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黄晓琴 刘琦 +5 位作者 杜杨 林丽霞 钟杏 贺子剑 罗丹东 张崇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19-24,64,共7页
目的 探讨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临床数据,以氧合指数是否小于300 mmHg,将婴儿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使用线... 目的 探讨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临床数据,以氧合指数是否小于300 mmHg,将婴儿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氧合指数与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的曲线关系,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209例婴儿纳入研究,婴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8%,术前白蛋白降低和术中输血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非低氧组机械通气时间21(7,74)h,重症监护时间166(41.25,305.75)h,住院时间8.05(5.9,13.97)d;低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3(46,139)h,重症监护时间265(189,358.5)h,住院时间12.2(9.3,16)d;低氧组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更长,两组患儿均存活出院。结论 婴儿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影响住院预后,术前白蛋白降低和术中输血是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低蛋白血症 心脏手术 婴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丹东 梁穗新 钟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型先天性心病新生儿,分析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MSCT检查...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型先天性心病新生儿,分析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在所有畸形诊断中,ECG的准确性为91.2%,MSCT为93.4%,P=0.07,在大血管部分,ECG的准确性为85.8%,MSCT为91.5%,P=0.01。结论在所有畸形诊断中,MSCT的准确率与ECG没有差别,但在大血管部分MSCT的准确率高于ECG。MSCT对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多层螺旋CT 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丹东 乔安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58-1361,共4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癌症相关致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仅20%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治疗。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射频消融可提供良好的局部控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根治性手术的替代。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适应证、疗效及其与根治性手术切...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癌症相关致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仅20%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治疗。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射频消融可提供良好的局部控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根治性手术的替代。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适应证、疗效及其与根治性手术切除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需按照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丹东 陈寄梅 +1 位作者 岑坚正 丁以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5.9±20.3)个月小于无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47.3±66.3)个月(P<0.001);大血管调转术膈肌麻痹发生率4.8%,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2.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6);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1.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手术年龄(P=0.01)、大血管调转术(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P=0.005)、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P=0.023)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手术年龄、大血管调转术、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呼吸麻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丹东 梁穗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调转术手术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术前因素。方法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51例,患儿最小日龄2d,体重最轻2.27kg。按一般情况、是否伴室间隔缺损以及冠状动脉起源分组。结果按一般情况分组,尚可40例,住...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调转术手术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术前因素。方法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51例,患儿最小日龄2d,体重最轻2.27kg。按一般情况、是否伴室间隔缺损以及冠状动脉起源分组。结果按一般情况分组,尚可40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较差11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室间隔完整26例,住院期间死亡7例;室间隔缺损25例,住院间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冠状动脉起源正常40例,住院间死亡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住院间死亡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结论术前一般情况的不同将影响大动脉调转术的结果,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将增加大动脉转位术住院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冠状动脉
下载PDF
51例大动脉调转术分析
6
作者 罗丹东 梁穗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4期18-19,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调转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7年5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共5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GA/IVS)26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TGA/VSD)25例。患儿年龄最小2天,...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调转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7年5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共5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GA/IVS)26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TGA/VSD)25例。患儿年龄最小2天,体重最轻2.27公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在深低温停循环和低流量下行大动脉调转术。结果手术总死亡率17.6%,其中TGA/IVS死亡7例,死亡率26.9%,TGA/VSD死亡2例,死亡率8%。另冠状动脉畸形死亡率27.3%,术前存在着严重低氧血症及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死亡率45.5%。结论TGA/IVS相对TGA/VSD更易合并术前严重低氧血症及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致死亡率更高,术前存在着严重低氧血症及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是大动脉调转术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冠状动脉畸形仍是导致大动脉调转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柱 乔安意 +3 位作者 王翀 屈荣荣 黄经昊 罗丹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外一区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80例...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外一区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完全消融病例;同时,将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选项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旨在明确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80例肝癌患者共行94次RFA治疗,其中12例肝癌患者接受RFA治疗的次数≥2次,共处理102个病灶,完全消融病灶为84个(82.35%),不完全消融病灶18个(17.65%);完全消融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41%、61.76%、36.76%;且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及是否有血管癌栓形成均为影响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RFA作为局部微创治疗手段,能使肝癌患者取得一定生存获益,但其预后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血管癌栓形成具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 预后
下载PDF
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监护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岚 张敏 +2 位作者 许雪君 王晟 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总结90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 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术前所有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因血流动力学紊乱或药物治疗无法控制予在全麻下施行外科手术... 目的总结90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 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术前所有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因血流动力学紊乱或药物治疗无法控制予在全麻下施行外科手术治疗。非体外循环组47例,体外循环组43例。术后患儿回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监护。予辐射台保暖;合理喂养;加强循环系统监测,防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给予呼吸道湿化,对于痰多黏稠、肺部感染严重的重症患儿,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沐舒坦)以稀释痰液、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防治肺不张。结果住院死亡率为16.67%(n=15)。术后早期死亡(72h内)8例,占总死亡例数53.33%;术中死亡4例,占总例数26.67%;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3例,占总例数0.20%。术后总住院时间31(5-11)d;辅助呼吸时间为103(4—2449)h。结论早产儿或低体质量儿可早期实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产儿 术后监护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中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方妙弦 熊卫萍 +3 位作者 郭惠明 曾嵘 雷黎明 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影响转复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3例心内直视术同期行RFA的患者...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影响转复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3例心内直视术同期行RFA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以术后3个月内是否为持续性AF进行分组比较,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影响RFA转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左心房内径≥55 mm(OR=8.925,95%CI:5.045~15.790,P<0.0001),年龄≥60岁的患者RFA转复率明显降低(OR=2.940,95%CI:1.731~4.992,P<0.0001);接受双心房消融的患者相对于单纯接受左心房消融的患者转复成功率高(OR=0.590,95%CI:0.276~0.961,P=0.0321)。结论左心房≥55 mm、年龄≥60岁是影响RFA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心房消融相对于左心房消融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术 心脏直视手术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三尖瓣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晓玲 张崇健 +2 位作者 陈妙云 刘远辉 罗丹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尿酸与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尿酸与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前尿酸水平与术后AKI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曲线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30例患者,有43例(18.7%)患者发生术后AKI。在校正多种因素的影响后,RCS分析提示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术后AKI发生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7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每增加10μmol/L,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5%(OR=1.05,P=0.186)。发生术后AKI的风险,以Q1组患者为参照,Q2组患者是4.6倍(OR=4.62,P=0.0952);Q3组是8.0倍(OR=8.01,P=0.0147);Q4组是7.9倍(OR=7.92,P=0.0165)。尿酸浓度分组越大,术后发生AKI的风险越高(趋势性检验P=0.0114)。结论:AKI是三尖瓣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前尿酸是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尿酸 三尖瓣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同开 陈寄梅 +3 位作者 许刚 岑坚正 温树生 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80-183,20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一期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7例(34%)...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一期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7例(34%),男33例(66%);手术年龄(10.5±7.6)岁,体质量(25.3±13.2)kg。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活动后发绀、气促等临床表现。术前动脉血气示饱和度为80.1%±7.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为(176.9±29.3)g/L,术前红细胞压积为0.52%±0.09%,术前肺动脉指数为(345.5±174.0)mm^2/m^2,术前肺动脉压力为(14.4±4.3)mmHg(1 mmHg=0.133 kPa)。随访截至2016年12月31日。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0%,术后5年、8年生存率均为8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随访期间10例患者需再次干预治疗,主要并发症包括反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房室瓣反流、蛋白丢失性肠病。术后5年、8年未干预率为82%,71%。结论一期TCPC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达到生理性矫治的有效手术方案,但术前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具备条件的患者可行一期手术,对高危患者仍需行分期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死亡及中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功能性单心室
下载PDF
小儿体外心肺复苏临床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邓宇航 罗丹东 +6 位作者 朱卫中 郭予雄 章晓华 温树生 陈寄梅 庄建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的本文总结单中心小儿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临床结果,探讨死亡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开展小儿ECPR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长、体外膜氧... 目的本文总结单中心小儿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临床结果,探讨死亡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开展小儿ECPR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长、体外膜氧合(ECMO)前血压,以及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比较死亡患儿和存活患儿的脱机率,评估与生存率和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儿接受了ECPR救治,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15.3±6.4)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35例,简单先心病13例,非心脏病4例,共有19例(36.5%)患儿成功脱离ECMO,有10例(19.6%)存活至出院。非先心病患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复杂先心病患儿(P=0.017),相对于存活患儿,死亡患儿在ECPR插管前的血乳酸值明显升高(OR=3.014,P=0.016)。ECPR患儿并发症中,27例患儿发生肾脏损害并接受了肾脏替代疗法(RRT),11例患儿出现需要处理的出血并发症,3例患儿发生了血栓并发症以及7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对需要接受RRT治疗的患儿,ECMO持续时间、低动脉血压是患儿接受RRT治疗的高危险因素。结论小儿ECPR前高乳酸、复杂先心病是死亡风险因素;并发症中以肾功能不全为主;ECMO持续时间越长、术前平均动脉压越低,需进行RRT治疗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小儿 心肺复苏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肾替代疗法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与区域性脑灌注婴儿学龄前社会生活能力随访
13
作者 彭文英 庄建 +2 位作者 陈寄梅 陈萍 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评估心血管手术中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与区域性脑灌注(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RCP)的婴儿学龄前社会生活能力水平,评价DHCA与R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2月在广东... 目的评估心血管手术中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与区域性脑灌注(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RCP)的婴儿学龄前社会生活能力水平,评价DHCA与R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DHCA和RCP行主动脉合并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的患儿(日龄≤90 d或体质量≤6.0 kg),排除死亡及失访患儿后,参与随访的共32例,男26例,女6例;手术日龄14~187 d,中位日龄55 d;手术时体质量(4.2±0.8)kg。其中,DHCA组15例,RCP组17例,随访时间分别为(57.2±5.9)个月与(53.2±9.4)个月。采用从《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从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6个方面对患儿进行评估,测出其社会生活能力水平。结果 DHCA组有1例患儿术后反复肺炎,生长发育差,作业操作、交往能力评分等级为轻度低下,独立生活、运动、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评分为边缘;另1例患儿集体活动评分为边缘。RCP组有1例患儿交往能力评分为边缘。其余患儿在作业操作、交往、独立生活、运动、集体活动、自我管理6个方面社会生活能力均正常。两组患儿在作业操作、交往、独立生活、运动、集体活动、自我管理6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主动脉手术使用DHCA与RCP对患儿学龄前社会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DHCA与RCP有相似的脑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婴幼儿 随访
下载PDF
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4
作者 李旭锋 郭予雄 +6 位作者 叶晓婷 陈纯玲 郑贵浪 孙跃玉 温树生 王树水 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9-143,164,共6页
目的 分析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价预测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发生院内心脏骤停患儿,根据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 目的 分析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价预测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发生院内心脏骤停患儿,根据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正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75例患儿中存活29例(38.7%),死亡46例(6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年龄、合并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p SOFA)、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OFA(OR=1.268,95%CI:1.005~1.6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0~30 min(OR=8.032,95%CI:1.487~43.378)、心肺复苏持续时间>30 min(OR=46.263,95%CI:7.588~282.074)是儿童院内心脏骤停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影响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03~0.959),内部验证得到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良好(χ;=4.805,P=0.684)。结论 基于pSOFA及心肺复苏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预后 儿童 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列线图
下载PDF
早期喂养充分性对新生儿心脏手术住院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崇健 孙新 +3 位作者 李柳苑 曾晓东 李晓峰 罗丹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评估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喂养充分性与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至2017年广东省人民医院232例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生病儿资料,收集记录每日喂养量及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事件。结果:以术后一... 目的:评估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喂养充分性与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至2017年广东省人民医院232例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生病儿资料,收集记录每日喂养量及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事件。结果:以术后一周内的任一天喂养量是否达到120 mL/kg,将新生病儿分为充分喂养组(≥120 mL/kg)和未充分喂养组(<120 mL/kg)。多变量分析显示,充分喂养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62.8 h(β=-62.8,95%CI:-108.9~16.7,P=0.008);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了8.1 d(β=-8.1,95%CI:-14~2.1,P=0.008);住院不良预后风险下降了70%(OR=0.3,95%CI:0.13~0.72,P=0.007)。结论: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充分喂养与良好的住院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预后 肠内营养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体外心肺复苏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吴岚 章晓华 +3 位作者 杨满青 罗丹东 叶焕霞 钟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索心肺复苏(CPR)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施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入住心脏重症监护室期间发生心跳骤停者,给予... 目的探索心肺复苏(CPR)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施行先心病外科手术后,入住心脏重症监护室期间发生心跳骤停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同时启动ECMO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准备工作。超过10 min患儿仍然无法恢复自主循环,使用ECPR和亚低温治疗。结果本组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为3个月(8天~25个月),体重中位数为5.0(3.0~12.0)kg;12例(70.6%)成功撤离ECMO,其中7例(41.2%)痊愈出院。5例患儿经ECMO辅助循环多日后,心功能仍无法恢复,撤离ECMO后由于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结论 ECPR联合亚低温对于先心病术后发生难治性心脏骤停的患儿具有治疗价值。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对提高ECPR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亚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4 位作者 朱卫中 周成斌 吴岚 陈妙云 李晓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儿童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经短时间传统心肺复苏无法恢复自...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儿童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经短时间传统心肺复苏无法恢复自主循环的儿童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为(7±11)个月],给予ECMO支持。将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维持核心温度在37.0℃,11例)和亚低温组(维持核心温度在33.0℃,12例),对比两组的出院率、ECMO脱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中,11例(47.8%)成功脱离ECMO,7例(30.4%)出院,亚低温组出院率(6例,50.0%)和常温组出院率(1例,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69);亚低温组ECMO脱机率(9例,75.0%)高于常温组(2例,18.2%,χ~2=7.425,P=0.006)。两组并发症(感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难以恢复自主循环的儿童,给予ECMO辅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撤离ECMO的成功率,但不能说明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手术 体外膜肺氧合 亚低温治疗 心跳骤停
原文传递
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矫治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丹东 陈寄梅 +4 位作者 岑坚正 丁以群 朱卫中 吴岚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 目的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对SSS进行手术矫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9例。CHD类型主要包括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等。患者矫治CHD时的年龄:4个月(15 d^5岁11个月);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时的年龄:5岁3个月(1岁~15岁3个月)。患者行SSS矫治与CHD矫治的相隔时间:4年10个月(8个月~13年1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79(39~1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22~124)min。术后住院时间7(5~9)d。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个月~4年4个月)。所有SSS患者术后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正常,随访过程中无死亡。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逐渐加重,再次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结论继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主动脉瓣下狭窄极少见,其发生原因考虑CHD矫治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其发生时间与继发先心病手术类型无法预测,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对SSS矫治简单、有效,但术后左心室流出道仍有可能再次狭窄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主动脉瓣下狭窄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呼吸机通气下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5 位作者 朱卫中 吴岚 陈妙云 李晓峰 李柳苑 张崇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情况下超声诊断膈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我院5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者怀疑存在膈肌麻痹的患者,分别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情况下超声诊断膈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我院5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者怀疑存在膈肌麻痹的患者,分别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下和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以超声检查膈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膈肌麻痹。其中男327例、女215例,年龄(14±32)个月。对比在呼吸机CPAP模式下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82例患者诊断为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9例,左侧25例,双侧18例,其他均为正常;CPAP模式下,82例患者诊断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8例,左侧25例,双侧19例,其他均为正常。超声在CPAP模式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结果,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对比,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9.9%。结论在呼吸机通气状态下用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膈肌麻痹结果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 心脏手术 膈肌麻痹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我国单中心先心病外科治疗结果与欧洲先心病数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5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许刚 温树生 崔虎军 吴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 利用欧洲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数据库(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欧洲大陆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数据,探索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抽取ECHSA Congenital ... 目的 利用欧洲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数据库(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欧洲大陆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数据,探索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抽取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网站上数据资料,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欧洲大陆在2009年至2015年的数据,包括:患者基本资料、患者手术难度和手术死亡比例.结果 欧洲大陆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数据对比:手术人数71 763例对13 119例,手术次数/手术患儿数比126.2%对104.1%,平均年龄(75.91±146.18)个月对(105.80±172.18)个月,在新生儿组患儿例数比例(18.2%对4.4%),Aristotle Score平均分数(7.00对6.67),30天手术死亡比例(2.98%对1.73%).在新生儿组手术方式中,欧洲大陆较广东省人民医院有较多的姑息性手术;在成人组手术方式中,欧洲大陆主要为再次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主要为初次手术.结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整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整体接近欧洲大陆的平均水平.但在新生儿手术、复杂手术、成人再次手术的比例仍低于欧洲大陆,是我们今后应关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手术 数据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