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幼年大鼠颅面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罗颂椒 饶跃 +1 位作者 王大章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选用30只5周龄 SD 雄性大鼠,使用自制上颌活动功能性矫治器,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小时,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应用X线头测量和游离下颌骨X线测量方法,对大鼠颅面颌,特别是下颌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 选用30只5周龄 SD 雄性大鼠,使用自制上颌活动功能性矫治器,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小时,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应用X线头测量和游离下颌骨X线测量方法,对大鼠颅面颌,特别是下颌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下颌支、下颌体交角变大,下颌支向后旋转,下牙槽高度增大。实验所用的矫治器对颅脑及上颌骨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前仲生长期大鼠下颌后,能引起下颌适应性生长改建,下颌骨综合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X线头影测量 下颌骨
下载PDF
最好正常验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罗颂椒 饶跃 +3 位作者 胡林 陈扬熙 张跃芳 彭菊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本文对成都地区40例恒牙列最好正常人的牙模型进行了牙冠角度、牙冠倾斜度、牙冠突距、磨牙外展度(offset)、Spee曲线的曲度、临床牙冠高度,牙冠宽度等项目的测量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可作为正畸临床采用方丝弓、细丝弓技术矫治我国牙... 本文对成都地区40例恒牙列最好正常人的牙模型进行了牙冠角度、牙冠倾斜度、牙冠突距、磨牙外展度(offset)、Spee曲线的曲度、临床牙冠高度,牙冠宽度等项目的测量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可作为正畸临床采用方丝弓、细丝弓技术矫治我国牙颌奇形患者时的参考标准,并为直丝技术锁槽制作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角度 正常颌 错颌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颂椒 周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163,I008,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数字图像分析,对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表达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以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髁突软骨中滑膜层、纤维层和生发层细胞中IGF...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数字图像分析,对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表达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以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髁突软骨中滑膜层、纤维层和生发层细胞中IGF-Ⅰ阳性最强,在过渡层中较强,成熟层和移行层中较弱,在骨小梁中的成骨细胞也有阳性信号;实验组各层细胞阳性强度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功能矫形引起的组织学改变和细胞功能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颌骨正畸术 功能矫形 IGF-I
下载PDF
外科—正畸矫治下颌骨型畸形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颂椒 陈扬熙 +1 位作者 王大章 李声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本文讨论了下颌骨型畸形外科—正畸治疗患者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要求。术前正畸治疗的要求是去除牙齿代偿性错位;改正(牙合)曲线;排齐牙齿;使上下牙弓的形态与宽度协调一致;拔除第三磨牙、去除(牙合)干扰。手术后为了达到(牙合)平衡与... 本文讨论了下颌骨型畸形外科—正畸治疗患者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要求。术前正畸治疗的要求是去除牙齿代偿性错位;改正(牙合)曲线;排齐牙齿;使上下牙弓的形态与宽度协调一致;拔除第三磨牙、去除(牙合)干扰。手术后为了达到(牙合)平衡与良好的(牙合)接触需要细致的进行正畸治疗,以保持疗效,防止复发。本文附典型病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型畸形 正畸矫治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髁突软骨雌激素受体的荧光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颂椒 白玉兴 姚先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选用5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等量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配戴自制上颌斜面导板式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应用荧光组织化学法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受体(ER)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鼠髁突软骨中存... 选用5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等量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配戴自制上颌斜面导板式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应用荧光组织化学法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受体(ER)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鼠髁突软骨中存在ER,且主要位于胞浆中;ER在软骨的生发层细胞中分布最多,且髁突软骨增生旺盛时分布较多;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髁突软骨各层细胞中ER的分布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以生发层细胞的增加最明显。表明ER与髁突软骨的增生、分化及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髁突软骨 雌激素
下载PDF
正畸矫治器对牙面细菌组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林立 罗颂椒 +1 位作者 梁甲兴 肖晓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面细菌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正畸患者按照不同口腔卫生措施要求分为两组。 10例未经正畸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戴矫治器前 ,戴入后 2、4、8周采集左下第一磨牙及右下第二双尖牙的菌斑 ,测定菌... 目的 :探讨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面细菌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正畸患者按照不同口腔卫生措施要求分为两组。 10例未经正畸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戴矫治器前 ,戴入后 2、4、8周采集左下第一磨牙及右下第二双尖牙的菌斑 ,测定菌斑的细菌组成。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带环戴入前后不同时期、不同刷牙频率和时间 ,检出的牙面菌斑细菌组成无明显差异。下颌第二双尖牙粘托槽后 ,牙面菌斑细菌组成发生显著变化 ,杆菌比例升高 ,球菌比例下降 ,而口腔卫生措施的不同也对菌斑细菌的组成有明显影响。结论 :戴用托槽后 ,下颌第二双尖牙远中区菌斑细菌杆菌比例增高 ,易成为诱发牙龋坏和牙龈炎的潜在因素。但通过加强刷牙漱口的频率和时间 ,有助于减少牙龋坏和牙龈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牙菌斑 球菌 杆菌 龋齿 牙龈炎 口腔正畸
下载PDF
静张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调节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宋锦璘 罗颂椒 +2 位作者 樊瑜波 赵志河 郭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静张应力环境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第 4代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在细胞膜式张应力施加装置上培养 ,检测不同血清浓度及持续不同的静张应力 (5kPa、10kPa)在 0~ 12h内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探讨静张应力环境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第 4代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在细胞膜式张应力施加装置上培养 ,检测不同血清浓度及持续不同的静张应力 (5kPa、10kPa)在 0~ 12h内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低血清培养基中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硅胶膜上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 ;短期 (2h)的静张应力 (5kPa、10kPa)对髁突软骨细胞细胞周期的调控影响不大 ;0~ 10h内 5kPa静张应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张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 ,增殖指数峰值位于 10h处 ;0~ 8h内 10kPa静张应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张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 ,增殖指数峰值位于 8h处 ;5kPa静张应力组较 10kPa静张应力组对髁突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张应力 大鼠 髁突软骨细胞 增殖效应 调节 研究 正畸治疗
下载PDF
邻牙向拔牙区移动最佳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袁晓 罗颂椒 +2 位作者 沈刚 陈振琦 朱庆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研究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和牙齿向拔牙区移动的生物学反应 ,探讨邻牙向拔牙区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  30只同源雄性SD大鼠分为 5组 ,拔除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后不同的时间制作口内矫治器 ,牵第二磨牙向拔牙区移动。所有的大鼠... 目的 研究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和牙齿向拔牙区移动的生物学反应 ,探讨邻牙向拔牙区移动的最佳时机。方法  30只同源雄性SD大鼠分为 5组 ,拔除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后不同的时间制作口内矫治器 ,牵第二磨牙向拔牙区移动。所有的大鼠分别在矫治器加力前两天和处死前两天给予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腹腔注射 ;制备硬组织切片 ,采用骨硬组织形态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向处于不同愈合阶段的拔牙区移动牙齿时的骨改建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骨改建同时包括吸收和形成两个过程 ;②近中牙槽骨面 (压力侧 )骨吸收较远中(张力侧 )活跃 ,而远中牙槽骨面 (张力侧 )骨形成则较近中 (压力侧 )活跃 ;③骨形成参数、骨吸收参数均在拔牙后 1周存在一个峰值。结论 ①拔牙后宜早期移动牙齿 ,以便充分利用拔牙创的骨改建优势 ;②其理想的移动时机为拔牙后 1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拔牙 牙槽骨改建 组织形态测量学 生物学反应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幼年大鼠下颌前伸肌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昕 罗颂椒 +2 位作者 周秀坤 赵美英 肖邦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和浅层嚼肌细胞内线粒体酶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翼外肌氧化型纤维构成明显增多,浅层嚼肌氧化型纤维明显减少。表明翼外肌参与维持下颌姿势位的张力活动增加,浅层嚼肌则位相活...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和浅层嚼肌细胞内线粒体酶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翼外肌氧化型纤维构成明显增多,浅层嚼肌氧化型纤维明显减少。表明翼外肌参与维持下颌姿势位的张力活动增加,浅层嚼肌则位相活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酶组织化学 咀嚼肌
下载PDF
机械压力对成骨样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翼 陈国平 +1 位作者 周征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机械压力对成骨样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状态的影响 ,为研究正畸矫治力对牙周及骨组织的生长改建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在受到顶—底轴向压力 (2 2 5×g)后 6、12、18、2 4、30、36h ,利用... 目的 :初步探讨机械压力对成骨样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状态的影响 ,为研究正畸矫治力对牙周及骨组织的生长改建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在受到顶—底轴向压力 (2 2 5×g)后 6、12、18、2 4、30、36h ,利用流式细胞术及MTT比色法 ,检测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及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代谢活性。结果 :加力组较对照组各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及细胞功能状态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以加力后 12h、S期细胞的增加及功能状态的降低最为明显 ,而增殖指数增加的最大值出现在加力后 18h ,加力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在 2 4h后趋于一致 ;前向散射光参数FS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顶—底轴向压力 (2 2 5×g)可显著影响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功能状态 ,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 机械压力 流式细胞术 MTT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代谢 功能状态 影响
下载PDF
流动剪切力作用下原代大鼠成骨样细胞PGE_2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鞠 陈伟辉 +4 位作者 李声伟 罗颂椒 田卫东 张敏 李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流动剪切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PGE2 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 0 12mN cm2 的流动剪切力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受力 5、10、15、30、6 0、12 0min后不同时段的PGE2 的表达... 目的 :探讨流动剪切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PGE2 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 0 12mN cm2 的流动剪切力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受力 5、10、15、30、6 0、12 0min后不同时段的PGE2 的表达。结果 :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 0 12mN cm2 流动剪切力作用后PGE2 的生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1) ,PGE2 的生成在受力后 10min开始显著增加 (P <0 0 1) ,6 0min后达到高峰 (P <0 0 1)。结论 :PGE2 途径是将流动剪切力刺激信号转导进入成骨细胞 ,促进骨改建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剪切力 成骨样细胞 PGE2 信号转导 大鼠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下颌前伸后大鼠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饶跃 罗颂椒 +2 位作者 王大章 赵美英 肖邦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应用上颌功能性活动矫治器,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用组织学、粘液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前仲后髁突软骨的组织结构、粘液成份和酶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髁突中、后份软骨生发层增厚,各种粘液物质增多,无氧酵解酶活动增高... 应用上颌功能性活动矫治器,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用组织学、粘液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前仲后髁突软骨的组织结构、粘液成份和酶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髁突中、后份软骨生发层增厚,各种粘液物质增多,无氧酵解酶活动增高。表明功能矫形前伸生长期大鼠下颌骨,能刺激髁突中、后份软骨增生,下颌前伸后,髁突前份受压,缺血、缺氧、坏死,软骨被纤维组织取代,髁突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生长改建 组织学 髁突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类错He
下载PDF
外科矫正骨型下颌后缩畸形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扬熙 罗颂椒 +2 位作者 王大章 胡静 李声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近期连续收治的 17例骨型严重下颌后缩 (已作正颌手术 )的患者为例 ,重点介绍对该类畸形患者的术前准备 ,特别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导板的应用。正畸治疗内容包括 :去代偿扩大上牙弓 ,排齐牙齿 ,平整曲线 ,使上下牙弓形态协调 ,... 以近期连续收治的 17例骨型严重下颌后缩 (已作正颌手术 )的患者为例 ,重点介绍对该类畸形患者的术前准备 ,特别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导板的应用。正畸治疗内容包括 :去代偿扩大上牙弓 ,排齐牙齿 ,平整曲线 ,使上下牙弓形态协调 ,恢复平衡重建良好的咬合关系。作者的经验表明 ,对严重骨型下颌后缩患者 ,要获得形态和功能完美结合的理想治疗目标 ,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 ,特别是术前、术后的正畸准备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须和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畸形 正畸治疗 外科手术 正畸学 错HE
下载PDF
成都地区青少年下颌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军 赵志河 +1 位作者 刘楚峰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 ,为临床应用全牙弓间隙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9~ 2 0 0 0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 11~ 2 0岁初诊患者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 ,共获得5 2 6例 ,其中男 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 ,为临床应用全牙弓间隙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9~ 2 0 0 0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 11~ 2 0岁初诊患者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 ,共获得5 2 6例 ,其中男 2 32例 ,女 2 94例。按颌骨的矢状向、垂直向异常分类 ,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获得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量。分析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规律 ,用多变量相关分析检测牙弓后段间隙量与年龄、性别、安氏错类型、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结果  (1)下颌牙弓后段间隙量与年龄、安氏错类型相关。 (2 )男女性的下颌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曲线有一定差异。 (3)骨性Ⅲ类患者的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量明显大于安氏Ⅰ、Ⅱ类患者。结论 成都地区青少年的数值同国外数值差异较大 ,提示在进行全牙弓间隙分析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青少年 下颌牙弓后段 可利用间隙 预测 研究
下载PDF
大鼠下颌髁突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饶跃 罗颂椒 肖邦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对新生至成年大鼠40只下颌髁突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髁突结构应分为七层:滑膜样层、纤维组织层、生发层、过渡层、成熟层、移行层、骨小梁。髁突生长发育呈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为新生~4周龄,第二... 本文对新生至成年大鼠40只下颌髁突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髁突结构应分为七层:滑膜样层、纤维组织层、生发层、过渡层、成熟层、移行层、骨小梁。髁突生长发育呈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为新生~4周龄,第二周期为6~12周龄。每一周期首先是髁突软骨的生长阶段,然后是分化阶段。第一周期对矛颌畸形的预防有关;第二周期是矫治的最佳时期。髁颈在2~8周龄内发育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状突 生长发育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正常人牙特点在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白丁 罗颂椒 +1 位作者 陈扬熙 肖立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畸形患者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比较恒牙列正常中国人与 白种人的牙冠突距、冠角、牙冠转矩及磨牙补偿角的差异,以及测量正常中国人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 龈向轮廓形态和牙弓... 目的 探讨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畸形患者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比较恒牙列正常中国人与 白种人的牙冠突距、冠角、牙冠转矩及磨牙补偿角的差异,以及测量正常中国人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 龈向轮廓形态和牙弓形态。结果 正常的特征、牙弓形态以及牙冠唇颊面中心区的近远中向和龈向轮廓形 态,在中国人与白种人间存在人种差异。结论 使用方丝弓、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中国错畸形患者时,弓丝弯制中 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必要设计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直丝弓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 固定矫治器 种族差异
下载PDF
拔牙区骨改建对邻牙移动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晓 曹惠菊 +2 位作者 罗颂椒 翁思恩 李达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拔牙创的骨改建进程及矫治力对牙齿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为临床医生选择理想的矫治力和牙齿移动时机 ,缩短矫治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取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3组 ,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 ,3月后拔除另一侧上颌...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拔牙创的骨改建进程及矫治力对牙齿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为临床医生选择理想的矫治力和牙齿移动时机 ,缩短矫治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取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3组 ,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 ,3月后拔除另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在拔牙后不同的时间制作口内矫治器 ,分别以 0 30、0 6 0、1 36N的力牵上颌第二磨牙向拔牙区移动 ,分别在施力前及施力后的第 1、3、5、7、10、14天拍摄X线片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 ,测量牙齿移动距离 ,以置入的拔髓针校正放大率。结果 ①牙齿向新鲜拔牙区移动的速度明显大于向已愈合拔牙区移动的速度。②无论向新鲜拔牙区移动还是向已经愈合的拔牙区移动 ,0 30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在各时间点与 0 6 0N、1 36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而 0 6 0N与 1 36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之间基本上从第 5天开始差别不大。③加力后牙齿移动周期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瞬时运动 ;迟滞期 ;后期移动阶段。大约在第 14天时 ,由于矫治力衰减 ,牙齿停止移动。结论 ①牙齿向新鲜拔牙区移动速度快 ,而向已经愈合的拔牙区移动速度慢。②在矫治过程中 ,中等力较为合适 ;即使使用较大的力 ,也不一定引起较大的牙齿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邻牙移动 影响 牙槽骨改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流动剪切力调节大鼠成骨样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伟辉 乔鞠 +3 位作者 罗颂椒 李声伟 田卫东 李芃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234,239,共4页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索机械应力刺激调节骨改建的机制 ,并探讨促进骨改建的最适生理应力值。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流动剪切力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衡量其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结果 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流...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索机械应力刺激调节骨改建的机制 ,并探讨促进骨改建的最适生理应力值。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流动剪切力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衡量其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结果 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流动剪切力后 ,细胞与流动方向一致的长轴被拉长 ,细胞沿流动方向排列。随着剪切力的增加 ,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指数 (PI)不断增加 ,当剪切力为 12 dyn/cm2 时 ,PI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随剪切力的继续增加 ,PI值开始下降 ,当剪切力大于 14dyn/cm2 时 ,P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机械应力对骨改建的调节作用与成骨细胞受到应力诱导产生的流动剪切力的刺激有关 ,低剪切力对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大 ,中等大小的剪切力 (12 dyn/cm2 )明显刺激细胞的增殖 ,高剪切力将抑制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成骨样细胞 流动剪切力 细胞增殖 大鼠
下载PDF
计算机化三维图像分析在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大章 胡林 +5 位作者 白桦 罗颂椒 王翰章 李声伟 罗炳伟 曾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本文报告作者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一套由摄像、数字化处理、数据与图像输出的实时测量、诊断、预测及评估的颌面三维形态检测系统,对136名正常(牙合)青年人颜面三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首次成功的用于颌面畸形... 本文报告作者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一套由摄像、数字化处理、数据与图像输出的实时测量、诊断、预测及评估的颌面三维形态检测系统,对136名正常(牙合)青年人颜面三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首次成功的用于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矫治的术前设计、效果预测及术后疗效评估;首次用先进的光栅显示技术显示患者颜面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任意断面显示、计示高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颌面三维形态 矫治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