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宁剖面黄土粒度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翟新伟 李富强 吴松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3-780,共8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三阶段(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通过对会宁黄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恢复重建了会宁MIS3阶段古气候。会宁剖面记录了较明显的5次降温事件——Heinrich事件(H2:23.22~23.51ka,H3:30.52~31.1... 深海氧同位素第三阶段(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通过对会宁黄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恢复重建了会宁MIS3阶段古气候。会宁剖面记录了较明显的5次降温事件——Heinrich事件(H2:23.22~23.51ka,H3:30.52~31.19ka,H4:38.3~39.93ka,H5:43.67—44.82ka,H6:63.54~64.41ka),其中的MIS3阶段根据粒度特征分为3a(46.36~55.48ka)较为温湿。3b(30.04~46.36ka)干冷,3e(24.47~30.04ka)温湿三个阶段,具明显的D一0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宁 黄土 MIS3 粒度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蒙古高原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粒度分析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新伟 谢荣 +1 位作者 杜芳芳 王怀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3,119,共7页
经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分析,蒙古北部Shaamar剖面上部层段为弱古土壤层和砂层的互层;中部为2层古土壤层夹粒度相对较细的粉砂质细砂;下部主要为砂层,中间夹1层古土壤层.经分析Shaamar剖面风成沉积物应该是近源的,以低空悬浮或跃移为主要... 经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分析,蒙古北部Shaamar剖面上部层段为弱古土壤层和砂层的互层;中部为2层古土壤层夹粒度相对较细的粉砂质细砂;下部主要为砂层,中间夹1层古土壤层.经分析Shaamar剖面风成沉积物应该是近源的,以低空悬浮或跃移为主要搬运方式.邻近的Selenge河洪泛平原是Shaamar剖面风成沉积的最主要物源.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在纵向上明显地分为3段,即末次冰期沉积物粒度最粗,中晚全新世次之,而冰消期和早全新世沉积物的粒度最细.说明蒙古北部走廊地带近地面盛行风速在末次冰期时最大;冰消期至早全新世近地面的风速减小;而在中晚全新世,平均风速再一次增大,但略小于末次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 粒度分析 洪泛平原 Shaamar剖面
下载PDF
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 被引量:9
3
作者 翟新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5,共3页
数学实验是蕴含儿童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儿童从"看客"走向"创客",从"演绎"走向"归纳",从"结果"走向"过程"。教学中要丰富数学实验的模式建构,可以展开片段式的"微实验"、系列性的"主题实验"以及应... 数学实验是蕴含儿童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儿童从"看客"走向"创客",从"演绎"走向"归纳",从"结果"走向"过程"。教学中要丰富数学实验的模式建构,可以展开片段式的"微实验"、系列性的"主题实验"以及应用性的"虚拟实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实验 价值意蕴 模式建构
下载PDF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翟新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5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前我国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问题。数学作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在基础打牢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对数学学习的... 目前我国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问题。数学作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在基础打牢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对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各个不同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为目标的指引下,展开了研究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现实性研究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被引量:30
5
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7 位作者 王继和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廖空太 郑庆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干旱地区 环境变化 地层剖面 羽毛状沙丘 敦煌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金荣 郭原生 +3 位作者 翟新伟 李双文 孟桂生 杨永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8,共10页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b >1.4 ,低Ni,Th/La为0 .32~ 0 .5 6;低Zr/Nb(<16) ,(87Sr/ 86 Sr) i 为 0 .70 4~ 0 .70 7,εNd(t) =- 6.4 6,δEu≈ 1的地球化学特点 ;流纹岩同样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 ,Th/Ta为 6~ 12 ,低Ti/Zr比值 (介于 6.1~ 5 3)之间 ;稀土元素配分为MREE负异常 ,δEu为 0 .5~ 1.1,(87Sr/ 86 Sr) i 为 0 .70 2 6~ 0 .70 4 8,εNd(t)为+ 5 .60~ + 6.14。综合两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推测它们是陆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但并非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玄武岩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陆壳混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构造环境 早-中寒武世 火山岩 地球化学 白银厂矿田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田流纹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金荣 郭原生 +4 位作者 董宁芳 李双文 翟新伟 孟桂生 杨永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2,共5页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流纹岩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或洋内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流纹岩具有 Ti,Nb,Ta明显负异常 ,Sr和 P中等负异常 ,LREE略富集到富集 ,相对亏损 HFSE,La/ Nb值为 1~ 2 ,La/ Th值为 1 .1~ 2 .5 ,...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流纹岩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或洋内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流纹岩具有 Ti,Nb,Ta明显负异常 ,Sr和 P中等负异常 ,LREE略富集到富集 ,相对亏损 HFSE,La/ Nb值为 1~ 2 ,La/ Th值为 1 .1~ 2 .5 ,Th/ Ta值高 ( 6~ 1 2 ) ,部分样品表现为 MREE负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 ,δEu=0 .5~ 1 .1 ,( 87Sr/ 86 Sr) I=0 .70 2 6~ 0 .70 48,εNd( t) =+5 .60~ +6.1 4.综合其地球化学特征 ,推测流纹岩形成应是在大陆地壳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地球化学 陆缘弧 镁铁质下地壳 白银厂矿田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郑庆中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翟新伟 张国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20,共7页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沙漠 “羽毛状沙丘” 示量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唐进年 苏志珠 +7 位作者 丁峰 廖空太 俄有浩 翟新伟 王继和 易志宇 刘虎俊 张锦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3,共9页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形成时代 演化 风成砂 第四纪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形态的观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郑庆钟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张国中 翟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0-196,共7页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羽毛状沙丘”。新月型“沙垄”的走向为NE-SW,由新月形沙丘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的东翼相连而成,高3~19m,宽约50m,长15-22km。“垄”间起伏地形的波长为100-300m,振幅为40~100cm,与“沙垄”成60-105°夹角。在波状起伏地形的波峰与波谷过渡区堆积颜色较浅的细沙,厚2~7cm,构成了“大沙波”。实地观测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态与卫星照片显示的形态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形态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沟区域(92°E)的风积地貌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8 位作者 廖空太 郑庆中 张锦春 丁峰 唐进年 俄有浩 苏志珠 张国中 翟新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在2005年9月,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区域(39°37′8″~40°25′02″N,92°12′59″~92°46′27″E)进行南北穿越,同时参考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调查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区域地貌形态。在纬向上,梭梭沟的沟头和... 在2005年9月,对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区域(39°37′8″~40°25′02″N,92°12′59″~92°46′27″E)进行南北穿越,同时参考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调查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区域地貌形态。在纬向上,梭梭沟的沟头和沟尾分布有线形沙垄;沟谷区是沙垄相对高度最大的区域,也是沙丘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复合型沙垄和综合型沙垄坐落在沟两侧的阶地上,沙丘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链、金字塔型沙丘和波状线形沙垄,3条或4条小沙垄(链)组合成大沙垄,相对最大垄高为131m。“羽毛状沙丘”分布在梭梭沟以北为冲洪积平原上,沙漠的北缘分布新月形沙丘,最高达26m。在经向上,40%的相对应样点的风沙地貌类型不同。地貌差异性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梭梭沟的形状变化较大的区域。梭梭沟的形状变化,影响其两岸的沙丘形态。流水构筑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下伏地貌,风沙地貌的分布受流水地貌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梭梭沟 风积地貌 形态
下载PDF
甘肃金塔南山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荣 翟新伟 +1 位作者 王廷印 高军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金塔南山构造带是通过多期的左行平移—冲断作用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会聚而成的构造堆叠体 .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构造带 (断裂系统 )是在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早期古洋盆发生汇聚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 金塔南山构造带是通过多期的左行平移—冲断作用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会聚而成的构造堆叠体 .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构造带 (断裂系统 )是在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早期古洋盆发生汇聚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平移—冲断作用 )及其形成过程应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息息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移--冲断作用 构造堆叠体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 金塔南山 构造变形 甘肃 地球动力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阿拉善右旗腰泉片麻状花岗岩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昆鑫 王金荣 +2 位作者 赵斌斌 翟新伟 代俊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7-908,共2页
阿拉善地块西以阿尔金断裂与塔里木板块相接,北望中亚造山带,南邻祁连造山带。本区由北向南存在两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带,即阿拉善北缘断裂带(或称巴丹吉林断裂带)和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以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为界,将阿拉善地块... 阿拉善地块西以阿尔金断裂与塔里木板块相接,北望中亚造山带,南邻祁连造山带。本区由北向南存在两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带,即阿拉善北缘断裂带(或称巴丹吉林断裂带)和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以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为界,将阿拉善地块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区[1?5]。阿拉善地块古元古代构造层形成于裂谷型海盆环境,该构造层主要由龙首山群组成,经吕梁运动固结形成本区褶皱基底[6]。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元古代太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其上部被古生界震旦系以角度不整合所覆盖[7?8]。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恩格尔乌苏及霍尔森查干楚鲁蛇绿岩带分别代表的古大洋及弧后盆地相继闭合碰撞,结束了古亚洲大洋的演化历史,其形成的构造格架一直延续至今。阿拉善地块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块体,最近有学者基于其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性质的研究,认为阿拉善地块可能不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4,9],或认为与塔里木地块一同构成独特的“西域板块”[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右旗 片麻状花岗岩 构造意义 年代学 阿拉善地块 北缘断裂带 角度不整合 古元古代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卡瓦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沙鑫 陈世强 +5 位作者 何兆祥 侯克选 边鹏 霍永豪 王金荣 翟新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 卡瓦铁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是新近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建造。矿石全铁(Fe2O3T,平均45.28%)含量最高,其次为SiO2含量(平均40.50%),并具有较高的亲生物化合物P2O5(平均0.73%)及陆缘碎屑组分Al2O3(平均4.69%)、TiO2(平均0.31%);Ba以及对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U、Th相对富集,Nb、Ta、Sr、Z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亏损、HREE富集,弱的La正异常,无Eu、Ce、Y异常,Sr/Ba、Y/Ho比值与陆源沉积物相近。综合分析认为卡瓦铁矿是中元古代早期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伴有较多陆缘碎屑物质的加入。此外,卡瓦铁矿缺乏Ce负异常,U、Th的相对富集.表明铁矿沉积于低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西段 卡瓦铁矿 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下载PDF
把握特征 合理利用
15
作者 翟新伟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62-64,共3页
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安排了"思考题"。"思考题"的教学资源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抓住思考题的特点,突破局限,合理利用呢?本文试图通过对... 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安排了"思考题"。"思考题"的教学资源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抓住思考题的特点,突破局限,合理利用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思考题"在教材中的特征和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出发,探究合理利用思考题资源的一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考题 特征 教学局限性 合理利用 方法
下载PDF
地壳早期演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金荣 翟新伟 +3 位作者 边少之 李双文 董宁芳 王廷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1-598,共8页
地壳早期演化研究的主题是探讨早期大陆形成、生长和再循环的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模式。由于陆上古老岩石分布极为有限,围绕着陆壳生长速率的争论持续了30多年。地球化学家基于陆壳从地幔萃取而成并导致被萃取后的地幔在地... 地壳早期演化研究的主题是探讨早期大陆形成、生长和再循环的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模式。由于陆上古老岩石分布极为有限,围绕着陆壳生长速率的争论持续了30多年。地球化学家基于陆壳从地幔萃取而成并导致被萃取后的地幔在地球化学上产生亏损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大陆形成、生长、再循环模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精度MC ICPMS分析技术,使单颗粒锆石Lu Hf同位素系统分析为评价早期地壳演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更为可靠的证据。不同大陆早前寒武纪地壳及地幔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状态研究表明,陆壳再循环作用、壳—幔以及壳内(如古老的地壳重熔作用及其与相对较新的地壳发生广泛的混合作用)相互作用是早期大陆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 岩石圈地幔 地壳演化 陆壳生长 陆壳再循环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继和 廖空太 +7 位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郑庆钟 《甘肃科技》 2005年第10期6-8,222,共4页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被称为我国第六大沙漠。由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对库姆塔格沙漠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成为中国沙漠科学考察的一个空白。2005年8月26日至9月24日,在甘肃省科研项目资助下(QS041-C31-0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组织发起,聘请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根生研究员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琦研究员为科学考察顾问,在2004年9月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兰州大学15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地质、风沙地貌、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地表水系分布特征和变迁、沙漠气候和风沙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环境变化 羽毛状沙丘
下载PDF
阿拉善右旗地区晚石炭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伟 王金荣 +2 位作者 陈万峰 翟新伟 马锦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沙枣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302±9.2Ma,SiO2含量在60.66%~61.37%之间,MgO含量在2.13%~2.51%(Mg*=0.48~0.51)之间,具高AI(AI2O3=17.98%~18.44%),富Ca(CaO=6.08%~6.59...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沙枣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302±9.2Ma,SiO2含量在60.66%~61.37%之间,MgO含量在2.13%~2.51%(Mg*=0.48~0.51)之间,具高AI(AI2O3=17.98%~18.44%),富Ca(CaO=6.08%~6.59%)、富Na贫K(Na2O=4.20%~4.46%,K20=0.67%~0.92%,K20/Na2O=0.16~0.22),以及高Sr(582x10-6~620x10-6),低Y(11.4×10-6~13.7×10-6)、Yb(1.02×10-6~1.51×10-6),高的Sr/Y(35.15~53.25),Y/Yb(11.00~11.23)和La/Yb(7.28~15.10)比值;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K,U,Pb等)及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HREE,轻微的正Eu异常(δEu为0.97~1.18,平均值为1.1)。岩体总体特征类似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结合霍尔森一查干楚鲁蛇绿岩年代学及区域内其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沙枣泉埃达克岩是晚石炭世晚期霍尔森一查干楚鲁弧后盆地向南初始俯冲于阿拉善微陆块之下,玄武质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且与地幔发生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快速上升形成的,指示雅布赖一巴音诺尔公“陆缘弧”建造始于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古亚洲大洋最南端的南蒙古大洋闭合时限应介于275~250Ma之间,为中一晚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古亚洲大洋 阿拉善地块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卡瓦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边鹏 沙鑫 +3 位作者 马骊 何兆祥 王金荣 翟新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
关键词 蛇绿岩套 造山带 大陆内部 大陆板块 柴达木地块 阿拉善地块 构造研究 构造意义 卡瓦 二辉橄榄岩
原文传递
北祁连西段卡瓦矿区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克选 沙鑫 +3 位作者 何兆祥 马骊 王金荣 翟新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284,286,共3页
北祁连造山带北与阿拉善地块相接,南与中祁连地块相隔,西北被阿尔金走滑断层相切.北祁连洋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裂解、扩张、俯冲、闭合、弧陆碰撞及陆内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1-10]).在朱龙关群熬油沟组中发现一套呈整合... 北祁连造山带北与阿拉善地块相接,南与中祁连地块相隔,西北被阿尔金走滑断层相切.北祁连洋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裂解、扩张、俯冲、闭合、弧陆碰撞及陆内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1-10]).在朱龙关群熬油沟组中发现一套呈整合产出的洋岛玄武岩(图1),对深入研究北祁连西段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西段 洋岛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油沟 矿区 卡瓦 北祁连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