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资本逻辑的本质、双重效应及其中国应对
1
作者 罗贤娇 彭富强 《创新》 2023年第4期49-59,共11页
资本逻辑源于资本的不断扩张,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逻辑和资本的无限增殖本性,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基础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出现了新的资本形态,即... 资本逻辑源于资本的不断扩张,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逻辑和资本的无限增殖本性,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基础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出现了新的资本形态,即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正加速与数字技术“共谋”,以资本逻辑的形式,实现支配世界的目的。数字资本相对于其他形态的资本,资本逻辑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追求剩余价值、压榨和剥削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数字资本逻辑对社会发展仍然存在“文明”与“野蛮”的双重效应。面对数字资本逻辑,中国应该以人本逻辑统摄数字资本逻辑,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逻辑 本质 双重效应 数字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共同隐私的民法保护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贤娇 汪志刚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X期311-312,共2页
一、共同隐私的概念和特征 隐私,由"隐"和"私"构成,指的是自然人不愿意为他人知悉、侵扰和干涉的,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所谓共同隐私,则指的是某一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自... 一、共同隐私的概念和特征 隐私,由"隐"和"私"构成,指的是自然人不愿意为他人知悉、侵扰和干涉的,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所谓共同隐私,则指的是某一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包括共同的安宁生活与他们共同的私生活信息."共同隐私的存在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人总是要同他人进行交往的,并在相互交往的人之间形成共同的隐私,如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和朋友之间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个人的隐私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以与他人的隐私相互关联的形式而存在着的,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及其权利,就必须要保护共同隐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民法保护 私人生活 公共利益 社会生活 家庭成员 自然人 私生活 “私” “隐”
下载PDF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贤娇 胡菁惠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1,共3页
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从理想成为现实,“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问题就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的历史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从理想成为现实,“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问题就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的历史课题。因此,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考就成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优越性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贤娇 饶志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迷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区别 借鉴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罗贤娇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79,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实现的新方式 被引量:4
6
作者 罗贤娇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题之一。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平均主义——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的变化。今天,通过"先富"带"后富&qu... 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题之一。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平均主义——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的变化。今天,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正在逐步凸显它的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需要拓展新的实现方式,即通过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包容、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包容、物质产品与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包容的"包容性增长"来完善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统领当代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实现方式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贤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2,72,共9页
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 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体要素外,还应包括媒介前述主客体关系的关系要素,即利益要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利益需求)、视角要素(由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主体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视角)、行动要素(为了实现民族利益而将特定视角下形成的理论认识付诸改造中国的实践行动)和竞争要素(不同主体利益、视角和行动之间的竞争)。正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知识社会学 构成要素 关系要素 社会存在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效率与和谐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贤娇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80,共3页
前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效率也无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的社会;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效率,但无完整意义上的和谐且两者矛盾无法根本解决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效率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一,和谐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 前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效率也无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的社会;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效率,但无完整意义上的和谐且两者矛盾无法根本解决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效率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一,和谐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一,但最重要的是效率与和谐的辩证统一。回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程,无不例外地经历过种种责难、徘徊甚至怀疑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没能深刻认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价值理念 效率与和谐
下载PDF
卡·波普尔“规律”思想的探析——读波普尔的《历史主义贫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贤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4,19,共5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创,历来遭到各方的攻击和责难。卡·波普尔从历史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社会生活的双重复杂性和人为性来否认规律的存在,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的只有趋向,并无什么规律可言。然而,卡·波普尔仅仅看到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创,历来遭到各方的攻击和责难。卡·波普尔从历史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社会生活的双重复杂性和人为性来否认规律的存在,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的只有趋向,并无什么规律可言。然而,卡·波普尔仅仅看到历史事实的一个方面,他没有脱离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窠臼。历史主义从来不否认历史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为性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趋向,因为这些正是历史规律存在的现实根据。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决定性和选择性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离开任何一方去研究历史都将毫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普尔 规律 历史主义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贤娇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四次大争论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四次大争论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展开的思想理论交锋、争论的结果。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四次大争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贤娇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历经了四次大的争论。这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的提出以及经验的积累,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以及大众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历经了四次大的争论。这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的提出以及经验的积累,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以及大众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四次大争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及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贤娇 左清峰 《创新》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特点:价值取向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观,发展手段上始终坚持和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特点:价值取向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观,发展手段上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观,发展内容上始终坚持全面现代化的现代化观,发展目标上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第一,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先进政党领导,这是保证;第二,走自己的路,这是原则;第三,学习并创新,这是路径;第四,利用并规范资本,这是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意义
下载PDF
列宁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贤娇 王瑜 《创新》 2021年第6期1-11,F0002,共12页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卡夫丁峡谷” 实践探索 启示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及其教学应用探析——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贤娇 《南方论刊》 2014年第9期99-102,共4页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一直是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的角度探讨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大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总体是肯定的,但同时,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一直是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的角度探讨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大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总体是肯定的,但同时,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以及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需求体现了理性务实、需求鲜明和重在参与的特点。为了能够提供满足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的教学,首先要适时着手调整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着手研究影响学生的接受态度的因素,教学中要考量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视野"的问题,同时完善大学生思政课接受效果的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学生 学习需求 教学应用
下载PDF
转变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理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贤娇 《南方论刊》 201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困扰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师与学生。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善教学状况,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主要做到:重问题、而不是解释;重分析、而不是结论;重方法、而不是...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困扰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师与学生。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善教学状况,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主要做到:重问题、而不是解释;重分析、而不是结论;重方法、而不是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教学理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思想竞争
16
作者 罗贤娇 《创新》 2020年第1期72-86,共1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充满了思想竞争,这种竞争具有目的上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形式上的组织化竞争为主、个体化竞争为辅,性质上的敌对斗争与和平竞争共存,对象上的多元化与代际化,格局上的对等竞争与非对等竞争交织的特点。在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充满了思想竞争,这种竞争具有目的上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形式上的组织化竞争为主、个体化竞争为辅,性质上的敌对斗争与和平竞争共存,对象上的多元化与代际化,格局上的对等竞争与非对等竞争交织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思想竞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所发挥的协同决定作用是通过其对利益、视角和实践方案之争的多维度协同和统合来实现的,而内含于思想竞争之中的极化与综合的矛盾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竞争 协同决定 极化 综合
下载PDF
也论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
17
作者 罗贤娇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5期45-47,65,共4页
从文化的意义上说,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理念的抽象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即抽象价值。但现实中的价值都是具体的,抽象价值要转化为具体价值,主要是通过具体价值主体(尤其是阶级)的利... 从文化的意义上说,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理念的抽象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即抽象价值。但现实中的价值都是具体的,抽象价值要转化为具体价值,主要是通过具体价值主体(尤其是阶级)的利益来决定,同时还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模式来实现。而具体的制度模式又是由各个国家或民族的具体境遇决定的。不能把抽象价值狭隘化、经验化为现实中的具体价值,更不能狭隘化、经验化为一种"普世模式"。社会主义是在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对先进的价值理念是从不排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价值 具体价值 民主自由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生成逻辑
18
作者 罗贤娇 《理论建设》 2020年第3期37-43,共7页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在应对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共有问题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辈们前赴后继地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实践...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在应对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共有问题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辈们前赴后继地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从中国现代化的"西式方案"到中国现代化的"俄式方案"再到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方案"的历史演进。它是在成功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目标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国情、直接过渡与迂回过渡三对矛盾的实践过程中得以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方案” 生成逻辑
下载PDF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哲学思考
19
作者 罗贤娇 涂以辉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4-36,共3页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何种社会制度参与现代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决定的。现实中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是世界现代化的结果,但不是世界现代化的最高阶段。要实现这一最高阶段,仍应以现代化为手段。因此从这个...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何种社会制度参与现代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决定的。现实中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是世界现代化的结果,但不是世界现代化的最高阶段。要实现这一最高阶段,仍应以现代化为手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而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不自觉或自觉的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关系 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形态理论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20
作者 罗贤娇 《社科纵横》 2010年第9期1-3,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笔者认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