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辐照微生物效应及诱变育种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缪建顺 杨建设 +3 位作者 张苗苗 曹国珍 李文建 陆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重离子束作为一种高效的、典型的诱变辐射源广泛用于生物育种。不同质量数、电荷数和不同能量的重离子束作用于生物细胞有特殊的过程和作用,其先后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阶段,最终引发终点生物学效应,如辐射低剂量超敏感现象,活性... 重离子束作为一种高效的、典型的诱变辐射源广泛用于生物育种。不同质量数、电荷数和不同能量的重离子束作用于生物细胞有特殊的过程和作用,其先后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阶段,最终引发终点生物学效应,如辐射低剂量超敏感现象,活性氧代谢变化等。本文重点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微生物体后出现的主要终点生物效应,以及近年来重离子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工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辐照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效应 增强的辐射抗性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微生物育种
下载PDF
重离子束诱变选育谷氨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13
2
作者 缪建顺 曹国珍 +4 位作者 张苗苗 张文德 杨建设 李文建 陆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43,共7页
采用中能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谷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结合3种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突变菌株,通过摇瓶复筛谷氨酸高产菌株,并进行批次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经80 Me V/u碳离子束辐照后,受照菌存活率发生显著变化,通过选择性平板初筛、摇瓶... 采用中能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谷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结合3种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突变菌株,通过摇瓶复筛谷氨酸高产菌株,并进行批次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经80 Me V/u碳离子束辐照后,受照菌存活率发生显著变化,通过选择性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选育出1株高产菌株GM006,菌体生长和发酵有较大改进,其发酵最高产酸达121.10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09%,糖酸转化率达60.55%,比原始菌株提高10.09%。该GM006突变株是很有前景的谷氨酸工业生产菌,同时证明重离子束是一种高效的辐射诱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重离子束 诱变育种 辐照
下载PDF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尤佳 王文瑞 +3 位作者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25-3833,共9页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 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东北西部以及华北北部,对改良盐碱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Hill)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25 mmol/L和50 mmol/L)处理不影响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5 mmol/L NaCl甚至促进了根生长,而高浓度NaCl(100 mmol/L和150 mmol/L)处理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利用荧光探针的检测结果表明,NaCl处理的幼苗根中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平。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检测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高浓度NaCl处理抑制了幼苗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根细胞造成了明显的伤害。此外,高浓度NaCl处理诱导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黄花补血草对低浓度的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高浓度盐降低了种子的萌发率,使幼苗根中H2O2产生增加,抑制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对根、叶造成明显氧化损伤,从而抑制黄花补血草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过氧化氢 丙二醛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酿酒酵母细胞悬液浓度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国珍 缪建顺 +3 位作者 张苗苗 王菊芳 李文建 陆栋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不同生长条件、不同时间菌悬液OD600nm值,建立OD600nm在不同稀释区间的分段回归方程,利用OD600nm回归值绘制生长曲线,对比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的生长曲线,研究在对数期与稳定期...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不同生长条件、不同时间菌悬液OD600nm值,建立OD600nm在不同稀释区间的分段回归方程,利用OD600nm回归值绘制生长曲线,对比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的生长曲线,研究在对数期与稳定期,OD600nm值nm与菌体数量以及稀释倍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稀释前后OD600nm值在对应区间内呈线性关系,用OD600nm回归值绘制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衰亡期,其主要是由于在对数期以后OD600nm值与菌体数量不呈线性关系,而在稳定期以前两者线性良好;得到了OD600nm值在0.2~0.8范围内与细胞数量的对应关系,还发现实际OD600nm值与稀释倍数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乘积关系,而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OD600nm值 生长曲线 酿酒酵母
下载PDF
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尤佳 张菁 +4 位作者 王文瑞 卢金 贾鹏翔 缪建顺 杨颖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Linn.)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和50 mmol·L-1NaCl处理时低于对照,而100和150 mmol·L-1NaCl处理时显著增加;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在盐胁迫下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提高SOD、APX活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黄花补血草 渗透调节物 活性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物理方法在白兰地和白酒催陈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苗苗 曹国珍 +2 位作者 缪建顺 李文建 陆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92-396,共5页
物理方法以其作用快速,无额外添加物等特点在白兰地和白酒催陈中得到国内外的一定认可,采用物理方法对白兰地和白酒进行催陈,可以改善酒的口感和品质、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文中重点介绍了电场、超重力场、超声波、微波等物理... 物理方法以其作用快速,无额外添加物等特点在白兰地和白酒催陈中得到国内外的一定认可,采用物理方法对白兰地和白酒进行催陈,可以改善酒的口感和品质、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文中重点介绍了电场、超重力场、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方法在白兰地和白酒人工陈酿中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物理方法用于白兰地和白酒催陈的作用机理作了总结,并展望了新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白酒 物理方法 人工催陈
原文传递
物理方法在酿造酒催陈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苗苗 曹国珍 +2 位作者 缪建顺 李文建 陆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5-399,共5页
物理方法以其作用快速,无额外添加物等特点在酒类催陈中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采用适当的物理方法处理酿造酒可显著改善酒类品质,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对超高压、电场、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方法在酿造酒人工催陈中的作用机... 物理方法以其作用快速,无额外添加物等特点在酒类催陈中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采用适当的物理方法处理酿造酒可显著改善酒类品质,缩短陈酿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对超高压、电场、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方法在酿造酒人工催陈中的作用机理、催陈效果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展望了各种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酒 物理方法 人工催陈
原文传递
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热点及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晓鹏 张苗苗 +3 位作者 缪建顺 曹国珍 李文建 陆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上都经历着由表型到基因型、定性到定量的转变,逐步深入到分子层次。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物质对重离子束辐射具有特定的损伤、修复行为,而相应数学物理模型的构建...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上都经历着由表型到基因型、定性到定量的转变,逐步深入到分子层次。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物质对重离子束辐射具有特定的损伤、修复行为,而相应数学物理模型的构建可实现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定量评估,同时,重离子束辐射诱导旁观者效应的研究对于减轻病灶周围健康组织在重离子放疗中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束辐射 生物学效应 数学物理模型 旁观者效应 调控机制
下载PDF
X-射线辐照对酿酒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国珍 陆栋 +3 位作者 张苗苗 缪建顺 王菊芳 李文建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19,共7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对酿酒酵母细胞进行辐照处理,然后以罗丹明123(Rh123)为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X-射线辐照后,酵母细胞ΔΨm较对照(0 Gy)显著下降(p<0.05或p<0.01... 采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对酿酒酵母细胞进行辐照处理,然后以罗丹明123(Rh123)为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X-射线辐照后,酵母细胞ΔΨm较对照(0 Gy)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辐照后3、6、12、24和48 h时间点的剂量-效应,及不同吸收剂量下时间-效应关系的研究中发现:3 h以前(包括3 h),ΔΨm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相比于0 h点的ΔΨm,3 h点略有上升,但仍低于对照;3 h以后,辐照组的ΔΨm维持在高于对照的水平,且随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上升的程度和最初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吸收剂量越大则最终的ΔΨm越高,48 h时趋于平衡,整个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规律。以上结果说明,在X-射线辐照引起酵母ΔΨm变化的过程中,ΔΨm并不只是单纯下降,而是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膜电位 X-射线 酿酒酵母 罗丹明123
下载PDF
CuCl_2和FeCl_3处理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代谢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颖丽 李小宁 +4 位作者 张菁 乔克雄 马胜春 缪建顺 徐逸菲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3,120,共6页
以小麦"宁春四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的CuCl2和FeCl3处理下叶绿素、渗透性调节物含量及脯氨酸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小麦在低浓度(100μmol·L-1)铜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中高浓度(300... 以小麦"宁春四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的CuCl2和FeCl3处理下叶绿素、渗透性调节物含量及脯氨酸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小麦在低浓度(100μmol·L-1)铜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中高浓度(300μmol·L-1和500μmol·L-1)铜胁迫下这3个参数均低于对照;不同浓度的Cu2+胁迫诱导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与铜处理相比,低浓度的铁不影响叶绿素a、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使叶绿素b含量增加,但中、高浓度Fe3+胁迫下这些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此外,Cu2+和Fe3+处理下小麦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多,且FeCl3处理下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CuCl2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铜和铁胁迫诱导叶片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降低,而高浓度Cu2+和3种浓度的铁处理诱导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升高.结果表明,300μmol·L-1和500μmol·L-1的CuCl2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绿素造成了破坏,而100μmol·L-1的铜、300μmol·L-1和500μmol·L-1的FeCl3处理则刺激叶绿素的合成;铜和铁均不同程度诱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升高,使小麦幼苗表现出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此外,小麦幼苗在铜和铁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与PDH活性降低和OAT活性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渗透性调节物 脯氨酸代谢
下载PDF
Impacts of X-ray irradiation o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ells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国珍 张苗苗 +3 位作者 李文建 缪建顺 陆栋 张文德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6-54,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growth curves of yeast cells exposed to X-rays were detected, and then fitted by Gompertz equation. The yeast cells treated with 50–125 Gy showed an increased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and lower tot... In this paper, the growth curves of yeast cells exposed to X-rays were detected, and then fitted by Gompertz equation. The yeast cells treated with 50–125 Gy showed an increased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and lower total biomass at plateau. At doses ≥ 150 Gy, cells showed a decreased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and higher total biomass at plateau. DNA 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comet assay. Meanwhile,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re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 m) and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were evaluated. We conclude that X-ray irradiation results in DNA lesions, ROS accumulation and?Ψ m decline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at these changes may be one of causes of X-rays-induced apoptosis in yeast. Furthermore, yeast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appeared compromised following irradiation,suggesting that membrane damage may also have a role i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曲线 X射线照射 酿酒酵母 生理生化特性 GOMPERTZ 线粒体膜电位 脱氧核糖核酸 试验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