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大鼠海马组织Cyt-C、Caspase-9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王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太冲”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CPDC)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PDC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太冲”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CPDC)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PDC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左后足足底2次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CPDC模型。电针组于双侧“合谷”“太冲”行电针干预,20 min/次,药物组予10 mg/kg度洛西汀混悬液灌胃,连续14 d。分别于首次注射后7、14、21、28 d检测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潜伏期,14、28 d检测悬尾不动时间和糖水偏好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尼氏体数量,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Cyt-C、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减少(P<0.01),悬尾不动时间增加(P<0.01),糖水偏好率下降(P<0.01),海马神经元排列稀松,神经元受损、丢失,尼氏体数量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海马组织Cyt-C、Caspase-9表达及cleaved-Caspase-9/Caspase-9比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增加(P<0.01),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1),糖水偏好率升高(P<0.01),海马神经元丢失减少,细胞排列较整齐,核仁清晰,尼氏体数量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海马组织Cyt-C、Caspase-9表达及cleaved-Caspase-9/Caspase-9比值降低(P<0.01)。结论 电针“合谷”“太冲”可减轻CPDC模型大鼠疼痛及抑郁行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组织Cyt-C、Caspase-9蛋白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疼痛 抑郁 细胞色素C 胱天蛋白酶-9 大鼠
下载PDF
麦粒灸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苏虹 张熙 +5 位作者 李竞 郭彦君 粟胜勇 羊璞 王琼潇 谢彩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观察麦粒灸“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坐骨神经干病理形态及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探究麦粒灸治疗SN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6只。模... 目的观察麦粒灸“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坐骨神经干病理形态及脊髓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探究麦粒灸治疗SNI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6只。模型组、麦粒灸组采用坐骨神经钳夹制备SNI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日起麦粒灸组取患侧“环跳”麦粒灸干预,每次6壮,1次/d,连续10 d。观察造模后第7日及干预结束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大鼠机械痛阈值(MWT),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干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p-NF-κBp65、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FI、MWT显著降低(P<0.01),坐骨神经干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施万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有大量空泡变性,脊髓组织NO、iNOS含量及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SFI、MWT显著升高(P<0.01),坐骨神经干损伤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施万细胞数量减少,轴突脱髓鞘及细胞空泡变性减少,脊髓组织NO、iNOS含量及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麦粒灸“环跳”可下调SNI大鼠脊髓组织TLR4、p-NF-κBp65、MyD88、p-IκBα蛋白表达,抑制NO、iNOS分泌,从而缓解疼痛、减轻受损神经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心胆同治”麦粒灸对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甜 粟胜勇 +4 位作者 张熙 羊璞 覃美相 蔡慧倩 林欣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制备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1天。造模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进行模型评价。(3)造模成功后第2天,麦粒灸组取大鼠双侧“心俞”及“胆俞”穴麦粒灸干预,每穴每天连续灸3壮,持续10天;西药组予盐酸文拉法辛合地西泮混合溶液(盐酸文拉法辛:13.5 mg·kg^(-1),地西泮:0.9 mg·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4)干预结束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抑郁及失眠样行为,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ASA)测定各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均降低(P<0.01),睡眠潜伏期增加(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降低(P<0.01),海马组织损伤较明显,且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染色模糊不均,出现明显空泡状结构;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上升(均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且麦粒灸组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排列整齐,胞体受损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心胆同治”麦粒灸可有效改善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抑郁及失眠行为,其治疗机制与上调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修复受损海马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胆同治 麦粒灸 抑郁共病失眠 单胺类神经递质 海马
下载PDF
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4 位作者 王甜 苏虹 李竞 郭彦君 张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脊髓组织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生长相关因子43(GAP-43)、突触素(SYN)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CSR大鼠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脊髓组织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生长相关因子43(GAP-43)、突触素(SYN)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CSR大鼠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颈椎椎管插线法制备CSR模型,造模成功7 d后,电针组予“合谷”“太冲”电针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7 d。干预前后对大鼠进行步态障碍评分,测量机械痛阈值;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PSD-95、GAP-43蛋白表达,RT-PCR检测脊髓组织PSD-95、GAP-43 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PSD-95、GAP-43、SYN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背角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明显升高,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脊髓组织PSD-95、GAP-43蛋白及mRNA表达,SYN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背角突触前膜内突触囊泡向待释放区聚集,突触前活性区变长,突触后致密区面积增大,突触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明显降低,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脊髓组织PSD-95、GAP-43蛋白及mRNA表达,SY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背角突触前膜内突触囊泡均匀分布,突触前活性区缩短,突触后致密区面积减小,突触间隙减小。结论电针“合谷”“太冲”干预CSR大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组织PSD-95、GAP-43、SYN蛋白表达,调节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从而缓解脊髓节段中枢敏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 脊髓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生长相关因子43 突触素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
5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1 位作者 王甜 苏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8-1414,共7页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 目的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100μL,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仪测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3、7、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在7、14 d明显减少(P<0.01),中央区停留时长在14 d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在14 d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在7、14 d明显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核模糊,出现部分神经元固缩、凋亡。结论100μL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降低,造成海马病理形态变化,可有效模拟疼痛抑郁共病的表现,是一种可用于慢性炎性疼痛抑郁共病病理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共病 完全弗氏佐剂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选穴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煜竣 苗芙蕊 +6 位作者 范郁山 张芳之 张鹏翼 何就杰 贺彩 羊璞 王淼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25-31,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2月10日收录的有关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利用Excel2019建立用穴处方数据库,对腧穴进行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探究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303篇文献,涉及303首处方、103个腧穴,总频次为1424。高频腧穴为关元、中极、三阴交等,常用经脉为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多位于腹部和腰骶部,以交会穴、募穴居多。核心穴组为“关元-中极-三阴交”,得到21组关联规则、8个公因子和7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BPH遵循温肾纳气的治疗原则,以“关元-中极-三阴交”为核心腧穴,根据实际情况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维筋相交理论探讨分期巨刺在中风偏瘫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英 李雨 +4 位作者 羊璞 马桥林 毛玉璇 杨祎 惠建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属中医“偏枯”“偏风”范畴,其病位及病理表现与维筋相交“伤左角,右足不用”的理论一脉相承。巨刺属古代九刺之一,通过“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的操作方法调整机体气血... 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属中医“偏枯”“偏风”范畴,其病位及病理表现与维筋相交“伤左角,右足不用”的理论一脉相承。巨刺属古代九刺之一,通过“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的操作方法调整机体气血阴阳,是维筋相交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特殊针法。维筋与肢体功能活动联系密切,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意义重大。分期巨刺则是根据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不同临床表现,辨其经络及部位所采取以刺健侧为主的方法,针对患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突出。本研究从维筋相交与中风偏瘫的关系出发,认为维筋受损是偏瘫的核心病机,治疗应首辨偏瘫分期,采用分期巨刺,早期调益元神,恢复期疏导经气,后遗症期温运阳气,进而达到平衡阴阳、通经养筋的目的。故基于维筋相交理论指导临床,以期为治疗中风偏瘫及传承巨刺疗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筋相交 分期巨刺 中风 偏瘫 理论探析
下载PDF
调任补肾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惠建荣 羊璞 +4 位作者 王院春 赵娴 李彬锋 効迎春 庞苗苗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调任补肾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任补肾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观察调任补肾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任补肾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窦状卵泡数(AFC)变化,观察并记录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2、AMH及AF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FSH、AMH及AF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补肾针法联合西药在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血清FSH、AMH、AFC水平及中医症状方面均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月经失调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晓阳 曹妍杰 +1 位作者 羊璞 苏同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1982-1989,199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目的:系统评价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等数据库关于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58篇文献,最终纳入14项RCT,其中包括96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RR=1.16,95%CI为1.09~1.24,P<0.00001)。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血清FSH水平优于单纯西药治疗(SMD=-0.82,95%CI为-1.25~-0.40,P<0.00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比单独使用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偏低,该结论还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早衰 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针药结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近5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羊璞 効迎春 惠建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01-905,共5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通常是指小于40岁的女性发生的闭经超过4个月,伴有2个周期以上(间隔1个月以上)血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POF临床表现众多,主要有月经失调甚则闭经,并伴有潮热盗汗、心...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通常是指小于40岁的女性发生的闭经超过4个月,伴有2个周期以上(间隔1个月以上)血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POF临床表现众多,主要有月经失调甚则闭经,并伴有潮热盗汗、心悸、情绪波动、生殖器萎缩、性功能减退、阴道刺激及瘙痒等症状。各种不同因素导致POF,具有多种健康风险,包括心理疾病、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紊乱、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以及死亡率的增加[1-3]。目前POF仍无针对性疗法,西医治疗方法为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促排卵治疗、卵母细胞捐赠技术、免疫疗法、冷冻保存移植、基因治疗[4],近年来还出现了干细胞疗法[5],但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存在相关伦理问题,疗效也不够确定,而针灸治疗本病作为一种有别于西医传统治疗手段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针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通脊养脉”针灸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可行性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2 位作者 刘大钊 庞苗苗 効迎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疾病,临床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针灸诊治本病具有独特优势。结合现代及古代文献,笔者认为非特异性下腰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邪为标,"通脊养脉"... 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疾病,临床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针灸诊治本病具有独特优势。结合现代及古代文献,笔者认为非特异性下腰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邪为标,"通脊养脉"针灸法可以快速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电针 穴位注射 通脊养脉
下载PDF
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疗效的Meta分析
12
作者 羊璞 粟胜勇 +1 位作者 王甜 李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4-950,共7页
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除慢性及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外,还伴有疲乏、睡眠、情绪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1],人群发病率为2%~4%[2]。纤维肌痛由于症状的复杂... 纤维肌痛(fibromyalgia,FM)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除慢性及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外,还伴有疲乏、睡眠、情绪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1],人群发病率为2%~4%[2]。纤维肌痛由于症状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且诊断和治疗成本较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镇痛药等现常用于纤维肌痛临时症状,治疗常针对某一方面的症状,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伴随着药物使用带来的的不良反应,因此亟待寻求一种疗效明确,不良反应更小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类抗抑郁药 纤维肌痛 人群发病率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特效疗法 肌肉骨骼疼痛
下载PDF
近5年针灸及其相关疗法防治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2 位作者 李欢 効迎春 庞苗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随着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压力逐渐增多,卵巢早衰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治疗较为困难,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且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通过对近5年有关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针... 随着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压力逐渐增多,卵巢早衰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治疗较为困难,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且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通过对近5年有关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针灸及其相关疗法防治卵巢早衰主要分为:常规针灸疗法、针灸联合疗法、针灸联合药物疗法三类,均能安全有效的改善卵巢早衰引起的症状,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卵巢早衰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治疗疼痛的异同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5期680-684,共5页
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是临床上常用于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二者在镇痛治疗上均以电刺激为手段,在脉冲电流、刺激频率与波宽有重合之处,同时受疼痛门控理论的影响,且刺激量大小可根据病情调节。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植入刺激部位相... 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是临床上常用于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二者在镇痛治疗上均以电刺激为手段,在脉冲电流、刺激频率与波宽有重合之处,同时受疼痛门控理论的影响,且刺激量大小可根据病情调节。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植入刺激部位相同,但两种方法植入的方式不同;具有部分类似的镇痛机制,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的介导,镇痛机制的区别是脊髓电刺激可调节脊柱-脑干-脊髓环发挥作用;夹脊穴电针镇痛机制为调节疼痛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信号通路。此外,夹脊穴与脊髓神经节段有对应关系,二者作用的靶器官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电针 夹脊穴 神经节段 镇痛机制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王院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与单纯三阶梯镇痛比较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与单纯三阶梯镇痛比较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有关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11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三阶梯镇痛相比,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在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疗效更佳[RR=1.21,95%CI(1.15,1.28),P<0.00001],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起效更快[SMD=﹣0.83,95%CI(﹣1.06,﹣0.60),P<0.00001],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更有优势[SMD=0.64,95%CI(0.41,0.87),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46,95%CI(0.31,0.67),P<0.0001]。结论从现有临床证据看,针刺联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三阶梯镇痛治疗,但受目前文献质量的影响,应谨慎看待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针刺疗法 针刺镇痛 三阶梯镇痛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剖析针灸治疗月经过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桥林 惠建荣 +4 位作者 庞苗苗 羊璞 効迎春 马润泓 米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2-85,共4页
月经过少的病因复杂,常夹杂于诸多妇科病中,尤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已严重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近年研究表明针灸对月经过少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脏腑及经络辨证,通过调理冲任、协调脏腑、平和气血等方法进行... 月经过少的病因复杂,常夹杂于诸多妇科病中,尤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已严重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近年研究表明针灸对月经过少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脏腑及经络辨证,通过调理冲任、协调脏腑、平和气血等方法进行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月经过少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电刺激、灸法、耳穴贴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针灸 整体观
原文传递
针刀治疗跟痛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欢 乔海法 +3 位作者 羊璞 张荣强 余红超 范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9期1546-1551,1568,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符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的R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适合的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版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符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的RCT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适合的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版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1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针刀在治疗跟痛症近期有效率[OR=3.45,95%CI(2.38,4.99),Z=6.56,P<0.00001]、近期治愈率[OR=2.63,95%CI(1.68,4.10),Z=4.25,P<0.0001]、远期有效率[OR=3.12,95%CI(2.09,4.67),Z=5.54,P<0.00001]、远期治愈率[OR=1.90,95%CI(1.30,2.77),Z=3.35,P=0.0008]、近期VAS评分[MD=-1.33,95%CI(-2.01,-0.65),Z=3.82,P=0.0001]、远期VAS评分[MD=-1.17,95%CI(-1.61,-0.73),Z=5.19,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但是亚组分析显示针刀与封闭在近期疗效中效果相当;针刀与中药熏洗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近期VAS评分中均无显著差异;针刀联合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在改善远期VA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针刀治疗跟痛症总体有效,由于各亚组纳入的研究及样本量较少,因此对待各个亚组分析的结果需谨慎,仍需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针刀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针至病所”理论浅析针刺治疗术后皮肤瘙痒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効迎春 羊璞 +1 位作者 赵文勇 惠建荣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4期52-55,共4页
术后皮肤瘙痒症是由于使用某些镇痛或抗凝药物所导致的机体过敏现象,以全身泛发性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针至病所”以针尖直刺病所达到“以针调气”进而治疗疾病。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针刺夹脊穴可... 术后皮肤瘙痒症是由于使用某些镇痛或抗凝药物所导致的机体过敏现象,以全身泛发性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针至病所”以针尖直刺病所达到“以针调气”进而治疗疾病。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针刺夹脊穴可直达病所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拮抗瘙痒介质减轻并缓解瘙痒,达到“针至病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至病所 针刺 夹脊穴 术后皮肤瘙痒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院春 羊璞 +1 位作者 惠建荣 王希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207-2210,共4页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治疗以WHO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结合各类“癌痛实践指南”为主体,但这些方案存在局部疼痛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善,治...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治疗以WHO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结合各类“癌痛实践指南”为主体,但这些方案存在局部疼痛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善,治疗方法多样,作用显著,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好疗效。对此,查阅整理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总结癌痛的病因病机及癌痛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提出中医外治法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相关完善方案,为日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治法 癌症 癌性疼痛 “三阶梯”镇痛原则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综述
下载PDF
近5年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効迎春 惠建荣 羊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2731-2736,共6页
中风后抑郁,又称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在多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持续2周以上的抑郁症状[1],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等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研... 中风后抑郁,又称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在多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持续2周以上的抑郁症状[1],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等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3会在卒中后的任何时间发生PSD,且发病后1年内的患病率最高,约为30%~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针灸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