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超星学习通+奥尔堡PBL”模式在制药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孟繁钦 翟凤国 +2 位作者 赵玉佳 张秀萍 李方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制药产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类课程是连接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桥梁,处于其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 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制药产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类课程是连接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桥梁,处于其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为满足医药发展新业态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该研究根据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特点,围绕新工科建设内涵,从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基于“超星学习通+奥尔堡PBL”模式的制药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拓展课程内涵,丰富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制药工程师的转变以及高等院校与现代工厂的“对接”,达到全面提高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育人成效,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制药工程 奥尔堡PBL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产学研用”背景下临床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硕士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刘佳维 翟凤国 +3 位作者 曹艳丽 赵玉梅 范景辉 佟雷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8-160,166,共4页
目的在“产学研用”背景下,构建出较为合理的临床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硕士教育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首先采取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出初步的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遴选出17位高职称、高学历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药学教育专家组成专... 目的在“产学研用”背景下,构建出较为合理的临床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硕士教育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首先采取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出初步的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遴选出17位高职称、高学历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药学教育专家组成专家团队,采取德尔菲法,通过3轮的专家函调,构建出最终的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结果第1轮函调,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为64.71%,变异系数为0.12。第2轮函调,问卷回收率为94.12%,专家意见提出率为47.06%,变异系数为0.11。第3轮函调,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为0.00%,变异系数为0.12。经过3轮的函调,不断的对考核指标体系加以完善和修改,确定的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由实践能力等1级指标和处方审核等若干2级指标组成。结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临床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硕士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和评价,提供了较为详细、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用 药学专业硕士教育 实践能力考核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凤国 周福波 +3 位作者 李厚忠 郭素芬 林峰 关利新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蒺藜皂苷小剂量组(10 mg·kg-1)、蒺藜皂苷大剂量组(30 mg·kg-1),每...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蒺藜皂苷小剂量组(10 mg·kg-1)、蒺藜皂苷大剂量组(30 mg·kg-1),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分别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缺血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伊文思蓝(EB)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蒺藜皂苷小、大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P<0.05),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和E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NF-α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0.760±0.110),(0.670±0.073)mg·g-1,模型对照组为(0.920±0.128)mg·g-1,P<0.05或P<0.01)],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770±0.181)%,(1.480±0.146)%,模型对照组为(2.200±0.186)%,P<0.01]。结论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含量和下调MMP-9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缺血-再灌注 炎症 血脑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跃 王佳乐 +4 位作者 黄文韬 赵程龙 冯琦 于文霞 翟凤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93-97,共5页
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绝大部分的脑卒中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是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研究发... 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绝大部分的脑卒中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是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中药能够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2],但因中药成分繁多、作用机制复杂,故很难准确定位其有效成分和治疗靶点,而网络药理学可以预测中药有效成分对疾病靶点及通路的影响,因此可用来辅助筛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定位疾病关键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有效成分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靶点 出血性脑卒中 中药成分 中药防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PARγ和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翟凤国 李厚忠 +2 位作者 周福波 林峰 关利新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4期4539-4540,4546,共3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低剂量组和...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1.8±0.7)分、(1.3±0.5)分比(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NF-κB、TNF-α、IL-1β[(18.4±1.5)μg/mg、(916±128)pg/mg、(169±16)pg/mg]比较,蒺藜皂苷低剂量[(16.4±1.3)μg/mg、(257±110)pg/mg、(148±16)pg/mg]和高剂量组[(15.0±1.2)μg/mg、(665±72)pg/mg、(139±14)pg/mg]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蒺藜皂苷可能通过激活PPARγ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途径,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蒺藜皂苷 炎症 核因子ΚB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蜂花粉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翟凤国 周福波 付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蜂花粉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经口服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蜂花粉 30d后 ,进行负重游泳试验。结果 :蜂花粉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减少肝糖原的消耗量、减少运动后血乳酸的含量和增加... 目的 :研究蜂花粉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经口服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蜂花粉 30d后 ,进行负重游泳试验。结果 :蜂花粉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减少肝糖原的消耗量、减少运动后血乳酸的含量和增加乳酸脱氢酶的活力。结论 :蜂花粉在增加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抵抗疲劳产生和加速疲劳消除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疲劳作用 小鼠 负重 蜂花粉 实验研究 不同剂量 运动后 运动负荷 游泳 结论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凤国 周福波 +3 位作者 李厚忠 杨旭芳 林峰 关利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蒺藜皂苷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缺血脑组织和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IL-10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蒺藜皂苷 炎症 TNF-Α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脑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关利新 翟凤国 +2 位作者 聂影 包海花 苏云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TUNEL、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TUNEL、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西洋参茎叶皂苷(100、50mg/kg,ig)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促凋亡基因caspase-3mRNA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西洋参茎叶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皂苷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微小核糖核酸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秀萍 翟凤国 +2 位作者 关悦 宋高臣 关利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07-310,31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表达谱的变化情况。方法取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表达谱的变化情况。方法取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观察IR后大鼠脑皮质中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及miRanda,预测与IR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脑皮质中有36个miRNAs异常表达>1.5倍(P<0.05)。其中9个miRNAs表达上调,包括rno-miR-27a、-32*、-99b*、-129、-129-2*、-153*、-207、-326和-494;27个miRNAs表达下调,包括rno-miR-195、-190、-146b、-20a、-301a、-434*、-411、-384-5p、-140、-191、-148b-3p、-9*、-23b、-320、-140*、-151、-106b、-29a*、-872、-434、-130a、-93、-487b、-185、-652、-382、-541。②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数据库均有的与IR损伤相关的靶基因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1(TNFAIP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NF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因子(IL6S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B)、水通道蛋白11(AQP11)、热休克蛋白90αA1(HSP90αA1)及Bcl-2。结论 IR后大鼠脑皮质中miRNAs表达谱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芯片分析技术 大鼠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利新 翟凤国 +1 位作者 衣欣 苏云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刺五加注射液组(45、90m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24h模...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刺五加注射液组(45、90m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24h模型,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化学比色法、TUNEL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脑皮质区细胞调亡及bcl-2、bax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注射液(45、90mg/kg)可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抑制神经细胞调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抑制细胞调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 脑缺血 自由基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脑缺血时半乳糖凝集素-3对大鼠脑皮质中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秀萍 翟凤国 +1 位作者 梁启超 刘佳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 目的通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至24 h。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Gal-3 RNA干扰组(siRNA)。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皮质中Gal-3、bcl-2、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中Gal-3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0.38、0.47和1.310、1.299;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1.41、1.55及1.076、1.155。而Gal-3 RNA干扰后,Gal-3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0.24、0.14及1.014、1.058;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1.76、1.88及1.480、1.515。结论 Gal-3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及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半乳糖凝集素·3 B淋巴细胞瘤-2 Bcl-2相关x蛋白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大鼠
下载PDF
中药川贝含药血清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厚忠 刘丽 +4 位作者 黄伟 周福波 翟凤国 杨旭东 张羽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川贝含药血清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增殖,管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卵蛋白(OVA)复制哮喘小鼠模型,制备川贝含药血清。体外培养BSMC,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检测BSMC增殖率... 目的观察中药川贝含药血清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增殖,管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卵蛋白(OVA)复制哮喘小鼠模型,制备川贝含药血清。体外培养BSMC,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检测BSMC增殖率,管道形成长度,VEGF及VEGF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著降低BSMC增殖,管道形成长度,VEGF和VEGF m RNA的表达(P<0.05)。结论中药川贝含药血清可抑制BSMC增殖,管道形成长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 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通关藤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佳维 翟凤国 +1 位作者 梁启超 刘嘉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采用超声辅助法从通关藤中提取多糖,结合单因素试验,以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通关藤多糖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84 W、超声温度71℃、液料比31∶1(mL/g)、... 采用超声辅助法从通关藤中提取多糖,结合单因素试验,以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通关藤多糖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84 W、超声温度71℃、液料比31∶1(mL/g)、超声时间53 min,在此条件下通关藤多糖得率为2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APP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延斌 翟凤国 +3 位作者 周雪 李雪梅 袁文瑾 刘艺 《软件》 2019年第9期59-61,共3页
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号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APP的构建,适应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应用APP功能定位与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结果证明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APP的设计与应用可弥补传统思... 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号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APP的构建,适应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应用APP功能定位与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结果证明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APP的设计与应用可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大学生廉洁教育
下载PDF
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艺 孙延斌 +3 位作者 巩丽虹 翟凤国 李雪梅 闫水华 《软件》 2020年第11期56-58,共3页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药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利用Mircosoft C#和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可实现管...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药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利用Mircosoft C#和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可实现管理员查询、录入、修改等操作,并对实验室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试剂管理自动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实验室 管理系统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婷婷 任鹏宇 +2 位作者 刘嘉祺 翟凤国 关利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8-30,80,共4页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对PC12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OGD)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计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对PC12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OGD)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计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研究西洋参茎叶皂苷对该氧糖剥夺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在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LDH释放量显著增加(P<0.01),MDA和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茎叶皂苷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P<0.01)和SOD活性(P<0.01),减少LDH释放(P<0.01),降低MDA和NO水平(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洋参茎叶皂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PQS稳定细胞膜,抗氧化损伤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皂苷 氧糖剥夺损伤模型 神经保护
下载PDF
miR-195调控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嘉祺 翟凤国 +4 位作者 高金霞 刘佳维 杨旭东 周福波 李孟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miR-195调控人乳腺癌细胞MCF-7(MCF-7)增殖与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MCF-10A)和MCF-7,qRT-PCR检测miR-195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蛋白磷酸酶1D(PPM1D)蛋白表达。MCF-7瞬时转染,3-(4,5-二甲... 目的研究miR-195调控人乳腺癌细胞MCF-7(MCF-7)增殖与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MCF-10A)和MCF-7,qRT-PCR检测miR-195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蛋白磷酸酶1D(PPM1D)蛋白表达。MCF-7瞬时转染,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DNA断裂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miR-195对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5与PPM1D靶向的关系。结果MCF-7组miR-195表达低于MCF-10A组,PPM1D蛋白表达高于MCF-10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5 mimics组细胞活力低于MCF-7组,miR-195 inhabitor组细胞活力高于MCF-7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iR-195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高于MCF-7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iR-195 inhabitor组细胞凋亡率低于MCF-7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含有PPM1D基因片段miR-195 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CF-7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含有突变PPM1D基因片段miR-195 mimics组与MCF-7两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5可能通过靶向PPM1D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5 蛋白磷酸酶1D 人乳腺癌细胞MCF-7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基于Web的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孙延斌 翟凤国 +3 位作者 周雪 李雪梅 袁文瑾 于曦 《软件》 2019年第10期50-52,共3页
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平台,选取WEB平台开发技术,设计框架系统、管理数据库、构建功能模块,以学生、教师、管理员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计交互界面,对系统进行整体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平台可满足高等学校进行廉政... 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平台,选取WEB平台开发技术,设计框架系统、管理数据库、构建功能模块,以学生、教师、管理员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计交互界面,对系统进行整体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平台可满足高等学校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廉政文化 平台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MCP-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郭素芬 翟凤国 张瑞云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6期2525-2527,共3页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R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cy刺激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R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cy刺激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MECs表达MCP-1、ICAM-1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Hcy刺激后,ICAM-1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尤其在0.1 mmol/L Hcy刺激24~48 h时达高峰。罗格列酮干预后ICAM-1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0.1 m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24h后,ICAM-1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1荧光强度在罗格列酮干预后也减弱。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Hcy诱导的RMECs表达MCP-1和I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同型半胱氨酸 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囊泡的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李雪梅 沈广志 +2 位作者 翟凤国 刘佳维 侯甲福 《化工管理》 2020年第26期152-153,共2页
[目的]寻找红花黄色素囊泡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分别考察红花黄色素囊泡制备过程中吐温-80及胆固醇比例、水浴温度、药物浓度对制备的影响,并对齐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吐温80和胆固醇比例为6:1,水浴温度50℃,药物浓度为1.5mg·m... [目的]寻找红花黄色素囊泡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分别考察红花黄色素囊泡制备过程中吐温-80及胆固醇比例、水浴温度、药物浓度对制备的影响,并对齐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吐温80和胆固醇比例为6:1,水浴温度50℃,药物浓度为1.5mg·mL^-1为最佳工艺。[结论]4℃下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囊泡稳定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能够提高红花黄色素有效性的优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囊泡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