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与慢性肾脏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与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庚鑫 张格第 +2 位作者 郭敏 罗富里 晏子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7-2186,共10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是参与基因调控网络的重要因子。中外大量研究表明,部分microRNA的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是参与基因调控网络的重要因子。中外大量研究表明,部分microRNA的异常表达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如As的病理进程,被确定为CKD As的病理相关因子,应用microRNA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独特优势和CKD As潜在治疗靶点的作用是现代研究热点。中医认为CKD As病机正虚与邪实夹杂,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中医药通过调控microRNA干预CKD As符合传统“扶正祛邪”治疗原则与现代中医微观辨证理念,以microRNA为切入点研究中医药防治CKD As的具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外microRNA与CKD As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控CKD异常microRNA防治As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便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为临床中医药治疗CKD As提供新的可能途径与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MICRORNA 慢性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微观辨证
下载PDF
肾衰方干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治疗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格第 刘庚鑫 +2 位作者 郭敏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7-575,共9页
目的探究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在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肾衰方干预CKD心肌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6... 目的探究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在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肾衰方干预CKD心肌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6肾切除建立CKD心肌损伤模型,模型建立给予相应的干预2周,然后处死大鼠,取材进行相应的检测:用ELISA法测定大鼠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hs-cTnI);对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RT-PCR测定PINK1、Parkin、P62、LC3B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肾切大鼠PINK1、Parkin、P62、LC3B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K-MB、hs-cTnI明显提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肾切大鼠心肌组织明显紊乱、间质增生、血管壁增厚,呈玻璃样改变,贝那普利组和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尚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中电镜的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INK1、Parkin、P62、LC3B mRNA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PINK1、Parkin、P62、LC3B mRNA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INK1、Parkin、P62、LC3B蛋白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肾衰方低、中、高剂量组的PINK1、Parkin、P62、LC3B蛋白明显升高(P<0.01)。结论5/6肾切CKD心肌损伤大鼠心肌细胞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受到了抑制,肾衰方可以通过激活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其中肾衰方高剂量组线粒体自噬强度相关指标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肾衰方 CKD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心肌损伤的进展概况
3
作者 张格第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密切相关,CKD是CVD的危险因素,CVD是CKD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CKD心肌损伤的治疗和研究。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活动耐量的下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密切相关,CKD是CVD的危险因素,CVD是CKD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CKD心肌损伤的治疗和研究。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活动耐量的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基础慢性病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的发病较前明显升高,这些基础病都会危害心脏和肾脏的健康,鉴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因此CKD和CVD的人数也有明显的增长,为研究CKD心肌损伤提出了客观要求。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日益受到关注,且随着中医临床医家们的不断努力,在CKD心肌损伤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将系统总结和归纳目前中西医治疗CKD心肌损伤的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慢性肾脏病心肌损伤 进展 研究概况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肾衰方治疗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张格第 刘庚鑫 +1 位作者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5,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肾衰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http://herb.ac.cn/)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信息,...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肾衰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http://herb.ac.cn/)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信息,然后通过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人类靶点和规范基因名;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选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建立“肾衰方”抗CKD心肌损伤的基因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主要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和构建PPI网络图,最后用DAVID平台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P<0.05)和Gene Ontology(GO)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经过筛选,肾衰方活性化合物为252个;肾衰方与CKD心肌损伤共同靶点649个,其中AKT1、TNF、MAPK3、VEGFA可能是肾衰方治疗CKD心肌损伤的重要靶点;进行GO分析,得到Biological precess(BP)1485条目,Celler component(CC)176条目,Molecular function(MF)386条目,其中富集基因数量最多的条目为plasma membrane、cytosol、cytoplasm,分别分布了313、304、276个基因;进行KEGG分析,肾衰方治疗CKD心肌损伤参与的通路可能有HIF-1α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通路、PI3K-AKT通路、Insulin resistance通路等。结论肾衰方可能通过参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等多重机制发挥心肾保护作用,其中PI3K/AKT和MAPK可能是重要的调节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肾衰方 CKD 心肌损伤
下载PDF
HDAC6抑制剂通过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线粒体稳态和EMT改善糖尿病肾病
5
作者 陈小丽 罗富里 童梦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80,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s 6,HDAC6)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Tubastatin A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和Tubastatin A组。DN组和...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s 6,HDAC6)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Tubastatin A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和Tubastatin A组。DN组和Tubastatin A组行包膜下肾切除术以切除右肾,并通过腹膜内注射STZ诱导DN。Tubastatin A组接受Tubastatin A治疗,每3 d 1次,连续治疗8周。RNA测序分析DN组和Tubastatin A组肾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估线粒体受损情况,以及DHE染色估计肾组织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将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mice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 mGEC)暴露于高葡萄糖(high glucose, HG)培养基或40 mmol/L甘露醇(对照),加入或不加入Tubastatin A处理。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HDAC6、肾损伤标志物KIM1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线粒体ROS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N小鼠肾组织和暴露于HG的mGEC细胞中HDAC6表达上调,并与KIM1水平升高一致。组织学分析显示DN小鼠的显著形态学变化,包括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系膜基质积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出现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astatin A治疗缓解了这些不良改变。与对照DMSO相比,Tubastatin A在HG处理下显著降低了mGEC细胞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ar1,KIM1)、HDAC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表达(P<0.05),并上调E-钙粘蛋白表达(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Tubastatin A组小鼠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比例较DN组显著降低(P<0.01)。Tubastatin A组小鼠肾组织中ROS水平较DN组降低(P<0.01)。RNA测序结果表明,与DN组小鼠相比,Tubastatin A组小鼠肾组织中与ECM-受体相互作用和与三羧酸(TCA)循环相关的基因富集。在mGEC细胞中,Tubastatin A处理下调了HG诱导的mGEC细胞中的线粒体ROS水平(P<0.01),以及减少了细胞凋亡(P<0.05)。结论 Tubastatin A改善了HG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和DN进展,其作用机制与保护线粒体稳态和抑制EMT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Tubastatin A 糖尿病肾病 线粒体 肾小球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肾纤维化微型癥积中医病机探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沈金峰 黄伟 +3 位作者 罗富里 胡芳 谢娟 晏子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76-1178,共3页
依据中医辨证及利用现代医学观察肾纤维化肾脏的病理变化,从而提出肾纤维化的微型癥积理论,并把微型癥积作为肾纤维化独特的病机,且将益气解毒,化瘀消癥法作为肾纤维化微型癥积重要治疗方法。文章主要从微型癥积学说、肾纤维化与微型癥... 依据中医辨证及利用现代医学观察肾纤维化肾脏的病理变化,从而提出肾纤维化的微型癥积理论,并把微型癥积作为肾纤维化独特的病机,且将益气解毒,化瘀消癥法作为肾纤维化微型癥积重要治疗方法。文章主要从微型癥积学说、肾纤维化与微型癥积的关系、肾纤维化微型癥积的病因病机、肾纤维化微型癥积三期特点及肾纤维化微型癥积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癥积 肾纤维化 瘀积
原文传递
初探“玄府司使-周细胞”对肾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伟 沈金峰 +2 位作者 谢娟 罗富里 晏子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75-276,共2页
肾纤维化的产生受多种肾脏疾病的病因影响,最终将导致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发生。近年对肾脏周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能影响肾纤维化的形成,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临床意义。基于中医"玄府"理论,发现其与周细胞存有密切关联... 肾纤维化的产生受多种肾脏疾病的病因影响,最终将导致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发生。近年对肾脏周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能影响肾纤维化的形成,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临床意义。基于中医"玄府"理论,发现其与周细胞存有密切关联,故文章将以"玄府司使-周细胞"为契合点深入其对肾纤维化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周细胞 肾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UUO大鼠中β-catenin、MMP7、PAI-1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伟 沈金峰 +1 位作者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9-1082,I0006-I0007,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MMP7、PAI-1因子及该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影响,阐述肾衰泄浊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将SD雌性大鼠7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MMP7、PAI-1因子及该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影响,阐述肾衰泄浊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将SD雌性大鼠7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泄浊汤组、补虚方组、袪邪方组、盐酸贝那普利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14天处死,取肾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β-catenin、MMP7及PAI-1蛋白在肾间质的表达情况,另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β—cateninmRNA的表达。结果:经HE、Masson染色后,从不同时间段观察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的病理表现,术后7 d相对以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术后14 d以纤维化和炎症为主,特别是模型组更为明显,假手术组在各时期无明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MMP7蛋白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以肾衰泄浊汤组更加明显(均P<0.05);而PAI-1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尤以肾衰泄浊汤组更佳(均P<0.05)。原位杂交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β-catenin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各治疗组β-cateninmRNA表达较同时期的模型组减少显著(均P<0.05),尤以肾衰泄浊汤组更明显。结论:复方肾衰泄汤可通过调节UUO大鼠肾间质的MMP7、PAI-1蛋白及β-catenin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达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泄浊汤 MMP7 PAI-1 Β-CATENIN 肾间质纤维化
原文传递
肾衰方及其拆方对肾间质纤维化Wnt4、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金峰 罗富里 +1 位作者 黄伟 晏子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50-405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Wnt4、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术后7、14 d分别观察检测24 ...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Wnt4、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术后7、14 d分别观察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梗阻侧大鼠肾组织Wnt4、β-catenin含量的表达。结果 7、14 d时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4、β-catenin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与模型组比较,经肾衰方、祛邪方、补虚方和贝那普利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4、β-catenin水平明显降低(P <0.05),第14 d肾衰方优于其拆方(祛邪方、补虚方)及贝那普利(P <0.05)。结论肾衰方及其拆方可能是通过抑制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减轻肾间质的纤维化,改善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且肾间质纤维化中医为本虚标实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方 Wnt4 Β-CATENIN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肾纤维化中医病机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沈金峰 胡芳 +2 位作者 黄伟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48-1549,1613,共3页
肾纤维化是各类肾系疾病进展至终末肾衰竭的共同病理改变。大量的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中医药在延缓肾纤维化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医... 肾纤维化是各类肾系疾病进展至终末肾衰竭的共同病理改变。大量的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中医药在延缓肾纤维化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医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进展尚缺乏理论探讨。我们认为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为"虚、湿、瘀、毒",虚、湿、瘀、毒形成的中医微型癥积与现代医学认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肾纤维化形成的病理过程极其相似,并通过现代中药分子研究进一步佐证肾纤维化中医病机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肾纤维化 中医
下载PDF
从浊邪论治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金峰 胡芳 +3 位作者 黄伟 杨芸琪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通过梳理及分析浊的定义以及浊邪隐匿性、弥散性、缠绵难愈性、暗耗性、杂合性、驱下性、易阻性、易蒙蔽清窍的特性,进一步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以正虚邪伏为核心,深入阐述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并以因势利导之法为治疗原则,进... 通过梳理及分析浊的定义以及浊邪隐匿性、弥散性、缠绵难愈性、暗耗性、杂合性、驱下性、易阻性、易蒙蔽清窍的特性,进一步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以正虚邪伏为核心,深入阐述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并以因势利导之法为治疗原则,进一步阐述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希望能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 慢性肾脏病 病机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肾获益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富里 蔡得汉 +1 位作者 杨林 李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心肾获益。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 目的:系统评价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心肾获益。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应文献,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检索关于ACEI/ARB类药物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使用RevMan5.1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如下:(1)ACEI/ARB组患者残余肾功能、24h尿量、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WMD=0.47,95%CI 0.32~0.62,P<0.000 01)、(WDM=197.66,95%CI140.78~254.54,P<0.000 001)(WMD=0.11,95%CI 0.00~0.22,P=0.04);(WMD=4,95%CI-2.46~10.46,P=0.22)。(2)ACEI/ARB组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WMD=-1.32,95%CI-2.17^-0.47,P=0.002),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小于对照组患者(WMD=-3.39,95%CI-4.26^-2.51,P<0.0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WMD=0.60,95%CI-0.81~2.02,P=0.40);(3)ACEI/ARB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差异(WMD=0.04,95%CI-0.015~0.23,P=0.67)。结论:荟萃分析证实ACEI/ARB类药物可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但缺乏数据证实ACEI/ARB类药物减少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林 罗富里 +2 位作者 李赟 文君 徐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2-1388,共7页
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 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评价此方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以磺化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通过荧光显微镜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锥虫蓝染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CCK-8比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功能;成脂、成骨诱导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功能。结果与结论:(1)全骨髓培养法培养2周,可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达CD90,CD29,不表达CD34和CD45。(2)以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成功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Lewis X(Sle X)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且对细胞活性、增殖、分化功能影响不大。(3)运用这种方法对细胞进行表型修饰,操作技术简单,修改效率可达88%,有望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率,未来会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磺化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外泌体中自噬相关microRNA表达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晏子友 万鸣宏 +5 位作者 杨林 杨芸琪 黄伟 沈金峰 罗富里 皮持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外泌体中自噬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RTEC,常氧及缺氧分别处理RTEC,采用ExoQuick-TC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蛋白浓度定量鉴定并比较外泌体的特性,采用逆转录聚... 目的观察缺氧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外泌体中自噬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RTEC,常氧及缺氧分别处理RTEC,采用ExoQuick-TC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蛋白浓度定量鉴定并比较外泌体的特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RTEC外泌体中自噬相关miRNA-30b、miRNA-30c、miRNA-214、miRNA-183、miRNA-200a表达量。结果缺氧状态下肾小管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外观无明显变化,缺氧48 h外泌体/细胞蛋白比值明显上升,明显高于常氧组,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外泌体自噬相关miRNA表达逐渐上升,缺氧组各时间段自噬相关miRNA-30b、miRNA-30c、miRNA-214、miRNA-183、miRNA-200a含量均高于常氧组,且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上升。结论缺氧可改变肾小管细胞分泌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表现为自噬相关miRNA表达上调,这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重要脏器出现自噬行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外泌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MIRNA
下载PDF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得汉 罗富里 +4 位作者 刘鸿 魏小昌 杨林 钟爱民 李赟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对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置管组(A组)与X线辅助导...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对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置管组(A组)与X线辅助导管定位组(B组)各62例,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35/27例比40/22例,平均年龄(岁)37.5±10.2比39.6±11.8;A组采用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B组步骤同A组,但在收紧荷包前用小C臂机行盆腔X线检查,见导管腹内端位于真骨盆内.比较2组术后腹腔出血、管周渗漏和1月及1年内导管移位、网膜包裹、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A、B2组患者术后的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6.5% (P=0.3994);2组均无渗漏;A、B两组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6.4%、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21),1月内网膜包裹(0比1.6%,P=0.3154)及腹膜炎(1.6%比0,P=0.3154)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1年内导管移位(3.2%比1.6% P=0.5587)、网膜包裹(0比0)及腹膜炎(1.6%比1.6%)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腹腔出血、渗漏、导管移位、腹膜炎及网膜包裹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较B组高,分别为16.1%、11.3%,但2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237).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可显著减少近期(1月内)导管移位的发生,降低1年内腹膜透析置管术总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置管术 导管定位 并发症
下载PDF
从“Wnt/β-catenin-伏毒”论肾纤维化病因病机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金峰 罗富里 +2 位作者 胡芳 黄伟 晏子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2,共3页
肾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肾性疾病发展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大量实验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可延缓肾纤维化进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相关蛋白突变及... 肾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肾性疾病发展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大量实验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可延缓肾纤维化进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相关蛋白突变及异常介导肾纤维化发生过程与伏毒病理过程有着相似之处,而它介导炎症状态也与中医内生伏毒"湿(浊、痰)、瘀、毒"类同,肾纤维现代病理观也同中医伏毒所致的微型癥积相似。故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的关系、肾纤维化病因病机与伏毒关系、肾纤维化中西医病理观、中医药延缓肾纤维化进展机制方面来探讨肾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伏毒 病因病机 肾纤维化
原文传递
肾衰方及其拆方对肾间质纤维化VEGF、VEGFR2、a-SMA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晏子友 杨芸琪 +4 位作者 沈金峰 胡芳 罗富里 黄伟 皮持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5,I0012,I0013,共8页
目的探讨肾衰方及其拆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及VEGF、VEGFR2、a-SMA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建立RIF大鼠模型。将108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 目的探讨肾衰方及其拆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及VEGF、VEGFR2、a-SMA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建立RIF大鼠模型。将108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每组18只。UUO术后1 d起连续灌胃给药3周,肾衰方组、补虚方组、祛邪方组大鼠分别按19.5、9.5、11.0 g/(kg·d)进行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1.05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各组分别在第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检测其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同时计算左肾肾脏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a-SM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VEGF、VEGFR2、a-SMAmRNA的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期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血清BUN、Scr、左肾肾脏脏器指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同时期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血BUN、Scr、肾脏脏器指数均降低(P<0.05),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肾衰方组在降低BUN、Scr、肾脏脏器指数更明显(P<0.05)。(2)肾脏病理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期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胶原阳性面积均增加(P<0.05)。与UUO模型组比较,同时期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胶原阳性面积均降低(P<0.05);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肾衰方组在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胶原阳性面积更明显(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期模型组、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VEGF、VEGFR2、a-SMA蛋白和VEGF、VEGFR2、a-SMAmRNA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同时期肾衰方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贝那普利组VEGF、VEGFR2、a-SMA和VEGF、VEGFR2、a-SMA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肾衰方组降低VEGF、VEGFR2、a-SMA蛋白和VEGF、VEGFR2、a-SMAmRNA表达量更明显。结论肾衰方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VEGFR2、a-SAM蛋白和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方 UUO大鼠 肾间质纤维化 a-SAM VEGF VEGFR2
原文传递
浅谈Wnt/β-cateni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伟 沈金峰 +2 位作者 谢娟 罗富里 晏子友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0-93,共4页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调控,如Wnt/β-catenin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GF及JAK/STAT通路、PI3...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调控,如Wnt/β-catenin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GF及JAK/STAT通路、PI3K通路等[1]。其中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较为深入。目前研究证实在肾组织发育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必需的分子信息传递系统,其表达异常与RIF存在相关联系,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2]。因此,深入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RIF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可为抗RIF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肾衰泄浊汤及组方对UUO大鼠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金峰 黄伟 +1 位作者 罗富里 晏子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37-1641,I0024-I0028,共10页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肾衰泄浊及组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肾间质纤维化中医本虚标实的病机。方法:将72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肾衰泄浊汤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及贝那普利组,每组12只,采...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肾衰泄浊及组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肾间质纤维化中医本虚标实的病机。方法:将72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肾衰泄浊汤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及贝那普利组,每组12只,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肾衰泄浊汤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分别按照肾衰泄浊汤及其组方比例配制,浓缩剂灌胃给药,贝那普利组大鼠给贝那普利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7、14 d处死大鼠。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免疫组化检测Wnt4、β-catenin、E-cadherin含量,原位杂交检测Wnt4、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同时期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各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各组治疗后血尿素氮、清肌酐均有所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同时期模型组Wnt4、β-catenin表达升高(P<0.05),E-cadherin表达下降。与同时期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Wnt4、β-catenin表达下降(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肾衰泄浊汤组优于其他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同时期模型组及各治疗组Wnt4mRNA、β-cateninmRNA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Wnt4mRNA、β-cateninmRNA表达下降(均P<0.05),尤以肾衰泄浊汤组效果最好。结论:肾衰泄浊汤及其组方可能是通过抑制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达到改善肾功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且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肾衰泄浊汤 WNT/Β-CATENIN
原文传递
尿毒症毒素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外泌体分泌miR-22促进心肌细胞自噬 被引量:5
20
作者 晏子友 魏志鑫 +1 位作者 罗富里 万鸣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毒素微环境下巨噬细胞外泌体分泌微小RNA-22(miR-22)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硫酸吲哚酚(I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并将其与H9c2细胞共培养,RT-qPCR检测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中miR-22的表达水平,CC... 目的:探讨在尿毒症毒素微环境下巨噬细胞外泌体分泌微小RNA-22(miR-22)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收集硫酸吲哚酚(I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并将其与H9c2细胞共培养,RT-qPCR检测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中miR-22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H9c2细胞的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63及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结果:在IS刺激下,巨噬细胞中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6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同时IS组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中miR-22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 01)。随着共培养体系中巨噬细胞外泌体浓度的增大,H9c2细胞的活力逐渐降低(P<0. 05),并且巨噬细胞外泌体的刺激降低了H9c2细胞P62的表达,并促进了LC3-Ⅰ向LC3-Ⅱ转化,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性(P<0. 05)。在巨噬细胞外泌体刺激下,miR-22模拟物转染的H9c2细胞与相应阴性对照miRNA转染的细胞相比,具有更高的LC3-Ⅱ/LC3-Ⅰ比率(P<0. 05)及更低的P62蛋白表达量(P<0. 05);而转染miR-22抑制物则产生了相反的结果。结论:IS刺激的巨噬细胞可通过外泌体途径上调心肌细胞miR-22表达,促进心肌细胞的自噬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硫酸吲哚酚 微小RNA-22 巨噬细胞 外泌体 心肌细胞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