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版块设想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宇燕 李雅茜 麦海燕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4期1-5,共5页
目的为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设想与实践。2020年3月起,医院药学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规划相关版块6个,已开展项目包括线上复诊续方与在线审方、线... 目的为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建设设想与实践。2020年3月起,医院药学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规划相关版块6个,已开展项目包括线上复诊续方与在线审方、线上药学门诊、腹膜透析液智能化配送服务、区域联盟药学服务专栏等,拟开展项目包括饮片流转、互联网医院临床数据平台等。统计应用平台的科室、医师、药师数量及服务患者数等。结果平台运行近30个月,上线复诊续方业务科室69个,医师735名,月均处方数近8500张;在线审方团队药师40名,日均审核处方约350张;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8800人,药学门诊共接待患者1420例次,药学专栏服务覆盖40家合作体单位。结论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为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了方便,为药师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平台,且给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品配送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药学服务 线上药学 药师 药事管理
下载PDF
基于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
作者 罗宇燕 李雅茜 +2 位作者 刘珠英 黄际薇 麦海燕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1期63-67,共5页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其效果。方法 将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视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的工作实际为出发点,根据时间轴制定详实的质量管理改进计划,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节、检测六方面将药事管理...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其效果。方法 将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视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的工作实际为出发点,根据时间轴制定详实的质量管理改进计划,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节、检测六方面将药事管理工作落地执行,分析对比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医院药事质量管理水平。结果 通过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科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顺利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基于等级评审标准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医院药事质量管理评分总分为(55.36±3.53)分,明显高于建立前的(34.51±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院等级评审对于质量管理改进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药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医院药事质量管理水平,有助于持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评审标准 药事管理 体系建设 效果
下载PDF
复乳法及其改良法制备的干扰素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宇燕 麦海燕 +3 位作者 黎呐 金启星 黄小舟 张永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改良法在复乳法基础上结合了海藻酸钠与Ca2+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分别用上述两法制备蛋白药物干扰素α-1b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用表... 改良法在复乳法基础上结合了海藻酸钠与Ca2+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分别用上述两法制备蛋白药物干扰素α-1b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用表面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在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与复乳法相比,改良法所得微球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61.85%,0.724 3%),表面孔洞少、孔隙率低;内部孔洞大而少,孔隙率无显著差异;蛋白更多地分布在微球内部孔洞壁上而非表面;突释显著降低,缓释时间延长至20 d以上,30 d累积释药约70%。表明改良法所得微球载药释药性能较好,释药符合缓释制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干扰素 改良复乳法 激光共聚焦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体外突释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宇燕 李姝瑾 张永明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考察几种影响干扰素α-2b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体外释放突释的主要因素。方法在复乳法的基础上结合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制备微球,研究海藻酸钠种类和浓度、PLGA黏度和浓度对微球突释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微... 目的考察几种影响干扰素α-2b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体外释放突释的主要因素。方法在复乳法的基础上结合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制备微球,研究海藻酸钠种类和浓度、PLGA黏度和浓度对微球突释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结构致密,平均粒径范围为25~55μm。微球的突释随着PLGA黏度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在诸多体外释放突释影响因素中,PLGA黏度及PLGA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海藻酸钠 PLGA 突释
下载PDF
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载BSA的葡聚糖微粒
5
作者 罗宇燕 麦海燕 张永明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采用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粒径小且分布集中的载蛋白的葡聚糖(Dx)微粒。方法 Dx/聚乙二醇(PEG)双水相系统将蛋白富集于Dx相,两相按比例混匀得PEG包Dx型类乳液。添加海藻酸钠于PEG相作稳定剂,经冻干、除PEG后,得载牛血清白蛋白(BSA)... 目的采用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粒径小且分布集中的载蛋白的葡聚糖(Dx)微粒。方法 Dx/聚乙二醇(PEG)双水相系统将蛋白富集于Dx相,两相按比例混匀得PEG包Dx型类乳液。添加海藻酸钠于PEG相作稳定剂,经冻干、除PEG后,得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Dx微粒。采用显微镜及软件分析微粒外观和粒径数据,BCA法测定微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差示扫描量热器测定微粒及其成分的熔融吸热峰。结果优化的载药微粒圆整均一、平均粒径约5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在16%、88%以上。结论水相-水相乳化法可制备出粒径小且分布集中、载药性能良好的蛋白-Dx微粒。该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干粉吸入剂或缓释微球等剂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水相乳化法 葡聚糖微粒 包载蛋白 海藻酸钠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冷冻切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黎呐 麦海燕 +2 位作者 罗宇燕 钟晨 张永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切片的制备方法,以便使用扫描电镜获得孔洞结构完整清晰的微球截面图片,为后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微球的孔隙率提供基础。方法使用冷冻包埋剂包埋载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冷冻切片获得微球...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切片的制备方法,以便使用扫描电镜获得孔洞结构完整清晰的微球截面图片,为后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微球的孔隙率提供基础。方法使用冷冻包埋剂包埋载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冷冻切片获得微球截面,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片形态,分别考察包埋剂的种类、浸泡时间、液氮冷冻等对切片质量的影响。结果优化方法为:将微球浸泡在自制的质量浓度10%明胶+5%甘油混合冷冻包埋剂中,于37℃浸泡3 h,然后转移至质量浓度20%明胶+5%甘油混合冷冻包埋剂中,于37℃浸泡1 h,再转移至-20℃的冰箱中使包埋剂凝固;切片前将包埋块浸入液氮中急速冷冻5 min。结论使用优化方法所得的PLGA微球切片,截面孔洞结构完整清晰,且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 微球 微观结构 冷冻切片技术
下载PDF
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曲彩红 孟小斌 罗宇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016,共3页
建立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WELCHROM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10∶9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1035~0.1035mg/mL(r=0.9999)浓度范... 建立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WELCHROM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10∶9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1035~0.1035mg/mL(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3%,RSD为1.27%(n=9);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范围为0.031~0.061mg/mL。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可为进一步探究其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不同批号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宁注射液 绿原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际薇 姜彩云 +2 位作者 罗宇燕 郭喆霏 张永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结合纳米粒优良的载药特性和细胞膜作为外壳来包载合成的纳米粒内核,使其伪装成内源性物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免疫识别,构建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递药体系。采用反溶剂法制得纳米粒(nanoparticles,NP),... 结合纳米粒优良的载药特性和细胞膜作为外壳来包载合成的纳米粒内核,使其伪装成内源性物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免疫识别,构建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递药体系。采用反溶剂法制得纳米粒(nanoparticles,NP),采用离心法提取红细胞膜(red blood cell membranes,RBCM),红细胞膜与纳米粒不同比例共挤压不同次数来制备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ed blood cell membranes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RBCM-NP)。通过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度仪来表征NP和RBCM-NP,利用生物素化纳米粒(biotinylated nanoparticle,BTNP),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孵育会发生聚集反应来研究红细胞膜的覆盖程度。NP和RBCM-NP粒径均一,优化处方红细胞膜能够完全包裹住纳米粒,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红细胞膜 仿生纳米粒 药物递送体系
下载PDF
SPG膜乳化法制备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晨 罗宇燕 +2 位作者 郭喆霏 罗永梅 张永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采用SPG膜乳化法,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PEG-PLGA微球的新工艺,并比较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方法以多种PEG-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缓释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体... 目的采用SPG膜乳化法,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PEG-PLGA微球的新工艺,并比较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方法以多种PEG-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缓释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粒径等为指标,优化载体材料种类、司盘80用量等参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探讨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差异的机制。结果优化的PEG-PLGA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42.89±0.21)μm,包封率和突释率分别为91.40%、16.23%,40 d累积释放率超过90%。结论 PEGPLGA缓释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包封率,降低突释率,释药匀速且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LGA PLGA SPG膜乳化法 缓释微球
下载PDF
SPG膜乳化法制备载BSA的PLGA微球的工艺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斯斯 杨琪 +2 位作者 钟晨 罗宇燕 张永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载蛋白药物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SPG膜乳化技术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分别考察初乳匀浆转... 目的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载蛋白药物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SPG膜乳化技术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分别考察初乳匀浆转速、内水相体积、膜挤出压力、外/内水相加盐等因素对微球质量的影响。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55.51±0.24)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7.70%和69.33%,缓释时间达到40 d。结论本研究获得了SPG膜乳化法制备BSA-PLGA缓释微球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G膜乳化法 PLGA 缓释微球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复乳法制备的载牛血清白蛋白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启星 成晓岚 +2 位作者 罗宇燕 黄小舟 张永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复乳法的工艺因素对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评价内、外水相体积的变化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结构参数;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研究复乳法的工艺因素对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评价内、外水相体积的变化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结构参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内蛋白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内水相体积增加,微球内外孔洞、截面孔隙率增加,1 d内的突释从12.68%增至56.58%,释药速度加快;通过包裹初乳形成复乳的外水相1(PVA溶液),其体积增加,微球粒径显著增大,平面孔隙率降低,突释从51.58%降低至约15%,释药速度减慢;外水相2(大体积PVA溶液)有促进微球固化的作用,其体积对微球的内外形态及药物分布无显著影响,突释随体积增加略有增加(16.34%至24.28%),释药曲线相似。结论微球内外形态在载蛋白PLGA微球的释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内部形态 孔隙率 突释
下载PDF
提高牛血清白蛋白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包封率的处方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姝瑾 罗宇燕 +2 位作者 黎呐 杜鹏阳 张永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单因素考察蛋白药物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包封率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其影响机制,最后得到包封率较高的微球。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和CaCl2形成海藻酸钙多聚物凝胶的原理,以PLGA为药物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采用复乳化-... 目的单因素考察蛋白药物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包封率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其影响机制,最后得到包封率较高的微球。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和CaCl2形成海藻酸钙多聚物凝胶的原理,以PLGA为药物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分别考察有机相中PLGA质量浓度、初乳匀浆时间及转速、固化时间、内水相中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外水相2体积、外水相2中CaCl2质量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有机相中PLGA质量浓度、初乳匀浆时间及转速、外水相2的体积、外水相2中CaCl2质量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固化时间、内水相中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各优选条件制备得到的微球包封率为(90.78±0.06)%。结论本研究显著提高了微球的包封率,且微球理化性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海藻酸钠 包封率
下载PDF
初乳搅拌速率对复乳法制备载蛋白微球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小舟 成晓岚 +3 位作者 罗宇燕 郭喆霏 钟晨 张永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研究初乳搅拌速率(5 000、10 000和15 000 r/min)对微球性质的影响。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结... 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研究初乳搅拌速率(5 000、10 000和15 000 r/min)对微球性质的影响。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在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分布情况;荧光摄取实验考察孔洞与微球表面连通情况;并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及降解过程中微球的内外形态变化。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加,微球表面及内部孔洞增加,内部孔洞孔径减小,微球释药及降解速率减慢,但对微球粒径及截面孔隙率无显著影响。10 000 r/min组,微球包封率有最大值,1 d的突释率最低,且有最低的表面孔洞连通率;5 000 r/min和15 000 r/min组,微球突释率较高。不同初乳搅拌速率所得微球的内外形态在载蛋白的PLGA微球的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显微结构 缓释 聚乳酸聚乙醇酸 初乳搅拌速率
下载PDF
SPG膜乳化法制备载蛋白的CA-gel/PLGA复合微球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晨 罗宇燕 +2 位作者 郭喆霏 罗永梅 张永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
采用SPG膜乳化法,在PLGA微球的制备基础上,利用Sa与Ca^(2+)螯合形成难溶于水的CA-gel原理,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行为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CA-gel/PLGA复合微球的新工艺,并对比复合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 采用SPG膜乳化法,在PLGA微球的制备基础上,利用Sa与Ca^(2+)螯合形成难溶于水的CA-gel原理,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行为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CA-gel/PLGA复合微球的新工艺,并对比复合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与PLGA微球相比,复合微球的载药量由6.94%增加至8.35%,包封率由62.47%增加至75.16%,突释率由42.32%下降至30.84%。复合微球在经历早期的突释之后以较为均匀的速度缓慢持续释放药物,与PLGA微球相比,2~40 d的累积释放量由31.76%增加至40.29%。两者的释药曲线均符合Peppas-Sahlin方程(R^2>0.99),表明释药机制是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复合微球的结构更为致密,表面孔洞数量及面积明显减小,将其冷冻切片后观察到近表面的孔洞较少,平面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均减小。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更多的蛋白药物被包裹在复合微球内部,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CA-gel/PLGA复合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和包封率,降低突释率,使微球后期释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G膜乳化法 CA-gel/PLGA复合微球 包封率 突释
下载PDF
微球内部结构对体外释放的影响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姝瑾 罗宇燕 +1 位作者 黎呐 张永明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11期778-780,796,共4页
目的考察微球内部结构对其体外释放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内水相中加入Na Cl-BSA比例不同的氯化钠,将微球切片考察其内部结构差异,通过摄取实验考察微球孔洞连通情况;研究不同处方体外释放曲线,并采用扫描电镜对释放过程不同时间点微球外... 目的考察微球内部结构对其体外释放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内水相中加入Na Cl-BSA比例不同的氯化钠,将微球切片考察其内部结构差异,通过摄取实验考察微球孔洞连通情况;研究不同处方体外释放曲线,并采用扫描电镜对释放过程不同时间点微球外观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内水相中加入氯化钠后,微球内部结构有明显差异。微球内部结构会影响其体外释放曲线,且不同处方微球释放过程形态差异较大。结论微球内部结构会显著影响其体外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内部结构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彩云 吴祝峰 +2 位作者 罗宇燕 郭喆霏 张永明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介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常见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 OP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某些疾病或... 目的介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常见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 OP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某些疾病或者药物等诱因导致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直接测量及评估骨强度的理想方法,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被作为临床上诊断OP常用的定量指标;防治OP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剂和一些滋阴补肾的中药等,骨吸收抑制剂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活性削弱其对骨吸收的速度从而提高BMD、增强骨强度,骨形成促进剂则是直接促进骨形成提高BMD。结论雌激素减少、器官及其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等是OP发生的主要原因;已经发生脆性骨折或BMD低下是临床上诊断OP的通用指标;目前,临床上防治OP的相关药物还是以骨吸收抑制剂为主,其中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是较为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病因 诊断标准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下载PDF
载蛋白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形态和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珠英 黄小舟 +1 位作者 罗宇燕 张永明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5期321-323,327,共4页
目的考察影响载蛋白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和药物分布的因素。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采用改良复乳化法制备载蛋白的PLGA微球,考察PLGA浓度和粘度,制备初乳和复乳时的搅拌转速对微球形态及药物分布的影响... 目的考察影响载蛋白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和药物分布的因素。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采用改良复乳化法制备载蛋白的PLGA微球,考察PLGA浓度和粘度,制备初乳和复乳时的搅拌转速对微球形态及药物分布的影响。以扫描电子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微球内部的药物分布。结果 PLGA浓度和粘度、制备初乳时搅拌转速的增加,均使药物在微球内分布均匀性增加。随着初乳搅拌转速的增加,微球表面孔洞数目增加,而复乳搅拌转速对微球形态和药物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PLGA的浓度和粘度以及初乳搅拌转速对微球形态和药物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药物分布 表面形态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起搏器置入术后皮下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18
作者 刘珠英 付昱 +2 位作者 郑伟锋 罗宇燕 黄际薇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开展用药监护、安全用药宣教。结果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临床药师仔细询问过敏史、出血史、用药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向医生提供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开展用药监护、安全用药宣教。结果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临床药师仔细询问过敏史、出血史、用药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向医生提供停用抗生素的建议,防止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临床药师在患者药学监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起搏器置入术 皮下出血 用药教育
下载PDF
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宇燕 成晓岚 +2 位作者 郭喆霏 钟晨 张永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6-991,共6页
目的:研究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浓度分别为10%、15%、20%的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考察PLGA浓度对3种微球性质... 目的:研究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浓度分别为10%、15%、20%的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考察PLGA浓度对3种微球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微球和降解40 d内的外观和内部形态;使用荧光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代替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PLGA微球,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在微球骨架内的分布情况;采用BCA法考察3种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采用压汞仪考察降解28 d内20%PLGA所制微球的孔径、孔隙率、截面孔隙率的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10%、20%PLGA所制微球降解28 d内分子质量及其降解模型拟合。结果:与10%、15%PLGA所制微球比较,20%PLGA所制微球的包封率[(81.96±1.84)%]和粒径[(139.50±0.21)μm]最大,载药量[(7.28±0.45)%]最低,截面孔隙率[(32.35±1.98)%]和孔径[(12.43±0.14)μm]最小,释药突释率最低,40 d内的释放速率相对较慢,降解后截面孔隙率最大,降解均遵循假一级模式(r2=0.065 3)。结论:在考察范围内,随着PLGA浓度的增加,微球的结构更致密,释药更平稳,降解更易形成中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浓度 结构 缓释
原文传递
一种聚乳酸聚乙醇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宇燕 张永明 吴传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的新工艺,即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与复乳法制备微球的工艺相结合。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以包封率、载药量、产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PLGA黏度、海藻酸钠浓度...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的新工艺,即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与复乳法制备微球的工艺相结合。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以包封率、载药量、产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PLGA黏度、海藻酸钠浓度及外水相1中氯化钙浓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微球形态圆整,结构致密,平均粒径为67.5μm,载药量、包封率和产率分别为0.669%、53.38%和80.0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理化性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复乳法 海藻酸钠 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