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向信任的算法个性化推荐——“一键关闭”的法律反思
1
作者 林嘉 罗寰昕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共10页
个性化推荐主要面临威胁人类主体自主性、“信息茧房”与“回音室”效应、大数据“杀熟”方面的质疑。“一键关闭”功能因能够实现隐私个人控制、促进信息自由流通和预防价格歧视而被推崇。然而,用户往往缺少隐私自治能力,个性化推荐造... 个性化推荐主要面临威胁人类主体自主性、“信息茧房”与“回音室”效应、大数据“杀熟”方面的质疑。“一键关闭”功能因能够实现隐私个人控制、促进信息自由流通和预防价格歧视而被推崇。然而,用户往往缺少隐私自治能力,个性化推荐造成群体极化之前首先具有议程凝聚、促进交往的价值,以关闭个性化推荐来解决价格歧视存在目标和手段的错位。“一键关闭”不仅难以符合规制预期,其自身还存在可操作度低和所承载公共价值模糊的弊端。个性化推荐的治理应以算法向善为方向,通过打造以信任为中心的透明可解释、用户交互友好的算法推荐,发挥个性化推荐的公共价值,增进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算法规制 可信算法 隐私个人控制 “信息茧房”
下载PDF
数字权力治理中的社会法定位与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嘉 罗寰昕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6,共9页
以平台为代表的“数字权力”的崛起是数字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传统公私法治理在数字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挑战。数字权力治理中所呈现的聚焦社会利益、侧重调整不平等关系、多种调整模式共存的特征与社会法的原理和规范相契合。数字权力... 以平台为代表的“数字权力”的崛起是数字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传统公私法治理在数字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挑战。数字权力治理中所呈现的聚焦社会利益、侧重调整不平等关系、多种调整模式共存的特征与社会法的原理和规范相契合。数字权力的社会法治理进路在以和谐信任为价值理念、以利益平衡为基本原则、以协同共治为治理方法下推进,力图充分发挥社会法在社会利益调节、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强化社会法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权力 数字社会治理 社会法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算法控制视域下平台用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寰昕 《交大法学》 2023年第2期74-88,共15页
“算法控制”描述的是平台应用算法控制劳动力与劳动过程的用工事实。对“算法控制”进行从属性检验,人格从属性的检验要素可从指示与服从、监督与惩罚、考核与薪酬方面考察;经济从属性的判断可从经济依赖性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角... “算法控制”描述的是平台应用算法控制劳动力与劳动过程的用工事实。对“算法控制”进行从属性检验,人格从属性的检验要素可从指示与服从、监督与惩罚、考核与薪酬方面考察;经济从属性的判断可从经济依赖性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角度展开;对于利用算法实质实施劳动管理的平台,应认定其用工关系具备组织从属性。以“专送骑手”为分析样本,“算法控制”揭示其存在“共同雇主的劳动关系认定困境”。对此,规制重心应从“劳动关系”转向“劳动权利”,将共同雇主管理下用人单位如何归属的难题转化为共同雇主内部的用工责任如何分担的问题。平台处于平台用工生态的关键环节,控制核心劳动条件,应承担“守门人”责任。“从‘劳动关系’到‘劳动权利’”之提倡,强调对具有一定程度从属性的平台从业者予以相应劳动保护,对其他类型平台用工的劳动保护研究亦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控制 平台用工 劳动关系认定 劳动权利
下载PDF
隐私政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合同、基准到信任背书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寰昕 《南大法学》 2023年第5期103-120,共18页
告知同意原则下的隐私政策长期伴随对于其合同性质的争议。赞成意见认为告知同意结构符合合同订立要素,且企业自律行为能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反对意见针对“同意困境”,并指出基于隐私政策的违约救济存在局限性。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加... 告知同意原则下的隐私政策长期伴随对于其合同性质的争议。赞成意见认为告知同意结构符合合同订立要素,且企业自律行为能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反对意见针对“同意困境”,并指出基于隐私政策的违约救济存在局限性。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加强促使隐私政策从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合同法模式向以法定义务为内容的隐私基准转变。隐私基准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个人信息主体应享有的最低程度的个人信息保护。受基准法的影响,隐私政策转而演变为对隐私基准的解释说明。作为合规象征的隐私政策面临“符号化”质疑,体现为书面合规形式化和隐私基准调整范围的有限性。隐私政策的未来图景是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信任背书,为此应统筹法律基准与平台自治,即不断推动隐私政策与数据实践融合,鼓励以隐私承诺与信义义务充实个人信息保护,并增强针对隐私问题的社群沟通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政策 隐私基准 企业合规 数字信任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国际知名媒体社交平台视频报道影响力研究--以RT的YouTube英文主账号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玉鼐 罗寰昕 《对外传播》 2017年第9期62-65,78,共5页
近年来,Facebook、YouT ube、Twitter等社交平台发展迅猛,不仅用户数量逐年攀升,而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上述三家社交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已分别达到20亿、15亿、3亿。同时,专业机构的调研显示,201... 近年来,Facebook、YouT ube、Twitter等社交平台发展迅猛,不仅用户数量逐年攀升,而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上述三家社交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已分别达到20亿、15亿、3亿。同时,专业机构的调研显示,2016年,多达63%的美国成年人使用社交平台获取新闻,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 YOUTUBE 百分位数 传播能力 社会类 政治类 名第 研究人士 奇闻趣事 广告宣传
下载PDF
国家领导人海外社交媒体报道效果评估与优化思考--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2017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Twitter报道观察
6
作者 朱智宾 蒋玉鼐 罗寰昕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2-75,共4页
如今,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庞大、影响范围广泛,不仅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而且日益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和领导人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探寻国家领导人报道在海外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本文对我国三家央媒2017年上半年在Twitter发布的习近平... 如今,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庞大、影响范围广泛,不仅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而且日益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和领导人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探寻国家领导人报道在海外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本文对我国三家央媒2017年上半年在Twitter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报道进行了梳理统计与效果评估,以期为相关媒体优化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媒 社交媒体 TWITTER 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