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o-HSCT后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行CD19 CAR-T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成莹 顾康生 +2 位作者 陶千山 安福润 翟志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6期2701-2706,共6页
目的评估白细胞分化抗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 CAR-T)免疫疗法治疗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同种CD19 CAR-T免... 目的评估白细胞分化抗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 CAR-T)免疫疗法治疗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同种CD19 CAR-T免疫疗法治疗的r/r B-ALL患者资料。根据治疗前是否行allo-HSCT,分为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及一般不良事件、特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共选取47例采用同种CD19 CAR-T免疫治疗的r/r B-ALL患者,其中9例在治疗前接受过allo-HSCT。移植组和非移植组的ORR分别为88.9%、7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排除CD19 CAR-T治疗后桥接allo-HSCT治疗的患者,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比较,中位RFS分别为386(434,237)、95(168,37)d(Wilcoxon检验,P=0.028;Log-Rank检验,P=0.231);1年RFS率分别为62.5%、20.0%(P=0.068);中位OS分别为852(1168,590)、222(809,141)d(Wilcoxon检验,P=0.049;Log-Rank检验,P=0.186);1年OS率分别为77.8%、35.7%(P=0.052)。输注CD19 CAR-T后的4周内,移植组和非移植组的一般不良事件及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9 CAR-T免疫治疗前曾接受过allo-HSCT的B-ALL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11例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张露露 汪延生 +3 位作者 陶千山 沈元元 张骏 翟志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22年2月11例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12~71岁;大部分患者以无痛性局部肿块或肿块引起的局部...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22年2月11例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12~71岁;大部分患者以无痛性局部肿块或肿块引起的局部压迫症状为首发表现。11例患者中,MS同时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例;继发于AML者6例;孤立性MS 1例;MS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转化为AML伴MS 1例。8例行骨髓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其中5例存在基因突变或异常染色体核型。8例接受AML常规方案化疗、靶向药物或联合放疗,1例接受手术联合化疗,1例放弃治疗,1例因疾病迅速进展死亡而未治疗。11例患者中2例失访,7例死亡,2例存活。全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6个月(范围:0.8~62.4个月)。结论MS起病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方案包括全身化疗、手术、放疗及靶向治疗等。MS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转录因子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范蒙蒙 李丛 +3 位作者 梁雪 张婉秋 王会平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6-1651,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过表达SOX4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探究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法将SOX4(人)基因序列构建到线性化pLV-EF1a-GFP/Puro载体中建立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F1a-GFP/Puro-SOX4;将慢...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过表达SOX4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探究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法将SOX4(人)基因序列构建到线性化pLV-EF1a-GFP/Puro载体中建立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F1a-GFP/Puro-SOX4;将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以感染pLV-EF1a-GFP/Puro-NC的KGN细胞作为LV-CON组,感染pLV-EF1a-GFP/Puro-SOX4的KGN细胞作为LV-SOX4组,转染后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SOX4的KGN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KGN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凋亡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凋亡细胞比例。结果pLV-EF1a-GFP/Puro-SOX4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基因序列与SOX4的序列完全一致;LV-CON组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7×108TU/ml,LV-SOX4组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8TU/ml;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至KGN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V-SOX4组KGN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LV-CON组均明显升高(t=3.10,P<0.05;t=14.20,P<0.05);CCK-8结果显示:LV-SOX4组细胞增殖能力较LV-CON组增强(24 h:t=45.92,P<0.01;72 h:t=25.60,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提示:LV-SOX4组KGN细胞迁移能力较LV-CON组增强(t=7.65,P<0.01);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显示:LV-SOX4组细胞凋亡比例较LV-CON组减少(t=25.84,P<0.01)。结论成功构建SOX4过表达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SOX4过表达可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且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4 卵巢颗粒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CD166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治业 余醒醒 +1 位作者 张璐 翟志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75-1679,共5页
目的:探究CD166对多发性骨髓瘤(MM)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MM细胞RPMI-8226,设计并合成靶向CD166的短发夹RNA(shRNA)和阴性对照(NC)进行细胞转染,分为sh-CD166-1组、sh-CD166-2组和NC组。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 目的:探究CD166对多发性骨髓瘤(MM)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MM细胞RPMI-8226,设计并合成靶向CD166的短发夹RNA(shRNA)和阴性对照(NC)进行细胞转染,分为sh-CD166-1组、sh-CD166-2组和NC组。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观察CD166对RPMI-8226细胞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66对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自噬实验观察CD166对RPMI-8226细胞自噬的影响。此外,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NC组和sh-CD166组,通过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CD166对RPMI-822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sh-CD166转染后,显著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均P<0.05)。与NC组比较,sh-CD166-1组和sh-CD166-2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5),但sh-CD166-1组和sh-CD1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C组比较,sh-CD166组细胞中自噬小体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此外,体内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sh-CD166组体内成瘤能力比N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D166能促进MM细胞RPMI-8226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皮下成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166 增殖 凋亡 自噬 裸鼠
下载PDF
DNA含量测定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翟志敏 戴海明 +2 位作者 张明黎 吴工祥 王巧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腹水 诊断 DNA倍体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和CD6 3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翟志敏 戴海明 +2 位作者 吴竞生 莫蔚林 李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0-262,共3页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 (CD63)是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但血小板膜蛋白极不稳定 ,易活化 ,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 ,为此应采用统一标准的检测方法。为探讨该目的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实验中采用全血单克隆... 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 (CD63)是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但血小板膜蛋白极不稳定 ,易活化 ,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 ,为此应采用统一标准的检测方法。为探讨该目的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实验中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 ,对正常人及 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正常人无固定组在标记后 30 ,60 ,90和 12 0分钟时 ,CD62P和CD63阳性率 (% )分别为 7.5 7± 2 .33,2 0 .5 0± 5 .70 ,2 8.70± 5 .67,36.5 2± 6.13及 0 .89± 0 .36,1.11± 0 .84 ,2 .35± 2 .0 2 ,5 .4 3± 3.66,其相应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各自为 1.5 7± 0 .13,1.88± 0 .0 8,2 .0 0±0 .0 9,2 .38± 0 .2 2及 3.91± 0 .11,4 .0 7± 0 .16,4 .38± 0 .14,4 .4 4± 0 .19,二项均随检测时间推移逐渐升高 ,其中阳性率增高更加显著。而正常人多聚甲醛固定组CD62P和CD63在相同各时间点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基本相同 ,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 ,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分别为 (14.11± 6.68) %及 (2 .71± 1.74 ) % ,比相对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P <0 .0 5 )。由此可见 ,血小板CD62P和CD63非常敏感 ,在体外易受激活 ,采血后需立即标记 ,全部操作应在 30分钟内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 糖蛋白 CD62P CD63 流式细胞术 糖尿病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 被引量:5
7
作者 翟志敏 潘理明 +4 位作者 周珞平 何晓东 吴竞生 朱薇波 孙自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微小残留病变 (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正常人和 5 3例AML完全缓解 (CR)的患者为对象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RD ,并与传统的骨髓形态学结果进...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微小残留病变 (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正常人和 5 3例AML完全缓解 (CR)的患者为对象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RD ,并与传统的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预测各组患者发生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CR≤ 1年组为 10 0 %(8/ 8)和 4 2 .9% (3/ 7) ,1年 <CR≤ 3年组为 10 0 % (5 / 5 )和 75 % (6 / 8) ,CR >3年组为 5 0 % (1/ 2 )和 95 .6 % (2 2 / 2 3) ,对所有第 1次受检MRD为阳性随后确认为复发的患者 ,比骨髓象诊断复发平均提前 7个月。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 ,对患者创伤小 ,可比传统骨髓形态学更早提示复发 ,尤其是采取连续性定期监测、动态观察的方式 ,会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防止复发、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骨髓形态学
下载PDF
IL-2对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0
8
作者 翟志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从被发现迄今已有30余年,但仍然是最受关注和被广泛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IL-2最初是从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获得,并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因此传统认为IL-2是一种激活T细胞,并维持T细胞...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从被发现迄今已有30余年,但仍然是最受关注和被广泛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IL-2最初是从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获得,并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因此传统认为IL-2是一种激活T细胞,并维持T细胞分化和增殖的T细胞生长因子,同时也参与炎症或自身免疫性反应。近年来,人们在IL-2或IL-2R缺陷小鼠动物模型等的研究中发现IL-2的主要功能不仅是提升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维持Treg细胞的稳定及其介导的免疫耐受,故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这些对IL-2生物学活性的新发现,也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评价和认识临床使用IL-2的疗效、适应症和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免疫激活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下载PDF
胞浆内抗原CD_3、CD_(22)、MPO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翟志敏 何晓东 +7 位作者 吴竞生 潘理明 吴树农 孙自敏 朱微波 蔡晓燕 余自强 王祖贻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初诊患者中 ,11例 MPO阳性 ,6例 Cy CD2 2 阳性 ,1例Cy CD3阳性 ,1例 3项均为阴性 ,结合形态学和表面抗原分析 ,全部病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胞浆内 CD3、CD2 2 、MPO的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D3 CyCD22 髓过氧化物酶 白血病 诊断
下载PDF
CD_(45)设门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志敏 何晓东 戴海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CD45设门法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免疫学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翟志敏 潘理明 吴竟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流式细胞仪技术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翟志敏 吴竞生 +1 位作者 潘理明 何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6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造血前体细胞的方法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结累 淋巴细胞设门内各种造血前体细胞的参考值:(1)CD34...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造血前体细胞的方法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结累 淋巴细胞设门内各种造血前体细胞的参考值:(1)CD34+总干祖细胞占0.16%±0.14%,(2)髓系前体细胞CD34+/CD33+ 0.08%±0.06%、CD33+ 1.32%±1.28%、MPO+ 0.67%±0.88%,(3)淋巴系前体细胞CD45dim/CD19+0.75%±0.62%,CD45dim/CD10+ 0.45%±0.11%;CD45dim/CD7+0.24%±0.14%,CD45dim/CD2+0.22%±0.13%。鉴别异常细胞的敏感度可达 10-3,发现1例完全缓解期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髓系前体细胞有异常,3个月后临床证实复发。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外周血中各系造血前体细胞的定性定量检测有可能用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检出和早期诊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致药品不良反应4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志敏 郑俊峰 《齐鲁药事》 2007年第9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脑血管病后遗症 注意力障碍 颅脑外伤 症状改善 记忆减退 颅脑疾病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志敏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对单克隆抗体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作了简单介绍 ,并对其主要方法、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微小残留病变 急性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Tdt和 CD7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翟志敏 何晓东 《医学综述》 1999年第8期F003-F004,共2页
自1975年随着细胞杂交技术被创立以来,单克隆抗体逐渐被广泛应用,尤其在人类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方面发展迅速,使人类对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分化过程及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随着大量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也不断发现一些新... 自1975年随着细胞杂交技术被创立以来,单克隆抗体逐渐被广泛应用,尤其在人类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方面发展迅速,使人类对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分化过程及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随着大量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也不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混合细胞性白血病即是在免疫分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概念,目前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异常抗原表达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方面也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注意到在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髓细胞性 TDT CD7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识别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优势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会平 翟志敏 +6 位作者 张爱梅 徐修才 李庆 张翠萍 卢娟 沈元元 洪海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最佳标记物。方法:以52名健康人和47名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免疫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最佳标记物。方法:以52名健康人和47名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免疫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并以经典指标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为标准,分析和比较CD4+CD25+CD127low作为识别CD4+CD25+Treg细胞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结果: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69±0.682)和(2.958±1.392);(2.905±1.772)和(5.128±2.227)以及(5.396±1.306)和(7.175±2.565)。三者呈相同的趋势,即肿瘤患者组>健康人组,且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用两种不同标记法高纯度分选CD4+CD25high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群后,FoxP3阳性率分别为90.9和92.7。结论:CD4+CD25+CD127low三标记法可以帮助识别CD4+CD25+Treg和部分激活的CD4+T细胞,提高CD4+CD25+Treg细胞的可检出数量,并且不影响细胞活性度,是反映CD4+CD25+Treg细胞更理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 CD127 FOXP3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强 李庆 +3 位作者 徐静玮 张爱梅 徐修才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46-1049,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为AA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88例临床确诊为AA、并分别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为AA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88例临床确诊为AA、并分别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和CD8+比值,参考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3个免疫亚型,分析和比较各亚型与病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D4+/CD8+比值正常型占39.8%、比值倒置型占44.3%、比值超高型占15.9%。免疫亚型、治疗方法与总有效率的关系为:单独常规治疗时,3个亚型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当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时,比值正常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显著改变,而比值倒置型及免疫异常型(比值倒置型+比值超高型)患者有效率较同组常规治疗疗效均显著提高(84.2%vs45.5%及82.6%vs42.8%,p值均<0.05),也显著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84.2%及82.6%vs52.6%,p值均<0.05)。结论:大多数AA患者存在严重的CD4+和CD8+比值失调,CD4+/CD8+异常既可表现为降低,也可以是异常增高,AA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密切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异常 T细胞亚群 CD4 CD8
下载PDF
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梅 李平 +2 位作者 汪健 翟志敏 陈朝晖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方法:在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2mmol/L硝普钠(SNP)、2mmol/LSNP+马钱子、10-4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10-4mol/LATRA+马钱子;在人胚胎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30ng/L肿瘤坏...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方法:在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2mmol/L硝普钠(SNP)、2mmol/LSNP+马钱子、10-4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10-4mol/LATRA+马钱子;在人胚胎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30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马钱子,各组培养24h后,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对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软骨细胞在加入SNP、ATRA、TNFα发生凋亡时,加入马钱子能降低SNP、ATRA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P<0.01,P<0.05),但对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中药马钱子对部分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软骨细胞 凋亡 细胞凋亡模型 胚胎软骨 软骨细胞凋亡 细胞培养体系 肿瘤坏死因子-Α ANNEXIN mol/L
下载PDF
丹皮酚诱导K_(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孙国平 王华 +3 位作者 沈玉先 翟志敏 魏伟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 探讨丹皮酚 (Paeonol,Pae)对K56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通过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分析Pae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Pae在 7 81~2 5 0mg·L-1浓度范... 目的 探讨丹皮酚 (Paeonol,Pae)对K56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通过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分析Pae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Pae在 7 81~2 5 0mg·L-1浓度范围内对K562 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HE染色光镜下可见典型的肿瘤细胞凋亡改变。Pae在 7 81、15 6 3、31 2 5、6 2 5及12 5mg·L-1浓度下作用 2 4h均可诱导K562 细胞凋亡 ,其凋亡率分别为 10 0 1%、 12 4 6 %、 17 10 %、 2 9 18%和34 16 %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Pae 6 2 5、2 5、10 0mg·L-13种浓度分别作用于K562 细胞 6、12及 2 4h。发现以上各种浓度在 6h即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用时间越长 ,凋亡率越高 ,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Pae能抑制K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抗肿瘤 MTT法 凋亡
下载PDF
马钱子碱对一氧化氮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梅 李平 +2 位作者 陈朝晖 汪健 翟志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54-3555,T0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碱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体外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兔软骨细胞,分别加入硝普钠(SNP)培养12,24,48h,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的变化,并以不同剂量马钱子碱加...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碱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体外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兔软骨细胞,分别加入硝普钠(SNP)培养12,24,48h,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的变化,并以不同剂量马钱子碱加入NO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体系培养24h,采用annexinV/PI方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在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加入硝普钠24h,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率为(38.7±6.5)%。空白对照组为(2.4±1.4)%(t=10.90,P<0.01),透射电镜可见典型软骨细胞早期凋亡形态改变,并有一定时间依赖性,加入不同剂量马钱子碱,其凋亡率明显下降,并以高剂量最为显著为(2.9±1.1)%。马钱子碱高剂量组加入硝普钠后与正常软骨细胞组比较,二者凋亡率无显著差异性(t=0.51,P>0.05)。结论:硝普钠在体外能诱导软骨细胞凋亡,马钱子碱能明显降低NO诱导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提示马钱子碱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炎,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马钱子碱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