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肾主骨”理论阐述肾功能对骨代谢调控的主导作用
1
作者 罗宗键 卢焱 +4 位作者 李鸾 吴海龙 田清予 齐猛 冷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基于“肾主骨”理论阐述肾功能对骨代谢调控的主导作用。从中西医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肾功能对骨代谢调控所起的主导作用:在生理状态下,甲状旁腺激素(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参与了矿物质代谢平衡的调节,... 基于“肾主骨”理论阐述肾功能对骨代谢调控的主导作用。从中西医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肾功能对骨代谢调控所起的主导作用:在生理状态下,甲状旁腺激素(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参与了矿物质代谢平衡的调节,而肾在骨矿物质平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病理状态下,肾功能异常也会导致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或肾性营养不良(ROD)的发生,引起骨矿盐代谢紊乱。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深层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 肾功能 骨代谢 主导作用
下载PDF
年龄、β-CTx和PIN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医证型判定中的意义
2
作者 罗宗键 吴海龙 +3 位作者 冷向阳 邓伟 张路 卢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6-2410,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原胶N端前肽(PIN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中医证型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BMD)测量、静脉血骨转换指标(BTM)采集及POP中医证型判定... 目的探讨年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原胶N端前肽(PIN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中医证型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BMD)测量、静脉血骨转换指标(BTM)采集及POP中医证型判定,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各变量纳入理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广义Logit模型。结果共检测533例POP患者。判定的相应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以“肝肾阴虚证”为对照拟合如下广义Logit模型:①Logit(P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0.419-0.603X1+0.172X2-0.160X3;②Logit(P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0.238-0.506X1+0.410X2-0.169X3。结论以因变量参考类别“肝肾阴虚证”作为参照,“脾肾阳虚证”相对于“肝肾阴虚证”,与≤65岁相比,65岁以上POP患者脾肾阳虚者较少;与β-CTx≤0.26μg/L相比,β-CTx>0.26μg/L以脾肾阳虚者较多;与PINP≤60μg/L相比,PINP>60μg/L的POP患者以脾肾阳虚者较少;“肾虚血瘀证”相对于“肝肾阴虚证”,以年龄>65岁为参考类别时,年龄≤65岁者更倾向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血瘀证;以β-CTx>0.26μg/L相比,β-CTx≤0.26μg/L者更倾向的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以PINP>60μg/L为参考类别时,PINP≤60μg/L者更倾向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中医证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宗键 刘建国 +2 位作者 刘长剑 李广伟 李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疏康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疏康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2-L4)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尿钙/尿肌酐(U-Ca/Cr)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腰椎BMD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ALP、U-Ca/Cr比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AL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鹿茸健骨胶囊能有效升高腰椎BMD,降低血ALP、U-Ca/Cr比值,是治疗OP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BMD 血ALP 血Ca 尿Ca/Cr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宗键 刘建国 +2 位作者 刘长剑 陈玉丙 李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的方法及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大鼠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检测大鼠MSCs生长周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的方法及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大鼠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检测大鼠MSCs生长周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大鼠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大鼠MSCs形态呈长梭形,细胞周期显示第3代MSCs约有81.4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获取的大鼠MSCs具有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丹归消肿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PGE_2、IL-6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宗键 邸琳 冷向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丹归消肿膏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PGE2、IL-6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丹归消肿膏高剂量组、丹归消肿膏中剂量组、丹归消肿膏低剂量组、模型组,对比观察丹归消肿膏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 目的探讨丹归消肿膏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PGE2、IL-6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丹归消肿膏高剂量组、丹归消肿膏中剂量组、丹归消肿膏低剂量组、模型组,对比观察丹归消肿膏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肿胀、瘀斑消退情况,PGE2、IL-6含量变化。结果通过实验显示,丹归消肿膏各剂量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丹归消肿膏能快速消除软组织肿胀、瘀斑,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IL-6的含量,减少损伤局部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归消肿膏 软组织损伤 PEG2 IL-6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成骨分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宗键 陈玉丙 +2 位作者 刘长剑 贾全章 刘建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cells,r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的方法及诱导rM-SCs向成骨分化,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r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检测rMSCs生长周...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cells,r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的方法及诱导rM-SCs向成骨分化,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r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检测rMSCs生长周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的形成。结果r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rMSCs形态呈长梭形,细胞周期显示第3代MSCs约有81.4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诱导的r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并有钙结节形成。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获取的是rMSCs,具有rMSCs生物学特性,同时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是组织工程研究中良好的细胞来源,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成骨诱导 大鼠
下载PDF
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宗键 李晓春 王孝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4期179-180,共2页
目的比较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采用旋转牵拉捺正;对照组59例,采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和VAS评分对患... 目的比较旋转牵拉捺正手法与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采用旋转牵拉捺正;对照组59例,采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和VAS评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均较治疗前改善,VAS评分较治疗前两组均改善,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牵拉捺正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旋转 捺正
下载PDF
可调性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宗键 李鸾 +2 位作者 刘伟 马骥验 冷向阳 《吉林中医药》 2005年第7期33-33,共1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经关节面桡骨远端屈折经常导致骨关节面不平整、畸形愈合和腕功能障碍[1].笔者采用可调性单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可调性单臂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固定
下载PDF
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宗键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923-7924,共2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3个月内的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将90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通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3个月内的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将90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通痹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3.3%,治疗组的显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慢反应物质、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汤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旋后按摩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6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罗宗键 王孝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旋后按摩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旋后按摩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患者86例,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其优良率89.6%,说明本手法能够有效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旋后按摩
下载PDF
骨质增生止痛丸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宏伟 王旭凯 +1 位作者 罗宗键 冷向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究骨质增生止痛丸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价值,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均实施临床西医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刺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 目的:探究骨质增生止痛丸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价值,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均实施临床西医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刺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50例)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骨质增生止痛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评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与对照组(4.00%)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增生止痛丸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患者满意率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止痛丸 针刺 西医常规治疗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Ⅰ型胶原酶阶段消化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大鼠成骨细胞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长剑 刘建国 +1 位作者 于铁成 罗宗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式,建立成熟合理的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鉴定程序。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阶段消化法来消化新生大鼠乳鼠颅骨,来获得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通过绘制成骨细胞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式,建立成熟合理的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鉴定程序。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阶段消化法来消化新生大鼠乳鼠颅骨,来获得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通过绘制成骨细胞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基质钙结节形成观察;进行钙-钴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鉴定大鼠成骨细胞。结果Ⅰ型胶原酶改良阶段消化法获得的大鼠成骨细胞纯度较高,增殖较快;ALP染色可见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胞浆内棕褐色阳性颗粒;免疫组化法检测I型胶原可见成骨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阳性着色,显微镜计数阳性细胞比例为87.3%;体外培养超过3w的成骨细胞可见基质钙结节形成。结论Ⅰ型胶原酶阶段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胶原酶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旭凯 罗宗键 +1 位作者 王英 李振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91-19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组(治疗组75例)、针刺腰痛穴组(对照组7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方案选择患者。针刺人中穴组(治疗组75例)、针刺腰痛穴组(对照组7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人中穴组总有效率96.0%,针刺腰痛穴组总有效率8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明显,取人中穴疗效优于腰痛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中穴 腰痛穴 急性腰扭伤 评价
下载PDF
微乳丹参酮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长剑 刘建国 +1 位作者 于铁成 罗宗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敏感细胞株(sensitive K562 cell line,KS)及其阿霉素(ADM)耐药株(ADM resistant K562 cell line,KA)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 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敏感细胞株(sensitive K562 cell line,KS)及其阿霉素(ADM)耐药株(ADM resistant K562 cell line,KA)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空白微乳体系作为对照,作用于耐药株,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强度法检测逆转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微乳丹参酮、空白微乳体系及丹参酮均可显著降低KA的耐药性,微乳丹参酮的作用最强,逆转倍数显著高于空白微乳体系和丹参酮两组(P<0.05)。微乳丹参酮、空白微乳体系及丹参酮均可降低KA的P-gp和Bcl-2表达水平,使肿瘤细胞凋亡比率上升,微乳丹参酮的作用最强,使肿瘤细胞在ADM作用下的凋亡比率增加(P<0.05)。三者均可使细胞内ADM药物浓度升高,微乳丹参酮作用后的KA细胞中ADM的浓度最高,与空白微乳体系和丹参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p药物外排和Bcl-2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是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之一。微乳丹参酮有很强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可显著增加KA细胞内ADM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微乳 K562细胞 基因 bcl-2 P糖蛋白 抗药性 多约
下载PDF
低能体外冲击波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李 刘长剑 罗宗键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低能体外冲击波(ESW)对体外培养鼠成骨细胞(ROB)增殖、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方法]每次取6只大乳鼠,取颅盖骨细胞分2瓶培养至第3代备用。取培养第3代ROB,用0.18 mJ/mm2低能ESW不同次数(0,30,60,90,120,150次)刺... [目的]探讨低能体外冲击波(ESW)对体外培养鼠成骨细胞(ROB)增殖、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方法]每次取6只大乳鼠,取颅盖骨细胞分2瓶培养至第3代备用。取培养第3代ROB,用0.18 mJ/mm2低能ESW不同次数(0,30,60,90,120,150次)刺激ROB,用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法检测ROB增殖状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I型胶原表达,观察ROB成骨分化,分析ESW对ROB的影响;然后,选择适当的ESW刺激(120次),并加入PKC抑制剂H7或者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上述ROB增殖、分化及p38MAPK磷酸化激活状况变化。[结果]ESW0.18 mJ/mm2刺激60~150次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ROB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120次刺激促进ROB增殖分化作用最强。PKC抑制剂H7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都能明显抑制120次ESW的这一作用,PKC抑制剂H7能明显抑制ESW作用ROB后磷酸化激活p38MAPK的作用。[结论]适当的ESW应力刺激可能会促进体外培养ROB增殖和成骨分化,PKC和p38MAPK可能都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体外冲击波 PKC P38MAPK 细胞信号转导
下载PDF
威伐光结合中药塌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宏伟 王冠 +2 位作者 罗宗键 王旭凯 冷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威伐光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口服骨质增生止痛丸为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威伐光照射配合中... 目的观察威伐光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口服骨质增生止痛丸为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威伐光照射配合中药塌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塌渍疗法,均1次/d,共治疗14 d,以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做为评价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SA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2组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威伐光照射配合中药塌渍疗法能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伐光 中药塌渍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绍军 王旭凯 +1 位作者 罗宗键 李振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85-1085,共1页
我们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使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和骨疏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各30例,并对两者疗效进行了对比,同时对鹿茸健骨胶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复方鹿茸健骨胶囊 治疗应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疗法 骨密度 血清钙
下载PDF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大伟 宋雪 罗宗键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8期809-81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骨折Evans分型,分别采用空心钉、LPFP、DHS及PFNA内固定治疗,配合补血壮骨中药口服,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3例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畸形...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骨折Evans分型,分别采用空心钉、LPFP、DHS及PFNA内固定治疗,配合补血壮骨中药口服,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3例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畸形愈合2例、肢体短缩1例、髋内翻和继发骨折0例、内固定物断裂松动3例。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评分,优(≥90分)29例,良(80~89分)28例,差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5%。结论空心钉、LPFP、DHS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以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黄芪 熟地黄 骨碎补
下载PDF
丹归消肿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大伟 宋雪 +1 位作者 罗宗键 冷向阳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主要观察外敷丹归消肿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辽源七厘散组),丹归消肿膏组治疗后12 h、1 d、2 d、3 d、5 d和7 d观察组织损伤证候指数。48只Wistar大鼠制... 目的主要观察外敷丹归消肿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辽源七厘散组),丹归消肿膏组治疗后12 h、1 d、2 d、3 d、5 d和7 d观察组织损伤证候指数。48只Wistar大鼠制成动物模型,进行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丹归消肿膏组的损伤症候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第5天丹归消肿膏组在降低损伤症候指数上好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归消肿膏能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P<0.01,P<0.05)。丹归消肿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结论丹归消肿膏外敷治疗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归消肿膏 中药外敷 急性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骨痿灵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东平 罗宗键 闻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882-883,共2页
目的:评价骨痿灵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骨痿灵胶囊治疗组和抗骨增生胶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骨痿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口服抗骨增生胶... 目的:评价骨痿灵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骨痿灵胶囊治疗组和抗骨增生胶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骨痿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口服抗骨增生胶囊,每次3 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服用4周。疗程结束后评定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痿灵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灵胶囊/治疗应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肝肾亏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