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可视化联合模拟手术在研究生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翟博 王宗文 +4 位作者 朱乾坤 金鑫 胡凤丽 李小东 徐力善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联合模拟手术在研究生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入学的外科学研究生4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而试验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联合模拟手术在研究生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入学的外科学研究生4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而试验组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加用三维可视化、模拟肝切除手术及残肝体积测量等教学方法。两组均在进行24学时的教学后,采用客观标准化试卷、主观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考核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生培训前基本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训结束后,试验组研究生在基础理论(83.70±5.84分)、影像学(78.15±5.15分)及外科学(82.45±4.94分)3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00±5.83、68.60±6.14、73.10±7.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5.327、4.87;P值分别为0.015、0.001、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维可视化联合模拟手术的试验组教学方法有利于研究生对肝脏解剖学、影像学、术式评估的学习,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知识易于掌握且记忆持久。试验组研究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5±0.59分vs 3.50±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14)。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模拟手术应用于研究生肝脏外科教学,可提升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满意率,值得作为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实施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外科 三维可视化 模拟手术 教学
下载PDF
肝癌局部消融术:体系建设与价值提升
2
作者 翟博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57-262,共6页
局部消融术是最大径≤5 cm的单发肝肿瘤,以及数目≤3枚、最大径≤3 cm的多发肝肿瘤的局部治愈性治疗手段。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局部消融术不仅疗效可媲美外科切除,而且创伤更轻、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性价比更优,尤其可多次反复实施... 局部消融术是最大径≤5 cm的单发肝肿瘤,以及数目≤3枚、最大径≤3 cm的多发肝肿瘤的局部治愈性治疗手段。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局部消融术不仅疗效可媲美外科切除,而且创伤更轻、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性价比更优,尤其可多次反复实施,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肝组织,使肝癌患者不仅生存期更长而且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30年来,随着消融器械的更新换代、消融技术的不断完善,尤其局部消融与其他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其适应证逐步扩大,价值和地位不断攀升,有望成为又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体系。本文基于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重点阐述建立和完善局部消融治疗体系面临的前景与挑战,为更多同道深入了解局部消融、应用局部消融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局部消融 有效性 安全性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北方主要粗饲料不同组合体外发酵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蕾 栾博宇 +6 位作者 苏洋 张国梁 安鼎杰 张世亨 刘基伟 翟博 李旭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4,共9页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料最优组合。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L)、pH值、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VFA),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羊草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组合后,产气量各组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产气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DML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0∶100比例组合极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合(P<0.01);各比例组合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MCP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各组合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而NH_(3)-N浓度随玉米秸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丁酸外,其他VFA各组均随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合后,产气量各组合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同一时间点的产气量是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各比例组合间pH值无显著差异(P>0.05);DML、MCP和NH_(3)-N产量均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DML各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MCP和NH_(3)-N各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各比例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丙酸在比例为100∶0和50∶50组合差异极显著(P<0.01),丁酸各比例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以综合组合效应评定指数评定各组合效应,羊草:玉米秸秆组合为60∶4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合为50∶50时产生最佳正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羊草 玉米秸秆青贮 组合效应 体外发酵
下载PDF
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现状及计量变更对策研究
4
作者 翟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76-0179,共4页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成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合同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其中计量变更作为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具有重要影...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成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合同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其中计量变更作为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工程实施中,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了工程管理的混乱和成本的增加。本文主要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现状及计量变更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工程 合同管理 管理现状 计量变更
下载PDF
采气厂自控系统本质安全管理的路径探讨
5
作者 翟博 李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9期0166-0169,共4页
采气厂作为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控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保障采气厂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自控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自动化特性使其面临着很多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成为了采气厂自... 采气厂作为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控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保障采气厂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自控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自动化特性使其面临着很多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成为了采气厂自控系统运行与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采气厂自控系统本质安全管理的概述、意义及对策,以期为采气厂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厂 自控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动力电池SOC估计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书增 伍志明 +1 位作者 程雪 翟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随着电动汽车应用的快速发展,负责行驶安全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精度的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方法是BMS有效运行的基础。对近年来有关电池模型、模型参数辨识和SOC估计方法三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总结... 随着电动汽车应用的快速发展,负责行驶安全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精度的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方法是BMS有效运行的基础。对近年来有关电池模型、模型参数辨识和SOC估计方法三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总结了主要电池模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模型参数辨识的一般过程以及常见的辨识方法,对四类常见SOC估计方法做了介绍,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局限性,并探讨了SOC估算功能在BMS行业中的应用研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模型 参数辨识 综述 SOC估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在较大乳腺纤维腺瘤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燕 史瑶平 +4 位作者 汤晓寅 丁敏 何意 李萍 翟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夹心水隔离技术辅助的射频消融(RFA)在较大乳腺纤维腺瘤(直径≥2 c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9例。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夹心水隔离技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夹心水隔离技术辅助的射频消融(RFA)在较大乳腺纤维腺瘤(直径≥2 c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9例。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夹心水隔离技术辅助的RFA治疗,观察消融前、消融后即刻、消融后1个月、消融后3个月、消融后6个月肿瘤体积变化以及肿瘤体积缩小率,RFA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9例患者(42个肿瘤)的RFA治疗时间为(176.7±116.6)s。治疗前肿瘤最大直径为2.0~3.4 cm,消融前、消融后即刻、消融后1个月、消融后3个月、消融后6个月肿瘤体积分别为(3.16±2.08)mL、(2.19±1.42)mL、(1.24±0.93)mL、(0.64±0.59)mL、(0.26±0.31)mL,治疗后1、3、6个月超声检查显示肿瘤体积较消融前逐渐缩小,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8.3±17.6)%、(77.8±17.1)%、(84.6±17.4)%。治疗后12个月36个肿瘤消融区消失,6个肿瘤仍可见消融区痕迹。39例患者均无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夹心水隔离技术辅助的RFA治疗直径≥2 cm的乳腺纤维腺瘤安全、微创、有效,适用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较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 夹心液体隔离技术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
8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史瑶平 孟志强 翟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局部消融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整合了深低温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点,彻底破坏原位肝癌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肿瘤抗原,以达到控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复合式冷热消融通常在... 局部消融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整合了深低温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点,彻底破坏原位肝癌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肿瘤抗原,以达到控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复合式冷热消融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主要适合于单发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3枚)最大直径<3 cm者。术后根据情况给予保肝及对症等治疗,1个月左右通过肝脏MRI或增强CT评估疗效并进入后期随访。为规范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在肝癌中的应用,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消融治疗专家充分讨论后达成本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 操作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经验总结 被引量:9
9
作者 翟博 刘晟 +3 位作者 李晓燕 陈夷 徐爱民 赵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总结针道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1567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针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经验。结果...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总结针道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1567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针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经验。结果:1567例次射频消融后共有与穿刺损伤有关的针道出血17例,针道出血发生率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射频前肝硬化较重、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位于包膜下及使用注水式射频电极者更容易发生射频后针道出血(P分别为0.012、0.039、0.023、0.032、0.0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则显示,射频前的血小板计数和PT值、肝硬化程度以及肿瘤部位是针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OR=4.032,P=0.040;OR=5.611,P=0.009;OR=3.871,P=0.046及OR=5.216,P=0.026)。17例针道出血中,5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1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栓塞止血,4例行开腹手术止血。共13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位于包膜下等针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射频后密切观察病情;DSA下血管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是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安全而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针道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和处理
下载PDF
膈顶部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翟博 李晓燕 +2 位作者 刘晟 陈夷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初次RFA后,... 目的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 cm,3~5 cm和>5 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0%。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膈顶部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防治21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翟博 徐爱民 +3 位作者 盛月红 刘晟 李晓燕 陈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423-242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12/2007-10我院1567例肝癌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分析射频消融后21例针道出血的原因.结果:21例针道出血患者中,6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4例成...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12/2007-10我院1567例肝癌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分析射频消融后21例针道出血的原因.结果:21例针道出血患者中,6例仅接受内科药物止血,4例成功,2例死亡.其余15例内科药物止血无效后3例直接行剖腹探查,均成功止血;12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共13例存活,2例死亡.治疗成功率81.0%(17/21),出血所致死亡率19.0%(4/21).射频前肝硬化重、血小板低于正常、PT明显延长以及位于包膜下者更容易发生射频后针道出血(OR=4.33,6.31,7.66,7.91;P=0.008,0.32,0.000,0.027).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位于包膜下等针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射频后密切观察病情.DSA下血管封堵或外科手术止血是伴有肝硬化患者射频消融后针道出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针道出血 预防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翟博 夏念信 +3 位作者 李晓燕 刘晟 陈夷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7例肝...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2035次射频消融后28例次发生肝内感染,感染率1.3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性肝癌、既往腹部手术类型、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cm与射频后肝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肿瘤类型(r=3.647,P=0.004)、肿瘤数目(r=1.155,P=0.042)、肿瘤部位(r=1.701,P=0.019)以及既往腹部手术类型(r=2.213,P=0.010)是射频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肠吻合手术的肝癌)、多发肝癌以及位于空腔脏器附近的肝癌更易发生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肝肿瘤 肝内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后快速广泛复发的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博 徐爱民 +3 位作者 李晓燕 刘晟 陈夷 吴孟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肿瘤快速广泛复发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12/2006-03我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26例,术后30-45d内CT、MRI及AFP复查,并进行随访,分析10个可能影响肿瘤射频后快速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肿瘤快速广泛复发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12/2006-03我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26例,术后30-45d内CT、MRI及AFP复查,并进行随访,分析10个可能影响肿瘤射频后快速复发的变量,包括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大小、部位、生长方式、AFP值、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射频治疗系统类型(或电极针类型)以及术前有无实施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结果:874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记录.54例患者初始治疗后获得局部完全坏死,但术后30-45d首次复查即发生肝内肿瘤快速广泛复发.射频消融后肿瘤广泛快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类型(OR=2.647,P<0.001)、门脉癌栓(OR=1.341,P<0.001)、肿瘤部位(OR=0.197,P=0.006)和射频前有无进行TACE(OR=1.512,P=0.042).结论:位于主要门脉分支处、浸润性生长及术前存在血管侵袭是射频消融后肿瘤快速广泛复发的影响因素,这些类型的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前更应实施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肝内肿瘤快速复发 动脉化学栓塞
下载PDF
液态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翟博 王建朝 +1 位作者 王书海 叶广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3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液态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发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液态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分类、阻燃机理以及制备方法。从含卤素与不含卤素两方面简述了其发展概况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液态阻燃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磷酸酯 液态 阻燃剂 发展概况
下载PDF
microRNA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博 张立春 +3 位作者 李旭 王春昕 赵云辉 张明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75-1980,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配对靶向调节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其翻译或降解。miRNA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可以参与调节多种发育调控和生物学过程,本文在总结mi...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配对靶向调节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其翻译或降解。miRNA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可以参与调节多种发育调控和生物学过程,本文在总结miRNA的来源、作用机制、预测方法及其基因表达与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MRNA 表达 功能 反刍动物
下载PDF
PI3K/Akt通路与肝癌对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博 赵大力 +3 位作者 徐丽国 赵磊 闫海江 徐力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与肝癌对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肝癌细胞系Hep G2和Huh7耐药细胞株Hep G2-SR和Huh7-SR,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验证细胞耐药特性。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和β-acti... 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与肝癌对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肝癌细胞系Hep G2和Huh7耐药细胞株Hep G2-SR和Huh7-SR,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验证细胞耐药特性。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和β-actin蛋白表达水平。以哌立福辛抑制p-Akt,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探讨哌立福辛与索拉非尼的协同作用及对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索拉非尼对Huh7及Hep G2细胞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明显强于Huh7-SR、Hep G2-SR细胞(P<0.05)。耐药细胞株中Akt磷酸化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P<0.05),而Akt表达在耐药株与亲本细胞株中无明显差异(P>0.05)。哌立福辛可协同索拉非尼抑制Huh7-SR、Hep G2-SR细胞活力,促进凋亡。结论:索拉非尼持续作用导致PI3K/Akt通路的激活导致肝癌对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其机制是通过调节发生在翻译后水平的Akt磷酸化而非Akt转录或翻译。抑制Akt可逆转肝癌对索拉非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索拉非尼 哌立福辛 PI3K/AKT通路 耐药
下载PDF
甲状腺下动脉被膜下结扎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18
17
作者 翟博 武林枫 +1 位作者 刘颖新 薛东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较大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博 徐爱民 +3 位作者 陈夷 李晓燕 刘晟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总结较大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 cm)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对44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4~8.2 cm[平均(4.6±0.63)... 目的:总结较大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 cm)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对44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4~8.2 cm[平均(4.6±0.63)cm]。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凝固性坏死结果、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72.9%。与射频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20.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5%。与射频消融有关的死亡7例。随访1~62个月.359例患者的379个直径≥4 cm的肿瘤得到有效随访资料.其中302个肿瘤术后完全坏死.130个肿瘤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43.0%。肿瘤直径4~5 cm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8.1%和17.6%;肿瘤直径5~6 cm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36.4%和9.7%;直径≥6 cm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28.1%和0。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肝肿瘤 肝细胞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53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博 王东 +2 位作者 刘春富 赵金鹏 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技巧。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骨前人路游离皮瓣,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3例。结果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23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29例。术中出血5~100ml,平均15.6ml;手术时间30~17...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技巧。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骨前人路游离皮瓣,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53例。结果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23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29例。术中出血5~100ml,平均15.6ml;手术时间30~170min,平均53min;术后2~3d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3~9.5d,平均4.5d。1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表现为手足麻木,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1周后恢复。1例有颈前紧束感,加强功能锻炼后症状缓解。46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6月,未见复发。结论合理的操作空间,精准的细节操作,确切的止血是防治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并发症
下载PDF
乳腺癌YKL-40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博 戴猛 +3 位作者 赵金鹏 王东 潘尚哈 孙岩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8期606-608,616,共4页
目的:探讨YKL-4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YKL-40表达,比较YKL-40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中YKL-40表达水... 目的:探讨YKL-4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YKL-40表达,比较YKL-40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中YKL-4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 20%,P<0.05)。肿瘤直径>2 cm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直径≤2cm组患者(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进展,血清YKL-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YKL-40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率皆明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P<0.05)。YKL-40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36±4.9)月vs(49±7.5)月,P<0.05】,本组平均随访(35.4±2.39)月,YKL-40表达阳性患者病死率为22.2%(10/45),表达阴性患者病死率为13.3%(2/15)。结论:YKL-40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软骨糖蛋白39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