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i抑制鼻咽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翁德胜 吴正蓉 +1 位作者 王爽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抑制鼻咽癌细胞5-8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观察细胞生长变化,探讨EGFR与鼻咽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体外转录法合成EGFR特异性siRNA,将其瞬时转染5-8F,收集转染后细胞总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b... 目的利用RNAi技术抑制鼻咽癌细胞5-8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观察细胞生长变化,探讨EGFR与鼻咽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体外转录法合成EGFR特异性siRNA,将其瞬时转染5-8F,收集转染后细胞总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检测EGFR表达抑制后细胞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的变化。结果合成的3对siRNA中,有一对使EGFRmRNA表达下降67.5%,蛋白表达下降77%。EGFR表达抑制后5-8F生长速度减慢,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止在G1期。结论RNAi沉默EGFR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癌细胞停止在G1期.RNAi可作为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机制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鼻咽癌 基因沉默
下载PDF
高低转移人大肠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翁德胜 丁彦青 孙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用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微阵列研究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系Lovo、SW620及低转移细胞系SW480、LS174T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分别提取4种大肠癌细胞系及对照的正常大肠上皮组织的mRNA,逆转录成cDN... 目的用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微阵列研究人大肠癌高转移细胞系Lovo、SW620及低转移细胞系SW480、LS174T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分别提取4种大肠癌细胞系及对照的正常大肠上皮组织的mRNA,逆转录成cDNA探针,经cy3和cy5标记后分别与含有399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微阵列杂交,用专用软件分析杂交信号强度。结果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其中有104个基因的表达值有意义,包括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60个。结论大肠癌转移是由其发生过程中多个基因表达的复杂变化决定的,高转移细胞系与低转移细胞系比较存在差异的基因可能与高转移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因表达谱 肿瘤转移 CDNA微阵列
下载PDF
肿瘤转移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翁德胜 《医学综述》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探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翁德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1年第4期284-284,288,共2页
成年人的教学与青年学生不同,他们具有一些特点:年龄悬殊、学历不齐、素质参差、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完善等.本文从成人特点出发,探讨了适合成人特点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和遗传学特征
5
作者 翁德胜 蔡俊杰 丁彦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观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异常。方法 对收集的 7例肿瘤病例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7例患者CD30 ,LCA均为阳性 ,CD1 5均呈阴性 ,表达T细胞标志物者 4例 ,非... 目的 观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异常。方法 对收集的 7例肿瘤病例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7例患者CD30 ,LCA均为阳性 ,CD1 5均呈阴性 ,表达T细胞标志物者 4例 ,非T非B者 3例 ;2例t(2 ;5 )染色体易位 ,2例检测到染色体数目异常。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具有相对特异的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 ,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遗传学特征 免疫表型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浅谈病理学的教法与学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翁德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2年第1期19-19,共1页
病理学是一门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的课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讲授得精炼且通俗,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记忆,才能将这门形态学科掌握好.本文谈了病理学教学方法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病理学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用基因芯片研究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蔚 孙青 +4 位作者 韩金祥 丁彦青 韩慧霞 杨磊 翁德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8,163,共5页
目的 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芯片研究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系PG和PAa间以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癌与正常肺组织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肺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 提取2种肺癌细胞系、人肺癌、淋巴结转移癌及周围正常肺组织的mRNA... 目的 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芯片研究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系PG和PAa间以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癌与正常肺组织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肺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 提取2种肺癌细胞系、人肺癌、淋巴结转移癌及周围正常肺组织的mRNA后逆转录标记cDNA探针,与自制的含399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微阵列膜杂交,QuantArray软件分析杂交信号强度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正常肺组织与肺原发癌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与PG高转移细胞系表达基因行聚类分析,共同表达且最具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有64个,包括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37个。结论 多基因参与肺癌的转移过程,肺转移癌与高转移细胞系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肺癌的高转移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CDNA微阵列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顺铂单次给药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剂量递增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文习之 潘求忠 +5 位作者 翁德胜 赵靖靖 徐海荣 黄真 牛晓辉 张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2-588,共7页
【目的】为了探索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PLD)联合顺铂在骨肉瘤化疗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患者14例,接受1个周期的PLD联合顺铂方案化疗。PLD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和60 mg/m... 【目的】为了探索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PLD)联合顺铂在骨肉瘤化疗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患者14例,接受1个周期的PLD联合顺铂方案化疗。PLD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和60 mg/m^2,第1天),每个剂量组计划入组3例患者,按3+3方法进行剂量递增;顺铂(100 mg/m^2,分成4 d使用)的剂量保持不变;每21 d一个疗程。受试者在化疗结束后48 h接受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性升白细胞治疗。按照NCI CTCAE v4.0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为20(14~43)岁。在PLD剂量递增至60 mg/m^2剂量组,入组的2例患者均出现3级口腔黏膜炎合并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下调一个剂量等级。在50 mg/m^2剂量组,一共入组9例患者,仅1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4级血小板减少持续大于3 d。在入组的所有患者中,观察到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12例,12/14)、血小板减少(7例,7/14)、贫血(4例,4/14)及口腔黏膜炎(2例,2/14)。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在PLD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化疗方案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0 mg/m^2,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口腔黏膜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 Ⅰ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正蓉 翁德胜 +2 位作者 张彦 朱梅刚 丁彦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0-420,I0012,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心脏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正蓉 翁德胜 +2 位作者 丁彦青 韩慧霞 朱梅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的异型淋...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的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间有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厚,可见清晰的核仁。免疫组化CD20(++)、CD79a(+)。结论原发性心脏恶性淋巴瘤罕见,病因学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B细胞系淋巴瘤,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心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磊 丁彦青 +2 位作者 周军 杨红军 翁德胜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 探讨h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收集的166例石蜡包埋的疑似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进行hMSH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MSH2蛋白表达阴性 ( 0分 ) 3 5例 ,占 2 1 1% ,阳性 ( 1... 目的 探讨h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收集的166例石蜡包埋的疑似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进行hMSH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MSH2蛋白表达阴性 ( 0分 ) 3 5例 ,占 2 1 1% ,阳性 ( 1~ 4分 ) 12 6例 ,占 75 9%。在右半、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3 3 3 % ( 15 / 45 ) ,15 4% ( 6/ 3 9)和 18 2 % ( 14 / 77)。右半结肠癌的表达缺失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 (P <0 0 5 )和直肠癌 (P <0 0 5 )。结论 hMSH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做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今后检测和确定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H2蛋白 表达缺失 筛选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诊断
下载PDF
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波 翁德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8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肾病(lipoproteinglomerulopathy,LPG)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5例患者经肾活检病理与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回顾性分析这5例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脂蛋白肾病(lipoproteinglomerulopathy,LPG)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5例患者经肾活检病理与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回顾性分析这5例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通过肾活检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大量蛋白尿与镜下血尿;血清总胆固醇正常或轻度增高,但是甘油三酯与ApoB、ApoE水平显著上升;肾活检组织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袢内充满大量大小不一淡染物质,呈网眼样,不嗜银,可见巨大“栓子”。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栓子”富含ApoB、ApoE。结论: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脂蛋白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与肾活检后病理学特征,其中毛细血管袢内脂蛋白栓子、ApoB、ApoE染色阳性是诊断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肾病 临床特征 病理学特征 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特征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特征 免疫荧光染色 肾活检病理
下载PDF
如何完善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绘图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兰英 翁德胜 +1 位作者 杨红军 杨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1999年第3期45-45,共1页
绘图记忆是形态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对如何使学生绘好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图提出六点建议:1 明确本次课绘图内容,预先让学生复习相关正常组织结构 2 明确绘图的基本病理特点 3 录相片指导 4 病变示教 5 参阅病理挂图和图谱 6 注... 绘图记忆是形态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对如何使学生绘好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图提出六点建议:1 明确本次课绘图内容,预先让学生复习相关正常组织结构 2 明确绘图的基本病理特点 3 录相片指导 4 病变示教 5 参阅病理挂图和图谱 6 注意绘图比例及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课 正常组织 病理特点 形态学 记忆 病变 学生 学习方法 复习
下载PDF
整合素α_5β_1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周军 丁彦青 +1 位作者 杨红军 翁德胜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 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纤维连接蛋白和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81例...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 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纤维连接蛋白和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81例大肠癌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及整合素α5β1 表达量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大肠癌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及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大肠癌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纤维连接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及癌细胞的分化关系较密切 ,与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关系较密切 ,而与癌细胞分化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提示纤维连接蛋白与其受体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癌变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Α5Β1 细胞分化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肠癌组织FAK mRNA表达
15
作者 杨红军 丁彦青 +3 位作者 周军 杨磊 翁德胜 胡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检测粘着斑激酶(FAK)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检测3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AKmRNA的表达。结果:FAK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癌旁... 检测粘着斑激酶(FAK)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检测3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AKmRNA的表达。结果:FAK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P=0.011);有淋巴结转移较无转移者FAKmRNA表达高(P=0.021);癌组织浸润程度越深FAKmRNA表达越高(P=0.038)。结论:FAK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粘着班激酶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人类早孕蜕膜对B淋巴细胞IgG分泌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祝松 甘国胜 +1 位作者 王琼书 翁德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研究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细胞对B细胞IgG分泌的影响,以探讨蜕膜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在培养的蜕膜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e-1,IL-2)、白细胞介素-6(In... 目的研究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细胞对B细胞IgG分泌的影响,以探讨蜕膜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在培养的蜕膜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e-1,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每分钟的脉冲指数(countperminute,cpm)来计算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的值。结果正常早孕蜕膜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IgG的分泌;经外源性细胞因子作用后的蜕膜细胞培养上清液,B淋巴细胞分泌的IgG显著上升(P<0.05),尤其是第12h实验组的cpm上升有显著效应(P<0.05),24、48h的实验组cpm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在外源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蜕膜局部体液免疫反应增强,但这种增强可能是蜕膜局部免疫的自身调节作用,以维护妊娠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细胞 细胞因子 B淋巴细胞 IGG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杨红军 丁彦青 +1 位作者 周军 翁德胜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 )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 ,检测 67例结直肠癌和配对的正常黏膜以及 3 7例结直肠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及淋巴...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 )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 ,检测 67例结直肠癌和配对的正常黏膜以及 3 7例结直肠区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K阳性率分别为 71.6% ( 4 8/67)、89.6% ( 60 /67)和 97.3 % ( 3 6/3 7) (P =0 .0 0 1) ;FAK强阳性率分别为6.0 % ( 4 /67)、77.6% ( 5 2 /67)和 83 .8% ( 3 1/3 7) (P =0 .0 0 0 )。结直肠癌中区域淋巴结有转移及区域淋巴结无转移者FAK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 ( 3 7/3 7)和 76.7% ( 2 3 /3 0 ) (P =0 .0 0 7) ;FAK强阳性率分别为 89.2 % ( 3 3 /3 7)和 63 .3 % ( 19/3 0 ) (P =0 .0 12 )。FAK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 =0 .0 0 9) ;而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43 8)。结论 FAK表达水平增高可加速结直肠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结直肠活检黏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黏膜癌变倾向及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表达 结直肠癌 侵袭 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应用多媒体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
18
作者 宋兰英 翁德胜 +1 位作者 杨磊 杨红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1999年第4期57-57,共1页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实验课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手段.在整个病理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条件和设备的限制.以往的实验课教学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学生记忆淡漠、易忘却,因而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实验课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手段.在整个病理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条件和设备的限制.以往的实验课教学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学生记忆淡漠、易忘却,因而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把多媒体教学应用于病理实验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现浅谈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课教学 学生记忆 教师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病理 淡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TESTIN基因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玮 翁德胜 +7 位作者 潘志忠 潘科 丁培荣 周军 王慧 张华坤 黎建军 夏建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4-988,共5页
背景与目的:我们既往研究发现胃癌在染色体7q31区域D7S486位点存在高频杂合性缺失。人类TESTIN(TES)基因是一个定位在染色体7q31的候选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胃癌组织中TES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我们既往研究发现胃癌在染色体7q31区域D7S486位点存在高频杂合性缺失。人类TESTIN(TES)基因是一个定位在染色体7q31的候选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胃癌组织中TES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ES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ES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TES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40例标本中,68.6%(96/140)的胃癌组织TES mRNA表达量比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在22.9%(32/140)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有85.7%(120/140)阳性。在50例标本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72.0%(36/50)的胃癌组织TES蛋白表达量比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下降。统计分析结果发现,TES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r=0.178,P=0.035),TES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结论:TES在胃癌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且与分化程度和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I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预后
下载PDF
TES通过Mena依赖的方式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丹丹 陈义兵 +9 位作者 赵靖靖 张晓菲 朱广超 翁德胜 潘科 吕琳 潘求忠 江珊珊 王磊磊 夏建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321-334,共14页
背景与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在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发现了一个候选抑癌基因——TES(testin LIM domain protein)。TES包括3个LIM结构域,后者是与细胞黏附和细胞骨架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区域。Mena是一种已知的细... 背景与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在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发现了一个候选抑癌基因——TES(testin LIM domain protein)。TES包括3个LIM结构域,后者是与细胞黏附和细胞骨架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区域。Mena是一种已知的细胞骨架调节因子,可通过与片状伪足(lamellipodin,Lpd)相互作用调节肌动蛋白丝的组装并调节细胞黏附与运动。因此,我们假设TES在胃癌中通过与Mena相互作用发挥抑癌因子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TES在胃癌中的肿瘤抑制功能。方法我们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分析、转移实验和体内肿瘤形成与转移试验来研究TES在胃癌中的抑癌作用。采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研究TES和Mena的相互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分析了172例胃癌样本中TES和Mena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了胃癌中TES和Men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结果TES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并在裸鼠内抑制胃癌细胞的成瘤性。此外,TES还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同时抑制体内肿瘤转移。TES与Mena相互作用,抑制了Mena与Lpd之间的相互作用。Transewll实验表明,TES通过Mena依赖方式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Mena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中,TE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P=0.005)、淋巴结转移(P=0.003)、TNM分期(P=0.003)及预后(P=0.010)相关。但在Mena低表达的胃癌患者中无以上相关性。结论我们认为TES通过Mena依赖的方式发挥抑癌作用。TES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胃癌预后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ES 抑癌因子 MENA 片状伪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