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优先流与风荷载耦合下台风诱发乔木斜坡浅层滑坡机制研究
1
作者 缪海波 安广强 +1 位作者 崔玉龙 余学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8-1628,共11页
在总结既有文献关于台风诱发滑坡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裂隙优先流和台风风荷载耦合下乔木斜坡稳定性评价的简化力学模型。选取圆锥形、圆台形和圆柱形3种不同形状树冠的乔木,通过脉动风叠加平均风计算乔木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时程曲线。利... 在总结既有文献关于台风诱发滑坡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裂隙优先流和台风风荷载耦合下乔木斜坡稳定性评价的简化力学模型。选取圆锥形、圆台形和圆柱形3种不同形状树冠的乔木,通过脉动风叠加平均风计算乔木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时程曲线。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获得台风作用下乔木的力学响应,并将乔木底部总力的最大值视为下滑力。以简化的二元结构斜坡为算例,在250 mm·d^(-1)的固定降雨强度下,计算了裂隙优先流(即裂隙斜坡)和风荷载耦合下发育3种类型乔木斜坡的稳定性,并与仅考虑风荷载时(即无裂隙斜坡)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由于裂隙优先流的存在,裂隙斜坡的雨水入渗速度明显快于无裂隙斜坡,其达到饱和状态所需的时间较无裂隙斜坡大幅缩短;裂隙斜坡和无裂隙斜坡的稳定性系数均随风速的增大而降低,整体上各风速下裂隙斜坡的稳定性系数明显小于无裂隙斜坡,且裂隙斜坡失稳时的风速要明显小于无裂隙斜坡;无论裂隙斜坡还是无裂隙斜坡,发育圆柱形树冠乔木时其稳定性系数下降程度最大,圆台形树冠次之,圆锥形树冠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台风等极端强对流天气下富乔木坡地浅层滑坡机制解析和预警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稳定性 裂隙优先流 风荷载 乔木斜坡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选择负样本及其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崔玉龙 朱路路 +1 位作者 徐敏 缪海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10类环境因子,使用Relief算法计算环境因子的贡献值并依据贡献值优化选择环境因子;基于环境因子优化的目标空间外向化采样法(target space exteriorization sampling,简称TSES)选择负样本,作为性能优异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变量;之后结合优化的环境因子和正或负样本预测米林市的滑坡易发性,并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评价构建模型的性能。为检验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采用耦合信息量法和TSES法选择滑坡负样本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价效果较好,其ACC为93.7%、AUC为0.987,均高于耦合信息量、TSES法构成的模型。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解决多因子作为约束条件取样中因子选取的问题,为滑坡易发性评价采集负样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RELIEF算法 负样本 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 随机森林 古滑坡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与课程思政背景下《地下工程施工》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邹久群 庞建勇 +1 位作者 缪海波 王晓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0-77,共8页
坚持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地下工程施工》为例,探索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确立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包括的7个因素。根据... 坚持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地下工程施工》为例,探索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确立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包括的7个因素。根据问卷调查反馈,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对毕业要求指标进行分解并挖掘其中课程思政元素,以此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构建“案例互动+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2021~2023年的教学资料反馈,其达成度指标表明《地下工程施工》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以及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施工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耦合的永嘉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4
作者 杨冰颖 缪海波 +1 位作者 马闯 崔玉龙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1-99,127,共10页
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制定滑坡防灾减灾方案和开展国土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在分析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形位置指数(TPI)、地形起伏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 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制定滑坡防灾减灾方案和开展国土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在分析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形位置指数(TPI)、地形起伏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年均降雨量、年均风速、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13个评价因子,采用逻辑回归-信息量(LR-I)耦合模型和逻辑回归-证据权(LR-WOE)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坡向、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曲率、坡度、距道路距离和地形位置指数(TPI)等7个因子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影响较大;利用LR-I模型得到的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中,滑坡数量占比86.67%,滑坡面积占比36.96%,利用LR-WOE模型得到的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中,滑坡数量占比86.19%,滑坡面积占比36.13%;两个耦合模型的准确率均在0.8以上,显示出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滑坡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永嘉县 评价因子 多模型耦合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边坡工程”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缪海波 庞建勇 邹久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6-103,共8页
文章以安徽省某高校教学示范课程“边坡工程”为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分析“边坡工程”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出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边坡工程”双语教学实施措施:对毕业... 文章以安徽省某高校教学示范课程“边坡工程”为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分析“边坡工程”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出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边坡工程”双语教学实施措施: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分解,并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确定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与专题研讨教学法,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考核标准,分析2018—2020年课程目标达成度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课程目标达成度表明“边坡工程”双语教学实践效果较为显著,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思政 双语教学 课程目标达成度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邹久群 庞建勇 +2 位作者 缪海波 王晓飞 杜晓丽 《安徽建筑》 2023年第1期110-111,159,共3页
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320名2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结果,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特点,以及调研访谈21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的认知情况。针对区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现产学研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线和预期效果,以... 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320名2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结果,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特点,以及调研访谈21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的认知情况。针对区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现产学研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线和预期效果,以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课程为例展开信息化一体教学模式探讨。旨在提高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扩大内循环,实施信息化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以突破区域资源壁垒,引导学生较早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在强化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步强化,凸显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大环境下的就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土木工程 信息一体化 教学模式 内循环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大型滑坡时序微小形变分析及其灾变时间预报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闯 缪海波 +3 位作者 杨犇 朱隆奇 安广强 杨冰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04-9412,共9页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幅C波段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2017年3月18日至2018年10月3日的垂直方向地表时序形变数据,分析了该滑坡的年平均形变速率、累积形变演化以及典型观测点的累积位移变化,然后利用速度倒数模型对其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白格滑坡灾变前具有明显的形变分区,即强烈变形区、次强烈形变区、一般形变区和基本稳定区,其中强烈形变区的垂直方向年平均形变速率为-39~-67 mm/a;白格滑坡的形变模式概括为后缘滑移牵引—前缘阻滑段渐进滑移—中后部整体变形,与此对应形成了牵引区、阻滑区和主滑区,且阻滑区的形变对降雨较敏感;速度倒数模型预报白格滑坡灾变时间滞后于实际灾变时间8 d,预报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在类似大型滑坡灾变前的形变演化特征分析及灾变时间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时序微小形变 SBAS-InSAR 灾变时间预报 速度倒数模型
下载PDF
干密度及细颗粒含量对滑坡坝溃决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犇 缪海波 +1 位作者 杨震 沈艺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堰塞坝浸润线...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堰塞坝浸润线发展速率随着干密度减小而增大,随着细颗粒含量减小而增大。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溃决历时明显小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并且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侵蚀速度明显大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细颗粒含量较大的坝体侵蚀速度慢,溃决达到稳定时的时间更长。随着干密度减小,堰塞坝抗侵蚀能力减弱,易形成冲沟,冲沟两侧壁越早形成悬空面,溃口处易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短;细颗粒含量越大,砂土堰塞坝面抗侵蚀能力越弱,越易形成冲沟,溃口处易多次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长。研究成果不仅深化对堰塞坝灾害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揭示外界诱发因素与堰塞坝的内在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溃决过程 干密度 细颗粒含量 浸润线 水槽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山早滑坡形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犇 缪海波 +1 位作者 马闯 朱隆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179,共5页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具有突发性,调查难度较大。以台风“利奇马”期间发生的山早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发生前的升轨哨兵一号2017年9月12日至2019年8月9日的24景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分析了该时段滑坡的时序累积变形,并结合气象资料进一步...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具有突发性,调查难度较大。以台风“利奇马”期间发生的山早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发生前的升轨哨兵一号2017年9月12日至2019年8月9日的24景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分析了该时段滑坡的时序累积变形,并结合气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滑坡体地表形变的规律。结果表明,山早滑坡发生前的形变主要划分为滑坡体蠕变阶段、滑坡体前缘变形显著增加并向坡体中部逐渐扩大阶段、滑坡体后缘加速变形阶段3个阶段;滑坡体上InSAR监测点垂直方向的形变速率及累积变形数据显示坡体前缘及中部形变速率和累计变形较小,变形主要集中在滑坡体的后缘,其形变速率和累计沉降最大分别可达40 mm/a和320 mm,该滑坡为推移式滑坡。研究结果为滑坡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早滑坡 滑坡形变 哨兵一号 SBAS-InSAR 台风“利奇马”
原文传递
金属矿山尾矿坝渗流场模拟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2 位作者 郭付三 刘长春 李学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在介绍金属矿山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一般流程的基础上,选择灵宝市阳平镇金矿尾矿坝为工程实例,应用GEO-Studio软件中的渗流分析模块SEEP/W,模拟在初期坝透水与不透水的情况下,干滩面长度分别为30,50,100 m时尾矿坝的渗流场变化规律。应用GE... 在介绍金属矿山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一般流程的基础上,选择灵宝市阳平镇金矿尾矿坝为工程实例,应用GEO-Studio软件中的渗流分析模块SEEP/W,模拟在初期坝透水与不透水的情况下,干滩面长度分别为30,50,100 m时尾矿坝的渗流场变化规律。应用GEO-Studio软件中的稳定性分析模块SLOPE/W,计算相应工况下尾矿坝的最危险滑动面与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在初期坝不透水时坝体浸润线与尾矿坝坡面相交,地下水从坡面往外渗流;在初期坝透水的情况下,坝体浸润线均未超过初期坝,与尾矿坝坡面亦不相交,则地下水不会从坡面往外渗出。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规范中的安全系数,且在初期坝透水的情况下,其稳定性系数均大于其不透水的情况。这也说明该尾矿坝稳定性较好,若初期坝的透水性好,则对整个尾矿坝的稳定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渗流场 稳定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滑坡变形预测 被引量:24
11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1 位作者 柴波 李德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滑坡的位移监测资料通常可用来预测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位移的发展反映了滑坡的变形过程。为了预测在现有条件持续情况下的滑坡变形趋势,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视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以... 滑坡的位移监测资料通常可用来预测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位移的发展反映了滑坡的变形过程。为了预测在现有条件持续情况下的滑坡变形趋势,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视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为例,通过对变形预警区监测点位移实测时间序列的分析,取监测点ZG93和XD-04为代表,建立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从第17个月开始向前做6步预测,分析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之间的关系,并计算预测误差,结果显示除个别数据点之外,预测误差均在±9%以内,曲线吻合较好,说明所建模型效果良好,从而为判断白水河滑坡未来的变形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非平稳时间序列 监测数据 变形预测
下载PDF
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王功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5-2653,共9页
库岸深层老滑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往往表现出间歇性复活特征。在这一复活过程中,滑动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滑带土经历不同速率的剪切和不同时长的固结。从滑动期内残余强度的剪切速率效应、间歇期内峰值抗剪强度... 库岸深层老滑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往往表现出间歇性复活特征。在这一复活过程中,滑动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滑带土经历不同速率的剪切和不同时长的固结。从滑动期内残余强度的剪切速率效应、间歇期内峰值抗剪强度的恢复特征以及间歇期过渡到滑动期的孔隙水压力触发过程3个方面着手,建立了描述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方程。塘角村1号滑坡滑带土试样的环剪试验结果显示:残余强度在较小速率范围内表现出负速率效应,而当剪切速率达到一定值后残余强度不再减小,且有微弱增长趋势;峰值强度在短时间内有较明显的恢复,但在较小位移后衰减至残余强度;孔隙水压力触发剪切破坏的发生滞后于所施加的水压力,这一滞后过程为孔隙水压力的扩散过程。基于试验成果,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对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从而为此类滑坡的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深层老滑坡 间歇性复活 剪切速率效应 强度恢复 孔隙水压力扩散
原文传递
近水平地层滑坡平面失稳模型与破坏判据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李远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将近水平地层滑坡视为一个系统,针对其平面失稳问题,在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势函数突变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滑坡系统失稳的力学破坏判据和滑带土的临界变形位移。根据近水平地层滑坡演化系统,结合万州区安乐寺滑坡实例,运用所推导... 将近水平地层滑坡视为一个系统,针对其平面失稳问题,在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势函数突变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滑坡系统失稳的力学破坏判据和滑带土的临界变形位移。根据近水平地层滑坡演化系统,结合万州区安乐寺滑坡实例,运用所推导出的滑带土临界变形位移公式,得出临界位移约为34mm,并同时提出系统和临界突变状态的差距与外界环境因素——滑坡后缘裂隙积水深度、滑带土含水量的关系,即当滑坡后缘裂隙积水深度和滑带土含水量越大时,系统与临界突变状态的差距越小,滑坡越容易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水平地层滑坡 突变理论 滑坡系统 平面失稳模型 破坏判据
下载PDF
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松散堆积体边坡演化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1 位作者 邢林啸 张卓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3,161,共8页
针对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气候,为研究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探讨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均质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演化特征。比较了融雪与降雨触发滑坡的异同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融雪触发滑坡灾害的一般规律。引入度日因子与雪雨当... 针对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气候,为研究其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探讨了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均质松散堆积体边坡的演化特征。比较了融雪与降雨触发滑坡的异同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了融雪触发滑坡灾害的一般规律。引入度日因子与雪雨当量两个物理量,根据南方极端冰雪气候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有效融雪模型,并从渗流场、稳定性及变形3个方面模拟计算在不同雨雪当量下均质松散堆积体坡体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定的融雪速率与融雪量对松散堆积体边坡渗流场无影响。随着融雪的持续,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坡体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坡面上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逐渐增大,表现为水平方向上前缘变形大于后缘,竖直方向上后缘下错与前缘隆起。在融雪持续一段时间后,坡体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雪灾害 融雪 度日因子 雪雨当量 松散堆积体边坡 演化
原文传递
库岸深层老滑坡复活对诱发因素的滞后响应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8-192,203,共6页
以三峡库区某复活型深层老滑坡为例,着重分析前缘监测点累积位移与库水位变动及降雨量的相关性,发现该复活型深层老滑坡前缘的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 以三峡库区某复活型深层老滑坡为例,着重分析前缘监测点累积位移与库水位变动及降雨量的相关性,发现该复活型深层老滑坡前缘的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揭示了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孔隙水压力扩散是这一滞后响应的关键机制。对于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库岸深层老滑坡,由降雨及库水位变动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增量需经一定时间段后才能传递到滑动面处,并影响滑动面处的孔隙水压力进而产生滑动速度,且这一滞后时间与滑坡体的水力扩散系数及滑坡体厚度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对取自于该滑坡前缘的滑带土进行了孔隙水压力扩散的模拟试验,证实了该机制过程的合理性。同时,该机制的揭示对解决当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尚不能考虑滞后效应这一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深层老滑坡 复活 滞后响应 孔隙水压力扩散 诱发因素
下载PDF
强降雨下无黏性土坡破坏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缪海波 柴少峰 王功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0-308,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对日本#6,#7和#8硅砂试样开展了固定降雨强度(90 mm/h)下诱发无黏性土坡破坏的模型试验;描述了强降雨条件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探讨了坡体厚度、前缘卸荷、土样颗粒尺寸及细颗粒含量对破坏过程... 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对日本#6,#7和#8硅砂试样开展了固定降雨强度(90 mm/h)下诱发无黏性土坡破坏的模型试验;描述了强降雨条件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探讨了坡体厚度、前缘卸荷、土样颗粒尺寸及细颗粒含量对破坏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土坡破坏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无黏性土坡的破坏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入渗、初始破坏与主要破坏阶段。②主要破坏阶段拉裂缝自坡脚向坡体中部、坡肩及坡顶渐次出现,且破坏模式受土颗粒尺寸和细颗粒含量的控制,控制机制为土体剪胀效应的强弱。③坡体厚度越小,其破坏过程的持续时间越短,但滑动距离和速率也将越小;前缘卸荷可加速土坡的破坏,并使其具有更长的滑动距离和更大的滑动速率。④当饱和土坡加速变形时,滑动面处会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而诱发突然滑动。与此同时,滑动面处的孔隙水压力由于坡体厚度减小和剪胀效应的发生而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性土坡 影响因素 降雨入渗 孔隙水压力 剪胀效应 水槽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间歇复活型库岸老滑坡地表位移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张修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8-213,共6页
库岸老滑坡的间歇性复活给决策管理者判断滑坡处于何种变形阶段,以及未来将会出现何种发展趋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周期性库水位变动及季节性降雨入渗统一到滑坡体的地下水位变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 库岸老滑坡的间歇性复活给决策管理者判断滑坡处于何种变形阶段,以及未来将会出现何种发展趋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周期性库水位变动及季节性降雨入渗统一到滑坡体的地下水位变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描述库岸老滑坡间歇性复活过程的复活速率与地表位移预测模型。以三峡库区三舟溪滑坡为例,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获得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滑坡体地下水位序列,然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出该时间段内滑坡复活速率序列,根据初始位移得出地表位移预测序列。与实测位移的比较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良好,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此外,影响该模型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在于获得精确的实时地下水位与符合滑坡实际情况的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老滑坡 地表位移预测 间歇性复活 地下水位变动 复活速率
下载PDF
风振影响下乔木坡地暴雨型浅层滑坡演化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缪海波 王功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0,共11页
强对流或台风等极端天气下乔木坡地发生浅层滑坡灾害往往是暴雨和强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皖南山区一处暴雨型浅层滑坡——畈章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除暴雨外风荷载也有可能促进滑坡的启动。为揭示该滑坡启动与... 强对流或台风等极端天气下乔木坡地发生浅层滑坡灾害往往是暴雨和强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皖南山区一处暴雨型浅层滑坡——畈章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除暴雨外风荷载也有可能促进滑坡的启动。为揭示该滑坡启动与破坏后这一完整运动过程的演化机制,首先基于无限斜坡模型分析了实际降雨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然后对取自于滑坡体内乔木根系周围和滑动面附近的两种土样利用DPRI型环剪仪,分别开展了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和自然排水残余剪切试验。结果表明:①降雨入渗引起滑动面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并导致稳定性的降低是畈章组滑坡启动的直接原因;②乔木根系周围的饱和土在风振作用产生的动剪切荷载下易形成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并导致浅表层的局部失稳滑动,增加了畈章组滑坡整体破坏的可能性;③滑动面土体的残余强度具有强烈的“正速率效应”,从而控制了畈章组滑坡启动后不会表现出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与现场调查结论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暴雨协同风振作用下富乔木坡地浅层滑坡的预警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降雨入渗 风振 孔隙水压力 残余强度 滑坡运动 乔木坡地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万州侏罗系泥岩残积土的环剪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缪海波 沈艺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724-7730,共7页
对取自万州区侏罗系库岸某泥岩残积土,分别进行5次、13次和21次干湿循环后得到3组重塑样,利用大型环剪仪开展固结不排水剪切和自然排水残余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泥岩残积土在不排水剪切过程中更易产生较... 对取自万州区侏罗系库岸某泥岩残积土,分别进行5次、13次和21次干湿循环后得到3组重塑样,利用大型环剪仪开展固结不排水剪切和自然排水残余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泥岩残积土在不排水剪切过程中更易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不排水残余强度因干湿循环而劣化;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泥岩残积土的有效残余黏聚力急剧增大,有效残余内摩擦角则显著减小,残余强度变由粒间黏聚力基本控制;泥岩残积土的残余强度具有显著的剪切速率相关性,且在较小的速率范围内具有“负速率效应”,而在较大的速率范围内则有强烈的“正速率效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残余强度表现出强“正速率效应”的起始速率将减小。研究结果对三峡库区侏罗系岸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变动下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泥岩残积土 干湿循环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剪切速率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