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探索
1
作者 罗娆珊 唐青梅 +3 位作者 龚广 余立志 罗三彤 梁伟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高效,便于治疗和疗效观察的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使用医用夹板将兔右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每次固定60 min,每天2次,持续4周进行造...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高效,便于治疗和疗效观察的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使用医用夹板将兔右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每次固定60 min,每天2次,持续4周进行造模。采用Lequesne MG评分法对兔子右膝关节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兔子右膝关节的大体形态,番红O染色判断软骨损伤情况,采用改良Mankin’s关节软骨病理评分法对两组兔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Lequesne MG评分综合得分为[2.00(0.00,8.0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膝关节大体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肿大,关节腔隙变窄,软骨部分磨损,表面质地粗糙。观察番红O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组织结构紊乱,基质染色减少,潮线不完整,软骨表层不平整,软骨细胞形态呈多样性,排列不规则。观察改良Mankin’s关节软骨病理评分结果,模型组综合得分为[3.00(0.00,7.50)]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成功率高等优点,有利于KOA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改良Videman法 评分
下载PDF
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损伤及发病机制的探讨
2
作者 罗娆珊 余立志 +2 位作者 唐青梅 罗秉庆 梁伟明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兔膝骨关节炎(KOA)的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膝关节强迫伸直位制动建立KOA模型,实验设对照组和模型组。4周后造模结束,取膝关节进行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并分析膝骨关节损伤及相关... 目的:观察兔膝骨关节炎(KOA)的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膝关节强迫伸直位制动建立KOA模型,实验设对照组和模型组。4周后造模结束,取膝关节进行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并分析膝骨关节损伤及相关蛋白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4(ADAMTS⁃4)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膝骨关节滑膜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纤维化、淤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软骨增生、有裂隙,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簇集,细胞形态多样,表层细胞纤维化等。IL⁃1β、MMP⁃13、ADAMTS⁃4在对照组、模型组软骨细胞均有表达,而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软骨的退变、滑膜组织的炎症是KOA的病理学特征,其发病机制与软骨细胞IL⁃1β、MMP⁃13、ADAMTS⁃4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软骨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浅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8
3
作者 孙立元 陈旭 +1 位作者 罗娆珊 徐霞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24-26,共3页
分析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并"的必然性,并从基础理论与临床训练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规范的考试制度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实施"双轨合并"的情况。阐述了我校授予临床... 分析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并"的必然性,并从基础理论与临床训练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规范的考试制度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实施"双轨合并"的情况。阐述了我校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同时论述了北京、上海"双轨合并"培养模式成功的典范。并就加强人文素质、医德素养、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考核体系合理设置分流制,根据研究生毕业时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学位授予标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双轨合并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龙津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4
作者 罗娆珊 王任翔 邓晰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龙津蕨(Mesopteris tonkinensis)的孢子,每天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强度为2 500 lx。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为龙津蕨系统学的研究提供配子体...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龙津蕨(Mesopteris tonkinensis)的孢子,每天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强度为2 500 lx。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为龙津蕨系统学的研究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结果表明:成熟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圆角三角形,具单裂缝,孢子周壁具密集的脊状褶皱。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2-5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具单细胞假根,不含叶绿体,基部膨大。20 d左右发育成片状体,3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56 d左右形成成熟原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幼原叶体仅左右两翼顶端细胞产生乳突毛状体,成熟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少量乳突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8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基细胞、环细胞、盖细胞构成。75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3层细胞构成。其侧面观柱状,顶面观为铜面状。颈卵器垂直于原叶体表或向原叶体基部倾斜。另外,根据已知的金星蕨科其他属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发现龙津蕨配子体发育的这些特征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龙津蕨系统学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津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L-苏氨酸镁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罗娆珊 沈艳玲 孙立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为观察L-苏氨酸镁(Mg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本文建立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MgT组,采用旋转棒法观察小鼠行为变化,TH染色法观... 为观察L-苏氨酸镁(Mg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本文建立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MgT组,采用旋转棒法观察小鼠行为变化,TH染色法观察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表明:MPTP+MgT组在旋转轴上停留的时间比MPTP组延长68.07%;MPTP+MgT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比MPTP组增加46.15%;MPTP+MgT组黑质和纹状体GFAP、iNOS、TH的表达量与MP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g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FAP、iNOS表达,以及抑制炎症、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L-苏氨酸镁 酪氨酸羟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