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杨武英 杜娟 +4 位作者 黄波 王文君 耿响 熊建华 罗秋水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是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就业及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基础,对此种教学方法的项目设计...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是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就业及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基础,对此种教学方法的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该专业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肝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凯洁 罗秋水 +1 位作者 余瑞龙 吴秋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肝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方法。以ASB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p H 3.0),紫外检测波长243 nm,进样量10μL,流速0.6 m L/min,柱温30℃。分子...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肝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方法。以ASB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p H 3.0),紫外检测波长243 nm,进样量10μL,流速0.6 m L/min,柱温30℃。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条件为:上样溶剂为双蒸水,上样流速为0.6 m L/min;洗脱剂为1%三氟乙酸的甲醇溶液。上述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在0.432~4.3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0。加标回收率为84.7%~9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8%。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猪肝 盐酸克伦特罗
下载PDF
基于柔性集成三电极和智能手机的便携传感器快速检测磺胺甲噁唑
3
作者 唐惠怡 李越平 +3 位作者 陈思达 罗秋水 文阳平 汤凯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4-92,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有检测性能的柔性集成三电极,构建基于智能手机和柔性电极的便携传感方法。方法以柔性聚酰亚胺薄膜为基底,采用激光诱导刻蚀技术制备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laser-induced porous graphene,... 目的制备一种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有检测性能的柔性集成三电极,构建基于智能手机和柔性电极的便携传感方法。方法以柔性聚酰亚胺薄膜为基底,采用激光诱导刻蚀技术制备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laser-induced porous graphene,LIPG)柔性集成三电极。将制备的电极插入mini电化学工作站接口,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构建智能便携式传感器。结果本方法制备的LIPG电极在8.75–55.00µmol/L的浓度范围内,SMZ浓度与峰电流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85,检出限为2.87µmol/L。以鲜奶为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6.0%~1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LIPG柔性集成三电极可以替代传统刚性三电极构建智能便携式传感器。以智能手机为操作界面,具有携带方便、响应快速等优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多孔石墨烯 柔性集成三电极 智能便携式传感器 磺胺甲噁唑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肉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残留量
4
作者 李青青 罗秋水 +4 位作者 周强 徐芊 张建军 梁棋 熊建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1270,共10页
基于信息熵理论,以5-吗啉甲基-3-氨基-2-口恶唑烷基酮(AMOZ)、3-氨基-2-口恶唑烷基酮(AOZ)、1-氨基-2-乙内酰(AHD)和氨基脲(SEM)等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回收率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淡水鱼中硝基呋喃类代谢... 基于信息熵理论,以5-吗啉甲基-3-氨基-2-口恶唑烷基酮(AMOZ)、3-氨基-2-口恶唑烷基酮(AOZ)、1-氨基-2-乙内酰(AHD)和氨基脲(SEM)等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回收率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淡水鱼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检测的衍生条件。淡水鱼样品用盐酸溶液水解后加入适量内标溶液,用350μL 0.05 mol·L^(-1)邻硝基苯甲醛(衍生试剂)溶液(介质为甲醇)于46℃避光振荡衍生2.5 h。将所得溶液酸度调节至pH 7.4±0.2,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收集提取液,氮吹至干,加入正己烷用于除杂,5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用于复溶残渣,离心,取下层相过滤,滤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在色谱分析中,以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体积比1∶1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等度洗脱。在质谱分析中,以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在定量分析时,以基质匹配法以及内标法降低基质干扰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结果显示:因素衍生试剂体积、衍生温度和衍生时间以及交互因素衍生试剂体积与衍生温度对回收率综合评分M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优衍生条件下二次多项式模型的预测值(M预测=1.0204)和试验值(M试验=0.9992)基本一致;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2~50.00μg·L^(-1),检出限(3S/N)为0.02~0.19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5.1%~11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64%~9.8%。方法用于55批实际样品的分析,AOZ、AMOZ和SEM检出率分别为1.82%,1.82%和3.64%,其中AOZ和AMOZ的最高检出量分别为0.24,0.13μg·kg-1,SEM的检出量在测定下限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淡水鱼
下载PDF
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秋水 上官新晨 +1 位作者 蒋艳 吴少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9-813,共5页
研究紫红薯糖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水提醇沉方法、Sevage法除游离蛋白,用DEAE-52纤维素层析及SephadexG-75纯化制备糖蛋白。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 研究紫红薯糖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水提醇沉方法、Sevage法除游离蛋白,用DEAE-52纤维素层析及SephadexG-75纯化制备糖蛋白。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紫红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糖蛋白在0~640μg/mL内,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其中在紫红薯糖蛋白的质量浓度为640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作用达到69.80%;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达到7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羟基自由基(·OH) DPPH. 还原力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秋水 谢升 +2 位作者 汤凯洁 熊建华 杜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首先通过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标准品抗坏血酸进行对比;其次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对5种食用油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首先通过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标准品抗坏血酸进行对比;其次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对5种食用油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在200~1200μ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在质量浓度为1200μ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2.72%,对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2.43%。添加了鱼腥草挥发油的5种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均比空白油样要低;5种油样在相同环境下的氧化速度有所不同,其中以猪油的氧化速度最慢,花生油的氧化速度最快;添加了鱼腥草叶部挥发油的油样的过氧化值要低于茎部;随着鱼腥草挥发油添加剂量的增大,相应油样的过氧化值减小;添加抗坏血酸的油样过氧化值比添加鱼腥草挥发油的低,而添加抗坏血酸、鱼腥草挥发油等比混合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抗氧化 食用油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饭中芦丁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罗秋水 黄月胜 +3 位作者 熊建华 杨勇 陈沙 刘志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饭中的芦丁,在选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其结果经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最佳工艺:超声波功率为150W,料液比...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饭中的芦丁,在选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其结果经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最佳工艺:超声波功率为150W,料液比为1∶10(m∶V),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时间为20min,该条件下的芦丁提取率为0.747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饭 芦丁 超声波辅助法 提取率
下载PDF
用陈化粮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 被引量:7
8
作者 罗秋水 周志娥 +1 位作者 闵嗣番 李聚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从糖化酶的用量、酵母菌株、酵母种的用量、培养温度、加水时间进行了陈化粮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化酶用量是0.300 g,选择1号酵母菌株,1号酵母种用量是0.5‰,发酵温度36℃,加水时间为24h,能获得较高的酒精产量。
关键词 陈化粮 燃料酒精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减少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秋水 周志娥 +2 位作者 汤凯洁﹡ 林丽萍 任保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6-190,共5页
采用碘吸收滴定法测定了几种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及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白木耳,笋衣为原料,采用GB/T 5009.34的改进方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比较了25℃自来水浸泡、煮沸法、小苏打浸泡法,60℃热水浸... 采用碘吸收滴定法测定了几种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及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白木耳,笋衣为原料,采用GB/T 5009.34的改进方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比较了25℃自来水浸泡、煮沸法、小苏打浸泡法,60℃热水浸泡法及醋酸浸泡法对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五种方法中除醋酸浸泡法减少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效果最差,其余4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其中沸水煮沸20min后能完全驱除二氧化硫,该方法简便、实用且易于操作;其次是60℃水浴3h,然后是0.5%小苏打溶液浸泡5 6h和25℃自来水浸泡处理5 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二氧化硫 白木耳 笋衣
下载PDF
果蔬解毒清洗机清洗效果探讨
10
作者 陈思达 张凤英 罗秋水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果蔬解毒清洗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测清洗果蔬菌落总数和农药残留来衡量清洗效果。选取了8种果蔬,6种方式清洗,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果蔬表面细菌数量,对除菌率进行多重比较;另选4种有农残的蔬菜,以不同的机洗... 【目的】探讨果蔬解毒清洗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检测清洗果蔬菌落总数和农药残留来衡量清洗效果。选取了8种果蔬,6种方式清洗,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果蔬表面细菌数量,对除菌率进行多重比较;另选4种有农残的蔬菜,以不同的机洗时间清洗,用农药速测卡定性检测农药残留,分析清洗时间对农残的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清洗水量和温度相同条件下,机洗效果优于手洗,机洗3遍,每遍清洗0.5 min除菌效果最好;机洗4 min除农残效果较好。【结论】从去除果蔬表面微生物和农残综合考虑,机洗3遍,每遍清洗1~1.5 min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清洗机 清洗方法 细菌总数 农药残留量
下载PDF
模拟烹饪加热处理对食用玉米油和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秋水 周志娥 +1 位作者 郭桂珍 汤凯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7-412,共6页
以玉米油和菜籽油为样品,模拟高温油炸环境,对其在重复加热3次过程中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维生素E的含量、重金属元素铅和微量矿物元素铜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菜籽油和玉米油经过3次加热,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5 ... 以玉米油和菜籽油为样品,模拟高温油炸环境,对其在重复加热3次过程中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维生素E的含量、重金属元素铅和微量矿物元素铜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菜籽油和玉米油经过3次加热,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5 min后酸价呈上升趋势,其酸价值分别上升了43.48%和12.31%,而且菜籽油的酸价明显高于玉米油。这两种食用油经第3次加热后的过氧化值分别为6.912 mmol/kg和3.684 mmol/kg,其中菜籽油的过氧化值超过了一级油标准。经过二次加热后两种油的碘值均超过国标范围。玉米油在第2次和第3次加热后,皂化值已低于国标中的规定值。经过3次加热后,这两种油的维生素E含量分别降低了13.40%和5.44%。经过3次加热后的两种油铅铜含量均在国标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菜籽油 酸价 过氧化值 模拟烹饪加热
下载PDF
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秋水 周志娥 +2 位作者 汤凯洁 李奔 刘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7-340,共4页
为研究并优化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用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DPPH·)清... 为研究并优化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用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DPPH·)清除作用及清除亚硝酸盐(NO2^-)能力的测定方法评价甲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35 m L、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80℃、甲醇体积分数70%;甲醇提取物在0-1 mg/m L浓度范围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活性增强;当甲醇提取物的浓度为1 mg/m 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23%,对DPPH·的清除率达78.86%,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高达87.24%;与对照品维生素C相比,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接近。因此可知,野生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明显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鱼腥草 甲醇提取物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老北京传统江米酒奶酪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秋水 徐其华 +1 位作者 蔡菁菁 汤凯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5-1151,共7页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传统奶酪的工艺生产了江米酒奶酪。采用L9(33)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剂的添加量、糖的添加量以及脱脂乳粉的添加量对江米酒奶酪色泽、滋气味、组织状态、持水力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江米酒奶...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传统奶酪的工艺生产了江米酒奶酪。采用L9(33)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剂的添加量、糖的添加量以及脱脂乳粉的添加量对江米酒奶酪色泽、滋气味、组织状态、持水力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江米酒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米酒添加量为8%,糖添加量为4%,奶粉添加量为6%,恒温45℃培养72 h产品质量最佳。此时奶酪感官评定评分为97.9,持水力为90.41%。组织状态弹性、滑爽性及细腻度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米酒奶酪 持水力 质构
下载PDF
山楂、冬瓜、荷叶天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秋水 王慧 +1 位作者 熊建华 汤凯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以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荷(Nelumbo nucifera)叶为原料制作天然复合保健饮料,添加蔗糖、柠檬酸、CMC-Na、蜂蜜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结果表明,制作天然复合保健... 以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荷(Nelumbo nucifera)叶为原料制作天然复合保健饮料,添加蔗糖、柠檬酸、CMC-Na、蜂蜜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结果表明,制作天然复合保健饮料的优化工艺为饮料原汁100 m L、蜂蜜4%、蔗糖2%、柠檬酸0.05%、CMC-Na 0.0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天然复合保健饮料色、香、味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 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 荷(Nelumbonucifera)叶 正交试验 保健饮料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量及pH值对艾叶感官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罗秋水 闵嗣璠 +1 位作者 闵晓莲 张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581-6582,共2页
就葡萄糖酸锌量及pH值对热处理后艾叶及溶液的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液的葡萄糖酸锌含量及pH值对热处理后艾叶及溶液的感官特性均有影响,葡萄糖酸锌用量0.5 g/L,pH值5.39、6.01、7.32的护色效... 就葡萄糖酸锌量及pH值对热处理后艾叶及溶液的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液的葡萄糖酸锌含量及pH值对热处理后艾叶及溶液的感官特性均有影响,葡萄糖酸锌用量0.5 g/L,pH值5.39、6.01、7.32的护色效果均好;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酸锌用量0.4 g/L,pH值6.01的护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葡萄糖酸锌 PH值 感官特性
下载PDF
南瓜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熊建华 闵嗣璠 +2 位作者 董开发 罗秋水 周志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以蜜本南瓜为试材,研究其果、茎、叶和花4个不同组织部位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南瓜不同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抗坏血酸、β-胡萝卜素、多酚和黄酮。抗氧化活性实验中,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 以蜜本南瓜为试材,研究其果、茎、叶和花4个不同组织部位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南瓜不同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抗坏血酸、β-胡萝卜素、多酚和黄酮。抗氧化活性实验中,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南瓜花最强,南瓜叶稍弱,其次为南瓜茎、最后是南瓜果,对.OH的清除效果南瓜叶最强,花稍弱,茎次之、果最弱。南瓜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抗坏血酸和β-胡萝卜素可能对酚类物质的抗氧化作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果 叶和花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柑桔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武英 上官新晨 +2 位作者 周志娥 罗秋水 洪艳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5-349,共5页
主要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柑桔皮总黄酮,考察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柑桔皮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φ=60%乙醇,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 主要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柑桔皮总黄酮,考察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柑桔皮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φ=60%乙醇,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12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柑桔皮总黄酮提取得率为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皮 总黄酮 提取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银花叶总多酚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熊建华 汤凯洁 +1 位作者 罗秋水 董开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5,67,共5页
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叶多酚的吸附性能和纯化效果,寻找金银花叶多酚纯化的较优工艺。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定量,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金银花叶总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金银花叶总多酚的树脂,并对其吸附... 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叶多酚的吸附性能和纯化效果,寻找金银花叶多酚纯化的较优工艺。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定量,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金银花叶总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金银花叶总多酚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考查与优化。结果表明,NKA-Ⅱ为纯化金银花叶总多酚的最佳树脂,当其吸附流速为2BV/h,吸附pH 3,上柱样品溶液质量分数6mg/mL,解吸剂选用60%乙醇时,经NKA-Ⅱ精制的金银花叶总多酚为粉红色粉末,总酚质量分数为6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叶 总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下载PDF
越橘粗提物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沙 罗秋水 张凤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162,共5页
研究了两种越橘(野生蓝莓和红豆越橘)粗提物的抑菌作用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越橘果粗提物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和1种食品中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及温度、pH、紫外线等因素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越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 研究了两种越橘(野生蓝莓和红豆越橘)粗提物的抑菌作用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越橘果粗提物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和1种食品中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及温度、pH、紫外线等因素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越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最大抑菌直径可达30mm。经测定,野生蓝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7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9.38、18.75、18.75、37.50、37.50、18.75、18.75mg/mL;红豆越橘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75、18.75、37.50、37.50、37.50、18.75、18.75mg/mL。野生蓝莓较红豆越橘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受紫外线照射、温度、无机盐等因素影响较小。结论:越橘提取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且受外界影响小,抑菌稳定性好。在食品中添加越橘提取物,既能提高食品的功能品质,又能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蓝莓 红豆越橘 抑菌谱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阳克蕙 王文君 +2 位作者 徐明生 罗秋水 殷文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1-544,共4页
苜蓿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营养素。本试验以苜蓿为材料,采用单因素(pH值、水浴温度、时间、提取液用量)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p... 苜蓿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营养素。本试验以苜蓿为材料,采用单因素(pH值、水浴温度、时间、提取液用量)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pH值(A)、水浴温度(B)、提取液用量(C)、提取时间(D),最优得率的工艺参数为:A1B2C3D2即pH值为6.5、水浴温度为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为9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水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