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2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缪华纬 曾庆曙 +2 位作者 杨明珍 倪婧 陶莉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CP56例,晚CP39例):中位追踪15(5.0~44.0)个月,获得的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7.8%,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3.6%。其中早CP(<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8.2%、91.0%、80.3%;晚CP(≥12个月)分别为97.4%、64.1%、56.4%。②进展期(AP和BC):中位追踪15(6.0~33.0)个月,获得总的CHR、MCyR、CCyR分别为55.6%、33.3%,22.2%。③治疗中Ⅲ级WBC和Plt减少总的发生率在CP分别为15.8%,24.2%。进展期总的发生率分别为26.0%,40.7%。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很少发生。结论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经干扰素(IFN-α)治疗失败的CML-CP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且早CP较晚CP疗效更好。②伊马替尼对AP、BC患者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与CP相比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费城阳性/药物疗法
下载PDF
miRNA-100低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缪华纬 孔凡良 +1 位作者 蒋英俊 王凤云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miRNA-100低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MSC分别感染miR-100-NC和miR-100-inhibitor慢病毒,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培养3 d后获取K562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低... 目的观察miRNA-100低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MSC分别感染miR-100-NC和miR-100-inhibitor慢病毒,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培养3 d后获取K562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低表达组;采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样蛋白x(Bax)、cleaved Caspase-3。筛选出感染miR-100-NC和miR-100-inhibitor慢病毒的MSC中差异表达最明显的生长因子为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采用ELISA法检测K562细胞培养液中的BMP4。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低表达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与感染miR-100-NC慢病毒的MSC共培养,低表达组和实验组细胞与感染miR-100-inhibitor慢病毒的MSC共培养,实验组共培养1 d后加入BMP抑制剂Noggin蛋白;培养2 d后收集K562细胞,采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K4、Cyclin D1、Bax、cleaved Caspase-3。结果低表达组细胞转染72 h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表达组Cyclin D1、CDK4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及Bax、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低表达组培养液中BMP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加入Noggin后,实验组共培养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数及CDK4、Cyclin D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低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和Bax、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结论miR-100低表达的MSC可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BMP4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miRNA-100 细胞凋亡 骨形态发生蛋白4
下载PDF
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孔凡良 胡丽霞 +5 位作者 李成发 黄孟芹 蒋英俊 缪华纬 吴燕 王凤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19-1521,1525,共4页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和2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和2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8/87)和7.1%(2/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ascin-1蛋白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HR]=2.087,95%CI:1.196~3.642,P=0.010)。结论 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关。Fascin-1蛋白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1 结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远期生存率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应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凤云 孔凡良 +1 位作者 蒋英俊 缪华纬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选择相同方案、每平米标准剂量的治疗方案。化疗结束后两组出现血小板≤10...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选择相同方案、每平米标准剂量的治疗方案。化疗结束后两组出现血小板≤10×109·L-1,临床有明显出血倾向时,予以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组于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注射rh IL-11,1.5 mg·d-1,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L-1的病例数、出血情况、血小板输注剂量及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L-1的病例数及化疗后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IL-11用于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恢复时间,毒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域点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武琳琳 曾庆曙 +4 位作者 杨明珍 缪华纬 夏瑞祥 王霖 倪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巢式RT-PCR对328例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及10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不同时期的51份骨髓标本进行ABL激酶区扩增,并对产物进行...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巢式RT-PCR对328例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及10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不同时期的51份骨髓标本进行ABL激酶区扩增,并对产物进行纯化、测序以及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点突变的存在及类型。结果显示,12例检出点突变,其类型分别为M351T2例,Q252H7例,E279K1例,E255V及E355G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7.6%(3/17)、45.5%(5/11)和44.4%(4/9);血液学和遗传学耐药患者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0%(5/10)和44.4%(8/18),其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2.3%-87.7%和19%-69.9%;有点突变的12例患者的疗效均欠佳,经过加量至600m g,随访3-2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耐药导致CML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监测点突变的发生及其类型有助于早期进行疾病预后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ABL激酶区 点突变
下载PDF
CAG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武琳琳 曾庆曙 +4 位作者 夏瑞祥 杨明珍 倪婧 王霖 缪华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疗法 阿克拉霉素 阿糖胞苷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孔凡良 蒋英俊 +1 位作者 缪华纬 王凤云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9例患者难治性或复发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VAD组(n=25)和VAD组(n=24)。A组:25例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VAD:(长春新碱0.4 m...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9例患者难治性或复发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VAD组(n=25)和VAD组(n=24)。A组:25例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VAD:(长春新碱0.4 mg/d静脉注射,第1~4 d;多柔比星10 mg/d静脉注射,第1~4 d;地塞米松40 mg/d口服,第1~4d,9-12 d和第17~20 d);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B组:24例患者接受VAD方案(同上)。每治疗周期为28 d,持续4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最终病例数分别为25例和23例(B组1例男性患者死亡)。2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47.8%,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A组较B组更容易产生便秘、嗜睡(P<0.05),2组患者的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较单纯VAD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MM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能够很好的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VAD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凤云 蒋英俊 +1 位作者 缪华纬 孔凡良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不同时期测定LDH水平变化及判定其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2例AL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LDH的含量,并检测42例AL患者化疗前后,缓解后及复发时的LDH值。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AL患者血...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不同时期测定LDH水平变化及判定其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2例AL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LDH的含量,并检测42例AL患者化疗前后,缓解后及复发时的LDH值。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AL患者血清LDH水平为(796.86±518.11)U/L,较正常对照组(167.92±35.06)U/L显著升高。其中11例ALL及31例ANLL患者血清LDH分别为(1133.27±844.65)和(677.48±269.88)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LDH为(796.86±518.11)U/L,缓解组为(166.08±29.00)U/L,复发组为(736.50±209.35)U/L。初发、复发组AL患者血LDH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时AL患者血LDH水平低者,生存期、无病生存期长。结论血LDH水平监测在临床上可以作为AL预后判断的一项可靠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预后
下载PDF
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孔凡良 袁孝兵 +3 位作者 沈欣 蒋英俊 缪华纬 王凤云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经治疗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8例,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n=32)与中重度贫血组(n=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经治疗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8例,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n=32)与中重度贫血组(n=36),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各组对象脑血流速度的差异。并对两组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重度贫血组较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LMCA、RMCA、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增快(P<0.05),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P<0.05),而轻度贫血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组患者LMCA、BA、LVA和RVA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P<0.05),而RMCA与轻度贫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贫血可造成脑血流速可逆性增快,监测贫血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可能对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脑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凤云 李成发 +2 位作者 孔凡良 蒋英俊 缪华纬 《安徽医学》 202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液学指标及细胞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17例初诊MDS患者(MDS组)和18例MA患者(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液学指标及细胞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17例初诊MDS患者(MDS组)和18例MA患者(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及骨髓涂片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及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乳酸脱氢酶高于MDS组,MDS组患者血清铁蛋白高于M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9例(52.94%)患者发生红系巨幼变,3例(17.64%)发生粒系巨幼变,14例(82.35%)红系出现其他病态造血,13例(76.47%)粒系出现其他的病态造血,8例(47.06%)患者出现淋巴样小巨核,13例(76.47%)患者的原始细胞增多,与M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液学指标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乳酸脱氢酶 骨髓细胞学
下载PDF
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凡良 蒋英俊 +1 位作者 李成发 缪华纬 《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组(试验组,n=44)和单纯FOLFOX-...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组(试验组,n=44)和单纯FOLFOX-4方案组(对照组,n=41),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最终两组的病例为44例和40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2%,对照组为4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和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单纯FOLFOX-4方案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 药物疗法 胃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