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分娩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应 被引量:21
1
作者 黎尚荣 罗刚健 +2 位作者 马武华 甘小亮 黑子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与固定浓度的芬太尼配伍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四组,分别接受浓度为0.1%(A组)、0.15%(B组)、0.2%(C组)、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与固定浓度的芬太尼配伍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四组,分别接受浓度为0.1%(A组)、0.15%(B组)、0.2%(C组)、0.25%(D组)的罗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的镇痛混合液.另设2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作对照(E组).镇痛组的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L3~4)向头端置管,注入镇痛混合液8 ml作为首量,连接镇痛泵,采用自控镇痛模式,单剂2 ml/次,锁定时间为5 min,至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运动能力、感觉变化、宫缩情况、产程及分娩情况,以及产妇满意度等.结果不同浓度的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A组用药总量最多,C和D组产妇的感觉和运动有明显影响,D组出现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高.产妇对A组和B组的满意率最高.结论0.15%罗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药量适中,基本无运动及感觉阳滞,对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产妇满意度高,是较为适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药物浓度 罗比卡因 硬膜外镇痛 分娩镇痛
下载PDF
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罗刚健 池信锦 +3 位作者 关健强 黎尚荣 黑子清 陈秉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3-1514,共2页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SEA)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患者在腰麻药注入的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2mg,第Ⅱ组在同样时刻给予甲氧明4mg,第Ⅲ组同样方法给予麻黄素10mg,第Ⅳ...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SEA)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患者在腰麻药注入的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2mg,第Ⅱ组在同样时刻给予甲氧明4mg,第Ⅲ组同样方法给予麻黄素10mg,第Ⅳ组不预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记录腰麻前、腰麻后1,2,3,5,25min的血压、心率。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情况,麻黄素的用量。结果与第Ⅳ组相比,第Ⅰ,Ⅱ,Ⅲ组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第Ⅰ,Ⅱ组腰麻后1,2,3,5,25min的心率明显降低。与第Ⅰ组相比,第Ⅱ组的心率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麻黄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Ⅰ,Ⅱ比第Ⅲ,Ⅳ组明显减少或降低。结论甲氧明2~4mg能有效地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但其反射性一过性心动过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明 椎管内麻醉 剖宫产
下载PDF
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刚健 甘小亮 +2 位作者 黑子清 陈立新 黎尚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高,低剂量组(20,10 g·kg-1)。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 目的:探讨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高,低剂量组(20,10 g·kg-1)。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测定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组胺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肠黏膜肥大细胞(intestinal mucosal mast cells,IMMC)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Chiu’s评分,类胰蛋白酶表达,IMMC数目,MDA,TNF-α明显升高及SOD活性、组胺明显降低且出现明显脱颗粒现象;黄芪能减轻上述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Chiu’s评分与小肠组胺浓度呈负相关,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组胺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 肠黏膜肥大细胞 组胺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良——附216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刚健 赵伟成 +2 位作者 朱国松 池信锦 黑子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后8h存活率及手术后并发症;W组随机选取20例大鼠8h后处死留取肺肾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Y组手术成功率为73.3%(22/30),8h存活率20%(6/30),G组手术成功率为83.3%(30/36),8h存活率63.9%(23/36),W组手术成功率为98%(147/150),8h存活率83.3%(128/150),死亡原因主要为出血、门静脉狭窄和低温等等。20例W组肺损伤发生率35%(7/20),肾损伤发生率45%(9/20)。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缩短无肝期时间、减少损伤和出血,注意保温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改良模型能满足麻醉基础研究中有关器官保护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大鼠 缺血再灌注 模型
下载PDF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刚健 池信锦 +2 位作者 张瑷兰 朱国松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和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n=6)和移植(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组(M4、M8、M16和M24组,每组n=6)。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和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n=6)和移植(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组(M4、M8、M16和M24组,每组n=6)。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ELISA分析肺组织匀浆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①病理学检查: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移植组表现为肺间质明显出血、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多,以肝脏再灌注后8 h最为明显。②与S组相比,M4、M8、M16、M24组肺含水率显著升高,TNF-α、IL-1β及IL-6的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在肝脏再灌注8h达到峰值。③与S组相比,M4、M8、M16、M24组肺组织匀浆TNF-α、IL-1β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在肝脏再灌注8h达到峰值,而IL-6则在肝脏再灌注后16 h达到峰值。【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浓度显著升高,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围术期发生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原位肝移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刚健 黎尚荣 +2 位作者 易慧敏 甘小亮 黑子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12-3514,共3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肝移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人肝移植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刚健 黑子清 +2 位作者 黎尚荣 晨芳 沈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的麻醉管理与调控。方法15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末二氧化碳(ETC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AWP)、中心静脉压(CVP)、持续心排血量(...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的麻醉管理与调控。方法15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末二氧化碳(ETC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AWP)、中心静脉压(CVP)、持续心排血量(CO)、血温。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术毕、术后8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1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例死亡。出血量平均4000mL。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min明显升高(P<0.05)。K+新肝期30min及术后8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前值相比,MPAP、PAWP除无肝30min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发生轻中度肺高压2例。CO无肝前5min、新肝30min、术毕明显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血流动力血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对症处理,并注意心、肺、肾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麻醉 老年人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刚健 蔡珺 +1 位作者 沈宁 黎尚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67-286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mg/kg、维库溴铵0.12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mg/kg、维库溴铵0.12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0.5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舒芬太尼 麻醉 全身
下载PDF
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左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刚健 甘小亮 +3 位作者 沈宁 黑子清 黎尚荣 陈立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病理损伤的影响及色甘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n=8):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色甘酸钠I组(C组,模型+色甘酸钠50mg/kg)及色甘酸钠II组(D组,模型+色甘酸钠25mg/kg)。...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病理损伤的影响及色甘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n=8):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色甘酸钠I组(C组,模型+色甘酸钠50mg/kg)及色甘酸钠II组(D组,模型+色甘酸钠25mg/kg)。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D组在再灌注前15min分别腹腔给予色甘酸钠50、25mg/kg。分别于缺血前即刻(基础值T0)、缺血15(T1)、30(T2)、45(T3)min、再灌注3(T4)、5(T5)、10(T6)、15(T7)、45(T8)、60(T9)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dp/dtmax)。在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1)与基础值T0比较,再灌注T8、T9时的HR、+dp/dt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2)与A组比较,再灌注45和60min时,B、C和D三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C和D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高于B组(P<0.05)。(3)心肌损伤病理评分显示B、C及D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病理评分低于B组。(4)B组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B、D组SOD活性明显低于A组(P<0.05),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色甘酸钠能一定程度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心功能 色甘酸钠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中血糖的变化与膀胱冲洗水吸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刚健 马武华 +2 位作者 关健强 高婉菱 黎尚荣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了解TURVP中的血糖、血气和电解质改变,分析血糖与膀胱冲洗水吸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例前列腺增生老年病人,在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TURVP手术,术中用5%葡萄糖溶液作膀胱冲洗液。分别在术前(麻醉注药后)、术中30、40... 目的:了解TURVP中的血糖、血气和电解质改变,分析血糖与膀胱冲洗水吸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例前列腺增生老年病人,在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TURVP手术,术中用5%葡萄糖溶液作膀胱冲洗液。分别在术前(麻醉注药后)、术中30、40、50、60min测定血糖、血气(HCO3^-、pH)、电解质(Na^+、K^+、Ca^2+)、血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结果:与术前比较,血糖在术中30、40、50、60min均显著升高(P<0.01);血Na^+、血HCO3^-、Hct和Hb在术中30、40、50、60min均显著降低(P<0.01);血Ca^2+在30、50及60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术中30min比较,血Na^+在术中50、60min,HCO3^-、Hct及Hb在术中40、50、60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术前,术中30、40、60min的血糖与血钠;术中50、60min的血糖与Hct;术中60min的血糖与Hb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TURVP术中用5%葡萄糖溶液作膀胱冲洗液时,应常规监测血糖;一旦出现血糖异常升高,应随即检测血钠及电解质,以便尽早明确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症(TUR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血糖 膀胱吸收冲洗水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下载PDF
高龄老人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血钠、Hct及血糖的变化
11
作者 罗刚健 马武华 +2 位作者 关健强 黎尚荣 陈秉学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23-24,共2页
目的 了解高龄老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术期血钠、血糖及Hct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60例老年人TURP手术,按年龄以70岁为界分为两组,<70岁为A组,≥70岁为B组。于麻醉后术前、术中30,40,50,60min及术后1h分别抽血测血糖、血钠和... 目的 了解高龄老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术期血钠、血糖及Hct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60例老年人TURP手术,按年龄以70岁为界分为两组,<70岁为A组,≥70岁为B组。于麻醉后术前、术中30,40,50,60min及术后1h分别抽血测血糖、血钠和Hct。结果 与麻醉后术前相比,A,B组血糖术中30,40,50,60min及术后1h均显著升高(P<0.01)。而血钠及Hct术中30,40,50,60 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 P<0.01)。B组与A组相比较,血钠术中50,60min,术后1h及Hct术中30min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糖术中50,60min及术后1h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龄老人TURP术中冲洗液吸收的程度更为严重,更应警惕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老年人 血钠 血糖 血细胞比容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分析
12
作者 罗刚健 蔡珺 +1 位作者 马武华 黎尚荣 《广州医药》 1999年第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麻醉 胸部外科手术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被引量:28
13
作者 关健强 黑子清 +2 位作者 马武华 孙海云 罗刚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17-18,21,共3页
目的对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进一步指导右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方法40例病人,拟行左侧入路胸科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右侧35 F 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支气... 目的对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进一步指导右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方法40例病人,拟行左侧入路胸科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右侧35 F 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支气管纤维镜检查DLT位置作出分析并调整导管。调整好导管位置后,记录插管深度。病人摆好体位后,再一次纤支镜检查导管位置并调整。观察不同方法下右DLTs插管分隔的情况及体位变动对导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听诊下有8例经反复调整导管无法到位,在纤支镜下直接定位。在听诊定位后经纤支镜检查,发现导管位置不当5例,导管位置严重不当的24例,以远端错位为主21例。在纤支镜直接定位下仍有8例病人导管位置严重不当。改变体位后再检查,有14例发生了导管移位。其中8例出现严重位置不当。以近端移位为主12例。结论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纤支镜可以有效进行分析定位。而改变体位常使导管位置改变,在体位改变后应常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分隔 单肺通气 胸科手术 双腔气管导管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4 位作者 陈信芝 晨芳 甘小亮 黎尚荣 罗刚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析肝移植围术期SvO2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vO2在无肝期前15min较术前增高(P<0.05),在无肝期30min较无肝期前15min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30min和术毕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均<0.05)。机体DO2、VO2在无肝期30min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进入新肝期后均显著增高(P均<0.05);ERO2进入新肝期后显著增加(P<0.05)。SvO2在各时间点均与VO2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而与DO2、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0.05);SvO2术前与CO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持续监测SvO2对于改善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原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氧供 氧耗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血氧代谢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关健强 黑子清 +2 位作者 马武华 罗刚健 周少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66-367,共2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五官科经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ASA级Ⅰ-Ⅲ,随机分为4组:ED95维库溴铵组(A组)、ED95维库溴铵+利多卡因组(B组)、2倍ED95维库溴铵组(C组)、2倍ED95维库溴铵+利多卡因组(D...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五官科经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ASA级Ⅰ-Ⅲ,随机分为4组:ED95维库溴铵组(A组)、ED95维库溴铵+利多卡因组(B组)、2倍ED95维库溴铵组(C组)、2倍ED95维库溴铵+利多卡因组(D组)。用4个成串刺激监测4组病人静注维库溴铵后的时效关系。【结果】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T1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维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而临床作用时间、T175%恢复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P<0.05),恢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常用剂量利多卡因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库溴铵 利多卡因 神经肌肉阻滞 ED 起效时间 临床作用 影响 ASA 刺激 恢复
下载PDF
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黑子清 晨芳 +2 位作者 黎尚荣 马武华 罗刚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体、肺循环的影响。方法2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体、肺循环的影响。方法2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前10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和术毕5个时间点采集中心静脉血,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1MABP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断及开放后短期内有一过性下降〔分别由(81±11)mmHg(1mmHg=0.133kPa)降至(79±9)mmHg,再降至(57±19)mmHg,P均<0.0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可基本维持稳定。2CVP、MPAP和PAWP在无肝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新肝期显著增高并维持高于术前水平。3CI在无肝期显著降低(P<0.05),新肝10min后显著增高(P<0.05)。4SVRI和PVRI在无肝期均显著增高(P均<0.05);血管开放后新肝15min内SVRI和PVRI高于术前水平,新肝30min后SVRI显著低于术前水平。5与术前值比较:阻断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和术毕均升高(P均<0.05);在无肝30min、新肝30min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新肝期易发生轻度肺高压。新肝期NO和ET增高,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血浆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含量检测
下载PDF
术前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患者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晓芸 罗刚健 +3 位作者 黎尚荣 关健强 刘德昭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的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生存状况。【方法】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3 d(术后早期)将根据AKI网络工作组有关急...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的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生存状况。【方法】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3 d(术后早期)将根据AKI网络工作组有关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评估AKI发生和分期,并根据急性肾损伤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A组),非急性肾损伤组(C组),术后追踪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30 d、术后1、2和3年生存率。【结果】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肝病患者,除去2例再次移植者,共80例,出现急性肾损伤38例(A组),发生率为47.5%;未发生急性肾损伤42例(C组)。A组MELD大于18分和循环不稳定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术后呼吸机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高于C组(P<0.05);A组术后30 d、术后1年生存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C组(86.8%vs 100%,78.9%vs 95.2%s及71.1%vs 90.5%;P<0.05),术后3年生存率数值虽低但无统计差异(63.2%vs 81%,P>0.05)。【结论】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的患者肝移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影响术后短期和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肝移植 生存率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关健强 马武华 +2 位作者 罗刚健 陈秉学 沈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9期37-38,41,共3页
目的 :对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33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 ,其中 2 4例清醒表麻 ,9例麻醉诱导后。结果 :2 4例清醒表麻病人顺利完成气管插管 ,麻醉病人中 3例顺利插... 目的 :对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33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 ,其中 2 4例清醒表麻 ,9例麻醉诱导后。结果 :2 4例清醒表麻病人顺利完成气管插管 ,麻醉病人中 3例顺利插管 ,6例困难插管。结论 :麻醉病人应做好困难气道的预测 ,纤支镜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损伤小 ,对估计插管困难者应做为首选而不是最后手段 ,充分的表面麻醉是插管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困难气管插管 临床分析
下载PDF
α7nAChR激动剂和乌司他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IL-1β、IL-6和TNF-α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国松 罗刚健 +1 位作者 叶志强 何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比较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乌司他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n=8):S组(假手术组)、M组(缺血/再灌注组)、PM组(模型+PNU-282987组)、UM组... 目的:比较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乌司他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n=8):S组(假手术组)、M组(缺血/再灌注组)、PM组(模型+PNU-282987组)、UM组(模型+乌司他丁组)。建立肠缺血75min再灌注2h损伤模型。所有大鼠均于肠系膜上动脉开放后2h处死,取标本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M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加重,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PM组和UM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和UM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乌司他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产生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U-282987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McCoy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关健强 孙海云 +2 位作者 黑子清 马武华 罗刚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7-959,共3页
目的观察McCoy喉镜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作用。方法全麻气管内插管的各科择期手术成年病人120人,男78例,女32例。术前常规行Mallamapti评级分级。麻醉诱导后用McCoy喉镜暴露咽喉,对声门显露为Ⅱ、Ⅲ级的病人分别观察McCoy喉镜在其镜片... 目的观察McCoy喉镜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作用。方法全麻气管内插管的各科择期手术成年病人120人,男78例,女32例。术前常规行Mallamapti评级分级。麻醉诱导后用McCoy喉镜暴露咽喉,对声门显露为Ⅱ、Ⅲ级的病人分别观察McCoy喉镜在其镜片顶端小片平位和立位时咽喉的显露情况,之后行气管插管。结果17例平位Ⅱ级显露而立位时变为Ⅰ级显露,9例平位为Ⅲ级显露而立位时变为Ⅱ级显露,即立位较平位显露程度提高Ⅰ级占56.5%(P<0.01)。1例平位Ⅲ级显露,而立位时变为Ⅰ级显露,即立位较平位显露程度提高Ⅱ级占2.2%。平位时Ⅲ级显露18例,占15%,立位时Ⅲ级显露8例,占6.7%,明显减少(P<0.01)。结论McCoy喉镜立位时可以显著改善声门显露程度,有助于困难插管时的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 喉镜 困难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