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罗明富 王平 +2 位作者 刘俊岭 王志英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实验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及血小板结构的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①缺血组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变浅或消失 ,Z带呈屈曲状 ;线粒体积聚、肿胀 ,有的线粒体嵴断裂和血小板脱颗粒发... 本实验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及血小板结构的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①缺血组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变浅或消失 ,Z带呈屈曲状 ;线粒体积聚、肿胀 ,有的线粒体嵴断裂和血小板脱颗粒发生。②电针“内关”穴后 ,心肌的横纹和肌原纤维的明暗带清晰可见 ,多数线粒体未见肿胀和积聚成堆现象发生 ,血小板也没有出现脱颗粒。结果提示 ,针刺“内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透射电镜 肌原纤维 线粒体血小板
下载PDF
电针和悬灸对“大椎”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不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罗明富 何俊娜 +2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张金铃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和悬灸对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astcells,MCs)分布和脱颗粒的不同影响,以探索针灸治病的机制。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悬灸组。电针(疏密波,频率3~10Hz,电压2~4V)或悬灸(2壮)“大... 目的:观察电针和悬灸对大鼠穴区肥大细胞(mastcells,MCs)分布和脱颗粒的不同影响,以探索针灸治病的机制。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悬灸组。电针(疏密波,频率3~10Hz,电压2~4V)或悬灸(2壮)“大椎”穴20min后,取“大椎”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甲苯胺兰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MCs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结果:在穴区组织内,从真皮至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均可见MCs存在和脱颗粒发生。悬灸刺激的“大椎”穴区的组织切面中心部位,从皮肤表面至皮下组织内MCs数量很少,但中心周边的MCs数量多,脱颗粒明显。悬灸组发生脱颗粒的MCs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电针组,电针组脱颗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电针和悬灸对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分布以及细胞的脱颗粒的影响明显不同,艾灸对MCs脱颗粒的影响强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灸 电针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微血管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明富 曹庆淑 +2 位作者 刘俊岭 王平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电镜下,本实验观察到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淤滞肿胀的红细胞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通路阻塞。经电针“内关”,心肌缺血区开放扩张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红细胞不肿眼粘连,不形... 在电镜下,本实验观察到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淤滞肿胀的红细胞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通路阻塞。经电针“内关”,心肌缺血区开放扩张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红细胞不肿眼粘连,不形成血栓另外,微血管内皮细胞向心肌输送物质的功能增强,结果表明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心肌缺血区较多的微血管网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微血管 红细胞 透射电镜
下载PDF
青鹏膏剂贴敷裸鼠穴区对皮肤内血管和肥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5 位作者 张栋 郭莹 何俊娜 马惠敏 王叔友 李顺月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藏药制剂(青鹏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裸鼠15只,分为青鹏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青鹏膏剂7天后,分别在两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藏药制剂(青鹏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裸鼠15只,分为青鹏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青鹏膏剂7天后,分别在两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第4胸椎为中心)和相应未涂药部位皮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结果:在涂青鹏膏剂的真皮深层以下的组织内明显可见扩张的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数量增多。在同体对照或对照组的皮肤组织内,虽也见少量扩张的血管,但明显少于涂药的皮肤组织内的血管数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青鹏膏剂组涂药部位的皮肤组织内血管数量和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同体未涂药部位和对照组的数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青鹏膏剂对涂药部位皮肤组织内的血管明显有扩张作用和促肥大细胞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鹏膏剂 诃子 血管 裸鼠
下载PDF
针刺血清降低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4 位作者 张金铃 郭莹 陈淑萍 刘俊岭 李瑞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 目的:探讨针刺作用的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内关”“间使”的血清后,观察心肌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Ca2+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Ca2+含量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Ca2+的含量(P<0.01)。结论:针刺腧穴后的大鼠血清可使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为针刺效应的血清学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培养的/针灸效应 心肌/病理学 钙/代谢
下载PDF
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中脑黑质和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免疫荧光组化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明富 王志英 王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阳陵泉”和“舞蹈震颤区”等穴,可使震颤麻痹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显示电针对动物模型中脑黑质及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侧黑质内可见...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阳陵泉”和“舞蹈震颤区”等穴,可使震颤麻痹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显示电针对动物模型中脑黑质及肾上腺髓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侧黑质内可见有TH阳性细胞,电针组的TH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荧光亮度也比对照组强。在6-羟多巴胺毁损侧的黑质区内,仅在电针组见到个别TH阳性细胞及纤维。双侧肾上腺髓质内均有TH阳性细胞反应,电针组的荧光反应强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电针可能使TH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麻痹 黑质 酪氨酸羟化酶 电针 肾上腺髓质
下载PDF
白脉膏剂贴敷对裸鼠穴区组织内血管和肥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5 位作者 张栋 郭莹 何俊娜 马惠敏 王叔友 李顺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白脉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BALB/C-nu成年裸鼠15只,分为白脉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白脉膏剂7天后,分别在2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 目的:通过体表穴区贴敷白脉膏剂,观察裸鼠皮肤组织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了解该药物对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BALB/C-nu成年裸鼠15只,分为白脉膏剂贴敷组和对照组。动物贴敷白脉膏剂7天后,分别在2组动物的背部取涂药部位(以第4胸椎为中心)和同体未涂药部位,以及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结果:在涂白脉膏剂的真皮深层以下的组织内可见明显扩张的血管和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在同体对照或对照组的皮肤组织内,虽也见少量扩张的血管,但明显少于涂药皮肤组织内的血管数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白脉膏组涂药部位的皮肤组织内血管数量和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同体未涂药部位和对照组的数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脉膏剂对涂药部位皮肤组织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和促肥大细胞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白脉膏剂 肥大细胞 组织微循环血流
下载PDF
针刺血清对培养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明富 李翠红 +5 位作者 张金玲 郭莹 陈淑萍 高永辉 刘俊岭 李瑞午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心肌细胞 针刺血清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
下载PDF
电针治疗震颤麻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明富 王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40,共2页
大鼠震颤麻痹模型经电针双侧"阳陵泉"、"舞蹈震颤区"后,脱水吗啡诱导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1),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对照组的动物模型未见上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性震颤麻痹大鼠可以用于研究临床针刺治疗震颤麻... 大鼠震颤麻痹模型经电针双侧"阳陵泉"、"舞蹈震颤区"后,脱水吗啡诱导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1),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对照组的动物模型未见上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性震颤麻痹大鼠可以用于研究临床针刺治疗震颤麻痹机理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电针 震颤麻痹 实验
下载PDF
新鲜组织肥大细胞快速染色方法的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明富 崔山佳 张金铃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在组织内更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直接入1%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结果在新鲜组织切片内可见到较多充满蓝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和它们分泌的蓝紫色颗粒。结论新鲜组织... 目的探讨如何在组织内更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直接入1%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结果在新鲜组织切片内可见到较多充满蓝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和它们分泌的蓝紫色颗粒。结论新鲜组织直接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可显示较多的肥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组织 肥大细胞 甲苯胺蓝
下载PDF
家兔胆囊炎模型腹部循胆经高温反应与NE、5-HT、E含量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明富 郭莹 +2 位作者 张栋 马惠敏 王淑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896,共2页
目的:研究兔胆囊炎模型循经高温反应与NE、E、5-HT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胆囊炎造模后,沿胆经腹段做体表红外热像观察。取2组胆经腹段部位组织做酶联免疫法检测NE、E、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循经高温反应部位... 目的:研究兔胆囊炎模型循经高温反应与NE、E、5-HT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胆囊炎造模后,沿胆经腹段做体表红外热像观察。取2组胆经腹段部位组织做酶联免疫法检测NE、E、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循经高温反应部位的NE、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E、5-HT与循胆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高温反应 胆囊炎 去甲肾上腺素 5-HT
下载PDF
大鼠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与肥大细胞接触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明富 宋晓晶 +1 位作者 蒋瑾 张金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穴区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血管壁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的接触联系。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0只,以大椎穴(背部正中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和足三里穴(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mm)为中心,切取约1.5cm2组织块,...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穴区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血管壁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的接触联系。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10只,以大椎穴(背部正中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和足三里穴(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mm)为中心,切取约1.5cm2组织块,速冻于恒冷箱内,切片经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甲苯胺蓝复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沿血管分布的肥大细胞与血管壁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结果:在穴区组织内,从真皮至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的肥大细胞多聚集在血管附近,或沿血管壁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分布,并形成点接触或面接触。结论:采用2种染色方法观察到肥大细胞与血管壁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形成紧密接触,这可能是肥大细胞与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发生功能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乙酰胆碱能阳性神经 甲苯胺蓝染色
下载PDF
报告一种同时显示肥大细胞、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的新染色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明富 宋晓晶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为了同时观察组织切片内肥大细胞、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彼此间的形态学关系和联系。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先后经亚铁氰化铜法示乙酰胆碱酯酶和甲苯胺蓝染液染色。结果可同时在组织切片观察到... 目的为了同时观察组织切片内肥大细胞、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彼此间的形态学关系和联系。方法取大鼠后肢皮肤组织,经恒冷箱切片机切片,然后将组织切片先后经亚铁氰化铜法示乙酰胆碱酯酶和甲苯胺蓝染液染色。结果可同时在组织切片观察到肥大细胞、血管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等,以及它们彼此形成的接触联系。结论实验建立的这种新染色方法是显示组织内肥大细胞与血管和神经发生形态学联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乙酰胆碱酯酶 甲苯胺蓝
下载PDF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
14
作者 罗明富 张栋 +5 位作者 郭莹 马惠敏 王淑友 李翠红 李顺月 何俊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行染...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行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脂肪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沿模型胸腹段右侧胆经出现呈带状的和不同程度的循经高温反应;而对侧则反应不甚明显。在高温反应区的内皮下组织、毛囊、肌肉组织可见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分布,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对侧相应组织内脂肪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结论:脂肪细胞可能与循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胆囊炎 循经高温反应
下载PDF
电针镇痛对室旁核突触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15
作者 罗明富 王萍萍 杨友泌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室旁核是丘脑下部的重要核团之一。它不但分泌催乳素和加压素等激素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如亮-脑啡肽,β-内啡肽等。另外,形态学研究证明室旁核与间脑、中脑、延髓以及脊髓均有广泛的纤维联系。由此可见室旁核对机体功能起着重... 室旁核是丘脑下部的重要核团之一。它不但分泌催乳素和加压素等激素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如亮-脑啡肽,β-内啡肽等。另外,形态学研究证明室旁核与间脑、中脑、延髓以及脊髓均有广泛的纤维联系。由此可见室旁核对机体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近几年该核团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止痛 室旁核突触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俊岭 曹庆淑 +3 位作者 罗明富 文琛 刘金兰 崔仁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心包经在对心脏功能调整作用中是一个机能整体;心包经经穴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特异性;②电针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其关键是改善了缺血心肌微循环;③电针改善 AMI的作用是与针刺抑制外周交感-肾上腺-CA系统及中枢的肾上腺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肌缺血时的过度活动分不开的,同时与针刺增强 AMI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电针改善AMI、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的局部作用是与其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分不开的;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应既要考虑心血管局部,又要注意到整体,努力提高病人全身的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包经 心肌缺血 整体调节
下载PDF
针刺大鼠耳穴及体穴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俊娜 罗明富 +2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张金铃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耳"胃"穴及体穴"足三里"治疗实验性胃溃疡过程中,穴区内肥大细胞(mastcells,MC)的分布和功能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首先... 目的:研究针刺耳"胃"穴及体穴"足三里"治疗实验性胃溃疡过程中,穴区内肥大细胞(mastcells,MC)的分布和功能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首先在胃窦前壁肌层与浆膜层之间注入0.05ml20%冰醋酸制作胃溃疡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连续7d电针(2/15Hz,1mA,30min)胃溃疡大鼠耳"胃"及"足三里"穴。取耳"胃"及"足三里"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并用甲苯胺兰复染,显示皮肤真皮层MC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取胃窦前壁含溃疡的胃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电镜下观察胃窦前壁黏膜层的形态变化。结果:对3组大鼠的穴区真皮层MC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模型组MC总数量均明显多于电针组和对照组(P<0.01);模型组MC脱颗粒率明显高于电针组与对照组,电针组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多于对照组,3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胃壁黏膜面光滑无变化;而模型组胃窦壁黏膜面有很明显的溃疡缺损,并已超过黏膜肌层;电针组胃窦壁黏膜面稍有缺损,尚未达黏膜肌层。结论:耳穴、体穴区组织内MC的总数及脱颗粒率的变化不但可反映胃溃疡的严重程度,还与针刺耳穴及体穴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肥大细胞 脱颗粒 电针 耳“胃”穴 “足三里”
下载PDF
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唐胜修 徐祖豪 +1 位作者 唐萍 罗明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 3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于治疗前后检测缩血管因子血浆内皮素 (ET)、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 (NO)值 ,并与 2 0例正常人的ET、NO值进行比较 ,对偏头痛患者随访半年。结果 :治疗前E...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 3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于治疗前后检测缩血管因子血浆内皮素 (ET)、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 (NO)值 ,并与 2 0例正常人的ET、NO值进行比较 ,对偏头痛患者随访半年。结果 :治疗前E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NO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疗程结束后ET值显著下降 (P <0 0 5) ,NO值显著上升 (P <0 0 5)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随访半年治愈率达 75 %。结论 :针刺使偏头痛患者异常的ET、NO值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头痛 血管收缩功能 血管舒张因子 血浆内皮素
下载PDF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任小群 王友京 +11 位作者 罗明富 郁美娟 杨金洪 刘爱华 刘家瑛 李颖异 陈利国 陈桂平 董晓彤 王双坤 王志英 王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针刺组 4 1例患者 ,西药对照组 2 7例。针刺组显效 9例 ,有效 2 4例 ,无效 8例 ,有效率为80 4 9% ;对照组显效 1例 ,有效 1 4例 ,无效 1 2例 ,有效率为 55 56 %。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 0 5。生化实验提示针刺能提高患者红血... 针刺组 4 1例患者 ,西药对照组 2 7例。针刺组显效 9例 ,有效 2 4例 ,无效 8例 ,有效率为80 4 9% ;对照组显效 1例 ,有效 1 4例 ,无效 1 2例 ,有效率为 55 56 %。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 0 5。生化实验提示针刺能提高患者红血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可使震颤麻痹大鼠中脑黑质和肾上腺髓质内酪氨酸羟化酶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针灸疗法 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心俞”-“厥阴俞”穴位贴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症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俊岭 罗明富 +5 位作者 王友京 陈淑萍 高永辉 董晓彤 王双昆 于长水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2~ 3个月造成。测量股动脉平均血压 (MAP) ,显微镜下测量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心肌血管中外膜及内膜的厚度 ;观察心脏大、中小冠脉血管分支堵塞情况 ;生化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喂养上述特化饲料前两周 ,开始将强心帖贴敷于“心俞” “厥阴俞”、心前区 ,共贴敷 2 .5~ 3 .5个月。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 (3 .5月 )MAP值相比组间虽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的值低于模型组的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 ;②贴敷强心帖 2 .5个月时 ,实验组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膜的厚度低于模型组 ;实验组血清LDL C含量略低于模型组 ;③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腹主动脉和心肌冠脉血管内膜均低于模型组 ,对照组心肌冠脉血管分支的结构绝大多数为正常 ,模型组半数或半数以上发生血管严重堵塞 ,而实验组半数以上为轻度堵塞 ;④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血清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 厥阴俞 穴位贴敷 实验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症 MAP 血管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