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一次特大暴雨洪涝淹没模拟
1
作者 旷兰 田茂举 +3 位作者 康俊 翟丹华 刘祥 庞玥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利用蒲河流域内所有国家气象站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共28站逐小时降水实况、过程降水量、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资料,采用FloodArea水动力模型,对2020年6月19日21时—22日20时出现的历史罕见暴雨洪涝过程进行洪水淹没模拟及... 利用蒲河流域内所有国家气象站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共28站逐小时降水实况、过程降水量、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资料,采用FloodArea水动力模型,对2020年6月19日21时—22日20时出现的历史罕见暴雨洪涝过程进行洪水淹没模拟及效果检验。模拟结果表明:(1)全过程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整体拟合度较高,确定性系数DC达93.22%;(2)蒲河上游来水较小,持续性强降水是造成此次洪涝水位偏高的主要原因,模拟显示蒲河流域中上游水位上涨明显,其中石角水文站模拟的最大上涨水位达7.61 m,与实测上涨水位7.14 m较为一致;(3)FloodArea水动力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演出蒲河流域暴雨致洪个例的淹没进程,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淹没范围、淹没深度的空间差异,且淹没深度与逐小时实测水位的确定性系数较高,淹没深度的突增对洪峰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Area水动力模型 暴雨洪涝 泰森多边形 面雨量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对一次飑线过程的次公里尺度数值模拟影响研究
2
作者 游婷 吴钲 +2 位作者 翟丹华 高松 叶茂 《暴雨灾害》 2023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针对2019年6月5日重庆地区发生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和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3DVAR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及其ADAS(ARPS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云分析系统... 针对2019年6月5日重庆地区发生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和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3DVAR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及其ADAS(ARPS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云分析系统,探究了不同模式水平分辨率下雷达资料同化对该飑线系统的模拟改进效果。结果表明:(1)未同化雷达资料时,模式水平分辨率从900 m提高到300 m,模式模拟结果无明显改进。(2)不同模式水平分辨率下,同化试验的模拟效果相比同化前,对于雷达回波的形状、强度和落区都有一定改善。(3)使用雷达资料同化的情况下,同时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能进一步优化调整模式的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使得对本次飑线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组织结构特征的模拟与实况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同化 飑线 WRF模式 次公里尺度
下载PDF
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融合方法研究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龙清怡 刘海文 +3 位作者 顾建峰 张亚萍 翟丹华 杨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8-1258,共11页
通过融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发展了一种便于临近预报业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当前相同时刻雷达估测降水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之间的位置偏差,导出一个位移偏差矢量场;然后,利... 通过融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发展了一种便于临近预报业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当前相同时刻雷达估测降水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之间的位置偏差,导出一个位移偏差矢量场;然后,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矢量场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的矢量场进行平滑处理,计算出各分区的平均位移偏差矢量;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分区连续多次的平均位移偏差矢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各分区平均位移偏差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订正未来时段相应区域的数值预报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的位置偏差。利用该方法对2012和2013年夏季发生在重庆西部、四川东部的3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临近预报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0~2 h的临近预报,融合预报效果总体上优于模式预报效果;另外,与雷达外推定量降水预报相比,0~1 h雷达外推预报效果优于融合预报效果,1~2 h融合预报效果优于雷达外推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尺度数值预报 相关分析 临近预报 融合
下载PDF
影响重庆暴雨的三类西南低涡浅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卢萍 翟丹华 +1 位作者 李英 刘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分为偏东路径型、东北路径型和停滞少动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类型天气背景后发现,影...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分为偏东路径型、东北路径型和停滞少动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类型天气背景后发现,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主要受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影响。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对此三种类型典型个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不同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特征:西南低涡造成的降水落区通常位于低涡中心附近(以东侧为主),整个降水过程雨带分布与低涡移动路径相一致。垂直运动强度与低层位势高度的大小成反比。低涡发展增强阶段,垂直运动最强,低层大气以东南风为主,大气稳定度也最低。最大辐合辐散出现时间与垂直速度极大值出现时间相一致,最大涡度出现时间略滞后于最强辐合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暴雨 西南低涡 数值模拟 移动路径 垂直运动 辐合辐散
下载PDF
重庆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军 翟丹华 +1 位作者 郝全成 龙小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利用1966—2008年重庆地区34站地面水汽压逐日整编资料,根据经验表达式计算得到了重庆地区43年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序列,统计分析了重庆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可降水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可降... 利用1966—2008年重庆地区34站地面水汽压逐日整编资料,根据经验表达式计算得到了重庆地区43年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序列,统计分析了重庆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可降水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可降水量整体呈西多东少分布,与其年降水转化率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相反;1966—2008年重庆地区可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各季节增长幅度不同,东北部和中西部偏南区域增长最显著;可降水量与降水量的关系较复杂,仅西部的部分站点二者显著相关,其余地区二者的相关性很小;可降水量仅为降水量的必要条件,即强降水的发生需要大的可降水量(水汽),但大的可降水量不一定能产生强降水;旱年与涝年相比,在盛夏和初秋(伏旱期)的高可降水量日数显著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时空分布 经验公式 可降水量 降水量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在西南涡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婷婷 苗春生 +3 位作者 张亚萍 翟丹华 邓承之 牟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30-1538,共9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了2010和2013年重庆市两次西南涡内的局地强降水不同高度水平风场,分析了易发生局地强降水区域的局地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风场反演能较准确地给出低空急流、低层辐合和局地气旋性涡旋的位置及演...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了2010和2013年重庆市两次西南涡内的局地强降水不同高度水平风场,分析了易发生局地强降水区域的局地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风场反演能较准确地给出低空急流、低层辐合和局地气旋性涡旋的位置及演变情况,辐合线演变及低空急流的强度和移向对强降水有指示意义;局地气旋性涡旋越深厚,局地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越大;不同高度的气旋性涡旋耦合,可能有利于急流的加强和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四维变分同化 风场反演 西南涡 局地强降水 局地环流特征
下载PDF
一次伴随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被引量:45
7
作者 江玉 刘娟 +3 位作者 何跃 赵大军 王欢 翟丹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监测网实测资料、重庆西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NCEP/NCAR 6 h间隔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市中部的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物理量、雷达回波和云图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大气中... 利用中国气象监测网实测资料、重庆西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NCEP/NCAR 6 h间隔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市中部的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物理量、雷达回波和云图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大气中显著的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及晴空太阳辐射对地面的不均匀加热都有利于诱生涡度;从北部高层向南侵入对流层低层的干冷空气有利于大气对流不稳定结构的维持,对流层低层比湿加大,对流有效位能(CAPE)增加,是对流风暴发展的重要条件;从高纬度沿等熵面下滑的高位涡(大于1 PVU)有利于中纬度超级单体(中气旋)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在雷达回波结构上有中气旋、高悬强回波核、弱回波区、回波墙、虚假回波、回波强度梯度大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在可见光卫星云图上有上冲云顶和积雨云羽特征。最后讨论了超级单体风暴的预报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物理量诊断 超级单体 强风暴 预报
下载PDF
引发重庆中西部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翟丹华 刘德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利用1980-2008年探空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低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西南低涡的结构研究表明,高层... 利用1980-2008年探空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低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西南低涡的结构研究表明,高层以散度辐散为主,700 hPa附近为气旋性旋转,800 hPa及以下以辐合为主,且700 hPa正涡度中心南侧由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的共同作用造成的上升运动更显著,这一区域恰恰对应暴雨落区。分析v分量发现,暴雨落区主要位于南北风最大值中心连线附近,或其连线北侧等值线密集区,对重庆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分析低空急流和水汽条件表明,重庆地区充沛的水汽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孟加拉湾是主要水汽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环流特征 低空急流
下载PDF
琼江两次洪水过程的水文气象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翟丹华 张亚萍 +3 位作者 邱鹏 黎中菊 邓承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7,共9页
对2012年7月3-5日和201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四川盆地东南部四川省和重庆市交界处的琼江流域两次洪水过程的水文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琼江流域的河网分布和河道距离出口的分布,结合标准化时间距离方法客观地反... 对2012年7月3-5日和201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四川盆地东南部四川省和重庆市交界处的琼江流域两次洪水过程的水文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琼江流域的河网分布和河道距离出口的分布,结合标准化时间距离方法客观地反映了降水(尤其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情况。SWAN输出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表明两次琼江流域的强降水均由多段强降水雨带导致,对流系统多在右岸支流源头新生,移向与河流流向一致,在于流产生洪水的叠加效应。由于"6.30"过程中强回波几乎覆盖整个琼江流域长达约16 h,导致严重的洪水叠加效应,洪水漫过原有河道形成大面积滞洪区,洪水行至下游河段回归河槽时,加之河道收窄,造成下游水文站洪峰时间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 琼江流域 洪水过程 强降水雨带
下载PDF
Analysis of Deep Convective Towers in a Southwest-Vortex Rainstorm Event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丹华 孔凡铀 +3 位作者 戴泽军 高松 邓承之 张勇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1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extreme-rain-producing deep convection tower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SWV)event are studied using the intensified surface rainfall observations,weat...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extreme-rain-producing deep convection tower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SWV)event are studied using the intensified surface rainfall observations,weather radar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om a high-resolution convection-allowing model.The deep convection towers occurred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SWV and throughout its onset and development stages.They largely resemble the vortical hot tower(VHT)commonly seen in typhoons or hurricanes and are thus considered as a special type of VHT(sVHT).Each sVHT presented a vorticity dipole structure,with the upward motion not superpose the positive vorticity.A 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 in the SWV helped the organization of sVHTs,which in turn strengthened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WV.The meso-γ-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mid-toupper troposphere were largely induced by the diabatic heating and tilting.The strong mid-level converge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d-level vortex enhancement.The low-level vortex intensification was mainly due to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the stretching of upward flow.The meso-α-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level could expand up to about 400 hPa,and gradually weakened with time and height due to the decaying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vertical stretching in the matured SWV.As the SWV matured,two secondary circulations were formed,with a weaker mean radial inflow than the outflow and elevated to 300-400 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deep convective towers diabatic heating secondary circulations heavy rain
下载PDF
綦江流域一次破记录洪水过程的水文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丹华 张亚萍 +3 位作者 朱岩 黎中菊 邱鹏 黎春蕾 《暴雨灾害》 2020年第6期603-610,共8页
利用天气雷达、地面加密雨量站降水资料、綦江流域五岔水文站水文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19-22日綦江流域破历史记录洪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水汽源地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 利用天气雷达、地面加密雨量站降水资料、綦江流域五岔水文站水文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19-22日綦江流域破历史记录洪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水汽源地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范围集中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日变化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2)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冷低压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到四川盆地东北部、中纬度低槽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一带长时间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环流背景下。(3)低空西南暖湿急流进一步加强了贵州北部至重庆南部的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并将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綦江流域一带,为强降水产生和持续提供了丰富的水汽。(4) 3个强降水阶段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发生发展表现为不同特征,第一阶段MCSs对应的雷达强回波呈近南北向,东移影响綦江流域,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第二阶段MCSs呈西南-东北向,影响綦江流域时间较长,但回波强度较弱;第三阶段MCSs呈块状,成熟时期呈西西北-东东南向线状分布,具有"列车效应",影响綦江流域时间更长、降水强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低空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后向传播 綦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的WRFHydro模式在綦江流域的水文效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粟运 师春香 +3 位作者 毛文书 孙帅 谢冰绮 翟丹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629,共13页
为了提升对中小尺度流域的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能力,给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评估了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中小尺度流域中的水文效用以及WRF-Hydro模式在中小尺度流域中的模拟效果。首先利用CLDAS-Prcp多源融合降... 为了提升对中小尺度流域的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能力,给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评估了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中小尺度流域中的水文效用以及WRF-Hydro模式在中小尺度流域中的模拟效果。首先利用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和IMERG-Final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綦江流域7个典型洪水个例中的累计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小时面雨量时序变化特征,再利用两种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分别驱动WRF-Hydro模式对綦江流域7个典型的洪水个例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径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LDAS-Prcp在累计降水量空间分布上比IMERG-Final刻画出了更多的细节,大值落区和降水总量上也更为准确;两种降水产品都能较好地刻画流域小时面雨量在洪水时段的变化趋势,CLDAS-Prcp在面雨量峰值以及变化趋势上更贴近观测数据。(2)基于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的4场径流模拟中,有3场径流模拟的纳什系数高于0.9,表现优异;基于IMERG-Final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的4场径流模拟中,除20200622号洪水事件外,其余场次模拟的纳什系数皆低于0.7,说明基于CLDAS-Prcp融合降水产品的参数率定以及径流模拟要优于IMERG-Final融合降水产品。(3)WRF-Hydro模式可以很好模拟出洪水个例的洪峰流量,准确地再现了洪峰出现的时间,能够较好地刻画洪水过程的细节。总体而言,CLDAS-Prcp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和WRF-Hydro模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中小尺度流域的水文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Prcp 多源融合降水 IMERG-Final 径流模拟 洪水 WRF-Hydro模式
下载PDF
重庆“7.21”暴雨天气过程的初步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丹华 刘跃晨 +2 位作者 廖晓荔 袁虹 黄跃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B09期53-59,共7页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原槽和西南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850hPa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而700hPa上的水...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原槽和西南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850hPa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而700hPa上的水汽则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在低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层一直伴有涡旋的存在。然而中层涡旋发展演变过程与西南低涡明显不同。中层涡旋的发展不像低层西南低涡那样单边持续地增长或衰减,中层涡旋的正涡度值呈现明显的增长-衰减-再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最大值增长时段和低层低涡的也并不一致。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这可能是暴雨爆发的触发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高原槽 湿位涡
下载PDF
一次台风远距离作用下的西南低涡大暴雨个例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强 刘德 +2 位作者 王中 廖峻 翟丹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利用2009年8月2—5日发生在川渝地区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远距离台风作用下的水汽和温湿能输送特征;利用25点平滑算子方法研究了台风"天鹅"对此次暴雨影响系统——西南低涡作用下的... 利用2009年8月2—5日发生在川渝地区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远距离台风作用下的水汽和温湿能输送特征;利用25点平滑算子方法研究了台风"天鹅"对此次暴雨影响系统——西南低涡作用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东移的高空槽耦合了西南低涡,远距离的台风"天鹅"使得西南低涡在川渝地区长时间维持,台风"天鹅"倒槽对低涡系统暖湿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台风倒槽偏东气流驱动下,其携带的水汽和能量与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水汽汇合,构建了输送到低值系统附近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增强了强降水区水汽和能量积聚效应,这种积聚效应促使低涡系统物理结构的维持;在台风倒槽顶部偏东气流动力作用下,促使低涡系统中低层正涡度增强,进一步促使垂直涡度增长,对低涡系统动力结构维持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使低涡系统长时间维持,最终导致长时间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西南低涡 温湿能 热带气旋
下载PDF
“6·30”川渝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发展机制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承之 赵宇 +3 位作者 孔凡铀 翟丹华 李强 何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7,共13页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与西南低涡发展...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与西南低涡发展相关的第二阶段为主要降雨时段。结果表明:(1)西南低涡生成后,呈现增强-减弱-再次增强的波动性演变特征,在6月30日上午和夜间分别经历了两次显著的涡度发展过程,并在第二次发展过程中达到最强。(2)低空辐合是西南低涡最主要的涡源,由低空辐合导致的正涡度增加近乎贯穿于整个西南低涡的生命史。在西南低涡的第二次发展过程中,中层辐合和涡度的垂直输送显著增强,也是西南低涡的重要涡源。(3)负值非平衡动力强迫激发了低空辐合的增长,在非平衡动力强迫的各项中,位势高度的拉普拉斯项为非平衡动力强迫提供了主要的负贡献来源。(4)非绝热加热先于西南低涡而增强,两者间的正反馈作用可能是西南低涡波动性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关闭了微物理过程中的潜热和地面潜热及感热通量的敏感性试验中,西南低涡及降雨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南低涡 涡度收支 非平衡动力强迫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过程中MCS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邓承之 赵宇 +2 位作者 牟容 翟丹华 刘婷婷 《气象科技》 2018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采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观测、风廓线雷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川渝特大暴雨过程中MCS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及MCS均呈现增强—减弱—再次增强的演变特征,... 采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观测、风廓线雷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川渝特大暴雨过程中MCS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及MCS均呈现增强—减弱—再次增强的演变特征,在MCS的增强阶段有中气旋和强降水超级单体的活动。(2)MCS生成并维持于西南涡前部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内,西南涡缓慢东移并持续增强,为MCS的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动力条件。(3)MCS的波动性演变特征与西南涡的持续增强特征并不一致,其波动性演变与中低层西南风或南风急流的变化、低空及地面暖湿入流的变化有关。中低层西南风或南风急流的增强、低空及地面暖湿入流的增强均有利于MCS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西南涡 MCS
下载PDF
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鹏 刘德 +3 位作者 甘薇薇 周盈颖 翟丹华 何跃 《干旱气象》 2015年第3期468-473,496,共7页
利用重庆万州CINRAD/SB雷达产品对2010年7月8—10日发生在重庆东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主要以局地的对流性降水为主,降水回波在原地发展滞留时间较长,造成单点降水强度较大。回波相互合并,意味着能量... 利用重庆万州CINRAD/SB雷达产品对2010年7月8—10日发生在重庆东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主要以局地的对流性降水为主,降水回波在原地发展滞留时间较长,造成单点降水强度较大。回波相互合并,意味着能量的集中和辐合上升运动的增强,所以回波单体合并会导致单体呈现增强趋势;(2)降水过程中逆风区与邻近风场构成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影响水平辐合辐散的强弱和分布,有利于低层水汽的向上传输和降水粒子的降落;(3)从风暴移动情况来看,风暴均具有稳定少动、强度较强的特点,且消亡与生成时间相衔接,同一时间内无2个风暴并存现象。另外,风暴跟踪信息产品(STI)对风暴生成和消亡时的路径预测准确率不高,而成熟阶段的预报与实况吻合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回波 逆风区 辐合线
下载PDF
CMPAS产品在綦江流域面雨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茂举 旷兰 +2 位作者 康俊 翟丹华 李奇临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71-175,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CMPAS产品在估算綦江流域面雨量中的适用性以及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綦江流域2020年6月19—22日的暴雨洪涝过程中CMPAS产品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估算的逐小时面雨量,及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研究CMPAS产品在估算綦江流域面雨量中的适用性以及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綦江流域2020年6月19—22日的暴雨洪涝过程中CMPAS产品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估算的逐小时面雨量,及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结果表明,三源产品面雨量估算结果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优于二源产品;两种产品的面雨量估算结果与“真值”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下游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随滞后时间增加先线性增加,后下降,CMPAS产品略优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下游水位与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随滞后时间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种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AS 面雨量 泰森多边形 ARCGIS 綦江流域
下载PDF
“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贵川 谌芸 +6 位作者 张勇 陈鹏 王欢 黎中菊 刘念 翟丹华 龙美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9-1541,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分析场、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及SWAN系统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西南涡暴雨过程及盘龙极端强降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北槽南涡"形势下,地面冷空气触发西南涡其东侧辐合上升运动强烈...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分析场、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及SWAN系统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西南涡暴雨过程及盘龙极端强降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北槽南涡"形势下,地面冷空气触发西南涡其东侧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发展,高层强辐散,因而产生了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冷空气从西侧侵入西南涡是925 hPa"S"形冷锋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地面辐合线形成的重要因素;极端短时强降雨就发生在西南涡东侧中尺度雨带的中部偏北区域,有地面辐合线相配合,降雨最强时MCC冷云中心TBB达最低值。雷达回波表明:西南涡两侧冷暖空气的交绥促进了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为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增强了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和维持;盘龙的极端短时强降雨是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中,伴随有深厚中气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在环流中心附近持续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极端强降雨 中气旋 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一次纬向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与锋生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承之 张亚萍 +3 位作者 方德贤 翟丹华 吴钲 何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7-1538,共12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NCEP/NCAR(1°×1°)再分析及WRF数值模拟资料,诊断分析了2016年6月27—28日重庆南部大暴雨天气的纬向雨带及湿对称不稳定特征,结果表明:(1)纬向雨带形成并发展于低空湿对称不稳定区,纬向雨带形...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NCEP/NCAR(1°×1°)再分析及WRF数值模拟资料,诊断分析了2016年6月27—28日重庆南部大暴雨天气的纬向雨带及湿对称不稳定特征,结果表明:(1)纬向雨带形成并发展于低空湿对称不稳定区,纬向雨带形成前,湿对称不稳定逐渐增强,纬向雨带形成后,湿对称不稳定缓慢释放,湿对称不稳定的持续释放促进了纬向雨带的持续发展。(2)纬向锋生效应的增强,引起低空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的负值增长,为湿对称不稳定的增强及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是此次暴雨过程中纬向雨带生成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纬向锋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