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儿童致腹泻肠道沙门菌血清型/群和耐药性-双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珑慧 华春珍 +3 位作者 何娟妃 周明明 周瑾思 罗巧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7-832,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沙门菌肠炎病原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两家三甲医院沙门菌肠炎患儿的病原菌血清型/群和耐药性,沙门菌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血... 目的了解儿童沙门菌肠炎病原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两家三甲医院沙门菌肠炎患儿的病原菌血清型/群和耐药性,沙门菌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结果共分离出肠道沙门菌1014株,男性占55.7%,患儿中位年龄为14(9~26)月。门诊患儿粪便沙门菌培养阳性率15.2%,显著高于住院患儿(2.3%,P<0.001);7月份分离率最高达9.53%。肠道亚种占99.9%,其中B群占67.3%,C群、D群、E群和不能分群分别占13.0%、11.9%、5.2%和2.5%。鼠伤寒血清型最常见(占48.7%),且其构成比有逐年增加趋势(χ2=11.74,P=0.008)。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5%、70.7%、25.3%、39.0%、10.9%和1.4%,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环丙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结论肠道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不同血清型/群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别显著,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血清型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2019—2022年某院213例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菌株表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珑慧 何娟妃 +2 位作者 罗巧二 严荧燕 邱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菌株表型,为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细菌培养证实沙门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菌株血清型及耐药模式。结果 沙门菌213株,来自粪便、血液和脓液分别占86.4%...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菌株表型,为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细菌培养证实沙门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菌株血清型及耐药模式。结果 沙门菌213株,来自粪便、血液和脓液分别占86.4%、13.1%和0.5%。来自男性54.6%,77.9%为2岁以下儿童。6月份血流感染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1.8%vs10.1%,P=0.027)。非伤寒血清型99.5%,以鼠伤寒血清型最常见(61.0%),伤寒血清型0.5%。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0.4%、63.5%、29.1%、18.8%、2.6%、2.4%、34.3%和0.5%,血流来源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显著低于肠道来源株(P<0.05)。93.0%的患儿有发热,92.5%的患儿有肠炎症状。与非血流感染组相比,血流感染组的年龄较大,首诊病程和住院时间较长,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值)较大(P<0.05)。209例患儿经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除1例转院失访外均治愈,其中67例使用过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肠炎患儿排菌时间最长3个月。结论 沙门菌感染以夏季2岁以下儿童多见,对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肠道来源菌株的耐药率高于血流来源菌株,临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感染的患儿可考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临床特点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首次热性惊厥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巧二 陈盛 李泽宜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期3-4,6,共3页
目的了解小儿首次热性惊厥(FC)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病史资料并完善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查,对照组按年龄配对,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6例FC患儿中,<1岁占21.5%,1~3岁占57.0%,>3岁占2... 目的了解小儿首次热性惊厥(FC)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病史资料并完善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查,对照组按年龄配对,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6例FC患儿中,<1岁占21.5%,1~3岁占57.0%,>3岁占21.5%;热程24 h内占78.6%,夏秋季发病占65.2%,原发病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肠炎分别占78.5%和18.0%;FC组惊厥家族史、BALP增高的比例、39.1℃以上高热发生率和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C家族史、6个月至3岁年龄、夏秋季节、39.1℃以上高热、热程24 h内和机体缺钙均为FC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个体积极退热镇静是预防F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热性惊厥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罗巧二 徐宗秀 《现代实用医学》 2004年第5期295-295,301,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AHS)的病因 ,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8例小儿AH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小儿AHS患者小于 3岁者占 6 1.1% ,多因感染 (33.3% )、脑外伤 (2 2 .2 % )引起 ,治疗后患儿语言障碍恢复较...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AHS)的病因 ,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8例小儿AH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小儿AHS患者小于 3岁者占 6 1.1% ,多因感染 (33.3% )、脑外伤 (2 2 .2 % )引起 ,治疗后患儿语言障碍恢复较快 ,惊厥严重者偏瘫恢复慢。 结论 小儿AHS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主要是感染、脑外伤等 ,临床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及早控制惊厥 ,对减少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偏瘫综合征/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治疗频度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方春艳 屠友权 +3 位作者 宾乐琳 张玲 罗巧二 黄明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1期53-5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比较,探讨其在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过程中的最佳治疗频度。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科治疗的17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其中70例予常规治疗(... 目的通过对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比较,探讨其在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过程中的最佳治疗频度。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科治疗的17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其中70例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一天一次(qd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天一次(qod组),观察三组的治疗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qd组的总有效率在疗程的7 d、14 d、28 d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d u=3.6037,P<0.05;14 d u=4.1778,P<0.05;28 dχ~2=8.0956,P<0.05);qod组的总有效率在疗程的28 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7,P<0.05),但在疗程的7 d、14 d时,虽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 u=0.4843,P>0.05;14 d u=1.8755,P>0.05);qd组的总有效率在7 d、14 d明显高于q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d u=2.8328,P<0.05;14 d u=2.2417,P<0.05),但28 d时,qd组和qod组的总有效率接近,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0.3534,P>0.05)。结论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qod组治疗成本更低,更能减轻患儿经济、精神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小儿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成人和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方春艳 范小琴 +3 位作者 屠友权 张玲 罗巧二 黄明海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成人和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成人患者及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的4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 目的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成人和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成人患者及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的4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209例成人患者和232例儿童患者)和观察组(包括213例成人患者和236例儿童患者)。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各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成人观察组痊愈率为47.89%(102例),与成人对照组(30.14%,63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观察组痊愈率为65.25%(154例),与儿童对照组(48.28%,11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成人观察组,无效率明显低于成人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儿童对照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成人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提高的百分比在儿童和成人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4周均未发生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少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未经处理自行恢复。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儿童预后较成人好;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较常规治疗疗效显著,其疗效提高的百分比在儿童和成人中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巧二 何娟妃 华春珍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2月诊断为尿路感染的306例病人,常规进行中段尿培养,并对鉴定的致病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分离到致病菌,阳性率5... 目的了解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2月诊断为尿路感染的306例病人,常规进行中段尿培养,并对鉴定的致病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分离到致病菌,阳性率53.75%,最常见者为肠杆菌科细菌,构成比达67.5%(110株,包括大肠杆菌46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阴沟肠杆菌13株,变形杆菌7株、绿脓杆菌6株,等);肠球菌达16.0%(共26株);葡萄球菌15.3%(25株)。药敏试验结果几乎所有的肠杆菌科细菌都对亚胺培南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5种主要致病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也在50~91.3%不等,但对青霉素类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71.4~1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达96.2%,而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0%、100%和1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小儿尿路感染的三大类常见致病菌。除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其它主要致病菌耐药现象都较严重。治疗上复方新诺明是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的价廉而有效的药物,而亚胺培南则是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最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泌尿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郭红苗 罗巧二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S1期78-90,共2页
本院NICU从1991年6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123例,治愈88例,死亡35例。本文就35例死亡病例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关键词 死亡相关因素 NRDS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病例 肺出血 酸中毒 肺表面活性物质 赵孟
下载PDF
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及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凤敏 郁玉波 +4 位作者 崔英波 罗巧二 章晓军 胡卓杰 骆纯才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其生命质量更受重视,为探讨VLBWI的生长发育及其相关因素,我们于1999年5月~1999年8月对本院治愈或好转出院的VLBWI 31例进行随访,报道如下。...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其生命质量更受重视,为探讨VLBWI的生长发育及其相关因素,我们于1999年5月~1999年8月对本院治愈或好转出院的VLBWI 31例进行随访,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随访对象:1996~1999年在本院NICU治愈或好转出院的VLBWI 31例,出生体重均小于1500g。其中男15例,女16例。住院时临床资料见表1(部分患儿无围生期高危因素,部分患儿存在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 生长 发育 VLBWI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托特罗定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106例
10
作者 沈珑慧 罗巧二 《海峡药学》 201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用托特罗定治疗106例诊断为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06例患儿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8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1%。106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作...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用托特罗定治疗106例诊断为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06例患儿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8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1%。106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托特罗定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神经性尿频 托特罗定
下载PDF
2009~2010年儿童血培养283株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巧二 何娟妃 陈盛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9期138-140,共3页
目的了解笔者医院儿童血培养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菌种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血标本增菌、划种后以细菌鉴定卡和药敏卡经Vitek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年6月~2010年12月... 目的了解笔者医院儿童血培养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菌种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血标本增菌、划种后以细菌鉴定卡和药敏卡经Vitek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年6月~2010年12月共分离到葡萄球菌283株,分离率为1.4%,占阳性结果的构成比达58.0%,其中83.4%的菌株来自新生儿;最多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占48.4%,其次是模仿葡萄球菌,占13.4%,第3位是溶血葡萄球菌,占12.7%。药敏结果显示98.8%的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G耐药,76.7%的菌株对苯唑西林耐药,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6%、60.1%、39.6%、38.9%和33.9%。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5.7%,显著低于模仿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中97.4%(χ2=13.44,P<0.05)和94.4%(χ2=10.23,P<0.05)的耐药率。结论儿童血培养来源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维持在高水平,但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低于其他菌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血培养 儿童 耐药性
下载PDF
新生儿B组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露艳 华春珍 +2 位作者 罗巧二 卢洪萍 李建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1605-1609,共5页
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亦称无乳链球菌,能引起牛乳房炎,严重危害畜牧业。研究发现GBS也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临床病死率高,有颅内感染的幸存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 牛乳房炎 链球菌败血症 无乳链球菌 临床病死率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感染 早发型 脑脊液培养 经验性用药 药敏情况
下载PDF
颅内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与烯醇化酶和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春艳 吴菱 +3 位作者 屠友权 黄明海 罗巧二 狄亚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69-28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致颅内感染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降钙素原(PCT)的变化,为小儿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内诊治...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致颅内感染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降钙素原(PCT)的变化,为小儿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内诊治的颅内感染患儿100例,其中细菌感染组38例,病毒感染组62例,入院后24 h内检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NSE和PCT水平。结果两组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gG、IgA、IgM、NSE、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IgG、IgA、IgM、NSE、PCT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IgG、IgA、IgM、PCT水平无相关性,NSE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颅内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NSE、PCT水平存在不同,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病原体 血清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晓辉 黄明海 罗巧二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健康体检儿童和46例脓毒症患儿入院第1天血清HMGB1浓度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对脓毒症患儿进行急性...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健康体检儿童和46例脓毒症患儿入院第1天血清HMGB1浓度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对脓毒症患儿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于入院后第3、5天同样采集上述指标,将HMGB1与PCT及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儿童脓毒症组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8±1.54) ng/ml,(20.32±1.29) ng/ml,(12.84±1.06) ng/ml vs (1.52±0.29) ng/ml,P<0.05],脓毒症组各时间点间HMGB1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MGB1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 =0.931,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15,P<0.05).结论 儿童脓毒症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症介质 儿童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炎儿童血浆MBL水平及其基因5′端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春珍 孙莉颖 +2 位作者 罗巧二 冷贵兰 尚世强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为研究外阴阴道炎患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5′端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血浆MBL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MBL浓度,采用序列分析法检测5′端非翻译区(5′UT)SNP。基因变异频率的计算比较采用SHEsis软件,组间MBL浓度比... 为研究外阴阴道炎患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5′端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血浆MBL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MBL浓度,采用序列分析法检测5′端非翻译区(5′UT)SNP。基因变异频率的计算比较采用SHEsis软件,组间MBL浓度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研究总体血浆MBL范围为3~6 418 ng/ml,对照组和疾病组中位数分别为1 360 ng/ml和1 064 ng/ml,疾病组MB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2.259,P=0.024)。研究总体5′UT+4位点的变异频率为0.055,疾病组的变异频率为0.078,高于对照组中0.028的频率(2χ=4.746,P=0.029)。所有样本5′UT区已知SNP位点+1位点和+26位点均无变异发现,5′UT区序列全长无新突变发现,+4位点等位基因CC型和CT型血浆MBL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376,P=0.707)。MBL基因5′UT区+4位点的变异和低血浆MBL浓度可能与患儿罹患外阴阴道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外阴阴道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儿童
原文传递
正丁酸钠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幼鼠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乔晓辉 黄明海 罗巧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丁酸钠(SB)对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幼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1月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s组,n=32),颈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PLY脑损伤组(PLY组,n=32),颈外动脉注射PLY;SB治疗组(SB组,... 目的探讨正丁酸钠(SB)对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幼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1月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s组,n=32),颈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PLY脑损伤组(PLY组,n=32),颈外动脉注射PLY;SB治疗组(SB组,n=32),颈外动脉注射PLY后即刻静脉注射SB。于注射药物后24、48h取上腔静脉血留取备用,并处死动物,制备脑组织标本,干湿质量法测定其脑组织含水量(BWC),甲酰胺法测定伊文思兰(E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NF—KB)水平。结果PLY组、SB组各时间点脑组织BWC、EB水平及血HMGB1、NF-κB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P〈0.05),且SB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低于PLY组(P〈0.05)。PLY组及SB组中HMGB1水平与NF—KB、BWC、EB水平呈正相关(r=0.817~0.917,P〈0.05)。结论正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减轻HMGB1的表达而对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类 治疗应用 脑损伤 药物疗法 脑损伤 化学诱导 链球菌溶血素类 副作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NF-κB
原文传递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玲 黄明海 罗巧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诊治BICE患儿42例的临床资料及出院随访结果。结果 BICE多发于12~24月龄婴幼儿(66.7%);发病季节以10月至次年3月(7...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诊治BICE患儿42例的临床资料及出院随访结果。结果 BICE多发于12~24月龄婴幼儿(66.7%);发病季节以10月至次年3月(73.8%)为主;惊厥多发生在病程<3 d(80.9%)时,可丛集性发作,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要形式。血液生化指标、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胃肠炎急性期惊厥发作间期90.5%(38/42)的脑电图( EEG )正常,但9.5%(4/42)的患儿EEG额区/中央区尖波偶发尖波。42例出院后其中3例因住址搬迁失访,39例随访12个月,其中38例患儿均未发生惊厥,1例出院后2个月内因呼吸道感染后发生惊厥1次。结论 BICE好发于婴幼儿期,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大部分患儿EEG基本正常,少部分患儿EEG异常,急性期以对症治疗为主,97.4%(38/39)的患儿可治愈,仅2.6%(1/39)的患儿有惊厥再发的风险,应警惕癫疒间的可能。发作间期脑电图情况可作为评估患儿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并发症 癫疒间 正常新生儿 并发症 脑电描记术 预后
原文传递
2011至2015年181例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华春珍 俞蕙 +15 位作者 庄捷秋 李小露 许红梅 罗巧二 卢洪萍 俞惠民 曹云 陈益平 张婷 景春梅 杜立中 王传清 林振浪 张泓 陈学军 华子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7-581,共5页
目的 了解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模式,为临床经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7家三甲医院(浙江4家、上海2家、重庆1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和脑脊液培养为无乳链球菌的患... 目的 了解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模式,为临床经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7家三甲医院(浙江4家、上海2家、重庆1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和脑脊液培养为无乳链球菌的患儿,回顾分析临床特点、耐药模式、治疗及转归。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确诊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181例,男86例,女95例。患儿年龄1 d-9岁,中位数13 d,早产儿30例。自然分娩127例(70.2%)。早发型(〈7 d)患儿自然分娩[81.7%(58/71)比62.3%(66/106)]、胎膜早破[25.4%(18/71)比3.8%(4/106)]、气促呻吟[43.7%(31/71)比15.1%(16/10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7-89 d),而发热[25.4%(18/71)比85.8%(91/106)]、合并化脓性脑膜炎[29.6%(21/71)比53.8%(57/106)]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P均〈0.05)。78例(43.1%)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59例(87.8%)患儿血培养前未使用过抗生素。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8.9%、99.0%、99.0%,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68.0%和34.0%。研究中仅39例(22.0%)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单药治疗,80例(45.2%)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61例(34.5%)病原明确后仍应用美罗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154例治愈或好转,19例死亡,其中13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8例自动出院后失访。结论 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病死率较高,青霉素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临床应根据该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多中心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炎患儿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浆蛋白表达水平 被引量:3
19
作者 华春珍 孙莉颖 +3 位作者 罗巧二 冷贵兰 尚世强 徐静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炎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变化及mbl2外显子1区SNP位点的变异频率。方法血浆MBL浓度的检测采用ELISA法,mbl2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采用序列分析法。研究对象分为疾病组(102例)和对照组(90例),统计分析采用SPSS...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炎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变化及mbl2外显子1区SNP位点的变异频率。方法血浆MBL浓度的检测采用ELISA法,mbl2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采用序列分析法。研究对象分为疾病组(102例)和对照组(90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遗传学分析采用SHEsis软件。结果疾病组中,分泌物致病菌分离率为42.7%。对照组与疾病组血浆MBL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 360μg/L和1 064μg/L,疾病组MB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2.26,P=0.03)。疾病组+230位点的变异频率为0.196,显著高于对照组中0.111的频率(χ2=5.237,P=0.022)。所有样本外显子1区已知SNP+239位点、+223位点、+101位点、+71位点均无变异发现,外显子1序列全长无新突变发现,AA型外显子血浆MBL水平显著高于AB型,后者又显著高于BB型。结论本地区人群mbl2外显子1区变异以+230位点为主,该位点变异导致的低血浆MBL浓度与患儿外阴阴道炎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外阴阴道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儿童
原文传递
68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及其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水平变化
20
作者 王超前 华春珍 +4 位作者 罗巧二 王琦婧 戴凯丽 黄邢邢 杨钦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水平在惊厥前后的变化。【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68例热性惊厥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MBL浓度,同时进行...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水平在惊厥前后的变化。【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68例热性惊厥患儿,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MBL浓度,同时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MBL平均浓度分别为(595±559)ng/mL和(585±466)n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7,P=0.836),急性期与恢复期MBL水平呈线性相关(r=0.809,P<0.01)。其中恢复期MBL血浆浓度<200ng/mL的病例占29.4%,MBL参与急性应答占全部病例的38.2%。MBL浓度与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15,P=0.22)。89.7%的患儿热性惊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54.1%的患儿惊厥急性期CK-MB增高。【结论】惊厥应激对机体血浆MBL水平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血浆浓度 临床特点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