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赛金 尹爱武 +1 位作者 罗紫英 周慧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2-115,共4页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以花生油在实验期间的过氧化值与酸值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抗花生油氧化作用。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0、25.0、150、180 m L/L,对上述四种菌的抑菌圈值径分别为:(13.02±0.75)、(11.93±0.71)、(11.26±0.54)、(9.83±0.32)mm。在35 d的实验期内,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和酸值(AV)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0-14 d实验期内添加0.10%、0.20%、0.30%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低于BHT组,但从第21 d起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各组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高于BH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抑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蔓荆子醇提物抗衰老与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尹爱武 黄赛金 +1 位作者 罗紫英 龚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94,共4页
研究蔓荆子醇提物的抗衰老与抗花生油氧化作用。昆明种小白鼠经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蔓荆子醇提物以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灌胃衰老小鼠。结果表明,7周后蔓荆子醇提物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 研究蔓荆子醇提物的抗衰老与抗花生油氧化作用。昆明种小白鼠经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蔓荆子醇提物以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灌胃衰老小鼠。结果表明,7周后蔓荆子醇提物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肝和脑组织中的MDA含量(P<0.01,P<0.05),显著增加小鼠血清、肝和脑组织中SOD的活力、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以及脑神经元数(P<0.01,P<0.05)。在35 d贮藏期内添加蔓荆子醇提物(添加量0.04%、0.06%、0.08%)花生油的酸值(AV)和过氧化值(POV)均显著降低。蔓荆子醇提物有较好的抗衰老与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抗衰老 抗氧化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紫英 鞠德仁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9期10-12,17,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化降压组常规静脉泵入硝普钠强化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80 mm H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后28 d和90 d分别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7、d血肿体积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但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血肿体积增幅减少(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比较水肿体积均增大(P<0.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减少明显(均P<0.05);治疗后28 d和90 d强化降压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93%,显效率9.84%)(均P<0.01)。结论强化降压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而水肿体积未随之增大,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强化降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罗紫英 徐胜国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5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云南白药、锡类散、甲硝唑、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利多...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云南白药、锡类散、甲硝唑、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利多卡因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保留灌肠。15 d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为90%,对照组为62.5%,两组间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0%、6.21%,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也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 保留灌肠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补充叶酸、维生素B_(12)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鞠德仁 黎峰云 罗紫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6期26-28,3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对ICS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50例I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脂、降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对ICS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50例I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脂、降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10 mg,1次.d-1;维生素B120.5 mg,1次.d-1。2组疗程均为2年。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个月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6、12、18、24个月ICS复发等情况,ICS复发与血浆Hcy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12、18、24个月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对照组总复发率分别为16.25%、3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S复发与糖尿病、高Hcy血症均有关(P<0.05或P<0.01),高Hcy血症是IC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与ICS复发相关;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能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减少ICS复发率,在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 复发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YBCO超导带材二次冲击恢复过程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6
作者 金诗奇 植晓琴 +2 位作者 罗紫英 朱少龙 邱利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YBCO超导带材失超后的快速恢复对于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RSFCL)重合闸应对二次故障电流冲击至关重要。当前研究通常将电阻恢复视为带材恢复,在实际的盘式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孔结构,一次冲击恢复至超导态时仍存在大量气泡滞留,影响带材... YBCO超导带材失超后的快速恢复对于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RSFCL)重合闸应对二次故障电流冲击至关重要。当前研究通常将电阻恢复视为带材恢复,在实际的盘式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孔结构,一次冲击恢复至超导态时仍存在大量气泡滞留,影响带材的二次冲击恢复过程。针对典型的微孔结构建立了三维模型,采用CFD模拟并结合大电流冲击实验,对比分析了一次冲击恢复过程和二次冲击恢复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二次冲击过程中的峰值温度为162.9 K,比一次冲击高14.6 K,带材恢复至超导态需要1.88 s,比一次冲击延长0.63 s。模拟结果表明初始状态存在气泡滞留,二次冲击过程中带材温度上升更快,气泡量更多,温度横向分布更不均匀,最大温差达20.5 K。由此可见,超导态的恢复不能作为重合闸的标准,气泡场未完全恢复会降低限流器的安全阈值,危害系统安全,所以也应将气泡完全消散的时间作为实际运行中重合闸的参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冲击恢复 液氮沸腾 气泡滞留 三维CFD模拟
下载PDF
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鞠德仁 刘杜芳 罗紫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阿斯匹林组及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组(强化降脂组),每组40...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阿斯匹林组及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组(强化降脂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较阿斯匹林组明显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较常规剂量组IMT、斑块面积及血脂CRP水平改善更明显(均P<0.05),与另外2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降低CRP及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使用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及单纯抗血小板聚集药,并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辛伐他丁 阿司匹林 强化降脂
下载PDF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8
作者 罗紫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式以及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78例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8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雷...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式以及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78例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8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析这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72,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χ2=0.346, 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中,可采取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此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 消化内科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直接回输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张克平 罗紫英 徐永前 《江西医药》 CAS 1989年第4期244-245,共2页
腹水回输是近年来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个新应用,其方法很多,如超滤浓缩、透析浓缩、腹水直接回输等。但前2种方法均需要一定的设备,且操作过程复杂,现阶段在基层医院(县乡两级)难以开展,而后1种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腹水回输是近年来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个新应用,其方法很多,如超滤浓缩、透析浓缩、腹水直接回输等。但前2种方法均需要一定的设备,且操作过程复杂,现阶段在基层医院(县乡两级)难以开展,而后1种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效果良好、副作用少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根据笔者体会,现将国内这方面的工作综述如下。一、腹水直接回输的意义和价值近年来人们对腹水发生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肝硬化腹水者,由于门脉压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腹水 回输
下载PDF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紫英 《医学信息》 2019年第S2期153-154,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肠胃炎患者实施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4月~2018年09月)接收的急性肠胃炎患者(n=84)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2,实施替硝唑+阿莫西林)、对照组(n=42,实施阿莫西林),... 目的:研究急性肠胃炎患者实施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4月~2018年09月)接收的急性肠胃炎患者(n=84)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2,实施替硝唑+阿莫西林)、对照组(n=42,实施阿莫西林),对84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肠胃炎患者实施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阿莫西林 急性肠胃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