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3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被引量:
13
1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6-60,共5页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知"作出了"明"的现象解释,揭示了"知、明、我"三位一体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知
明
我
主客体关系
现象学
关系模式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身问题的出路何在?
被引量:
10
2
作者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5,100,共5页
心身关系研究仍面临着物质机制难以说明主观经验的困境,这主要由心物两界分立的传统观念所造成。只有革新物质观,心-身问题才能有真正的因果解释。
关键词
心身关系
物质观
因果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因果关系的定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维之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客观知识
定义
社会实践
归类分析
科学研究
途径
因果关系
预计
基本法则
世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
被引量:
5
4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8,53,共4页
布伦塔诺和胡塞尔开创了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但其理论根据则是某种心理二元结构观。本文试从心理一元结构观对它提出质疑,并指出意向性非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二元结构观
心理一元结构观
觉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
被引量:
7
5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共11页
觉悟自己内中之"我"乃是人生明根的最要之事;因而自我意识也不仅是获得关于自身的知识,更是对"自我"之存在与特性的领悟和对待。自我可分大我与小我诸多层次,人类自我意识也是循序自我的层次而发展,经历了群体自我...
觉悟自己内中之"我"乃是人生明根的最要之事;因而自我意识也不仅是获得关于自身的知识,更是对"自我"之存在与特性的领悟和对待。自我可分大我与小我诸多层次,人类自我意识也是循序自我的层次而发展,经历了群体自我意识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两次觉醒。自我意识作为标志人类本性的高级精神活动,把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并超越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由而开始了人生和社会的文明发展。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又作为环境和教育作用的中介因素和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持恒地促进着人之才能、品德和人格的不断发展,并构成社会经济文化兴盛繁荣的发展条件;同时,它还通过人类"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机制,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使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升到现代文明社会。由于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自我意识作为人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也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现代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招致了生存环境危机,呼吁人类保护生态平衡;人们内中纯粹自我的存在和众我同一之理又昭示着天人一体的大道;人类今后将在"天人合一"境界的普遍领悟中实现自我意识的第三次觉醒。由此开创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的新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社会发展
生态危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身关系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6
6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种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心物二元论又因无法解决心身和谐问题而终难成立。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种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心物二元论又因无法解决心身和谐问题而终难成立。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一旦实现了物质观的变革,就可以承认物质原含有心理发展的潜在根据,当它向人脑进化时就发展出了感知能力和人类心理现象。当脑作内向感知时,它的表现状态为心理现象;当脑被外向感知时,它的表面状态为神经生理活动——物理现象。这两种感知状态为一个脑体的两个方面而对应平行,构成一种心身关系,即"一体两观关系",此为心身问题的一种解决。同时,由于脑具有感知能力,是一个有知性的主体,因而也是一个"我"或自我,这个"我"以其知性知道着心理现象的存在,心理存在的三大特征也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闭合
心身关系
观念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识·知·意向性
被引量:
6
7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14,共7页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完成。意向性是人通过感知与动作的协调过程而形成的,它有指向外物的特征。若深入理解,意向性实际也是一种整体觉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知
意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科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被引量:
2
8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先结合实例分析论证统计规律并未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说明极小概率事件并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接着论述系统的开放性和非线性因果关系问题都不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涨落现象和“分叉点”问题也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并指出...
本文先结合实例分析论证统计规律并未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说明极小概率事件并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接着论述系统的开放性和非线性因果关系问题都不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涨落现象和“分叉点”问题也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并指出“本质上的偶然性”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
统计科学
系统科学
量子力学
因果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由意志问题新解
被引量:
2
9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19,共12页
关于"自由意志"古往今来有多种界说,从中看到"自己决定自己"乃是"自由"之本义,自由意志也实为"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们之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乃在于人能够习得许多思想行...
关于"自由意志"古往今来有多种界说,从中看到"自己决定自己"乃是"自由"之本义,自由意志也实为"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们之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乃在于人能够习得许多思想行为模式来实现自己的许多意愿,而意志过程的步步展开则皆有其因果必然性。自由与必然是统一的。又鉴于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意志活动有因果必然性并不导致宿命论。人生是一个常受环境影响而不断决定的因果过程,人的内心品质作为不断参与决定活动的原因成分,也应对行为后果有责任;因而人也要有理想和奋斗。世界本是必然的,自由只是必然过程中的光彩的环节,为人的意愿所点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自己决定自己
因果必然性
责任
奋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现象产生的大脑神经机制与过程
被引量:
2
10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心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磁石生磁之理启示了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因果机制:根据两面论原理,一切物质粒子皆有"微觉";而大脑感觉区特别发展的星形细胞平行排列结构可以产生大数量的同步神经...
心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磁石生磁之理启示了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因果机制:根据两面论原理,一切物质粒子皆有"微觉";而大脑感觉区特别发展的星形细胞平行排列结构可以产生大数量的同步神经电活动;现代物理学又证实,同步神经电活动(通过电磁振荡)可以产生大量的同态光子。因此,大脑感觉区的神经电活动就可以产生巨大数量的同态光子微觉的加和作用,由此形成明态的感觉现象;再通过大脑的综合功能而形成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符合因果逻辑和科学知识的心理意识产生过程,推进了心身关系的研究和意识"困难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的产生
大脑感觉区
同步神经电活动
光子微觉
加和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身问题与物质观变革
被引量:
2
11
作者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3,110,共7页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二元论等又终难合理立说,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
关键词
因果关系
质能守恒
心象
知
我
物质观变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因果关系的普遍性
被引量:
8
12
作者
维之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7期25-29,共5页
(一) 因果关系是大家熟悉的一种事物关系,它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之中。对于因果关系的含义,现在尚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其最基本的意蕴则是:作为结果而出现的事物必定有它所以产生的原因(某种理由、条件、根据或相互作用...
(一) 因果关系是大家熟悉的一种事物关系,它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之中。对于因果关系的含义,现在尚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其最基本的意蕴则是:作为结果而出现的事物必定有它所以产生的原因(某种理由、条件、根据或相互作用事件),否则不为结果;同时,作为原因而存在的事物也必然要导致某种结果(某种新的事物或后继状态),否则也不为原因。然而,因果关系之能够广泛运用,其理论根据是什么呢?易言之,它是一种经验关系还是一种普遍的法则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果关系
普遍性
几何公理
逻辑公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因果的同一性
被引量:
1
13
作者
维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2期25-30,共6页
哲学上曾经有过“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的争论,并存在着“因大于果”和“果大于因”两派对立意见。这就是“因果同一性”问题。它问却结果的内容是否与原因有关,或是否由原因所给予、所转化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科学问题,...
哲学上曾经有过“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的争论,并存在着“因大于果”和“果大于因”两派对立意见。这就是“因果同一性”问题。它问却结果的内容是否与原因有关,或是否由原因所给予、所转化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涉及到世间事物之由来的根源和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非线性系统
因中无果论
原因与结果
非线性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
黑格尔
因中有果论
因与果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被引量:
2
14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37,共5页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维之在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关于决定论问题的争论中,大多数论者(包括拥护和反时决定论的双方论者)都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否定了严格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且都是把量子力学作为否定严格因果关系的最基本...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维之在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关于决定论问题的争论中,大多数论者(包括拥护和反时决定论的双方论者)都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否定了严格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且都是把量子力学作为否定严格因果关系的最基本的根据(关于此观点的代表性言论可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量子论
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
被引量:
1
15
作者
维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1期52-58,共7页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维之谈起自我问题,人们就会想到休谟(1711-1776)那段“心中只有一束知觉”的著名论。由此而一般认为,休谟对于“自我”的实在性是持否定看法的。若细读他的《人性论》一书,就会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维之谈起自我问题,人们就会想到休谟(1711-1776)那段“心中只有一束知觉”的著名论。由此而一般认为,休谟对于“自我”的实在性是持否定看法的。若细读他的《人性论》一书,就会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休谟对于自我问题进行了多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观念
休谟
自我概念
人性论
经验自我
同一性
深层自我
自我意识
“自我”
意识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心身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
1
16
作者
维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5,96,共7页
文章先辨析内向感知和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内向感知状态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以...
文章先辨析内向感知和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内向感知状态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以化解相关的理论困难。但要真正解决心物-心身问题,则必须进行基本观念的大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感知
脑
心理现象
外向感知
意向对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隆人之我是谁?
被引量:
1
17
作者
维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8,共5页
克隆人之我是谁的问题,关系到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表明,仅深层的纯粹自我才有严格的自我同一性;并且,只在众我同一的理论中,我之克隆才是我。克隆人技术配合记忆移植后才有延长人生寿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克隆人
纯粹自我
众我同一
记忆移植
延续人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统计规律真的否定因果性吗?
被引量:
2
18
作者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年第2期10-15,共6页
本文先从概念分析上阐明统计规律并不否定随机事件有因果性,再从物理机制上论证宏观领域的统计规律与动力学因果律的统一性,又从量子力学的理论实质上解说微观统计规律也是不否定因果性的。
关键词
统计规律
几率
确定性
因果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面论的起源、成型与发展——西方哲学史上心物关系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
1
19
作者
维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2-57,共6页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有机论者和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的精神—物质关系理论推动了两面论的现代发展。两面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视其思想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的一些认识偏见,促进心物和心身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论
先声
发展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两面论质疑
被引量:
2
20
作者
维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信息两面论是大卫.J.查默斯(D.J.Chalmers)于1994年提出的一个旨在用非还原论方法解决意识之困难问题的新意识理论,主张信息是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具有物理和现象两个基本方面:信息的现象方面产生出心理意识现象,其物理方面则具体化于物...
信息两面论是大卫.J.查默斯(D.J.Chalmers)于1994年提出的一个旨在用非还原论方法解决意识之困难问题的新意识理论,主张信息是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具有物理和现象两个基本方面:信息的现象方面产生出心理意识现象,其物理方面则具体化于物理的神经加工活动之中。因此,信息两面论似可以不违科学规律地说明心理意识的产生与存在。然而,信息乃是一非独立的、无形质的意义性抽象东西,属于虚在的属性范畴;心理意识则是实在的主观现象,有具体可感的持存性,因而它不能以虚在的抽象信息为产生根据。又则,心理意识是有其活动主体的,但作为抽象意义的信息能够内含或产生出一种有支承能力的主体来吗?这是大可疑义的。再从科学机制上看,是大脑神经活动产生了心理意识现象,心理信息以心理现象为载体,它是神经活动信息的转换形式,而非神经信息的另一方面。所以,信息难能具有心物两面性。但查默斯的信息两面论以其对意识难题的深刻难解,从而也具有诸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两面论
抽象意义
心理
主体
实在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被引量:
13
1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6-60,共5页
文摘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知"作出了"明"的现象解释,揭示了"知、明、我"三位一体的结论。
关键词
三位一体
知
明
我
主客体关系
现象学
关系模式
思维模式
Keywords
Key words: knowing
clear
I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身问题的出路何在?
被引量:
10
2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5,100,共5页
文摘
心身关系研究仍面临着物质机制难以说明主观经验的困境,这主要由心物两界分立的传统观念所造成。只有革新物质观,心-身问题才能有真正的因果解释。
关键词
心身关系
物质观
因果性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因果关系的定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关键词
客观知识
定义
社会实践
归类分析
科学研究
途径
因果关系
预计
基本法则
世界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
被引量:
5
4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8,53,共4页
文摘
布伦塔诺和胡塞尔开创了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但其理论根据则是某种心理二元结构观。本文试从心理一元结构观对它提出质疑,并指出意向性非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二元结构观
心理一元结构观
觉知
Keywords
intentionality
psychic dualistic structure outlook
psychic monobasic structure outlook
awareness
分类号
B12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
被引量:
7
5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共11页
文摘
觉悟自己内中之"我"乃是人生明根的最要之事;因而自我意识也不仅是获得关于自身的知识,更是对"自我"之存在与特性的领悟和对待。自我可分大我与小我诸多层次,人类自我意识也是循序自我的层次而发展,经历了群体自我意识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两次觉醒。自我意识作为标志人类本性的高级精神活动,把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并超越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由而开始了人生和社会的文明发展。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又作为环境和教育作用的中介因素和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持恒地促进着人之才能、品德和人格的不断发展,并构成社会经济文化兴盛繁荣的发展条件;同时,它还通过人类"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机制,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使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升到现代文明社会。由于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自我意识作为人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也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现代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招致了生存环境危机,呼吁人类保护生态平衡;人们内中纯粹自我的存在和众我同一之理又昭示着天人一体的大道;人类今后将在"天人合一"境界的普遍领悟中实现自我意识的第三次觉醒。由此开创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的新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社会发展
生态危机
天人合一
Keywords
self-consciousness
the alien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ocial development
ecologic crisis
pure SELF
Unanimity of Heaven and Men
分类号
B017.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身关系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6
6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摘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种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心物二元论又因无法解决心身和谐问题而终难成立。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一旦实现了物质观的变革,就可以承认物质原含有心理发展的潜在根据,当它向人脑进化时就发展出了感知能力和人类心理现象。当脑作内向感知时,它的表现状态为心理现象;当脑被外向感知时,它的表面状态为神经生理活动——物理现象。这两种感知状态为一个脑体的两个方面而对应平行,构成一种心身关系,即"一体两观关系",此为心身问题的一种解决。同时,由于脑具有感知能力,是一个有知性的主体,因而也是一个"我"或自我,这个"我"以其知性知道着心理现象的存在,心理存在的三大特征也得到实现。
关键词
因果闭合
心身关系
观念变革
Keywords
causal closure
mind-body relationship
change in the idea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识·知·意向性
被引量:
6
7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14,共7页
文摘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完成。意向性是人通过感知与动作的协调过程而形成的,它有指向外物的特征。若深入理解,意向性实际也是一种整体觉知效应。
关键词
认识
知
意向性
Keywords
cognition
consciousness
intentionality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科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被引量:
2
8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8,共5页
文摘
本文先结合实例分析论证统计规律并未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说明极小概率事件并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接着论述系统的开放性和非线性因果关系问题都不否定严格的因果关系,涨落现象和“分叉点”问题也不是“本质上的偶然性”。并指出“本质上的偶然性”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同时。
关键词
现代科学
统计科学
系统科学
量子力学
因果关系
分类号
G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意志问题新解
被引量:
2
9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19,共12页
文摘
关于"自由意志"古往今来有多种界说,从中看到"自己决定自己"乃是"自由"之本义,自由意志也实为"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们之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乃在于人能够习得许多思想行为模式来实现自己的许多意愿,而意志过程的步步展开则皆有其因果必然性。自由与必然是统一的。又鉴于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意志活动有因果必然性并不导致宿命论。人生是一个常受环境影响而不断决定的因果过程,人的内心品质作为不断参与决定活动的原因成分,也应对行为后果有责任;因而人也要有理想和奋斗。世界本是必然的,自由只是必然过程中的光彩的环节,为人的意愿所点亮。
关键词
自由意志
自己决定自己
因果必然性
责任
奋斗
Keywords
free will
determine oneself by self
necessity of causation
responsibility
struggle
分类号
B025.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现象产生的大脑神经机制与过程
被引量:
2
10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文摘
心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磁石生磁之理启示了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因果机制:根据两面论原理,一切物质粒子皆有"微觉";而大脑感觉区特别发展的星形细胞平行排列结构可以产生大数量的同步神经电活动;现代物理学又证实,同步神经电活动(通过电磁振荡)可以产生大量的同态光子。因此,大脑感觉区的神经电活动就可以产生巨大数量的同态光子微觉的加和作用,由此形成明态的感觉现象;再通过大脑的综合功能而形成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符合因果逻辑和科学知识的心理意识产生过程,推进了心身关系的研究和意识"困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心理的产生
大脑感觉区
同步神经电活动
光子微觉
加和作用
Keywords
production of the mind
cerebrum sensory areas
synchronous nerve electrical activities
feeble feel of thephoton
addition function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身问题与物质观变革
被引量:
2
11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3,110,共7页
文摘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二元论等又终难合理立说,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
关键词
因果关系
质能守恒
心象
知
我
物质观变革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因果关系的普遍性
被引量:
8
12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7期25-29,共5页
文摘
(一) 因果关系是大家熟悉的一种事物关系,它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之中。对于因果关系的含义,现在尚有多种表述方式,但其最基本的意蕴则是:作为结果而出现的事物必定有它所以产生的原因(某种理由、条件、根据或相互作用事件),否则不为结果;同时,作为原因而存在的事物也必然要导致某种结果(某种新的事物或后继状态),否则也不为原因。然而,因果关系之能够广泛运用,其理论根据是什么呢?易言之,它是一种经验关系还是一种普遍的法则呢?
关键词
困果关系
普遍性
几何公理
逻辑公理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因果的同一性
被引量:
1
13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2期25-30,共6页
文摘
哲学上曾经有过“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的争论,并存在着“因大于果”和“果大于因”两派对立意见。这就是“因果同一性”问题。它问却结果的内容是否与原因有关,或是否由原因所给予、所转化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涉及到世间事物之由来的根源和变化的...
关键词
同一性
非线性系统
因中无果论
原因与结果
非线性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
黑格尔
因中有果论
因与果
亚里士多德
分类号
B025.5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被引量:
2
14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37,共5页
文摘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维之在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关于决定论问题的争论中,大多数论者(包括拥护和反时决定论的双方论者)都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否定了严格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且都是把量子力学作为否定严格因果关系的最基本的根据(关于此观点的代表性言论可参...
关键词
量子力学
量子论
力学
分类号
O413.1 [理学—理论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
被引量:
1
15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1期52-58,共7页
文摘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维之谈起自我问题,人们就会想到休谟(1711-1776)那段“心中只有一束知觉”的著名论。由此而一般认为,休谟对于“自我”的实在性是持否定看法的。若细读他的《人性论》一书,就会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休谟对于自我问题进行了多方...
关键词
自我观念
休谟
自我概念
人性论
经验自我
同一性
深层自我
自我意识
“自我”
意识到
分类号
B561.29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心身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
1
16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5,96,共7页
文摘
文章先辨析内向感知和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内向感知状态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以化解相关的理论困难。但要真正解决心物-心身问题,则必须进行基本观念的大胆变革。
关键词
内向感知
脑
心理现象
外向感知
意向对象
Keywords
introversive perception
brain
mental phenomena
extroversive perception
intentional objects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隆人之我是谁?
被引量:
1
17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8,共5页
文摘
克隆人之我是谁的问题,关系到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表明,仅深层的纯粹自我才有严格的自我同一性;并且,只在众我同一的理论中,我之克隆才是我。克隆人技术配合记忆移植后才有延长人生寿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克隆人
纯粹自我
众我同一
记忆移植
延续人生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计规律真的否定因果性吗?
被引量:
2
18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摘
本文先从概念分析上阐明统计规律并不否定随机事件有因果性,再从物理机制上论证宏观领域的统计规律与动力学因果律的统一性,又从量子力学的理论实质上解说微观统计规律也是不否定因果性的。
关键词
统计规律
几率
确定性
因果性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面论的起源、成型与发展——西方哲学史上心物关系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
1
19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2-57,共6页
文摘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有机论者和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的精神—物质关系理论推动了两面论的现代发展。两面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视其思想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的一些认识偏见,促进心物和心身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两面论
先声
发展
意义
Keywords
Both Sides Theory
origin
developing
significance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两面论质疑
被引量:
2
20
作者
维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文摘
信息两面论是大卫.J.查默斯(D.J.Chalmers)于1994年提出的一个旨在用非还原论方法解决意识之困难问题的新意识理论,主张信息是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具有物理和现象两个基本方面:信息的现象方面产生出心理意识现象,其物理方面则具体化于物理的神经加工活动之中。因此,信息两面论似可以不违科学规律地说明心理意识的产生与存在。然而,信息乃是一非独立的、无形质的意义性抽象东西,属于虚在的属性范畴;心理意识则是实在的主观现象,有具体可感的持存性,因而它不能以虚在的抽象信息为产生根据。又则,心理意识是有其活动主体的,但作为抽象意义的信息能够内含或产生出一种有支承能力的主体来吗?这是大可疑义的。再从科学机制上看,是大脑神经活动产生了心理意识现象,心理信息以心理现象为载体,它是神经活动信息的转换形式,而非神经信息的另一方面。所以,信息难能具有心物两面性。但查默斯的信息两面论以其对意识难题的深刻难解,从而也具有诸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信息两面论
抽象意义
心理
主体
实在现象
Keywords
information dual aspect theory
abstract meaning
mind
subject
real phenomenon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身问题的出路何在?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因果关系的定义
维之
《青海社会科学》
200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心身关系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认识·知·意向性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现代科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自由意志问题新解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心理现象产生的大脑神经机制与过程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心身问题与物质观变革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因果关系的普遍性
维之
《社会科学动态》
200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因果的同一性
维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量子力学真的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吗?
维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
维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心身关系的新视角
维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克隆人之我是谁?
维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统计规律真的否定因果性吗?
维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两面论的起源、成型与发展——西方哲学史上心物关系的历史演进
维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信息两面论质疑
维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