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6在HIV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人群中的表达及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朝莲 谢志满 +6 位作者 秦英梅 刘慧芳 王建 周欧路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选择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选择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者27例,按是否合并TM感染情况分为HIV+TM组(12例)与HIV组(15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和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V+TM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HIV+TM组中巨噬细胞(PBMC中的一个亚群)的IL-6表达水平高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HIV+TM组PBMC中的IL-6表达较HIV组高,这可能是导致巨噬细胞免疫过度激活,促进TM感染,影响病程进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外周血单核细胞 白介素-6
下载PDF
钦州市区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朝莲 王卫军 +5 位作者 余军 黄荣叶 黄颉刚 蒋俊俊 宋丽萍 梁冰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区内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城市市区内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钦州市区内的不同档次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00名女性... 目的:了解钦州市区内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城市市区内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钦州市区内的不同档次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00名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27.79±7.71)岁,首次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6.7±0.3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9.8%(279/400);未婚者占44.5%(178/400),在婚者占51%(204/400);户籍以本省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75%(395/400)。调查对象中在过去一个月商业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9%,该比例在不同年龄,固定性伴有无,不同档次场所和不同从业时间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3,P=0.022;χ~2=4.811,P=0.035;χ~2=26.743,P<0.001;χ~2=6.518,P=0.038);调查对象每次商业性性行为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与固定性伴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89,P<0.001);女性性工作者来源场所档次低(OR=2.853,95%CI:1.835-4.434,P<0.001)是商业性服务过程中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结论:钦州市区的女性性工作者每次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且安全套使用在不同类型性伴之间存在差异。女性性工作者来源于低档场所是安全套使用率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性病 安全套 女性性工作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铝酸钙基稀土荧光粉CaAl_(4)O_(7)∶Eu^(3+)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朝莲 明俊宇 +4 位作者 王春伟 颜翌峰 王亚雄 廖森 黄映恒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0,共8页
在目前商用白光LED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发光色温高、显色指数低及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改进白光LED存在的不足,使其更适用于人类生活的需求,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CaAl_(4)O_(7)∶Eu^(3+)高温红光荧光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在目前商用白光LED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发光色温高、显色指数低及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改进白光LED存在的不足,使其更适用于人类生活的需求,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CaAl_(4)O_(7)∶Eu^(3+)高温红光荧光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分别对样品的形态、结构、组成元素及分布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仪对CaAl_(4)O_(7)∶Eu^(3+)的荧光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样品为CaAl_(4)O_(7)∶0.02Eu^(3+)。其激发光谱中,在393及464 nm处有两个强光激发峰,分别属于^(7)F_(0)→^(5)L_(6)及^(7)F_(0)→^(5)D_(2)跃迁;在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2 nm,为^(5)D_(0)→^(7)F_(2)跃迁的窄带红光发射;最佳样品的发光具有负的热猝灭效应,其在90℃时发射光强度最大,此时积分荧光发射强度为30℃时初始值的114.5%。当测试温度升高至150℃时,积分荧光发射强度仍为初始值的108%;在CaAl_(4)O_(7)∶0.02Eu^(3+)的原型红光LED的电致发光测试中,发射红光比随着驱动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aAl_(4)O_(7)∶0.02Eu^(3+)荧光粉具有优异的高温荧光特性,满足LED对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的要求,表明其在WLEDs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l_(4)O_(7) 红光荧光粉 光致发光 共沉淀法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朝莲 刘伟信 +4 位作者 贺晓春 刘宣辰 李婷 李晓慧 刘佳欣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2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生殖健康核心知识采用专家咨询法编制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问卷,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在四川省选取4 ...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生殖健康核心知识采用专家咨询法编制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问卷,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在四川省选取4 300名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素养横断面调查。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条目赋分,并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计算生殖健康素养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按照判定标准判断育龄妇女是否具备生殖健康素养,并对生殖健康素养具备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i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 181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8.4(25.4~34.0)岁,居住在农村者居多(60.06%),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居多(37.60%),育龄妇女总体生殖健康素养水平中位数得分为66.5分,生殖健康素养总具备率为15.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得分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地、民族、怀孕史、流产史、生育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年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流产史和近1年内有生殖系统疾病史是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低收入、低文化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同时重点关注有流产史和近1年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的育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健康素养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4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在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单核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陈洁 罗朝莲 +3 位作者 韦吴迪 陈荣凤 梁浩 蒋俊俊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在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arneffei)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5例HIV感染者按是否合并T.marneffei感染分为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15例)和单纯HI...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在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arneffei)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5例HIV感染者按是否合并T.marneffei感染分为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15例)和单纯HIV感染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TLR2、TLR4、TLR9的蛋白表达水平,TLR4信号通路中间因子TANK结合激酶1(TBK1)、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和单纯HIV感染组间,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患者中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和单纯HIV感染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组,TLR4、MyD88、TBK1、IRF7、IL-6、γ干扰素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均P<0.05),而两组的TLR2和TLR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中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中,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TLR4信号通路中间因子TBK1、MyD88、IRF7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HIV感染组,且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中,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的γ干扰素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中,合并T.marneffei感染组的IL-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纯HIV感染组(均P<0.05)。结论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HIV合并T.marneffei感染患者单核巨噬细胞中呈异常表达,其可能是促进HIV合并T.marneffei感染、影响HIV病程进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HIV感染 TOLL样受体4 信号通路 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
下载PDF
采血后皮肤淤血?那是你没按压对
6
作者 罗朝莲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第8期83-83,共1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的需求明显剧增,临床血液检验中的血液采集也逐渐成为了其中高频、高难度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目前国内95%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可提供采血服务。很多人也都有过采血化验的经历,但其实...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的需求明显剧增,临床血液检验中的血液采集也逐渐成为了其中高频、高难度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目前国内95%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可提供采血服务。很多人也都有过采血化验的经历,但其实短短几分钟的采血操作,其中有很多小学问需要提前了解。笔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操作 血液采集 临床血液检验 医疗机构 采血化验 皮肤淤血 健康意识 按压
下载PDF
瘦素对HIV-1病毒复制及TLR3/TRIF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刘慧芳 蒋俊俊 +3 位作者 杨全略 罗朝莲 梁浩 叶力 《内科》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了解瘦素对HIV-1病毒在MT2细胞中复制以及对TLR3/TRI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T2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T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更换用1μg/m L瘦素培养基,对照组更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将实验组和... 目的了解瘦素对HIV-1病毒在MT2细胞中复制以及对TLR3/TRI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T2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T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更换用1μg/m L瘦素培养基,对照组更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感染HIV-1 3B病毒,继续培养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IV-1 p24抗原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两组细胞中的HIV-1 mRNA水平及TLRs通路上游因子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MT2细胞HIV-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p24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细胞的TLR3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细胞的TLR2 mRNA、TLR8 mRNA、TLR9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细胞的TLR3 mRNA、TRIF mRNA、IFN-β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MT2细胞中,瘦素可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且可上调TLR3/TRIF通路中TLR3、TRIF、IFN-βm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HIV MT2细胞 TLR3 TRIF
下载PDF
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刘佳欣 刘荣秋 +3 位作者 李婷 罗朝莲 刘宣辰 魏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目的识别合并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以完善筛查策略。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类别、病例对照研究。自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连续性纳入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接受G6PD筛查的G6PD缺乏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PSM 1∶4匹配对照人群,并将其... 目的识别合并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以完善筛查策略。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类别、病例对照研究。自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连续性纳入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接受G6PD筛查的G6PD缺乏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PSM 1∶4匹配对照人群,并将其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通过训练集样本,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以最终确定模型,通过区分度、校准度、适用度、合理度,全面评价预测模型。将模型信息代入验证集样本,汇总判定预测模型的严谨性和稳定性,再使用Nomogram图可视化呈现模型。结果共获得640例受试者,其中训练集448例、验证集19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诊断预测模型包括母乳喂养、男性、Hb、既往贫血史(P<0.05)。经过4个维度评价训练集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适用度、合理度。代入验证集样本予以内部验证,发现区分度、校准度均表现良好,而适用度、合理度则表现尚可。且验证集与训练集Nomogram图的赋值评分及趋势基本相同。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诊断预测模型,识别高危风险新生儿的能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 新生儿 筛查 病例对照 诊断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