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反频次比较法研究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瑞卿 陈顺立 +3 位作者 罗群荣 王骁力 林春穆 吴智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0-968,共9页
本文应用反频次比较法在福建邵武市11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样地上调查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通过正频次... 本文应用反频次比较法在福建邵武市11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样地上调查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该虫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通过正频次比较法分析,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总计抽样的550株竹笋上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以样地为单位,经过反频次比较法分析11块样地上浙江双栉蝠蛾的分布类型,结果为:样地1,2,4,5和8属于奈曼分布,样地7,9,10和11属于负二项分布,样地3和6属于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分布。判别分析法判别函数能够100%正确分组,依据F值大小,6个环境指标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有机质(X5)、林地卫生(X6)、坡位(X3)、坡向(X4)、竹林结构(X2)、立竹度(X1)。由此得出:无论是以每株毛竹笋为单位,还是以每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或单位,都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在空间分布上属于非均匀的聚集型分布。土壤腐殖质厚、林地卫生差可使双栉蝠蛾幼虫密度增大,立竹度、竹林结构、坡位和坡向单个指标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但综合作用明显;反频次比较法比聚集度指标评价更为详细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毛竹 空间分布格局 幼虫密度 环境指标 频次比较法
原文传递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春穆 罗群荣 +3 位作者 张潮巨 陈顺立 吴智才 吴德贤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浙江双栉蝠蛾 致病力
下载PDF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刚竹毒蛾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顺立 郑宏 +2 位作者 罗群荣 邓秀明 黄金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4,共4页
应用苏云金杆菌 80 1 0、白僵菌建瓯菌株、保丰 3种杀虫剂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筛选出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为苏云金杆菌 1 .6× 1 0 6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6个孢子 / m L+保丰 60 0 0倍液 .应用... 应用苏云金杆菌 80 1 0、白僵菌建瓯菌株、保丰 3种杀虫剂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筛选出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为苏云金杆菌 1 .6× 1 0 6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6个孢子 / m L+保丰 60 0 0倍液 .应用复合生物杀虫剂与低浓度的 2 0 %杀灭菊酯混合 ,分别对2~ 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试验表明 :苏云金杆菌 1 .6× 1 0 7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8个孢子 / m L+保丰 40 0 0倍液 +杀灭菊酯 1 0 0 0 0倍液为林间防治 2~ 3龄幼虫的最佳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测定 刚竹毒蛾 复合生物杀虫剂 毛竹害虫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鲜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顺立 林春穆 +2 位作者 罗群荣 张思禄 曹光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对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毛竹鲜笋以及施用森得保药剂防治后的健康鲜笋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鲜笋,其粗纤维含量比健康鲜笋含量高,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则显著减少,糖酸比低于健康鲜笋。施药... 对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毛竹鲜笋以及施用森得保药剂防治后的健康鲜笋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鲜笋,其粗纤维含量比健康鲜笋含量高,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则显著减少,糖酸比低于健康鲜笋。施药处理后健康鲜笋,其总糖含量略有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被害鲜笋的品质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营养价值下降,食用价值降低;而施药处理对毛竹健康笋的营养品质影响不明显,没有造成营养的流失,不影响鲜笋的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毛竹鲜笋 品质
下载PDF
补充营养对星天牛产卵量及其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学友 黄金水 +3 位作者 叶剑雄 陈军金 罗群荣 高美玲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10-13,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在156~198粒之间,平均176.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10倍,日平均产卵量是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在156~198粒之间,平均176.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10倍,日平均产卵量是木麻黄饲养的1.57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8d;雄虫寿命88~125 d,平均103 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 spp.)的多存活30.2和40 d。补充营养植物内总氨基酸、葡萄糖、果糖含量与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与前人记载星天牛的产卵量为8~32粒,最多71粒,寿命一般40~50d 的报道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成虫 补充营养 苦楝树 木麻黄 产卵量 寿命
下载PDF
福建杉木半穿刺线虫病分布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秋锦 罗群荣 陈国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半穿刺线虫病在福建省各杉木产区均有分布,其中顺昌、建阳、沙县、南平、政和、连江等县(市)受害较重;苗圃受害较轻。该线虫自然分布与土壤质地、坡向、林龄3 个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与立地条件、炭疽病病情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半穿刺线虫病在福建省各杉木产区均有分布,其中顺昌、建阳、沙县、南平、政和、连江等县(市)受害较重;苗圃受害较轻。该线虫自然分布与土壤质地、坡向、林龄3 个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与立地条件、炭疽病病情指数显著相关;与土壤类型相关不显著。轻壤土与砂壤土、幼龄林与中龄林、阴坡线虫数量较多。不论生态因子如何,该线虫集中分布于0~40 cm 土层中,但不同林龄、土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穿刺线虫病 自然分布 垂直分布 杉木
下载PDF
星天牛幼虫种群动态复合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剑雄 丁珌 罗群荣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2期42-44,共3页
根据1992~1999年惠安县木麻黄防护林中星天牛种群数量系统调查,通过构建种群年趋势变动、种群季节变动、种群随机波动3个子模型进行叠加,建立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变动模型;根据动态模型描述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并进行中长期预... 根据1992~1999年惠安县木麻黄防护林中星天牛种群数量系统调查,通过构建种群年趋势变动、种群季节变动、种群随机波动3个子模型进行叠加,建立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变动模型;根据动态模型描述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并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报;1999年星天牛幼虫实际发生量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种群动态 ARMA(p q)模型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发生与土壤关系的层次递进判别分析
8
作者 杜瑞卿 陈顺立 +2 位作者 张征田 罗群荣 林春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8-1386,共9页
为了揭示浙江双栉蝠蛾发生与土壤化学指标、土壤深度的关系,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三丰村选取春笋被浙江栉蝠蛾重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各2个样地进行调查,土壤由表及里依次分成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测定pH值、全N含量等7个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法... 为了揭示浙江双栉蝠蛾发生与土壤化学指标、土壤深度的关系,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三丰村选取春笋被浙江栉蝠蛾重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各2个样地进行调查,土壤由表及里依次分成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测定pH值、全N含量等7个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每一层及不同层次的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层独立分析,第1层单个指标中具有显著性的是有机质(X7),判别最有效的组合是全N含量(X2)和速效K(X6);第2层中单个指标都不具有显著性,判别最有效的组合仍为全N含量(X2)和速效K(X6);第3层单个指标中具有显著性的是有机质(X7),判别最有效的组合是速效K(X6)和有机质(X7)。(2)依据第1层判别函数能够完全正确判别分组第2层和第3层,第2层判别函数能够完全正确判别分组第3层,但第2层判别函数不能够完全正确判别分组第1层,第3层判别函数不能够完全正确判别分组第1层和第2层,判别函数具有随土壤层递进而正确判别的递进性,而不具有逆土壤层进行正确判别的逆向性。(3)对第1层与第2层的组合、第2层与第3层的组合的判别分析,发现单个指标的显著性有所变化,但判别组合的指标没有变化,再次说明了土壤理化性状是由表及里的影响特性。(4)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结果相比较,判别分析不仅能反映单个指标在分组中的显著性,而且反映出指标组合的重要性,表明单个指标的显著性不能构成对分组区别的决定性。在层次递进分析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表明各指标在各层以及层次组合中的作用,反映出了层与层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土壤的理化性状是由表及里地影响,与浙江双栉蝠蛾发生危害程度关系密切的是全N含量(X2)和速效K(X6),即全N含量(X2)的增加和速效K(X6)的减少会使危害程度加重,其次为全P含量(X3),全P含量的增加可使危害程度加重。判别分析法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浙江双栉蝠蛾发生与土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化学性质 浙江双栉蝠蛾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几种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刚竹毒蛾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罗群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8-42,共5页
应用 3种白僵菌菌株、苏云金杆菌分别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4种生物制剂的毒力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 (永安 )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刚竹毒蛾菌株 (邵武 ) >白僵菌松毛虫菌株 (邵武 )。... 应用 3种白僵菌菌株、苏云金杆菌分别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4种生物制剂的毒力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 (永安 )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刚竹毒蛾菌株 (邵武 ) >白僵菌松毛虫菌株 (邵武 )。应用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 +低浓度的80 %敌敌畏复合杀虫剂对刚竹毒蛾 2~ 3龄及 5~ 6龄幼虫进行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复合杀虫剂的效果均高于单一生物制剂 ,其最佳组合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 (永安 )孢子浓度为 1 2× 1 0 8个 /mL +苏云金杆菌 1 2× 1 0 8个 /mL + 80 %敌敌畏 1 /30 0 0 0 ,防治低龄幼虫。以及苏云金杆菌6× 1 0 8个 /mL + 80 %敌敌畏 1 /50 0 0 +白僵菌刚竹毒蛾菌株 1 2× 1 0 8个 /m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复合微生物杀虫剂 药效试验 防治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群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8-511,共4页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入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入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063粒,卵期25—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生物学特性 毛竹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群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室内应用5种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及林间采用不同营林措施结合施用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种农药中,对笋土喷施森得保(即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每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倍液... 在室内应用5种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及林间采用不同营林措施结合施用农药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种农药中,对笋土喷施森得保(即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每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倍液的毒力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78%,致死中时间LT50最短,仅3.9 d。林间采用不同营林措施结合施用不同量的森得保进行防治,其中采用浅翻+喷药对防治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效果最好,施药量30 kg.hm-2的防治效果为94.44%,施药量15 kg.hm-2的防治效果为89.52%,只采取浅翻的防治效果为79.86%,而除草和浅锄都没有浅翻的效果好。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费用,建议生产上采用浅翻并施用15 kg.hm-2森得保农药技术措施进行林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试验
下载PDF
福建灰蝶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
12
作者 江凡 罗群荣 +1 位作者 林春穆 张春根 《武夷科学》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本文记述福建灰蝶科Lycaenidae(鳞翅目Lepidoptera)一新记录属,铁灰蝶属Teratozephyrus Sibatani,1946,及一新记录种,皮铁灰蝶Teratozephyrus picquenardi(Oberthur,1914)。该属标本由作者参加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采集队,在福... 本文记述福建灰蝶科Lycaenidae(鳞翅目Lepidoptera)一新记录属,铁灰蝶属Teratozephyrus Sibatani,1946,及一新记录种,皮铁灰蝶Teratozephyrus picquenardi(Oberthur,1914)。该属标本由作者参加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采集队,在福建省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内采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蝶科 铁灰蝶属 皮铁灰蝶 福建分布新纪录
下载PDF
杨树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元捷 陈顺立 +2 位作者 余培旺 罗群荣 吴智才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运用聚集度指标、回归模型、零频率等方法对福建闽北地区杨树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在杨树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出,粒肩天牛种群类型为“聚集度... 运用聚集度指标、回归模型、零频率等方法对福建闽北地区杨树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在杨树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出,粒肩天牛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并确定了该天牛幼虫林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粒肩天牛 空间格局 聚集度指标 回归模型 最适理论抽样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发生与土壤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延宾 罗群荣 +2 位作者 陈顺立 叶小瑜 吴智才 《华东昆虫学报》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土壤是影响浙江双栉蝠蛾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浙江双栉蝠蛾发生区土壤分析,明确了影响浙江双栉蝠蛾发生的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发生严重的林分与轻度发生的林分相比,其土壤pH值小,速效K含量低,全N、全P含量高。因此,通过毛竹林... 土壤是影响浙江双栉蝠蛾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浙江双栉蝠蛾发生区土壤分析,明确了影响浙江双栉蝠蛾发生的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发生严重的林分与轻度发生的林分相比,其土壤pH值小,速效K含量低,全N、全P含量高。因此,通过毛竹林地土壤管理及合理施肥可以减轻该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化学性质 浙江双栉蝠蛾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的影响
15
作者 罗群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0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主要是单宁、黄酮、总酚)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危害毛竹笋后,与健康笋比较,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笋的单宁、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经多重比较表明,其差异极显著。受害后,毛竹...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主要是单宁、黄酮、总酚)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危害毛竹笋后,与健康笋比较,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笋的单宁、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经多重比较表明,其差异极显著。受害后,毛竹笋黄酮含量总体下降,但重度受害的下降量比轻度受害的少;经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说明毛竹笋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后,其单宁、黄酮、总酚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植物的应激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毛竹笋 次生物质
下载PDF
邵武地区松毛虫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
16
作者 罗群荣 《林业科技开发》 1998年第5期40-41,共2页
邵武市为害马尾松的松毛虫(广义)主要有3种: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及松小毛虫。3种松毛虫在各地呈混同发生状态,其中马尾松毛虫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6.8%),其次为松小毛虫(占15.1%)及思茅松毛虫(占8.1%)。采用加强测报... 邵武市为害马尾松的松毛虫(广义)主要有3种: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及松小毛虫。3种松毛虫在各地呈混同发生状态,其中马尾松毛虫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6.8%),其次为松小毛虫(占15.1%)及思茅松毛虫(占8.1%)。采用加强测报、喷施白僵菌及控制虫源地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松毛虫在邵武地区的猖獗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发生 综合治理 邵武地区
下载PDF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rienta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罗群荣 《武夷科学》 1998年第0期116-119,共4页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防治以PIB5×108个/mIPoNPV+20%氰戊菊酯(1:15000)倍液喷洒,或是PIB5×108个/mIPoNPV+5亿孢子/g白僵菌+20%氰戊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运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蜀柏毒蛾 核多角体病毒
全文增补中
超声在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中的价值
18
作者 罗群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57-0060,共4页
分析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中超声检查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开展年限阶段为2019.7-2022.12月,这期间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抽选92例开展本次研究,比较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负荷组... 分析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中超声检查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开展年限阶段为2019.7-2022.12月,这期间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抽选92例开展本次研究,比较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负荷组的具体淋巴结超声特征所显示的差异,并评价超声诊断临床意义。结果 腋窝淋巴结长径/短径之比(L/S)、血供情况在低淋巴结转移负荷组(LNB)与高淋巴结转移负荷组(HNB)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形态靶环状与偏心靶环状或低回声型在LNB与HNB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形态偏心靶环状与低回声型在LNB与HNB组间分布基本无差异(P>0.05);LNB与HNB组所显示血流分布特征无较大差异(P>0.05)。超声诊断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91%、90.7%、83.7%、87%。结论 乳腺癌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所显示的主要超声特征为血流信号丰富、腋窝淋巴结L/S≤2,临床可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变化用于疾病诊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负荷 超声特征
下载PDF
我属于大山
19
作者 罗群荣 《政协天地》 2011年第9期38-38,共1页
我是个医生,可平日里不穿白大挂,而穿迷彩服,还常常滚一身泥;我研究的对象是林木致病菌,以及形态怪异的昆虫,人们戏称我们为“啄木鸟”。
关键词 大山 迷彩服 致病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