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梳形聚丙稀酰胺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罗健辉 卜若颖 +2 位作者 朱怀江 王平美 刘玉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68,73,共5页
梳形聚丙烯酰胺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梳形聚丙烯酰胺比大庆产聚丙烯酰胺的增粘能力高 5 8%~ 81%,比日本三菱公司产MO 40 0 0的增粘能力高 2 2 %~ 70 %;其驱油效果比聚丙烯酰胺约提高一倍 ,降低聚合物用量 3 0 %以上。... 梳形聚丙烯酰胺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梳形聚丙烯酰胺比大庆产聚丙烯酰胺的增粘能力高 5 8%~ 81%,比日本三菱公司产MO 40 0 0的增粘能力高 2 2 %~ 70 %;其驱油效果比聚丙烯酰胺约提高一倍 ,降低聚合物用量 3 0 %以上。梳形聚丙烯酰胺在油田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深部调驱中已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梳形聚丙烯酰胺 抗盐聚合物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调剖剂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驱油用抗盐聚合物KYPAM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47
2
作者 罗健辉 卜若颖 +4 位作者 王平美 白凤鸾 张颖 杨静波 刘玉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新研制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驱油用抗盐聚合物KYPAM ,为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超高分子量的AM/AHPE共聚物 (共聚单体AHPE结构未知 )。按大庆企业标准《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规定测定 6项质量指标 ,KYPAM均优于大庆 2B838和日本三菱MO 4 0 0 ... 新研制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驱油用抗盐聚合物KYPAM ,为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超高分子量的AM/AHPE共聚物 (共聚单体AHPE结构未知 )。按大庆企业标准《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规定测定 6项质量指标 ,KYPAM均优于大庆 2B838和日本三菱MO 4 0 0 0 ;在矿化度为 10 0 0~ 19334mg/L的大庆 (4 5℃ )、胜利 (70℃、80℃ ) 5种清水、污水中 ,10 0 0mg/L的KYPAM溶液的粘度较对比超高分子量HPAM高 30 %~ 40 %;在不脱氧 180小时溶液老化测试中 ,KYPAM粘度保持率最高 ;KYPAM溶液 45℃剪切稳定性略高于 2B838和MO 4 0 0 0溶液 ;KYPAM在3种水中的增粘性能 (粘浓曲线 ,45℃和 70℃ )均远好于 2B838和MO 4 0 0 0。在 70℃岩心驱油实验中 ,KYPAM污水溶液提高水驱后采收率的幅度、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均高于英国胶体公司的HPAM 12 85清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聚合物 丙烯酰胺共聚物 梳形聚合物 应用性能 抗盐性 KYPAM
下载PDF
具有辫状侧链的梳形抗盐聚合物室内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健辉 张颖 +3 位作者 刘玉章 白凤鸾 朱怀江 王平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所报道的驱油聚合物代号ODMB-B1,是针对渗透率0.1~0.3μm^2、宜使用中分子量(1.3×10^7~1.8×10^6)聚合物的大庆二类油藏研制的。参照抗盐梳形聚合物KYPAM的分子设计原理,将共聚单体由单侧基型改为双侧基型,在与丙... 所报道的驱油聚合物代号ODMB-B1,是针对渗透率0.1~0.3μm^2、宜使用中分子量(1.3×10^7~1.8×10^6)聚合物的大庆二类油藏研制的。参照抗盐梳形聚合物KYPAM的分子设计原理,将共聚单体由单侧基型改为双侧基型,在与丙烯酰胺生成的共聚物中,两个侧基扭成辫状,使分子链刚性增强,较低表观分子量(M^-a)的共聚物便具有较高的抗盐性。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不显示疏水缔合作用。ODMB-B1(M^-a=1.793×10^7,HD=23.8%)、KYPAM(1.992×10^7,29.0%)及日本三菱的HPAM MO-4000(2.514×10^7,26.4%)的溶解速率相近;1000mg/L溶液45℃,7.34s^-1黏度,在大庆清水(矿化度1g/L,钙镁15mg/L)中分别为88.7,66.5~76.6及64.4mPa·s,在大庆污水(4g/L,60mg/L)中分别为45.6,42.8~44.4及32.3mPa·s;浓度在200-2000mg/L范围时,COMB-B1溶液的黏度在清水中大于KYPAM溶液,而在污水中则相等,均远大于MO-4000溶液。ODMB-B1的幂律公式K值(稠度系数)在清水中显著大于而在污水中略大于KYPAM的K值,均远远大于MO-4000的K值;反映流体假塑性的n值,ODMB-B1与KYPAM的相近而MO-4000的较大。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共聚物 梳形聚合物 抗盐性 增黏性 黏度 流变特性 驱油聚合物 中分子量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健辉 王平美 +4 位作者 彭宝亮 李莹莹 耿向飞 丁彬 贺丽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6-760,共5页
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水是否"均匀"地驱替整个油藏。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和堵不住"三大问题,分析了注不进水、采不出原油、堵不住水窜流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1)根据渗... 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水是否"均匀"地驱替整个油藏。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和堵不住"三大问题,分析了注不进水、采不出原油、堵不住水窜流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1)根据渗透率和裂缝具体情况,设计体膨颗粒(微球)与柔性颗粒组合,在裂缝沿程形成智能动态调驱段塞,抑制窜流问题,大幅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2)通过攻关纳米材料的改性,赋予纳米颗粒减弱水分子间作用力的功能,实现注得进与采得出,大幅度扩大低渗透区域常规水驱不可及的波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柔性颗粒 低渗透 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增稠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健辉 卜若颖 +3 位作者 王平美 白凤鸾 张颖 刘玉章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1-293,296,共4页
在不同条件下 ,进行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增稠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蒸馏水中 ,基本上看不到疏水缔合效果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在缔合临界矿化度之前 ,随着溶液矿化度的增大 ,溶液粘度逐渐降低 ;在缔合... 在不同条件下 ,进行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增稠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蒸馏水中 ,基本上看不到疏水缔合效果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在缔合临界矿化度之前 ,随着溶液矿化度的增大 ,溶液粘度逐渐降低 ;在缔合临界矿化度之后 ,随着溶液矿化度的增大 ,溶液粘度迅速升高 ,达到极大值后又逐渐下降 ;油田采出污水中均存在较高含量的钙、镁等高价离子 ,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油田采出污水中 ,随着矿化度和温度的升高 ,疏水缔合增稠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用聚合物 水溶性聚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 增稠性能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过滤因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健辉 卜若颖 +1 位作者 陈桂英 史利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测定了在室内按不同聚合、水解、干燥条件及使用不同干燥设备制备的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W)的过滤因子,找出了影响过滤因子的规律。水解度对过滤因子无影响,而引发体系、聚合温度、水解方式、干燥温度、干燥... 测定了在室内按不同聚合、水解、干燥条件及使用不同干燥设备制备的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W)的过滤因子,找出了影响过滤因子的规律。水解度对过滤因子无影响,而引发体系、聚合温度、水解方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干燥设备对过滤因子影响极大。提出了“嵌段水解体的存在是造成HPAM过滤因子增大的原因”这一假设,这对合成可满足三次采油要求的低过滤因子、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过滤因子 油藏
下载PDF
用磺化稠油降低稠油粘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健辉 赵常青 +2 位作者 张灯 王克 江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9,241,共3页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磺化反应进行优化 ,得到磺化稠油的最好制备条件 :5 5 %硫酸 ,用量为稠油的 1.5 % ,在 15℃反应 2h。得到的磺化稠油在加剂量为 2 g/kg时使稠油 5 0℃粘度下降 30 .8%。稠油降粘率与加剂量的关系曲线很复杂 ,经过一个明显的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极大值对应的加剂量为 2 g/kg ,即最佳加剂量。讨论了稠油降粘机理。图 1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稠油 油溶性降粘剂 稠油降粘 制备 油气集输
下载PDF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尺寸的疏水型SiO2纳米微粒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健辉 张雨露 +3 位作者 杨博文 叶龙强 丁彬 江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并在Stber法的基础上,制备了粒径尺寸在20 nm到90 nm可控的SiO2纳米微粒。通过控制氨水的起始浓度可较为便捷的调控粒子的尺寸。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用做疏水改性剂,以调整纳米微粒的润湿性。改性粒...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并在Stber法的基础上,制备了粒径尺寸在20 nm到90 nm可控的SiO2纳米微粒。通过控制氨水的起始浓度可较为便捷的调控粒子的尺寸。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用做疏水改性剂,以调整纳米微粒的润湿性。改性粒子的红外光谱亦证明了HMDS的成功引入。这些疏水亲油的纳米微粒可望用于纳米液中,以增大注水量并最终提高油层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微粒 溶胶-凝胶技术 六甲基二硅氮烷 可湿性 油层采收率
下载PDF
RTS系列耐温耐盐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健辉 陈桂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三种水溶性耐温耐盐聚合物(RTS系列),简介了合成方法,评定了水溶液流变性、粘温性、盐敏性、抗剪切性及在高温高盐介质中的老化性。RTs系列聚合物的耐温耐盐性明显优于两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照样品,与美国菲利浦公... 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三种水溶性耐温耐盐聚合物(RTS系列),简介了合成方法,评定了水溶液流变性、粘温性、盐敏性、抗剪切性及在高温高盐介质中的老化性。RTs系列聚合物的耐温耐盐性明显优于两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照样品,与美国菲利浦公司的耐温耐盐聚合物HE-100相当甚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 高聚物 油藏
下载PDF
双球状双亲纳米SiO2粒子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健辉 杨洁 +2 位作者 李远洋 贺利鹏 江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70-2177,共8页
以纳米SiO_2粒子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氮杂烷(HMDS)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分别作为亲油改性剂和亲水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亲油和亲水纳米SiO_2粒子.通过亲油SiO_2和亲水SiO_2粒子表面化学键的偶合,将亲油粒子... 以纳米SiO_2粒子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氮杂烷(HMDS)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分别作为亲油改性剂和亲水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亲油和亲水纳米SiO_2粒子.通过亲油SiO_2和亲水SiO_2粒子表面化学键的偶合,将亲油粒子和亲水粒子偶联,制备了粒径为30 nm的双球状双亲纳米SiO_2粒子.以双球状双亲纳米SiO_2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了环己烷/水Pickering乳液,证明了双球状纳米SiO_2粒子具有较好的双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溶胶-凝胶法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涂层技术的研究
11
作者 罗健辉 王平美 +2 位作者 胡菁华 沈殿成 尚振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介绍了一种聚丙烯酰胺涂层技术。通过室内评定、工业化涂层应用试验和现场配注应用试验证明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粉末涂层剂 TC-0 6具有很好的降低聚丙烯酰胺细粉扬尘效果。涂层后的聚丙烯酰胺抗剪切能力、耐盐能力和热稳定性均有一定程... 介绍了一种聚丙烯酰胺涂层技术。通过室内评定、工业化涂层应用试验和现场配注应用试验证明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粉末涂层剂 TC-0 6具有很好的降低聚丙烯酰胺细粉扬尘效果。涂层后的聚丙烯酰胺抗剪切能力、耐盐能力和热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涂层操作简便易行 ,利用聚丙烯酰胺现有工艺设备就可进行生产。采用本涂层技术可在聚丙烯酰胺正常生产中和处理库存细粉中创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 ,大大改善了生产装置和现场配制的粉尘问题 ,给生产和应用操作人员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涂层 粉剂 粉尘 除尘
下载PDF
纳米驱油技术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健辉 杨海恩 +4 位作者 肖沛文 王平美 郑力军 王光义 邬国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9-674,共6页
根据"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3大特性的纳米智能驱油剂战略设计,针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瓶颈,提出"纳米水和纳米油"创新设想,以SiO2纳米颗粒为载体,通过在同一纳米颗粒上实... 根据"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3大特性的纳米智能驱油剂战略设计,针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瓶颈,提出"纳米水和纳米油"创新设想,以SiO2纳米颗粒为载体,通过在同一纳米颗粒上实现多功能集成,研制出具有破坏/减弱水分子强氢键缔合作用的第一代纳米驱油剂iNanoW1.0。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了水中加入的介质对减弱/破坏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力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分析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比较了iNanoW1.0驱和普通水驱的注入性能与驱替效果,并在长庆姬源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iNanoW1.0通过破坏水分子动态网络结构,使普通水变成"纳米水"。与普通水驱相比,iNanoW1.0驱的注入性与驱替效果均较好,注入启动压力梯度降低、特/超低渗透油藏普通水驱不可及波及体积增加。长庆超低渗现场先导试验总体呈现增液、增油、降递减的特点。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首次通过注水提高了采收率,发展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理论。图6表3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驱油剂 纳米水 纳米油 采收率 水驱 长庆油田
下载PDF
提高CNPC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罗健辉 《石油科技论坛》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善于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才能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油集团公司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提出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善于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才能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油集团公司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提出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本文以本单位科研工作的体会,就提高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一些思考和探索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C技术 创新能力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技术创新 竞争力
下载PDF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油藏孔喉的配伍性 被引量:70
14
作者 朱怀江 刘强 +3 位作者 沈平平 罗健辉 杨静波 刘玉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分子流经多孔介质时经受孔喉尺寸的自然选择作用。根据“架桥”原理,可对孔喉形成较稳定堵塞的聚合物分子水动力学半径(Rn)与孔喉半径(R)的关系为:Rn大于0.46R。通常,适于聚合物驱油藏的平均孔喉半径中值约为... 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分子流经多孔介质时经受孔喉尺寸的自然选择作用。根据“架桥”原理,可对孔喉形成较稳定堵塞的聚合物分子水动力学半径(Rn)与孔喉半径(R)的关系为:Rn大于0.46R。通常,适于聚合物驱油藏的平均孔喉半径中值约为4~16Mm。聚合物分子尺寸的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在10nm至数百纳米出现主分布峰,并可能带有水动力学半径为10^3nm数量级或更大的次分布峰。聚合物分子线团越大,在矿化度上升、溶液电场加强后越易被压缩。超大聚合物分子被压缩后使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主峰向分子尺寸更大方向移动。梳形聚合物分子结构的改性增强主链刚性,使水动力学半径升高,产生增黏效果。与分子量和水解度相近的聚丙烯酰胺相比,梳形聚合物溶液的增黏幅度高于水动力学半径变化程度。聚合物驱中水动力学半径大于10^3nm数量级的聚合物分子易造成孔喉半径较小的部分多孔介质堵塞,使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时此现象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梳形聚合物 动态光散射 水动力学半径 孔喉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57
15
作者 雷群 翁定为 +4 位作者 罗健辉 张建军 李益良 王欣 管保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阐述了油气开采工程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低油价条件下,劣质化资源的有效动用;单井产量逐年降低,老油气田的持续稳产;"双高"主力油田作业系统效率整...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阐述了油气开采工程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低油价条件下,劣质化资源的有效动用;单井产量逐年降低,老油气田的持续稳产;"双高"主力油田作业系统效率整体偏低、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环保问题突出,效益开发困难,技术储备不足;低成本钻完井开发深层、非常规资源与北美差距大。进而提出"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油气田开采工程技术的3个主要发展方向:加强缝控储量改造技术攻关和工厂化作业等低成本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低品质资源经济有效开发;开展老区老井重复压裂等关键技术研发、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老油气田稳产;超前储备纳米驱油、同井注采等前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开采 油气开采工程 技术进展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超前技术储备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16
作者 刘玉章 熊春明 +5 位作者 罗健辉 李宜坤 王平美 刘强 张颖 朱怀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程阻力,抗剪切,不进入低渗层,耐温耐盐耐老化;②该剂为柔性剂,在大孔道中的运移类似蚯蚓蠕动,具有6个特征:任意变形,环境赋形,强黏附性,强拉伸柔性,化学性稳定,具二次黏结能力。由34%柔性单体、60%共聚单体、5%增韧剂、1%引发剂合成了微粒型胶状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SR-3,产品为50%的防黏结水悬浮液。SR-3的密度略大于1g/cm^3。可根据注入水密度调节,粒径按油藏大孔道和裂缝确定。力学测试表明SR-3具有很高的弹性、柔性和强度,抗拉强度为28.44kPa。拉伸断裂延伸率为676.8%;在温度45~140℃、矿化度4—93g/L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玉门等油田模拟污水中浸泡1年,未见任何破坏现象。吉林油田包括9口油井的G2-1井组注水井,经4次调剖,效果甚微(井组增油25.3t),2005年11月25-26日分3个段塞注入SR-3共8t,悬浮液300m^3,施工注入压力由5.5MPa升至7.0MPa。注入后7个月内井组产油量不减而含水量略降,一口低产井截止2006-04-12共增产油102t。该刑的应用包括:深部液流转向,高温高盐油井堵水,聚驱/复合驱防窜,酸化暂堵,防深部蒸汽窜,钻井修井堵漏防滤失。图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变形颗粒剂 柔性颗粒剂 高含水油藏 改善水驱 深部液流转向 吉林油田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析 被引量:74
17
作者 王玉普 罗健辉 +3 位作者 卜若颖 王平美 白凤鸾 刘玉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对聚丙烯酰胺不能适应油田三次采油耐温耐盐要求的原因和目前国内外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进行了分析 ,将国内外正在研制的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为五大类 ,并对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作业机理进行了分析 ,指出当前研制抗温... 对聚丙烯酰胺不能适应油田三次采油耐温耐盐要求的原因和目前国内外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进行了分析 ,将国内外正在研制的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为五大类 ,并对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作业机理进行了分析 ,指出当前研制抗温抗盐聚合物存在的问题 ,认为两性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多元组合共聚物在目前情况下 ,还不适合用于油田三次采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驱油用聚合物 梳形聚合物 抗盐聚合物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 耐温耐盐聚合物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柔性堵剂 被引量:35
18
作者 朱怀江 王平美 +4 位作者 刘强 熊春明 刘玉章 罗健辉 杨静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可任意变形、拉伸韧性强的颗粒,其粒径范围为1~8mm。该柔性堵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好,可二次黏结形成完整的封堵层。在塔河油田油藏条件下,柔性堵剂用量从0.03PV增至0.2PV,封堵效果出现突跃式升高,可对油藏的裂缝和高渗通道形成强封堵。在堵水作业中这种堵剂如果造成油井误堵,使用甲苯就极易解堵,是一种既可在高温高盐下形成稳定封堵又可安全使用的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聚合物 柔性堵剂 高温高盐油藏 黏弹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孙尚如 朱怀江 +3 位作者 罗健辉 唐金星 孔柏岭 杨静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认为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一临界缔合浓度(CAC1)后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 ,粘浓曲线斜率增大 ,在第二临界缔合浓度 (CAC2 )下分子内缔合 (引起粘度下降 )达到平衡 ,此后缔合主要... 认为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一临界缔合浓度(CAC1)后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 ,粘浓曲线斜率增大 ,在第二临界缔合浓度 (CAC2 )下分子内缔合 (引起粘度下降 )达到平衡 ,此后缔合主要发生在分子间 ,粘浓曲线斜率再次增大。由粘浓曲线测定了 3种商品聚合物的CAC1和CAC2 ,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CAC1和CAC2 随 pH值的增大 (4 .8~ 8.2 )近似地呈线性降低 ,随矿化度增大(1.0~ 10 0 g/L)趋于升高 ,随温度升高 (2 0~ 5 0℃ )略有升高 ,随剪切速率增大 (32~ 10 3s-1)保持不变。在聚合物S3(M =1.2 8× 10 7,HD =2 9.3% )溶液中加入 6 .0 g/L重烷苯磺酸钠 (该加量处于与溶液增粘峰对应的浓度范围 ) ,使CAC1和CAC2 由 970和 2 14 0mg/L降至 5 6 7和 110 0mg/L。讨论了矿化度、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对疏水缔合的影响。图 2表 2参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粘浓关系 临界缔合浓度 三次采油 增稠剂 聚丙烯酰胺 HPAM
下载PDF
纳米驱油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机理 被引量:26
20
作者 雷群 罗健辉 +6 位作者 彭宝亮 王小聪 肖沛文 王平美 贺丽鹏 丁彬 耿向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2,共6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能够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增加10%~20%的波及体积,使水分子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17O-NMR实验和毛细作用分析证实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有效改变水分子网络结构,从而使普通水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增加波及体积;其减弱氢键缔合作用的能力随iNanoW1.0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且在达到0.1%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驱油剂 水驱波及体积 水分子氢键缔合作用 毛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