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润滑和多柔体动力学耦合特性
1
作者 翟旭茂 田新伟 +3 位作者 张传斌 李玉娟 刘硕 崔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结合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仿真计算.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动力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缸内压力和活塞敲击作用,缸套会产生最大值为23.6μm的瞬时变形.与刚体模型相比,考虑部件的弹性变形不仅会使活塞横向位移增加40%,还会使得活塞润滑域出现油膜压力的局部集中.另外,柔体模型的循环平均功耗更小,与刚体模型相比相差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缸套摩擦副 润滑动力学 多柔体系统 有限元法 柴油机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保护及故障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志刚 张翠平 +1 位作者 胡建功 翟旭茂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输送带跑偏、纵撕、打滑、断带、堆煤等故障,其中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因此,采取适当的输送带保护措施,防止各种故障的频发,并对故障适时诊断,尽早发现故障部位,及时解决,以减少因停机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PLC 故障地址识别装置 故障编码 传感器
原文传递
基于GT-POWER的甲醇柴油发动机性能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翟旭茂 张翠平 +1 位作者 李玉娟 冯星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2012年第3期25-28,35,共5页
以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结构参数为基础,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燃用M15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从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两个方面对发动机进行性能分析、对比。
关键词 甲醇柴油 GT-POWER 模拟计算
下载PDF
内燃机连杆大端轴瓦微动磨损试验与计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日宁 崔毅 +3 位作者 徐兆辉 邢明才 翟旭茂 王延瓒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9,共7页
随着内燃机功率密度的提升和对轻量化设计要求的提高,连杆大端轴瓦在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以及振动附加载荷后其过盈接触面容易发生微动磨损,严重影响内燃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针对一款内燃机的连杆大端轴瓦,在实际的装配条件和载荷特征... 随着内燃机功率密度的提升和对轻量化设计要求的提高,连杆大端轴瓦在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以及振动附加载荷后其过盈接触面容易发生微动磨损,严重影响内燃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针对一款内燃机的连杆大端轴瓦,在实际的装配条件和载荷特征下开展微动磨损加速试验,并建立相应的微动计算模型进行应力及磨损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和试验结果较好吻合,连杆杆身大端表面应力在最大压载下由中间向两侧衰减,最大拉载下分布相反;大端轴瓦微动磨损程度要大于大端盖轴瓦,轴瓦边缘部分磨损程度要高于中心部分。且磨损越严重,磨损后的表面粗糙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连杆 轴瓦 微动磨损
下载PDF
直列6缸发动机半阶次振动分析及优化
5
作者 曹精明 田金鑫 +1 位作者 翟旭茂 时保帆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3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降低发动机振动速度,以某直列6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次激励特征,通过整体振动试验、整机模态试验、工作变形分析,确定振动原因,并进行结构优化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扭转模态频率较低,并与4.5阶扭转激励耦合,导致发动... 为降低发动机振动速度,以某直列6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次激励特征,通过整体振动试验、整机模态试验、工作变形分析,确定振动原因,并进行结构优化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扭转模态频率较低,并与4.5阶扭转激励耦合,导致发动机机体产生扭转共振,振动速度过高,不满足开发要求;增加机体加强板,可提高扭转模态频率,降低整机振动速度,满足开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阶次 半阶次 振动 扭转模态
下载PDF
某校车加速异响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翟旭茂 解现龙 +1 位作者 文志永 田新伟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某校车在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舒适性。通过主观评价、频谱特征分析、声学互动滤波法的应用,实现对异响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铅包裹法、近场测量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确定该异响源为整车排气弹性连接管,通... 某校车在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舒适性。通过主观评价、频谱特征分析、声学互动滤波法的应用,实现对异响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铅包裹法、近场测量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确定该异响源为整车排气弹性连接管,通过优化弹性连接管结构解决了异响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 异响 弹性连接管 NVH
下载PDF
某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气流再生噪声分析与改进
7
作者 崔志勇 陈志响 +2 位作者 王宁波 马庆镇 翟旭茂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4年第2期28-33,64,共7页
为降低某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气流再生噪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后处理装置气流再生噪声有限元模型,进行噪声源强度分析,确定气流噪声最大声压级在出口管后排穿孔处。设计出口管穿孔结构改为插管结... 为降低某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气流再生噪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后处理装置气流再生噪声有限元模型,进行噪声源强度分析,确定气流噪声最大声压级在出口管后排穿孔处。设计出口管穿孔结构改为插管结构和封堵后排穿孔2种优化方案,进行声压级及传递损失仿真对比;将采用封堵后排穿孔的后处理装置结构与原方案进行车辆加速行驶测试对比。仿真结果表明,2种优化方案的气流噪声声压级均降低,且不影响后处理装置降噪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封堵后排穿孔的后处理装置结构,噪声明显降低,由流体流动引起的宽频噪声几乎消失,噪声总声压级由原来的90.4 dB下降到82.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后处理装置 气流再生噪声 传递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