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
1
作者 魏彬 黄景辉 +6 位作者 程智涛 聂善化 夏冰 高雪 郑毅 魏毅涛 罗卓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群维持广场舞运动习惯,非运动组保持不运动的习惯,6个月后对两组人群进行LBMD检测。以似然比检验分析广场舞与年龄分级(45~65岁及>65岁)对LBMD的交互作用后按年龄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年龄亚组内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组间混杂因素,最后通过校正匹配后的数据分析广场舞对不同年龄亚组内绝经后妇女LBMD的影响。结果在45~65岁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测量LBMD均值高于非运动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LBM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结论在45~65岁的人群中,广场舞能有效改善中年绝经后妇女的LBMD,在>65岁的老年绝经后妇女中,广场舞对参与者LBMD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绝经后妇女 腰椎骨密度 年龄分级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术后伤椎内骨缺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进展
2
作者 赵士贤 罗卓荆 胡学昱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类型,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提供坚固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损伤节段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促进脊柱脊髓的功能恢复[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伴/不伴融合术,以跨伤椎短节...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类型,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提供坚固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损伤节段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促进脊柱脊髓的功能恢复[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伴/不伴融合术,以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多见。术中通常采用撑开复位的方式,依靠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的牵拉力量,间接恢复伤椎的外形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异种松质骨移植抗原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1 位作者 王茜 杨守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9-540,共2页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移植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它具有天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松质骨移植 抗原 分布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性腰痛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卓荆 李明全 +4 位作者 杜俊杰 朱锦宇 刘继中 王树森 叶正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共11例,年龄15~20岁,平均18岁。手术采用前、中、后柱360°脊柱融合方法治疗该疾病,术后3d开始下床活动,腰围固定2个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3h,失血量为250ml,术后平均随访10个...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共11例,年龄15~20岁,平均18岁。手术采用前、中、后柱360°脊柱融合方法治疗该疾病,术后3d开始下床活动,腰围固定2个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3h,失血量为250ml,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结论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360°脊柱融合方法治疗该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腰椎 融合
下载PDF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卓荆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80,共6页
脊柱外科手术常伴随出血风险[1]。由于脊柱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止血复杂且较难控制,不仅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大量出血还会增加输血需求,引起输血相关并发症[2];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患者多... 脊柱外科手术常伴随出血风险[1]。由于脊柱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止血复杂且较难控制,不仅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大量出血还会增加输血需求,引起输血相关并发症[2];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患者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围手术期出血也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比如可引发硬膜外血肿压迫硬脊膜囊,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脊柱手术 硬膜外血肿 手术视野 脊柱外科手术 硬脊膜囊 出血风险 高龄患者
原文传递
去抗原牛松质骨块/bBMP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骨缺损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王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块异种骨的制备及其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块的牛松质骨制备成消除抗原性的载体 ,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组合构成去抗原牛松质骨块 / b BMP复合材料 .采用兔桡骨 1 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 ,研究去抗原... 目的 探讨大块异种骨的制备及其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块的牛松质骨制备成消除抗原性的载体 ,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组合构成去抗原牛松质骨块 / b BMP复合材料 .采用兔桡骨 1 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 ,研究去抗原牛松质骨块 / b BMP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中的作用 .结果 组织学见术后 4wk宿主结缔组织长入植入材料内部骨小梁间 ,并有岛状新生软骨、骨组织形成 ;术后8wk新生软骨、骨增大并融合成片 ;术后 1 2 wk新骨改建成熟 ,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吞噬、分解植入材料 ;术后 1 6 wk初期管状骨结构形成 ,骨髓腔再通 ;术后 2 0 wk骨缺损完全愈合 ,形成正常骨干结构 ,骨髓腔再通 .X线检查示术后去抗原牛松质骨块 / b BMP复合材料组成骨量大 ,新骨改建、成熟迅速 .结论 去抗原牛松质骨块 / b BMP复合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方式发挥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移植 骨愈合 骨缺损 BBMP
下载PDF
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1 位作者 侯德门 赵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取新鲜牛肱骨上端骨端的25块(20mm×15mm×10mm)松质骨骨块为检测试样,使骨块长轴沿骨小梁方向排列.将骨块随机分... 目的: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取新鲜牛肱骨上端骨端的25块(20mm×15mm×10mm)松质骨骨块为检测试样,使骨块长轴沿骨小梁方向排列.将骨块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块骨块,第Ⅰ组不做去抗原处理,第Ⅱ组浸入H2O2处理24h,第Ⅲ组浸入H2O248h,第Ⅳ组浸入H2O272h,第Ⅴ组浸入H2O296h.沿骨块长轴纵向施加压缩载荷,记录载荷-变形曲线及最大破坏载荷,计算各不同处理组间骨块的极限强度.结果:实验发现H2O2对骨块力学特性破坏较大,第Ⅰ组骨块力学强度为9.517MPa,第Ⅱ组为5.356MPa,第Ⅲ组为1.641MPa,第Ⅳ组为1.296MPa,第Ⅴ组为0.690MPa,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处理后各组的强度值与处理时间呈指数曲线关系.结论:结果表明H2O2对骨块强度的破坏作用与其处理时间有密切的指数曲线关系,提示在清除异种骨移植抗原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保留骨块的力学强度;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展移植免疫学的基础研究,以确定去抗原最合理的处理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力学强度 去抗原处理 异种骨 骨骼移植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三点加压固定中哈灵顿棒危险断面及其载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卓荆 沈根标 +3 位作者 阮狄克 崔海相 张西正 邹长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二维光弹模型研究哈灵顿分离棒(HDR)的应力分布。实验载荷包括作用于两端钩部的垂直力及作用于棒中点的水平力。实验发现棒棘齿区应力高于光滑区,HDR光滑区—棘齿区交界处应力居棒同侧最高,是棒强度的危险断面,其应... 本文采用二维光弹模型研究哈灵顿分离棒(HDR)的应力分布。实验载荷包括作用于两端钩部的垂直力及作用于棒中点的水平力。实验发现棒棘齿区应力高于光滑区,HDR光滑区—棘齿区交界处应力居棒同侧最高,是棒强度的危险断面,其应力值与载荷呈正直线相关.本文亦初步讨论了减少危险断面应力、避免HDR疲劳断裂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灵顿棒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
原文传递
加套筒改良Harrington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卓荆 沈根标 张西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0-72,76,共4页
实验造成猪脊柱前中柱损伤模型共15处,安置测力传感器使之模拟前纵韧带受力。在Harrington棒外加用套筒后单侧固定测传感器受力为89.0±26.2N,而单纯Harrington棒固定传感器受力为48.7 ±... 实验造成猪脊柱前中柱损伤模型共15处,安置测力传感器使之模拟前纵韧带受力。在Harrington棒外加用套筒后单侧固定测传感器受力为89.0±26.2N,而单纯Harrington棒固定传感器受力为48.7 ±10.8N,改良后的Harrington技术提高前纵韧带复位力82.7%(P<0.0005)。两种方法分别用于胸椎、腰椎时,前纵韧带受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胸段肋椎结构对前纵韧带受力无明显影响。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也表明增大内固定器对伤椎矢状面的力量,可提高前纵韧带拉伸复位力量。Harrington改良技术更符合临床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生物力学 Harrington术
原文传递
儿童脊柱结核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卓荆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4,共2页
骨结核占全部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最为常见[1].由于儿童纤维化及终板软骨血管及淋巴管的存在,加上儿童椎前筋膜及骨膜与椎体相连疏松,儿童脊柱结核容易在不同节段间传播,易于在潜在腔隙扩散.所以,与成人相比,儿童脊柱结核... 骨结核占全部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最为常见[1].由于儿童纤维化及终板软骨血管及淋巴管的存在,加上儿童椎前筋膜及骨膜与椎体相连疏松,儿童脊柱结核容易在不同节段间传播,易于在潜在腔隙扩散.所以,与成人相比,儿童脊柱结核累及节段常较多[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儿童 式选择 手术 结核病例 椎前筋膜 骨结核 淋巴管
原文传递
重度脊柱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卓荆 陶惠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卓荆 李明全 +5 位作者 雷伟 王全平 李新奎 陶惠人 任占良 苏波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治疗结果 ,并采用力学方法评价内固定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二组 ,A组 :颈椎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 ;B组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加内固定。生物力学实验 :6具成年颈椎标...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治疗结果 ,并采用力学方法评价内固定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二组 ,A组 :颈椎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 ;B组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加内固定。生物力学实验 :6具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个椎间盘切除 ;椎间隙植骨 ;植骨加内固定等处理 ,并进行轴向压缩 (30 0N)、侧弯 (2Nm) ,及轴向扭转 (2Nm)加载。结果 A组中植骨块脱出发生率为 4 5 % ,平均移位 2 2 % ;骨不连发生率 10 % ;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 75 %。B组无植骨块脱出 ,颈椎融合率 10 0 % ;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 83%。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3个节段的椎间盘切除后 ,颈椎在多个方向上的严重失稳 ,植骨可部分改善稳定性 ,内固定后明显改善颈椎稳定。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内固定能预防植骨块的移位 ,增加颈椎融合率 ,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手术治疗 多节段颈椎退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颈椎稳定性
下载PDF
H_2O_2 处理大块牛松质骨后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刘智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 研究大块牛松质骨 (MBCB)处理后的各种成分及高浓度 H2 O2 消除异种骨抗原性的机制 .方法 采用干燥失重法及残渣法检测经过系统去抗原处理后的大块异种骨的有机、无机质及水份含量 ;将 2 5块大块新鲜牛松质骨均分为 5组 ,分别用... 目的 研究大块牛松质骨 (MBCB)处理后的各种成分及高浓度 H2 O2 消除异种骨抗原性的机制 .方法 采用干燥失重法及残渣法检测经过系统去抗原处理后的大块异种骨的有机、无机质及水份含量 ;将 2 5块大块新鲜牛松质骨均分为 5组 ,分别用高浓度 H2 O2 浸泡 0 ,2 4,48,72和 96 h,采用氨基酸分析方法研究不同 H2 O2 处理时间的骨块中羟脯氨酸、脯氨酸含量 .结果 经处理后 ,MBCB为色白 ,并呈现出多孔样结构 ,扫描电镜观察 ,松质骨呈清晰的多孔结构 ,孔壁光滑 ;5组检测样品中羟脯氨酸及脯氨酸的含量随着 H2 O2 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有同步下降的趋势 ,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5组检测样品中 18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随着H2 O2 处理时间的延长亦有同步下降的趋势 ,仅 0 h与 96 h组间 18种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5组检测样品中羟脯氨酸及脯氨酸在总氨基酸总量所占比例随着 H2 O2 处理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大块异种骨经系统去抗原处理后 ,保持了一定的有机及无机质比例 ,既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又消除了其抗原性 ,提示高氧化剂引起蛋白质变性是消除大块异种骨抗原性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氨基酸分析 异种移植 牛松质骨 抗原性
下载PDF
Edwards套棒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损伤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卓荆 沈根标 +2 位作者 郝家骥 阮狄克 张西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报告Edwards套棒装置及单纯Harrington分离棒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损伤的力学实验研究结果。取成年猪新鲜胸腰椎脊柱6具,切断前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造成前中柱不稳定损伤15处。测力传感器固定于椎体前缘并骑跨损伤处,使之... 本文报告Edwards套棒装置及单纯Harrington分离棒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损伤的力学实验研究结果。取成年猪新鲜胸腰椎脊柱6具,切断前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造成前中柱不稳定损伤15处。测力传感器固定于椎体前缘并骑跨损伤处,使之检测纵向复位力。单侧内固定装置固定。实验结果表明:单侧Edwards套棒装置产生纵向复位力量89N,较Harrington分离棒48.7N提高82.7%(P<0.0005);二种内固定装置分别用于胸、腰椎时,纵向复位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胸段肋骨对纵向复位力无影响。生物力学分析,纵向复位力与横向前推力成正比例关系,增大内固定装置对伤椎的横向前推力,可提高纵向复位力量。同时其它学者也报告Edwards套棒装置具有良好的脊柱三维稳定作用。所以,作者认为Edwards套棒装置集对脊柱骨折复位与稳定于一体,是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损伤 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为什么要彻底清除病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脊柱结核随着外科治疗的进步及内固定的应用,结核病灶清除程度与传统方法和要求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当前无论在认识上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和差异。为使相同的病情采用相近的治疗方式,进一步规范外科治疗,本期特邀请几位专家对&q... 脊柱结核随着外科治疗的进步及内固定的应用,结核病灶清除程度与传统方法和要求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当前无论在认识上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和差异。为使相同的病情采用相近的治疗方式,进一步规范外科治疗,本期特邀请几位专家对"脊柱结核病灶应清除到何种程度"作一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病灶 清除病灶 病灶清除术 干酪样坏死 规划教材 肉芽组织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提高脊柱骨折水平复位力量对Harrington分离棒应力分布的影响——二维光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卓荆 沈根标 +1 位作者 张西正 邹长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使用Edwards套棒可提高Harrington装置对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率,但同时使Harrington棒各点应力值呈线性增加,尤以套棒所在点受影响最大,然而总体应力分布趋势不变,棒体——齿棘区交界处应力集中为棒的危险断面,棒前侧应力值高于后侧;齿... 使用Edwards套棒可提高Harrington装置对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率,但同时使Harrington棒各点应力值呈线性增加,尤以套棒所在点受影响最大,然而总体应力分布趋势不变,棒体——齿棘区交界处应力集中为棒的危险断面,棒前侧应力值高于后侧;齿棘部高于棒体部。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Ebwards套捧时应注意将其安置在尽量远离危险断面处,并使危险断面尽量靠近上钩,以减少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力集中造成的Harrington棒疲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HARRINGTON棒 光弹性实验
下载PDF
块型重组合异种骨的诱导成骨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4 位作者 吕荣 杨光 李雪冰 李丹 朱银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6期468-469,共2页
块型重组合异种骨的诱导成骨活性实验研究罗卓荆1胡蕴玉1吕荣1杨光1李雪冰1李丹1朱银善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3)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块型重组合异种骨诱导成骨中图号R686.34对于长骨大节段骨缺损... 块型重组合异种骨的诱导成骨活性实验研究罗卓荆1胡蕴玉1吕荣1杨光1李雪冰1李丹1朱银善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3)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块型重组合异种骨诱导成骨中图号R686.34对于长骨大节段骨缺损的骨修复治疗一直是本学科长期未能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种骨 成骨 骨缺损
下载PDF
从系统思想看骨生长因子对成骨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卓荆 蔡永宁 +1 位作者 王茜 胡蕴玉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3期144-145,共2页
从系统思想看骨生长因子对成骨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罗卓荆蔡永宁王茜胡蕴玉骨移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缺损最有效及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自体骨移植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人体组织移植。自体骨移植... 从系统思想看骨生长因子对成骨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罗卓荆蔡永宁王茜胡蕴玉骨移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缺损最有效及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自体骨移植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人体组织移植。自体骨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但自体骨移植不可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 成骨 骨生长因子 系统思想
下载PDF
国人足弓指数的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卓荆 唐农轩 《颈腰痛杂志》 1994年第1期16-17,共2页
足弓指数测定可作为诊断平足的客观指标,通过对我国成年人正常足20例(40)、弓状足10例(20足)、平足100例(200足)的足高及足长的测定.计算出足弓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为:正常足28.4~30.9,平足... 足弓指数测定可作为诊断平足的客观指标,通过对我国成年人正常足20例(40)、弓状足10例(20足)、平足100例(200足)的足高及足长的测定.计算出足弓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为:正常足28.4~30.9,平足21.5~29.弓状足28.6~37.0.对位于正常足足弓指数范围下限者,应予注意,加强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弓指数 平足 测定 诊断
下载PDF
骨关节疾病的分子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卓荆 杨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骨关节疾病 分子病因学 骨科 调节因子 基因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