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赵春梅 王文斌 +4 位作者 薛欣欣 张永发 任常琦 罗雪华 吴晓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在培养216 h时达到稳定,不同处理的平均吸光值AWCD依次为橡胶/王草间作>橡胶/咖啡间作>橡胶/益智间作>纯林胶园。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还增强了碳源代谢活性,橡胶/王草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的代谢能力较强,橡胶/咖啡间作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代谢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胶园与纯林胶园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差异显著,橡胶/王草与橡胶/咖啡、橡胶/益智间作之间差异显著,橡胶/咖啡与橡胶/益智间作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提高了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之间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是影响胶园土壤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橡胶林下间作王草、益智和咖啡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碳源利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胶园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橡胶园土壤无机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任常琦 张永发 +4 位作者 王帅 罗雪华 薛欣欣 赵春梅 王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5-1614,共10页
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为探究橡胶园合理的施肥量,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明确中期和后期施肥后橡胶园的氮素运移特征。设置4个处理:①空白对照(CK),不施肥;②常规施肥(C,施肥总量2 kg/株,前期∶中期∶后期=5∶3∶2);③减量施肥... 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为探究橡胶园合理的施肥量,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明确中期和后期施肥后橡胶园的氮素运移特征。设置4个处理:①空白对照(CK),不施肥;②常规施肥(C,施肥总量2 kg/株,前期∶中期∶后期=5∶3∶2);③减量施肥(J,施肥总量1.6 kg/株,前期∶中期∶后期=5∶3∶2),减量施肥相当于常规施肥减量20%;④同步施肥(T,施肥总量1.6 kg/株,前期∶中期∶后期=3∶3∶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橡胶园土壤氮素运移特征不同,以垂直运移为主,水平运移在5 cm内波动明显,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不再有明显变化。中期施肥铵态氮主要迁移至40-60 cm,而后期施肥铵态氮主要停留在0-20 cm。无机氮的变化趋势与铵态氮一致,无机氮主要以铵态氮的形式赋存。在后期施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迁移能力均有所减弱,向深层土壤的迁移减少。因此,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有利于提高橡胶园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园 施肥量 铵态氮 硝态氮 水平 垂直
下载PDF
氮水平和形态配比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长及氮代谢、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雪华 邹碧霞 +1 位作者 吴菊群 杨俐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3-701,共9页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及NH4+/NO3-配比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长、氮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橡胶花药苗茎秆、叶、地上部及单株总干重、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均相应升高,...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及NH4+/NO3-配比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长、氮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橡胶花药苗茎秆、叶、地上部及单株总干重、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均相应升高,其中粗根、茎秆、叶片含氮量、单株吸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株高、茎粗、细根干重、叶片光合速率先增后减,且以8 mmol/L氮水平时最大;低氮水平下细根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高。不同NH4+/NO3-配比试验中,纯NH4+营养下小苗各部位氮含量、氮积累量最高(除细根和叶柄氮的积累量);NH4+/NO3-为75/25时,小苗株高、茎粗、叶柄、叶片、植株地上部及株干重最大,NH4+/NO3-为50/50时,小苗细根干重、茎秆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大,且显著大于纯NO3-营养处理;而NH4+/NO3->50/50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除细根和茎秆N含量);纯NO3-营养下小苗细根NR活性最高,但生长最弱。结果说明橡胶花药苗不适宜于纯NO3-环境,而适宜于纯NH4+及NH4+/NO3-混合营养,其适宜水平为8 mmol/L和NH4+/NO3->5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花药体细胞组培苗 氮素水平 NH4+/NO3-配比 氮代谢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香蕉假茎多酚类物质对尿素氮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雪华 牛治宇 +1 位作者 吴敏 何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0-35,共6页
采用土壤培养法研究了9种香蕉假茎多酚类物质(PBP)及双氰胺(DCD)对尿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P3~9及DCD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势、增加土壤铵态氮吸附量,且PBP3~9的硝化势显著低于DCD。PBP6和PBP9对尿素水解的抑制能持续... 采用土壤培养法研究了9种香蕉假茎多酚类物质(PBP)及双氰胺(DCD)对尿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P3~9及DCD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势、增加土壤铵态氮吸附量,且PBP3~9的硝化势显著低于DCD。PBP6和PBP9对尿素水解的抑制能持续2d,DCD及其它处理则不能;PBP4~9及DCD均能维持土壤较高的铵态氮贮存量达49d以上;各PBP系列物质均能降低土壤硝化强度,且PBP2~9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DCD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 DCD 香蕉 形态转化 铵态氮 多酚类物质 双氰胺 尿素氮 影响 处理
下载PDF
Mehlich 3-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砖红壤有效磷和有效钾测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罗雪华 郭海超 +2 位作者 王文斌 吴小平 贝美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7期1265-1271,共7页
以采自海南省橡胶园的5种母质51个土壤样品为对象,研究了Mehlich3法浸提-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M3-AA3)联合测定砖红壤有效磷(P)和有效钾(K)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3法提取的有效磷(y)与常规Bray2-P(x)呈极显著相关(y=0.626 6 x... 以采自海南省橡胶园的5种母质51个土壤样品为对象,研究了Mehlich3法浸提-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M3-AA3)联合测定砖红壤有效磷(P)和有效钾(K)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3法提取的有效磷(y)与常规Bray2-P(x)呈极显著相关(y=0.626 6 x+0.934 1,R2=0.980 6,p〈0.01,n=50),且M3-P比常规Bray2-P低,但其变幅仍较宽,有利于有效磷水平的分级;M3-K(y)与常规醋酸铵提取态钾(x)亦呈极显著相关(y=1.030 1 x-0.376,R2=0.994 7,p〈0.01,n=51),且方程斜率接近1,两法测定结果相近;AA3低浓度进样管路同时测定M3-P、M3-K混合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分别达0.999 9和0.999 7;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23%、101.17%;P(4mg/L)、K(5.04 mg/L)混合标准8次重复测定值变异系数均〈0.5%,且经t检验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M3法土壤待测液中P、K含量检出限分别为0.033和0.018 mg/L,线性范围分别为0~7 mg/L和0~8.82 mg/L。说明M3法浸提-AA3联合测定适合于海南橡胶园砖红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的快速测定,3 d可测250~300个样次,提高工效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土壤有效磷 有效钾 Mehlich3浸提剂 连续流动分析仪
下载PDF
施肥对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罗雪华 吴小平 王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研究了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0 ̄20cm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20 ̄40cm土层的;相同土层的根际土脲酶活性高于其非根际土的;短期内不同施肥量对橡胶树未施肥区0 ̄20cm土层的根际土与非... 研究了橡胶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0 ̄20cm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20 ̄40cm土层的;相同土层的根际土脲酶活性高于其非根际土的;短期内不同施肥量对橡胶树未施肥区0 ̄20cm土层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脲酶活性影响较显著,而对20 ̄40cm土层影响不显著。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脲酶活性强弱依次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压青穴底部土壤。胶园土壤剖面脲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应减弱,经多年培肥的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橡胶林 根际与非根际 土壤剖面 土壤脲酶
下载PDF
刺激割胶与RRIM600矿质养分流失的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罗雪华 刘云清 +2 位作者 蔡秀娟 吴菊群 邹碧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4,24,共5页
比较了5种刺激割胶制度对RRIM600橡胶树胶乳总固形物(TS)中4种矿质养分(N、P、K、Mg)的影响。结果表明:s/2d/2、s/2d/3+ET、(s/4↑+s/4)d/4+ET、(s/4↑+s/4)d/5+ET、(s/4↑+s/4)d/6+ET等割制下,TS中的4种矿质养分含量均为10月的大于8月... 比较了5种刺激割胶制度对RRIM600橡胶树胶乳总固形物(TS)中4种矿质养分(N、P、K、Mg)的影响。结果表明:s/2d/2、s/2d/3+ET、(s/4↑+s/4)d/4+ET、(s/4↑+s/4)d/5+ET、(s/4↑+s/4)d/6+ET等割制下,TS中的4种矿质养分含量均为10月的大于8月的;每生产1kg干胶随胶乳流失的总矿质养分,d/2、d/3及阴阳双线割制中d/6的阳刀三者之间差异不大,其余割制则不论是阴刀还是阳刀都明显大于d/2和d/3;5种割制流失的单一矿质养分都是N、K明显多于P、Mg。阴阳双线割制中阳刀长流胶带走的矿质养分明显大于阴刀,主要是由于阳刀长流胶钾的流失明显增加;(s/4↑+s/4)d/4+ET割制的高刀产、高株产,是以养分的大量损失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刺激割制 乙烯利(ET) 总固形物(TS) 矿质养分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胶乳总固形物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雪华 王文斌 +4 位作者 吴小平 王大鹏 张永发 薛欣欣 赵春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5-1372,共8页
应用元素分析仪和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联用技术测定了胶乳总固形物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比值δ13C。将所采集的新鲜胶乳预先制成胶片,称取(0.500±0.100)mg样品,按EA仪器工作条件对其碳含量进行测定。分别用碳元素基准物质... 应用元素分析仪和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联用技术测定了胶乳总固形物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比值δ13C。将所采集的新鲜胶乳预先制成胶片,称取(0.500±0.100)mg样品,按EA仪器工作条件对其碳含量进行测定。分别用碳元素基准物质(尿素、天门冬氨酸、葡萄糖、蔗糖),在EA工作条件下测其碳元素,以碳质量为横坐标,CO2峰面积为纵坐标制得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良好。对EA-IRMS系统作了稳定性和线性试验,前者达到小于0.1‰的要求,后者则满足同类仪器小于0.06‰·V-1的要求。此外,还对Craig校正所得样品及3种CRMs的初始校正值作进一步校准的3种校准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回归法准确度最好,适用于不同性质、不同碳同位素组成的样品;而截距法只能用于碳同位素组成与参考气相近的样品的测量数据的校准;原始回归法则不能有效地消除测定过程中17O的影响和样品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而不能用于结果校准。测得胶乳样品的总固形物碳质量分数为81.83%,δ13Cs-PDBM(PDB为国际标准拟箭石化石)为-26.70‰(回归法校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值质谱仪联用系统 胶乳总固形物碳含量 稳定碳同位素比值 校准方法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硝酸盐含量 被引量:123
9
作者 罗雪华 蔡秀娟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硝酸盐含量差别很大的两种蔬菜(苦瓜和芥菜)为材料,采用硼砂、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活性碳粉制备待测液,有效地去除了有机物质的干扰。进而用紫外光度法直接测定待测液中的NO3-。苦瓜和芥菜NO3-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 % 和1.3 %... 以硝酸盐含量差别很大的两种蔬菜(苦瓜和芥菜)为材料,采用硼砂、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活性碳粉制备待测液,有效地去除了有机物质的干扰。进而用紫外光度法直接测定待测液中的NO3-。苦瓜和芥菜NO3-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 % 和1.3 %,回收率分别为97.1 %、105.7 %,平均回收率10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技术 蔬菜 硝酸盐 含量
下载PDF
温度、水分对添加牛粪后橡胶园砖红壤pH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雪华 吴小平 +3 位作者 王文斌 张永发 薛欣欣 王大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4-9,15,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和水分对添加牛粪后橡胶园砖红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周,各处理土壤pH均迅速升高;培养1~3周,土壤pH基本达到最高值7.07~7.27,较培养前提高了2.18~2.38;3周后,各处理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培养初期,水分是影...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和水分对添加牛粪后橡胶园砖红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周,各处理土壤pH均迅速升高;培养1~3周,土壤pH基本达到最高值7.07~7.27,较培养前提高了2.18~2.38;3周后,各处理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培养初期,水分是影响土壤pH上升的主要因素;培养中后期,温度是土壤pH下降的主要因素,温度和水分对添加牛粪后土壤pH的下降有交互作用;通过逐步回归,拟合模型y=7.570 8 e^(-0.001 8 T-0.000 4 Tt-0.000 2 Wt+0.000 3t^2),以预测土壤温度(T,℃)、水分(W,%)对添加牛粪后土壤pH(y)随时间(t,周)变化的影响;培养期间,土壤pH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铵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硝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牛粪 土壤PH 土壤有效磷 砖红壤
下载PDF
氮磷钾肥与络氨铜配施对抗虫棉产量、品质及棉株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罗雪华 黄完基 程飞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76-479,共4页
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与络氨铜配施对抗虫棉产量、纤维品质及主茎叶氮磷钾铜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肥铜配施有利于皮棉产量、纤维整齐度及纤维伸长率的提高,并能提高主茎叶的磷素含量,磷氮比及磷素吸... 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与络氨铜配施对抗虫棉产量、纤维品质及主茎叶氮磷钾铜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肥铜配施有利于皮棉产量、纤维整齐度及纤维伸长率的提高,并能提高主茎叶的磷素含量,磷氮比及磷素吸收量。采用频数分析法,模拟出本地上等肥力水平条件下,具有95 % 置信度每公顷产皮棉1 500 kg 以上的优化方案是:每公顷施N302 .20 ~358 .45 kg ,P2O5 120.88 ~143 .38 kg ,K2O302 .20 ~358 .45 kg,Cu 6 .88 ~12.7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板 肥铜配施 皮棉产量 棉株养分 棉花
下载PDF
旱地土壤硝态氮的产生、淋洗迁移及调控措施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大鹏 郑亮 +4 位作者 吴小平 罗雪华 王文斌 张永发 薛欣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31-1741,共11页
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硝态氮淋洗是旱地土壤氮素损失去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导致区域性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全球集约农区重大农业和生... 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硝态氮淋洗是旱地土壤氮素损失去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导致区域性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全球集约农区重大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明确不同农作系统土壤硝态氮的产生、淋洗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阻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农学和环境意义。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简要综述了旱地土壤硝化作用的微生物驱动过程,比较了当前最为常用的田间原位监测硝态氮淋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影响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各种因素,总结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加强旱地土壤硝化作用的关键微生物过程、机理以及相关驱动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土壤氮素循环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是旱地农作系统进行氮素优化管理和制定硝态氮淋洗阻控技术的重要基础;继续寻找和建立一种扰动更少、维护简单、样品污染更低、尤其适合长期监测的田间原位研究方法,对于准确地揭示旱地土壤硝态氮的淋洗规律和实时通量尤为重要;系统地开展不同旱地农作系统硝态氮淋洗的综合性研究,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阻控措施,更符合田间实际,对于降低区域硝态氮淋洗风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硝化作用 硝态氮淋洗 原位采样方法 影响因素 调控措施
下载PDF
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薛欣欣 吴小平 +4 位作者 王文斌 罗雪华 王大鹏 张永发 邹碧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钾和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近些年来,钾、镁营养,离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关系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植物... 钾和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近些年来,钾、镁营养,离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关系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转运、作物品质、生理生化、碳氮代谢、活性氧代谢以及土壤中K^+、Mg^(2+)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此外,本文还展望了钾、镁营养及其二者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坡度和埋深对橡胶林凋落叶分解及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薛欣欣 吴小平 +4 位作者 王文斌 罗雪华 张永发 王大鹏 赵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4-883,共10页
橡胶树凋落叶在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及指导高效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省天然橡胶主产区选取橡胶林地进行凋落叶原位分解试验,研究坡度和埋深对橡... 橡胶树凋落叶在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及指导高效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省天然橡胶主产区选取橡胶林地进行凋落叶原位分解试验,研究坡度和埋深对橡胶树凋落叶干物质分解特性、养分元素释放规律及其物质成分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速率明显受到坡度和深度的影响;分解9个月后,干物质残留率高低顺序为坡地覆盖(39.6%)>平地覆盖(26.8%)>平地埋深(11.2%)>坡地埋深(6.9%);凋落叶的损失符合Olsen指数衰减模型(P<0.01),各处理凋落叶干物质分解95%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9.3、20.5、12.8和13.2个月;各处理C/N比从最初的25.1下降到12.7、14.4、16.2和16.9。分解期间各处理养分残留率差异显著(P<0.05);分解9个月后,坡地覆盖处理S-I养分元素C、N、P、K、Ca、Mg的残留率最高,分别为10.9%、21.6%、10.7%、9.7%、10.4%、7.9%,而坡地埋深处理S-II最低,分别为3.8%、6.5%、3.4%、2.3%、0.8%、2.1%。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凋落叶分解前后在3387 cm^(-1)、1734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糖、脂肪族等碳水化合物遭到分解;1050 cm^(-1)处的吸收峰向低频方向位移了17 cm后变为1033 cm^(-1),表明分解破坏了凋落叶原有的可溶性糖和纤维素C—C键和C—O键伸缩振动。综上所述,埋深处理有利于加速凋落叶物质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建议橡胶树生产中将凋落叶与表土混合或压青处理,提高橡胶林养分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凋落叶 分解 营养元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中国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大鹏 王文斌 +4 位作者 郑亮 罗雪华 邹碧霞 张永发 吴小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8-704,共7页
区域和全球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估算并量化区域乃至全球土壤碳储量已经成为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林是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国对小尺度区域内一... 区域和全球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估算并量化区域乃至全球土壤碳储量已经成为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林是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国对小尺度区域内一个或数个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储量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全国尺度下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近10 a内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杨树(Populus sp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落叶松(Larix spp.)等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53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中国主要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等。结果表明,9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4.0-31.1 g·kg^-1,平均14.8 g·kg^-1;0-6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8-15.1 kg·m^-2,平均8.7 kg·m^-2;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28.2-158.1 Mg·hm^-2,平均84.5 Mg·hm^-2。以落叶松最高,毛竹、马尾松、桉树、杉木和油松等人工林居中,杨树和橡胶仅高于刺槐,刺槐最低。中国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经度分布性,从西向东逐渐升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纬度分布性,大致表现为南低北高;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虽明显低于同气候带的天然林,但仍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人工林生产管理中,亟待寻找能有效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橡胶树氮素贮藏及翌年分配利用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永发 吴小平 +5 位作者 王文斌 陈艳彬 罗雪华 薛欣欣 王大鹏 赵春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13-2320,共8页
以2年生幼龄橡胶树为试材,采用落叶期换土移栽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少量施氮(N28)、适量施氮(N56)和过量施氮(N84)3个氮素水平下幼树的生长差异及氮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利于树体生长。以N28处理为对... 以2年生幼龄橡胶树为试材,采用落叶期换土移栽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少量施氮(N28)、适量施氮(N56)和过量施氮(N84)3个氮素水平下幼树的生长差异及氮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利于树体生长。以N28处理为对照,N56和N84处理均通过促进根系生长进而促进地上部生长,且N56处理对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N84更为显著。N28、N56和N84处理橡胶树当年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7.55%、46.83%、39.09%,在第2年春季第一蓬叶稳定期后,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4.49%、43.79%、38.17%。橡胶树氮素的主要贮藏部位为主干和根系,其^15N分配率为59.58%左右,主干木质部的^15N分配率最高,N28、N56和N84处理分别为24.65%、28.69%和25.50%;3个处理地上部枝干中的^15N分配率为76.85%(N28)、78.24%(N56)和75.51%(N84)。经过春季的重新再利用,第1年吸收贮藏的氮素由枝干和根系向新生器官(新梢木质部、新梢皮部、叶片及叶柄)大量运转,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N28、N56和N84处理新生器官中的Ndff%较高,分别为9.60%~11.31%、18.39%~21.43%和31.67%~34.04%,而主干木质部中的Ndff%较低,分别为3.86%、7.90%和13.77%。贮藏氮在橡胶树春季器官的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3个处理新生器官中的^15N分配率为50.60%(N28)、53.98%(N56)和53.28%(N84)。适量施氮水平下^15N在地上部枝干中的贮藏比例较高,翌年新生器官中的分配率也高,有利于橡胶树氮素的季节性循环利用及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橡胶树 ^15N-尿素 贮藏 分配利用
下载PDF
橡胶林下砖红壤不同氮肥处理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大鹏 杜玉赫 +6 位作者 罗雪华 王文斌 张永发 薛欣欣 赵春梅 吴小平 茶正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5-691,共7页
氨挥发是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显著地影响了区域氮循环,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对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下酸性砖红壤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了解还不多。采用通气法田间原位研究了酸性砖红壤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特征... 氨挥发是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显著地影响了区域氮循环,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对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下酸性砖红壤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了解还不多。采用通气法田间原位研究了酸性砖红壤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特征及相应调控措施,为橡胶树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尿素深施;尿素表施后灌水(模拟降雨);尿素配施有机肥;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尿素表施。结果表明,尿素表施后,表层土壤pH迅速升高。施肥3d后土壤pH达到最大值6.87,之后迅速下降,7d后恢复至试验前水平。其氨挥发动态变化与表层土壤pH和铵态氮浓度变化大致同步,整个氨挥发损失过程基本在7d内完成,损失率高达28.19%;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延迟了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氨挥发损失过程在12d内完成,损失率为30.27%。与尿素表施相比,尿素添加NBPT并没有降低氨挥发损失;尿素配施有机肥、尿素深施和尿素表施后灌水的氨挥发损失也基本在7d内完成,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3.23%、5.39%和1.52%。与尿素表施相比,这3种方法分别显著降低了53.05%、80.87%和94.61%的氨挥发损失。由此可见,尿素配施有机肥、尿素深施和尿素表施后灌水是橡胶林下酸性砖红壤施用尿素的氨挥发减排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酸性砖红壤 尿素 氨挥发 减排措施
下载PDF
钾、镁交互作用对橡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欣欣 魏云霞 +5 位作者 王文斌 罗雪华 赵春梅 王大鹏 张永发 吴小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0-1878,共9页
【目的】我国植胶区砖红壤钾、镁缺乏现象日益突出,研究钾、镁缺乏对橡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可为橡胶平衡施肥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热研7-33-97’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幼苗为研究材料,在人工气候... 【目的】我国植胶区砖红壤钾、镁缺乏现象日益突出,研究钾、镁缺乏对橡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可为橡胶平衡施肥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热研7-33-97’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幼苗为研究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二因素二水平的析因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钾(-K)、缺镁(-Mg)和缺钾镁(-K-Mg),培养3个月后,取样测定橡胶幼苗干物质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1)与CK相比,-K和-K-Mg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干物质量降幅分别为8.4%和27.5%,根冠比降幅分别为20.4%和26.9%,而-Mg处理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影响;K、Mg交互作用对茎干、根和单株干物质量及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2)与CK相比,各缺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橡胶幼苗吸收根(直径<2 mm)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总根尖数及根系活力等根系构型参数,而不同程度增加了平均根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K、Mg交互作用对吸收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总根尖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3)各处理下氮和镁、磷和钾以及钙分别在叶片、根系以及茎皮中的平均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器官。各缺素处理下,地上部的养分占比呈增加趋势。4)与CK相比,-K处理显著增加了橡胶幼苗单株氮、磷和镁的积累,-K-Mg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单株氮积累,各缺素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单株钙的积累;K、Mg交互作用对氮、磷、钙和镁的积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结论】钾、镁营养显著影响橡胶幼苗对养分的吸收,缺钾、缺镁显著抑制橡胶幼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缺钾缺镁加重抑制效果。因此,橡胶生产上不仅要保证培养基质或土壤的矿质营养充足,还要重视钾、镁元素间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缺钾 缺镁 根系形态 养分积累
下载PDF
钾镁胁迫对巴西橡胶树花药苗生理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欣欣 吴小平 +4 位作者 罗雪华 王文斌 王大鹏 张永发 赵春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本研究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重点揭示橡胶树的部分生理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指标对钾、镁缺乏的响应机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花药苗(简称花药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缺钾镁(-K-Mg)、缺钾(-K)、缺镁(-Mg)、正常(CK)4个处理,测定花药... 本研究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重点揭示橡胶树的部分生理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指标对钾、镁缺乏的响应机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花药苗(简称花药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缺钾镁(-K-Mg)、缺钾(-K)、缺镁(-Mg)、正常(CK)4个处理,测定花药苗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钾镁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CK相比,-K-Mg处理显著降低花药苗株高和茎粗,降幅分别为12.2%和15.7%,叶片出现衰亡、凋落现象;-K-Mg、-K和-Mg处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2)钾、镁胁迫均显著降低花药苗各器官钾、镁含量,钾供应极显著提高各器官镁含量,而镁供应对各器官钾含量无显著影响。(3)与CK相比,-K-Mg、-K、-Mg处理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钾、镁交互作用对果糖含量影响显著。(4)与CK相比,-K-Mg、-K及-Mg处理显著降低花药苗叶绿体长度,降幅分别为26.9%、38.1%和19.6%;嗜饿体数目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11.8%、767.7%和138.2%;缺镁条件下叶绿体中淀粉粒数目增加。综上所述,钾、镁胁迫对橡胶树花药苗生长、叶绿体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钾、镁供应对2种元素吸收方面存在明显的钾对镁的单方面拮抗。生产上重视钾、镁的合理施用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改善橡胶树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胁迫 橡胶树 生理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水培条件下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文斌 吴小平 +2 位作者 尹玉莲 郭海超 罗雪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2期2281-2286,共6页
为了解橡胶树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点,通过水培试验及GC-MS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包括烃类、醇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醛类及酚类等物质。不同品... 为了解橡胶树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点,通过水培试验及GC-MS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橡胶树幼苗根系分泌物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包括烃类、醇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醛类及酚类等物质。不同品系的橡胶树根系分泌物组成特点不同,热研7-33-97根系分泌物与PR107的根系分泌物在检出成分上相似程度较高,以酰胺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均为40.51%,其次为有机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23.55%和21.59%。RRIM600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为35.78%,其次是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6.96%。在培养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中发现了十六烯酸、油酸等能活化和固定植物根际潜在养分的有机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试验 橡胶树幼苗 根系分泌物 GC—MS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