理改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方法:用红外瞳孔测试仪对25例埃迪瞳孔患者双眼暗环境下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埃迪瞳孔与对侧眼暗视下瞳孔大小... 目的:通过观察埃迪瞳孔患者暗环境下双眼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以对其病理生理改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方法:用红外瞳孔测试仪对25例埃迪瞳孔患者双眼暗环境下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埃迪瞳孔与对侧眼暗视下瞳孔大小相等(P>0.05),均小于正常人(P<0.05);对侧眼瞳孔直接、间接光反射曲线呈勺形,光刺激前呈现细小、规律、变换频率低的锯齿波,光刺激后迅速收缩,稳定1、2 s后渐平坦,偶见小幅度正弦波;埃迪瞳孔全程均呈现幅度不等、变换频率较快的不规则锯齿波,光刺激后无明显收缩;埃迪瞳孔的不对称性较对侧眼大(P<0.05);对侧眼瞳孔直接、间接光反射潜伏期与正常人相近(P>0.05),反应幅度较正常人略低(P<0.05)。应用红外瞳孔测试仪可对埃迪瞳孔及对侧眼瞳孔活动情况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瞳孔 瞳孔对光反射 红外瞳孔测试仪
下载PDF
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对国人瞳孔影响的观察
5
作者 张磊 练苹 +3 位作者 叶秀兰 刘瑛 吴光洋 顾欣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阿法根)在不同亮度条件下对正常人瞳孔大小的影响。方法24名志愿者的右眼给与0.2%阿法根滴眼液1滴,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 in、4 h和6 h分别以红外线瞳孔测量仪在不同亮度条件下测定瞳孔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阿法根)在不同亮度条件下对正常人瞳孔大小的影响。方法24名志愿者的右眼给与0.2%阿法根滴眼液1滴,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 in、4 h和6 h分别以红外线瞳孔测量仪在不同亮度条件下测定瞳孔的大小。结果在亮条件下(150 cd/m2)及暗条件下(0.2 cd/m2),相对于给药前的瞳孔平均直径,给药后30 m in、4 h和6 h后的瞳孔平均直径均明显减小,以上数值分别为:(4.7±0.5)mm、(3.6±0.4)mm、(3.7±0.5)mm和(3.8±0.6)mm(P<0.05);(6.1±0.6)mm、(4.3±0.3)mm、(4.0±0.6)mm和(4.7±0.52)mm(P<0.05)。结论0.2%阿法根对正常人瞳孔有着显著的缩瞳作用,符合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反馈抑制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阿法根) 瞳孔 瞳孔测量仪
下载PDF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1例
6
作者 王禹燕 练苹 +2 位作者 麦少云 邱建文 刘映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97-399,共3页
1病案报道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双眼夜间视物不清多年,于2015年11月27日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否认家族病史及父母近亲婚史,否认既往病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6,矫正:1.0;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 1病案报道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双眼夜间视物不清多年,于2015年11月27日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否认家族病史及父母近亲婚史,否认既往病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6,矫正:1.0;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视网膜色泽正常,动静脉走形清晰,右眼黄斑区颞侧可见小片灰黑色斑块(图1A白箭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基因检测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正常人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的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练苹 顾欣祖 叶秀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射的特征,为神经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瞳孔自动测试仪检测100例正常人(200只眼)的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12~66岁,平均(31±2)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5组,并对不同年龄组... 目的探讨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射的特征,为神经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瞳孔自动测试仪检测100例正常人(200只眼)的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12~66岁,平均(31±2)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5组,并对不同年龄组、性别、眼别间的左右眼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群随年龄增长,瞳孔面积减小,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幅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眼别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一种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瞳孔自动测试仪检查法可定量检测正常人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的各种参数值,为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和随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 光反射 视觉通路 瞳孔自动测试仪 视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的临床检查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练苹 叶秀兰 +1 位作者 顾欣祖 麦光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81-483,共3页
关键词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检查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原文传递
睑痉挛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练苹 叶秀兰 +1 位作者 赵惠清 顾欣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关键词 睑痉挛 治疗 病因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练苹 袁敏而 +1 位作者 顾欣祖 叶秀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了解球后视神经炎(RON)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特征,探讨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在RON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瞳孔测试仪分别检测35例临床确诊的RON患者35只患眼治疗前(发病期)后、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组50例100只眼的瞳孔对... 目的了解球后视神经炎(RON)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特征,探讨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在RON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瞳孔测试仪分别检测35例临床确诊的RON患者35只患眼治疗前(发病期)后、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组50例100只眼的瞳孔对光反射。患者组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0.4岁;对照组与患者组年龄、性别无差异。检查的对光反射参数包括瞳孔面积、瞳孔对光反射的最大反应幅度、潜伏期和最大反应速度。结果在RON的发病期,患眼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潜伏期延长、最大反应幅度减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随着病情改善、视力恢复,患眼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潜伏期、最大反应幅度等逐渐恢复,与发病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差异。患眼发病期和治疗后,对侧眼瞳孔也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和最大反应幅度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ON患眼的瞳孔对光反射反应潜伏期延长、最大反应幅度减小。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有助于对RON做出早期诊断并监测其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诊断 视神经疾病/病理生理学 反射 瞳孔
原文传递
瞳孔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练苹 郭瑞 顾欣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Horner 瞳孔不等大 视频系统 临床医生 对光反射 瞳孔大小 屈光手术 效果观察 自主神经 红外线 计算机 检查时 生理性 综合症 新药物
原文传递
瞳孔反射检查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顾欣祖 练苹 +1 位作者 刘瑛 叶秀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 了解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的瞳孔反射检查 ,探讨瞳孔反射检查的可重复性。方法 用瞳孔测试仪 ( pupillometer)检测正常人 10 0例 ( 2 0 0只眼 )的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 12~ 66岁 ,平均 3 1岁 ,按 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 目的 了解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的瞳孔反射检查 ,探讨瞳孔反射检查的可重复性。方法 用瞳孔测试仪 ( pupillometer)检测正常人 10 0例 ( 2 0 0只眼 )的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 12~ 66岁 ,平均 3 1岁 ,按 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 5组。测试者甲与测试者乙应用相同仪器和测试方法 ,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同一测试者应用相同仪器和测试方法 ,对受试者在不同时间 (间隔 3 0天 )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测试者的测试结果可有不同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同一测试者不同测试时间的测试结果可有改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行瞳孔反射检查 ,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对测试结果无显著影响。瞳孔反射检查作为一种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法 ,在正常人具有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 受试者 可重复性研究 正常人 检查 不同时间 对光反射 测试时间 结论 测试结果
原文传递
近视患者瞳孔大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瑞 练苹 +3 位作者 叶秀兰 刘瑛 吴光洋 顾欣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测量我国青年近视眼患者及正常青年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并探讨其异同。方法用红外线瞳孔测试仪测量150例近视眼患者(300眼,低、中、高度近视眼各100眼)及50例正常人(100眼)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检测对象年龄24.0岁±... 目的测量我国青年近视眼患者及正常青年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并探讨其异同。方法用红外线瞳孔测试仪测量150例近视眼患者(300眼,低、中、高度近视眼各100眼)及50例正常人(100眼)在暗适应条件下的瞳孔大小。检测对象年龄24.0岁±3.6岁(20~30岁),所有测试者在暗适应5分钟后由同一检查者进行检查,重复检查3次,各次检查间隔至少15分钟。取3次检查结果的平均值,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正常人瞳孔面积为(30.21±6.29)mm2,近视眼瞳孔面积(39.30±9.24)mm2;低、中、高度近视眼瞳孔面积分别为(33.65±7.31)mm2、(38.74±7.37)mm2、(45.61±9.08)mm2。统计分析显示,正常人与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人与低、中、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中、高度近视眼患者间的瞳孔大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年近视眼患者的瞳孔比正常青年的瞳孔大,人的瞳孔面积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而增大。这对我们进一步认清近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对临床屈光手术前瞳孔的检查、手术面积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瞳孔 红外线瞳孔测试仪
原文传递
54例正常人眼球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欣祖 林祺 +3 位作者 练苹 麦光焕 秦允 叶秀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眼球运动 正常人眼 查体 神经肌肉疾病 中心凹 视标 眼科 兴趣 特点 活动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洁玲 练苹 +2 位作者 吴京红 邹丽娟 赵华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RB患者的210只眼纳入研究.对其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相RB的超声特征以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RB患者的210只眼纳入研究.对其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相RB的超声特征以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RB的超声表现均以眼球后段实质性肿块为特征,呈球形、半球形及不规则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49例197只眼肿块内有钙化,占病例数的92.0%;13例13只眼肿块中无钙化,但超声高度怀疑为RB,占病例数的8.0%.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0%.所有患眼肿块内均见与视网膜中央血管相延伸的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145例167只眼肿块内有斑片状、块状钙化.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及眼眶内累及范围,在RB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红云 易长贤 +1 位作者 杨莎莎 练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9-165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ARN)误诊的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并住院治疗81例(93只眼)ARN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ARN)误诊的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并住院治疗81例(93只眼)ARN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发病至初诊时间1—21天不等,平均7.03天,发病至正确诊断为ARN的时间为5-280天不等,平均31.11天;初次就诊确诊病例7例7只眼,多次就诊后确诊病例74例86只眼,误诊率91.36%;74例误诊病例中1次误诊后确诊病例22例,占29.73%,2次误诊后确诊病例35例,占47.30%,3次及以上误诊后确诊病例17例,占22.97%;86只误诊眼中误诊为葡萄膜炎55只眼占63.95%,其中明确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的27只眼占31,40%,误诊为其他无明确类型的葡萄膜炎28只眼占32.56%;另外误诊为结膜炎的15只眼占17.44%,误诊为青光眼的3只眼占3.49%,误诊为视网膜炎、视网膜静脉炎、视网膜动脉阻塞及视网膜出血的共13只眼占15.12%。结论ARN是高误诊率高、致盲率的眼部疾病,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ARN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诊断 误诊 对策
原文传递
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桢泉 赵秀娟 +8 位作者 陈士达 练苹 李军 马伟 邓小燕 唐宁宁 吕锦铬 刘炳乾 吕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性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以及黄斑裂孔,术后眼轴缩短,视力提升。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黄斑变性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