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处理对红枣分段间歇微波耦合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东升 朱玉丽 +2 位作者 王梅 胡小松 吴继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1-267,共7页
为探究分段间歇微波耦合热风干燥红枣最佳工艺,分析不同预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该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干燥工艺为:第一段间歇比为4、水分转换点为1g/g、第二段间歇比为6。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为625.27 min,能耗为5 128 kJ,维生素... 为探究分段间歇微波耦合热风干燥红枣最佳工艺,分析不同预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该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干燥工艺为:第一段间歇比为4、水分转换点为1g/g、第二段间歇比为6。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为625.27 min,能耗为5 128 kJ,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419 mg/(100g),经验证,模型预测误差小于5%。基于最佳工艺,探究热烫、油酸乙酯结合预冻和高压二氧化碳3种预处理方式对红枣干燥速率、单位耗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油酸乙酯结合预冻处理组干燥时间最短(P<0.05)、能耗最低(P<0.05);高压二氧化碳处理组干燥后维生素C、总酮、总酚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均最高(P<0.05);热烫预处理组褐变程度最低(P<0.05),组间色泽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证实,高压二氧化碳联合分段间歇微波耦合热风干燥是一种高效干燥技术,能保证红枣的营养品质,研究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优化 品质控制 红枣 预处理 分段间歇微波耦合热风干燥
下载PDF
豆腐柴鲜叶豆腐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罗东升 余萍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13-317,共5页
以重庆市石柱县的豆腐柴鲜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豆腐柴鲜叶豆腐的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豆腐柴鲜叶豆腐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pH4.0、CaCO3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豆腐柴鲜叶豆腐硬度... 以重庆市石柱县的豆腐柴鲜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豆腐柴鲜叶豆腐的加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豆腐柴鲜叶豆腐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pH4.0、CaCO3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豆腐柴鲜叶豆腐硬度为147.292g,凝胶强度为133.835g,渗出液为21.3mL/100g,出品率为826.2%,产品外观和质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柴鲜叶豆腐 工艺条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不同干燥技术对鲜切枣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东升 王梅 +2 位作者 朱玉丽 胡小松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8-94,223,共8页
探究6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枣切片体积密度、复水性、总酮含量、总酚含量、色泽变化与挥发性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复水性、总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最高,亮度(61.92±0.44)和总色差(0.67±0.... 探究6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枣切片体积密度、复水性、总酮含量、总酚含量、色泽变化与挥发性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复水性、总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最高,亮度(61.92±0.44)和总色差(0.67±0.14)与原枣片没有明显差异,但挥发性成分中乙酸含量较高,约占总成分的41.55%,说明除较小的风味影响外,冷冻干燥样品品质最佳。间歇微波干燥相比连续微波干燥样品的总酮、总酚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亮度值增大2.39,总色差减少2.68,表明两种真空微波干燥样品品质差异较小,间歇式加热可以避免样品集中受热导致营养素过度氧化或降解。常压干燥技术(热风、红外与间歇微波),容易引起热氧化或降解,导致酮类、酚类成分含量降解到原枣片的55%左右,亮度值下降到51.79,挥发性成分种类约占原枣片的60%,并且会生成异味成分如糠醇、糠醛等,枣片干燥品质较差。然而,常压干燥技术能提高红枣特征色泽,减弱乙酸增长量(热风干燥乙酸含量仅上升15.68%)。因此,可综合考虑各项干燥方法,形成复合干燥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该研究为鲜切枣片的干燥及干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片 干燥技术 品质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豆腐柴干叶豆腐的加工条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东升 余萍 阚建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1-247,251,共8页
本文以采摘自重庆市石柱县的豆腐柴鲜叶,经人工干燥后制得豆腐柴干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研究了豆腐柴干叶豆腐的加工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干叶豆腐加工最佳工艺条件为豆腐柴干叶热风干燥温度为50℃、干... 本文以采摘自重庆市石柱县的豆腐柴鲜叶,经人工干燥后制得豆腐柴干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研究了豆腐柴干叶豆腐的加工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干叶豆腐加工最佳工艺条件为豆腐柴干叶热风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24h,促凝剂CaCO3浓度0.08%,料液比1∶25及其凝固时pH为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豆腐柴干叶豆腐的硬度为115.121g,凝胶强度为89.502g,渗出液为28.5mL/100g,出品率为1263.2%,且产品的感官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柴干叶 豆腐 响应面法 加工工艺条件
原文传递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东升 潘宁 +3 位作者 熊俊浩 吴冬梅 杨镓宁 戴耕武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探索睑黄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分组,睑黄瘤单纯手术切除与睑黄瘤手术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各纳入20例,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详细对比(瘢痕的大小等客观指标以及患者和医生的主观评价的评分)。结果睑黄瘤手术... 目的探索睑黄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分组,睑黄瘤单纯手术切除与睑黄瘤手术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各纳入20例,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详细对比(瘢痕的大小等客观指标以及患者和医生的主观评价的评分)。结果睑黄瘤手术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组明显优于睑黄瘤单纯手术切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上睑较松弛,较大面积的睑黄瘤也可以与上睑松弛成形术同时施行。结论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形术效果较好,可同时达到治疗与美容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黄瘤 上睑皮肤松弛切除术 上睑成形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基于种群多样性的自适应PSO算法求解VRPSPD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罗东升 刘衍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165,共6页
为有效求解逆向物流车辆路径(VRPSPD)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种群多样性的自适应PSO算法(SDAPSO)。在SDAPSO运行时,根据种群多样性,自适应地对种群中运行较差的粒子进行扰动操作,提升这些粒子向最优解收敛的能力;同时,对全局最优粒子进... 为有效求解逆向物流车辆路径(VRPSPD)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种群多样性的自适应PSO算法(SDAPSO)。在SDAPSO运行时,根据种群多样性,自适应地对种群中运行较差的粒子进行扰动操作,提升这些粒子向最优解收敛的能力;同时,对全局最优粒子进行概率扰动,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标准检测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SDAPSO算法是对基本PSO算法的有效改进。在对VRPSPD模型求解中,通过与其它粒子群算法相比,表明SDAPSO是求解该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种群多样性 逆向物流车辆路径问题 自适应
下载PDF
毛发移植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罗东升 潘宁 +3 位作者 戴耕武 宋翔 刘刚 吴永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6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综述毛发移植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方法。结果:毛发移植有许多新的术式、新设备出现,毛发移植的基础研究已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然而毛囊干细胞的研究和毛囊体外培养的临床应用还很不成熟。结论:毛发组织工程学... 目的:综述毛发移植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方法。结果:毛发移植有许多新的术式、新设备出现,毛发移植的基础研究已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然而毛囊干细胞的研究和毛囊体外培养的临床应用还很不成熟。结论:毛发组织工程学的重大突破将提供更好的毛发移植技术,对整形科技极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移植 毛囊干细胞 体外培养 原位培植
下载PDF
一类导数和定积分的有限迭代计算方法
8
作者 罗东升 刘衍民 +1 位作者 王常春 汤小燕 《科技资讯》 2013年第25期243-244,共2页
利用计算多项式函数在某点函数值的H-M方法,通过对多项式的系数进行有限迭代计算,得到相应函数在确定点的各阶导数值和指定的区域上的定积分,并对其复杂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项式函数 有限迭代计算方法 H-M方法 导数和积分的值 复杂度分析
下载PDF
鼻部缺损21例手术修复效果观察
9
作者 罗东升 潘宁 +2 位作者 沈为民 戴耕武 刘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矫正鼻缺损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局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21例,对其修复面积、手术效果和治疗时间等进行评价。结果21例鼻缺损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缺损较小且手术效... 目的探讨矫正鼻缺损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局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缺损21例,对其修复面积、手术效果和治疗时间等进行评价。结果21例鼻缺损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缺损较小且手术效果要求高可采用局部鼻唇沟皮瓣转移;缺损面积较大且颞区皮肤松弛可选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 局部鼻唇沟皮瓣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
下载PDF
最优控制与最优参数选择问题的转化
10
作者 罗东升 刘衍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3-85,共3页
主要通过对一个最优参数选择问题来逼近最优控制,从而将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计算转化为最优参数选择问题来处理,并证明其结果的收敛性。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最优参数选择问题 逼近 收敛性
下载PDF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
11
作者 罗东升 刘嘉 +1 位作者 汤小燕 王常春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3期340-340,共1页
本文针对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从几个不同角度谈论了其继续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教学效果的影响,突出了继续教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师 继续教育 学生 数学学习 影响
下载PDF
干燥条件对青花椒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艺 张甫生 +4 位作者 宋莹莹 陈光静 吴金松 罗东升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7,共5页
为了解不同的干燥条件与青花椒果皮表面油胞的完整性对鲜青花椒干燥后色泽的影响,以鲜青花椒为原料,研究破油胞组、未破油胞组、阴干组这3种干燥条件对青花椒色泽和叶绿素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条件对干燥后青花椒的色泽... 为了解不同的干燥条件与青花椒果皮表面油胞的完整性对鲜青花椒干燥后色泽的影响,以鲜青花椒为原料,研究破油胞组、未破油胞组、阴干组这3种干燥条件对青花椒色泽和叶绿素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条件对干燥后青花椒的色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破油胞组干青花椒变色最为严重,阴干组干青花椒变色次之,未破油胞组干青花椒青绿色泽最好;不同干燥条件下,叶绿素的降解产物不完全相同;脱镁叶绿酸等褐色叶绿素降解产物的产生可能是破油胞组与阴干组干青花椒变色的原因之一;干燥过程中,青花椒的色泽参数值与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色泽 干燥 叶绿素降解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13
作者 田斌强 罗东升 +2 位作者 来洪涛 王欢欢 陈红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8期0025-0029,共5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国内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自200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录的3382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的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统计,以期为对...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国内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自200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录的3382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的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统计,以期为对该领域研究提供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并由此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可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划分为起步(2008-2017年)、兴起(2017-2020年)、快速发展(2020至今)三个阶段,该领域发文量逐年增长。经长时间发展已出现了多个研究机构和多位研究人才。此外,国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长期主要集中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几个研究主题。而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等研究主题或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文献计量学;CiteSpace;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G350 0 引言 近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教育部曾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实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文章撰写数量等持续增多,但缺乏研究人员对该主题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多维度的分析。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并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从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多个维度剖析该领域研究成果,并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出该领域相关研究的知识网络图谱,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适当讨论。 1 研究方案 1.1 文献来源与筛选 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数据库,为保证文献数据质量,使用高级检索项,检索关键主题词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检索时间区域为2008年1月-2023年3月,经人工排除明显不相关及重复论文、会议、报纸、专利、新闻等,筛选出机构、关键词、作者均具备且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最终符合CiteSpace软件要求的文献为3382篇。 1.2 数据处理 将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download**.txt”命名后导入CiteSpace(6.2.R2)。本分析设置时间分区为2008年1月-2023年3月,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分别设置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作者(Author)、关键词(Keyword),并用Pathfinder、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来修剪简化图谱[1]。 进行文献的知识区域共现,如发布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变、关键词聚类等,从而探索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作者、机构等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相关研究发展状况和知识结构,明确研究进展[2]。在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中,节点大小反映的是作者、机构的发文量。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节点大小反映的是关键词的频次,圆圈层数代表研究时间跨度,连线代表关键词间联系的频繁度,连线粗细代表关键词间互动频率的高低[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文献发文数量和时间分布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导向[5]。通过CiteSpace分析相关文献发文量情况并导出数据,用Origin绘制出统计图。因2023年总发文量暂不确定,故不对此做发文时间分布分析[6]。 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文献于1998年首次发表,发文量为1篇,在1998-2008年间未有相关文献发表,经历了约10年研究空白期,直至2008年有相关文献再次发表,并从2008年至今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共发表3382篇。由发展态势和研究者反应来看,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期。相比之下,国外于该领域研究较少,近些年仅有11篇相关研究文献发表。 图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具体来看,该领域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兴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6]。 第一阶段为2008-2017年,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较少,年均发文量约为2篇。第二阶段为2017-2020年,随着对高校课程思政建关注度的提高,2018年发文量激增至35篇,此后发文量呈快速递增状态。第三阶段为2020年至今,发文量递增趋势更加剧烈,2021年发文量达到1141篇,说明该领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推测是因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的下发,使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等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从而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近几年,教育部多次颁布该领域相关工作方案,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这种快速增加的趋势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该领域研究仍将居于重要地位。 在发文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该领域研究文献,从文献来源看,大部分文献来源于期刊,其次是硕士学位论文;从文献发表的期刊来看,排名第一的为《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发文量为30篇,占总发文量的0.89%;其次是《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发文量为14篇,占总发文量的0.41%,从期刊类型上看,高校教育研究相关期刊发文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期刊。 表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主要收录期刊 期刊 发文量(篇) 占比(%) 中国高等教育 30 0.89 中国大学教学 14 0.4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1 0.33 江苏高教 10 0.3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 0.21 现代教育管理 7 0.21 思想教育研究 7 0.21 2.2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从机构层面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显示该领域的核心机构及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影响力[7],对找到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关注的机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了节点数为279,连线数为22,密度为0.0006的机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从区域角度看,湖北省武汉市是主要发文地区,具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集群,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敏感性。 从机构角度看,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10篇,其次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9篇,最后依次是东北石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其余机构发文量均在5篇及5篇以下。可以看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中,高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我国进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机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说明各机构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合作关系,若各机构研究主力军能加强合作,或会使该领域研究成果更上一层楼[8]。 从初次发文年份来看,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初次发文年份均在3年以内,表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用可视化工具突变功能对该领域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深入分析,得到4所国内突变机构不同的突变时段,表明自2008年以来不断有新的机构加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队伍中。由图3可知,南京审计大学的突变时段距今较近,该研究机构或会成为新的研究阵地。 图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图3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发文机构突变可视化图谱 2.3 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从发文作者层面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评价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发文作者和找到重点关注的发文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并判断该领域核心研究团队是否形成。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了节点数为279,连线数为77,密度为0.002的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其中,赵富学发文量为10篇,发文量最多,其次是李林,发文量为5篇,李莉位列其后,发文量为4篇。其中,赵富学、李林不仅发文量较多,还与李壮壮、赵鹏等多位作者有着密切的合作。该领域其余作者发文量均在4篇以下。从图中可以看出单独节点的作者非常多,如:李娜、刘杰等,大部分学者都只发表了一篇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且合作并不密切。 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领军学者及核心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利用普莱斯平方根定律M=0.794(Nmax)1/2(Nmax代表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对领域高产作者群进行推算[9],再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该领域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群是推动学科发展以及学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指发表论文量较多且影响力较大的作者集合,是该领域重点关注的发文作者[8]。 最终得出发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的作者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研究高产作者,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在该领域中,赵富学、李林、李莉和沈扬等7名高产作者发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占该领域全部作者发文量的0.92%,未达到该领域全部论文的50%,则核心作者群暂未形成。 再利用综合指数法得出核心作者,综合指数法是将作者被引量和发文量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文献计量方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相关的7名高产作者为预评核心作者群,其平均发文量分别为4.43,平均被引量为77.43次。根据x’=该作者发文量/预评核心作者群平均发文量;y’=该作者被引量/预评核心作者群平均被引量;z’=0.5x’+0.5y’计算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经上述公式计算后可得到7名预评核心作者的综合指数,并选取上述7名作者为该领域核心作者。 图4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表2 基于综合指数法确定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核心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单位 发文量(篇) 被引量 (次) 发文指数 (x’) 被引指数(y’) 综合指数(z’) 1 赵富学/武汉体育学院 10 151 2.35 1.95 2.15 2 沈扬/河海大学 4 237 0.94 3.06 2.00 3 李林/武汉体育学院 5 52 1.18 0.67 0.93 4 李勇/苏州科技大学 3 55 0.71 0.71 0.71 5 赵鹏/武汉体育学院 3 29 0.71 0.37 0.54 6 戴世英/沈阳工程学院 3 15 0.71 0.19 0.45 7 李贺/绥化学院 3 3 0.71 0.04 0.38 从表4可以看出,从核心作者的研究机构来看,核心作者大多来自于高校,在其他领域有所欠缺;从核心作者的具体单位来看,有多位核心作者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可见该高校依然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10]。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5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表3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关键词 次数 年份 中介中心性 立德树人 365 2017 0.08 高校 341 2016 0.04 教学改革 191 2014 0.04 思政建设 143 2017 0.54 思政课程 139 2017 0.49 协同育人 128 2018 0.04 思政元素 104 2019 0.09 关键词是对学术论文的高度凝炼,也是文献研究中最直接的热点要素,因此关键词的共现能够反映某一个关键词在整个共现网络中的核心力度,高频关键词则可反映在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研究主题的前沿热点[11],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有效把握某个研究领域的主题。由于关键词存在较多的同义词,因此后期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时需要将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 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了节点数为493,连线数为1921,密度为0.0046的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去除初始检索词后,对前1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频次大于15的国内文献关键词。其中,中介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和重要性。 可以看出,“立德树人”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为365次,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高校”、“教学改革”、“思政建设”、“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也较多。梳理总结出搞下课程思政建设当前研究热点为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是指将相似度较高的关键词分为不同的团块,原则是突出与主题直接相关词语的差异性,省去非核心词的细微差异,从而可能观察关键词数据的分布情况和数据特征[12],可通过关键词聚类深度剖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领域各个高频次关键词。文献聚类模块值Q为0.3553(Q>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上述数据说明关键词聚类结构显著。 表6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 表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文献聚类模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研究热点
下载PDF
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和GC-MS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雪娟 冉春霞 +4 位作者 李冠楠 夏季 罗东升 郑炯 阚建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1,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丹桂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雪娟 李冠楠 +3 位作者 罗东升 夏季 郑炯 阚建全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丹桂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SD)、同时蒸馏萃取(SDE)、超临界CO_2萃取(SFE-CO_2)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丹桂挥发油进行提取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SD和SDE方法提取得到的化合物种类较多,...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丹桂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SD)、同时蒸馏萃取(SDE)、超临界CO_2萃取(SFE-CO_2)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丹桂挥发油进行提取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SD和SDE方法提取得到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且主要化合物均为酮类和醇类及其氧化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β-紫罗兰酮和植酮。SFE-CO_2和HS-SPME得到的化合物种类较少,但主要化合物明显,均为醇类及其氧化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和(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此外,SD和SDE方法提取得到的丹桂挥发油颜色变化较大(浅黄),且香味失真。SFE-CO_2得到的挥发油颜色鲜艳(橙红),香味浓郁。因此,SFE-CO_2和HS-SPME更适于丹桂挥发油的提取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超临界CO2 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挥发性成分 差异
下载PDF
地膜回收机拢膜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东升 张东兴 娄秀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针对地膜回收机回收超薄地膜时回收率较低的现状 ,提出为地膜回收机增加拢膜机构的设想 ,并对拢膜机构进行了结构参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地膜回收机 拢膜机构 参数设计
下载PDF
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药物防治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志鹏 罗东升 沈为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109-1110,共2页
关键词 隆乳术 纤维包膜挛缩 药物防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贴膜治疗轻、中度痤疮60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戴耕武 杨镓宁 +1 位作者 罗东升 罗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胶原蛋白 面部治疗 贴膜 痤疮 中度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不同部位麻风足底溃疡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东升 潘宁 +1 位作者 刘刚 吴冬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麻风足底溃疡好发的不同部位带血管蒂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设计以趾背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两种顺行皮瓣,分别转移修复麻风前足底溃疡和足根部溃疡共12例,皮瓣面积为3 cm×4 cm~4 cm×8 cm。结果除3例皮... 目的探讨麻风足底溃疡好发的不同部位带血管蒂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设计以趾背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两种顺行皮瓣,分别转移修复麻风前足底溃疡和足根部溃疡共12例,皮瓣面积为3 cm×4 cm~4 cm×8 cm。结果除3例皮瓣延迟愈合外,其余移植皮瓣成活良好,12例均外形矫正满意,术后随访2年溃疡无复发。结论趾背动脉蒂皮瓣和顺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蒂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便,是修复麻风前足底和足根部溃疡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溃疡 麻风 趾背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 血管蒂皮瓣
下载PDF
嵌甲所致慢性甲沟炎根治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镓宁 戴耕武 +2 位作者 刘刚 罗东升 潘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拔甲术联合甲床矫治术治疗因嵌甲所致的慢性甲沟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以1%利多卡因于趾(指)神经阻滞麻醉,橡皮筋环扎趾(指)根部。先行拔甲术,然后行甲床矫治术,以患侧甲沟为中心作纵梭形切口,切除患侧趾甲沟皮肤、局部增生的炎... 目的探讨拔甲术联合甲床矫治术治疗因嵌甲所致的慢性甲沟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以1%利多卡因于趾(指)神经阻滞麻醉,橡皮筋环扎趾(指)根部。先行拔甲术,然后行甲床矫治术,以患侧甲沟为中心作纵梭形切口,切除患侧趾甲沟皮肤、局部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甲沟旁软组织及相应甲床;间断推进缝合。结果93例患者中82例I期愈合,11例出现不同程度伤口感染,多次换药后痊愈。经3~20个月随访,88例效果良好,5例复发。结论拔甲术联合甲床矫治术治疗慢性甲沟炎创伤较小,针对嵌甲所致慢性甲沟炎的病理解剖特点而设计,治愈率高,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嵌甲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