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启慧 胡世君 +3 位作者 聂奎 董基亮 赵先芬 于三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5-36,共2页
从重庆市数个大型养兔场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 30只病兔中采集病料 ,分离出 3株菌 ,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及常规的生化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 ,但对棉子糖、蕈糖的分解及赖氨酸的利用存在着差异。用青霉素G等 1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 从重庆市数个大型养兔场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 30只病兔中采集病料 ,分离出 3株菌 ,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及常规的生化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 ,但对棉子糖、蕈糖的分解及赖氨酸的利用存在着差异。用青霉素G等 1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 :1号菌株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 ;2号菌株对喹诺酮类、卡那霉素等敏感 ,而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耐药 ;3号菌株对卡那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 ,而对利福平耐药。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 病原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小脑ER、ChAT、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启慧 陈正礼 范光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59-965,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建立去卵巢SD大鼠模型,以小脑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建立去卵巢SD大鼠模型,以小脑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R、NGF和ChAT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小脑皮质主要分布于蒲肯野氏细胞,而在小脑核中主要定位于小脑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突起中,也存在于胞膜和胞核中。去卵巢大鼠小脑中3种阳性物质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总体呈显著降低趋势,在补充17β-雌二醇后,3种阳性物质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回升。本试验证实雌激素可促进小脑中NGF和ChAT的表达;另外ER、NGF和ChAT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三者在雌激素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同时表明雌激素可能既通过基因组机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在小脑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ER CHAT NGF 免疫组织化学 去卵巢 小脑 大鼠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弓状核及垂体α-MSH、POMC、Ob-Rb 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启慧 刘芸 +1 位作者 唐秀莹 陈正礼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通过瘦素减重的作用机制,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后进行低、中、高剂量(50,150,450 mg/kg)大豆异黄酮干预,并每周定期称量记录体重,采用苏丹Ⅲ染色、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 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通过瘦素减重的作用机制,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后进行低、中、高剂量(50,150,450 mg/kg)大豆异黄酮干预,并每周定期称量记录体重,采用苏丹Ⅲ染色、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体重、腹部脂肪细胞形态和下丘脑弓状核及垂体α-MSH、POMC mRNA、Ob-R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标准对照大鼠α-MSH在弓状核、垂体神经部和中间部均大量表达,POMC mRNA在弓状核和垂体仅少量表达,Ob-Rb mRNA仅在弓状核表达,同时肥胖大鼠3种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干预后肥胖大鼠体重降低,腹部脂肪细胞面积缩小且形态分布明显改善,同时α-MSH、POMC mRNA、Ob-Rb mRNA表达增多。表明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减少脂储、增加Ob-Rb表达从而促进具有抑食作用的POMC及其裂解物α-MSH产生,从而改善大鼠瘦素抵抗状态,发挥减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肥胖大鼠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长白猪IL-6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启慧 景志忠 +3 位作者 于三科 窦永喜 陈国华 蒙学莲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用PHA和LPS诱导猪脾和淋巴结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 RNA,利用 RT-PCR技术克隆猪IL-6的cDNA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测序结果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已扩增到 IL-6 基因,大小约为669 bp,含有1个63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 用PHA和LPS诱导猪脾和淋巴结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 RNA,利用 RT-PCR技术克隆猪IL-6的cDNA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测序结果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已扩增到 IL-6 基因,大小约为669 bp,含有1个63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且碱基序列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差别较大。分组诱导表明,LPS效果更佳,PHA和 LPS联合诱导能使更多的IL-6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猪 白细胞介素-6基因 克隆 分析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猕猴肺及气管内IFN-γ蛋白与mRNA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启慧 章瑶 +3 位作者 陈恋 陈正礼 曾文 程安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m,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肺及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其中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光镜下感染组的肺呈现大面...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m,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肺及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其中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光镜下感染组的肺呈现大面积充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肺泡腔内出现浆液性渗出物;IFN-γ蛋白表达面积均高于健康组(P<0.05);IFN-γ蛋白产物在肺血管内的光密度值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气管和肺的其他部位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FN-γmRNA在肺气管上皮层、肌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肺泡隔、血管内、气管固有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说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猕猴肺出现了明显的红色肝变期病理变化,且肺及气管中IFN-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明IFN-γ在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肺及气管的免疫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Γ干扰素 免疫组化 组织原位杂交 气管 猕猴
下载PDF
感染肺炎链球菌猕猴消化系统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启慧 陈恋 +3 位作者 章瑶 陈正礼 程安春 曾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6,共9页
检测猕猴自发性感染肺炎链球菌后,白细胞介素6在胃肠道以及肝脏、食管的表达变化,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发病机制以及自发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病理特点。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消化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白... 检测猕猴自发性感染肺炎链球菌后,白细胞介素6在胃肠道以及肝脏、食管的表达变化,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发病机制以及自发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病理特点。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消化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肝脏、食管、空肠、盲肠和胃组织的表达变化。各组织表现出典型的炎症病变,肝组织和肠腺均可见大面积坏死,在空肠、盲肠和肝脏中有明显的广泛性出血和充血现象;肠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健康组比较,白细胞介素6在感染组的胃肠道以及肝脏、食管中的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感染组的IL-6阳性细胞总面积比正常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在胃肠道以及食管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粘膜层,在肝脏相对集中分布于血管周围。阳性细胞包括了部分腺体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未角化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作为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肺炎链球菌感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炎的病理过程并对机体清除肺炎链球菌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白细胞介素6 粘膜层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大熊猫卵巢OB-Rb、NPY的蛋白表达与分布研究
7
作者 罗启慧 王承东 +4 位作者 李德生 邓林华 李才武 陈正礼 黄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00-2006,共7页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Y OB-Rb 免疫组化 卵巢 大熊猫
下载PDF
论抑制素免疫及其对动物生殖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启慧 陈正礼 《四川畜牧兽医》 2007年第5期35-36,38,共3页
抑制素是由雌性动物的卵泡颗粒细胞和雄性动物的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本文从抑制素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机理及对动物生殖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抑制素免疫在畜禽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抑制素 免疫 生殖活动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糖尿病猕猴视网膜病变早变早期的表达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镜妃 罗启慧 +6 位作者 黄超 刘文涛 曾文 高琪 陈苹 陈兵 陈正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猕猴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眼底彩照情况及糖尿病病程,确定入选3只利用高脂饲料诱导成功且处于糖尿病视网膜...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猕猴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眼底彩照情况及糖尿病病程,确定入选3只利用高脂饲料诱导成功且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猕猴及3只年龄相当的健康猕猴。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猕猴视网膜内VEGF和PEDF表达情况。结果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猕猴视网膜内VEGF在mRNA表达水平(P<0.05)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猕猴,糖尿病组猕猴视网膜内PEDF mRNA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PEDF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P<0.05)。结论猕猴糖尿病视网膜早期,出现VEGF的上调和PEDF的下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可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猕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下载PDF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4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孟小红 文建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5例患儿( 7~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5例患儿( 7~ 15岁 ) 2 5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 ,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不少于 12个月。结果 术前球镜均值 :( -9 3 1± 3 3 3 )D ,-4 5 0~ -17 2 5D ,柱镜均值 :( -1 3 5± 0 47)D ,-1 2 5~ -2 5 0D。裸眼远视力均值 :( 0 0 8± 0 0 4)D ,0 0 4~ 0 1D ,矫正远视力均值 :( 0 46± 0 3 1)D ,0 1~ 1 0D。术后 12月球镜均值 :( -1 11± 1 17)D ,+0 5 0~ -3 2 5D ,柱镜均值 :( -0 10± 0 14 )D ,+0 2 5~ -1 2 5D。裸眼远视力均值 :( 0 5 7± 0 41)D ,0 2~ 1 0D ,矫正远视力均值 :( 0 69± 0 40 )D ,0 3~1 2D。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 ,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LASIK 儿童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2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5.50^+9.00(+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4.25~7.75(+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0.75(+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远视性 单纯 矫治 准分子激光系统 LASIK手术 等值球镜 屈光度 远视力 近视力 临床疗效 儿童患者 随访时间 0.05 矫正视力 疗效显著 平均 术后 治疗 弱视 柱镜 差值
下载PDF
检测石蜡切片中鸭病毒性肠炎病毒间接原位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安春 廖永洪 +4 位作者 朱德康 汪铭书 罗启慧 贾仁勇 陈孝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65-4371,共7页
【目的】建立能对石蜡切片中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核酸进行定位的原位PCR方法,为鸭病毒性肠炎(DVE)存档蜡块的回顾性诊断、致病机理研究等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方法】据DEV的UL30-UL31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以DEV感染... 【目的】建立能对石蜡切片中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核酸进行定位的原位PCR方法,为鸭病毒性肠炎(DVE)存档蜡块的回顾性诊断、致病机理研究等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方法】据DEV的UL30-UL31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以DEV感染死亡鸭肝脏组织石蜡标本制作切片,经蛋白酶K消化、原位PCR扩增和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建立了检测石蜡标本中DEV的间接原位PCR方法并应用于人工感染DEV不同时间的鸭肝脏、DVE发病鸭的存档蜡块和临床病料检测。【结果】间接原位PCR对DVE死亡鸭肝脏的石蜡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而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鸭沙门氏菌病和鸭大肠杆菌病死亡鸭肝脏的石蜡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间接原位PCR对人工感染DEV后2、4、6、12、24、48和72 h不同时间的鸭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阳性细胞有肝细胞、窦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阳性信号多出现于坏死细胞的碎片中或细胞坏死后形成的空泡内及空泡边缘;对存档蜡块、临床病料的检测与病毒分离鉴定吻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原位PCR方法具有直观、敏感、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显示核酸阳性信号的同时,还能判别含有靶序列的细胞类型以及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病理变化。可用于DVE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存档蜡块的回顾性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原位PCR 寡核苷酸探针 石蜡标本 检测
下载PDF
近视眼和远视眼LASIK术后单眼调节幅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茜 汪辉 +2 位作者 陈莉 刘波 罗启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近视 远视 LASIK术 单眼调节 调节幅度
下载PDF
雌激素对老年大鼠小脑ER、ChAT、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正礼 罗启慧 +4 位作者 范光丽 阿依木古丽 方静 潘康成 袁朝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超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老年SD大鼠小脑为研究对象,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超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老年SD大鼠小脑为研究对象,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ER、NGF和ChAT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层、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小脑室顶核,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和突起中,也存在于胞膜和胞核中。老年大鼠小脑皮质及小脑核中ER、NGF和ChAT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总趋势是显著降低,而补充17β-雌二醇后三种阳性产物的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回升,蒲肯野氏细胞的阳性突起长度和数量也呈此变化趋势。【结论】雌激素可促进NGF和ChAT的表达,在维持和保护小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ER、NGF和ChAT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三者在雌激素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同时表明雌激素在小脑发挥作用可能既通过基因组机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CHAT NGF 免疫组织化学 小脑 大鼠
下载PDF
疱疹病毒TK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菡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朱德康 罗启慧 贾仁勇 郭宇飞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简述了疱疹病毒具有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介绍了TK基因作为疱疹病毒化学治疗和构建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首选靶基因。从TK基因的特点、TK基因的表达调控、TK酶生化特性、TK的功能域等方面做了综合论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 简述了疱疹病毒具有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介绍了TK基因作为疱疹病毒化学治疗和构建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首选靶基因。从TK基因的特点、TK基因的表达调控、TK酶生化特性、TK的功能域等方面做了综合论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基因 表达调控 生化特性 功能域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瘦素长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秀莹 陈正礼 +1 位作者 罗启慧 张小龙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成为一个焦点。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瘦素受体(长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肥胖模型;...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成为一个焦点。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瘦素受体(长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肥胖模型;然后将筛选出的肥胖大鼠分别灌胃剂量为对照(I:0mg/kg)、低(Ⅱ:50mg/kg)、中(Ⅲ:150mg/kg)、高剂量(Ⅳ:450mg/kg)的大豆异黄酮,并设置基础对照组(Ⅴ: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用HE、PAS染色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和分布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瘦素受体(长型)水平。结果表明:大鼠上皮内淋巴细胞以小型淋巴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上皮的基底膜附近;大鼠杯状细胞分布在肠黏膜上皮层;瘦素受体(长型)阳性细胞分布于黏膜层。应用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大鼠的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且有向肠内层移动趋势,同时肠黏膜瘦素受体(长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趋于完整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瘦素受体(长型)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原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安春 朱德康 +7 位作者 王晓佳 王雪平 张莎秋 贾仁勇 罗启慧 韩新峰 陈孝跃 汪铭书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文章回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鉴定、主要抗原、耐药机制等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水禽生产的角度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 文章回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鉴定、主要抗原、耐药机制等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水禽生产的角度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防控 关键技术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4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康玲 文建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 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 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 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 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 6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 77D(+ 3 5 0~+ 6 75D) ,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 3 9D(+ 3 2 5~+ 6 75D) ,平均裸眼远视力:0 12 (0 0 4~0 3 ) ,平均裸眼近视力:0 2 3 (0 0 5~0 8) ,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 2 3 (0 0 5~1 0 ) ,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 41(0 0 5~1 2 )。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 47D(+ 0 0 0~+ 1 2 5D) ,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 2 7D(+ 0 0 0~+ 1 0 0D) ,平均裸眼远视力:0 48(0 1~1 0 ) ,平均裸眼近视力:0 78(0 4~1 5 ) ,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 66(0 4~1 2 ) ,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 91(0 5~1 5 )。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屈光参差 儿童 LASIK
下载PDF
猪白介素家族重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结构与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景志忠 窦永喜 +5 位作者 罗启慧 陈国华 蒙学莲 郑亚东 骆学农 才学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2-619,共8页
【目的】克隆、表达和预测分析猪白介素家族重要成员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以猪白介素基因家族为对象,通过对猪PBMC刺激诱导,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IL-4、IL-6、IL-18等重要功能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成... 【目的】克隆、表达和预测分析猪白介素家族重要成员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以猪白介素基因家族为对象,通过对猪PBMC刺激诱导,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IL-4、IL-6、IL-18等重要功能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IL-4、IL-6和IL-18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克隆的基因与NCBI/GenBank上登载的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5%、99.21%和100%,与其它各物种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间具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IL-4和IL-6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结构预测表明,这些蛋白分子均含有较多的磷酸化修饰、糖基化修饰(除IL-6)、蛋白激酶以及信号传导结合位点,其中IL-4、IL-6蛋白分子的螺旋化程度较高,均在60%左右,水溶性较低,但这3种蛋白的立体空间结构均为致密的球状,说明该结构特征是其多种生物学功能发挥的基础。【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表达和分析了猪白介素家族的IL-4、IL-6和IL-18等重要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介素 基因家族 同源性分析 结构预测
下载PDF
鸭瘟病毒TK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葛菡 徐超 +5 位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贾仁勇 朱德康 罗启慧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通过测定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得到了该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DPV TK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 通过测定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得到了该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DPV TK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scan、ProtScale、SignalP2.0、Scansite、TMpred、Prosite、DNAStar以及在线Predictprotein等分析了TK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DPV TK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含有ATP结合结构域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2个功能结构域,且具有与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和氨酰化位点;编码的多肽链中亲水区域大于疏水区域,是一种膜外蛋白。DPV TK基因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胸苷激酶基因 分子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