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_(3)(VO_(4))_(2):Sm^(3+)荧光粉的熔盐法合成及其温度传感特性
1
作者 陈金润 李子璇 +4 位作者 焦利鑫 李微 楚楚 曹秀哲 翟永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7-2214,共8页
采用熔盐法成功合成了Ba_(3-x)(VO_(4))_(2):xSm^(3+)(x=0.02~0.16)一系列荧光粉,探讨了合成条件、Sm^(3+)掺杂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样品的温度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适宜反应条件是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 采用熔盐法成功合成了Ba_(3-x)(VO_(4))_(2):xSm^(3+)(x=0.02~0.16)一系列荧光粉,探讨了合成条件、Sm^(3+)掺杂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样品的温度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适宜反应条件是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1 h、原料与熔盐质量比为1∶3,所得样品相纯度和结晶度均较高。样品微观形貌呈片状,厚度约1.5~3 mm。在318 nm激发下,Ba_(3-x)(VO_(4))_(2):xSm^(3+)的发射光谱中可同时观察到VO_(4)^(3-)基团的宽带发射和Sm^(3+)的特征发射,样品的发光颜色集中在黄白光区域。随着Sm^(3+)掺杂浓度(x)从0.02增大到0.16,Sm^(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x=0.10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高值。导致其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是电偶极-电偶极(d-d)相互作用。在298~473 K的温度范围内,Ba_(2.9)(VO_(4))_(2):0.10Sm^(3+)荧光粉中Sm^(3+)(652 nm)和VO_(4)^(3-)基团(504 nm)发射的荧光强度比呈现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其最大绝对灵敏度为0.36 K^(-1),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99%K^(-1)。因此,Sm^(3+)掺杂Ba_(3)(VO_(4))_(2)的荧光粉具有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在非接触式光学测温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 熔盐法 钐离子 发光 光学测温
下载PDF
NaCa_(2)Mg_(2)(VO_(4))_(3)∶Eu^(3+)颜色可调荧光粉的熔盐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金润 陈梦玉 +4 位作者 李子璇 李微 楚楚 曹秀哲 翟永清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 以廉价的Na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x)Mg_(2)(VO_(4))_(3)∶xEu^(3+)(0≤x≤0.10)系列颜色可调荧光粉,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Eu^(3+)掺杂对样品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0.5 h、原料与熔盐的质量比为1∶3是合成NaCa_(2)Mg_(2)(VO4)_(3)的适宜反应条件,所得样品为NaCa_(2)Mg_(2)(VO_(4))_(3)纯相,且结晶度高。样品微观形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由珊瑚状演变为表面光滑的不规则多面体。Eu^(3+)掺杂对NaCa_(2)Mg_(2)(VO_(4))_(3)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其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Eu^(3+)浓度(x)的增加,VO_(4)^(3-)的特征发射带强度逐渐减弱;而Eu^(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06时,达到最大。故通过改变Eu^(3+)浓度,可对样品的发光颜色进行调制,从绿色可调制为黄绿色、黄色、黄白色、橙红色。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分析表明,NaCa_(2)Mg_(2)(VO_(4))_(3)∶Eu^(3+)体系中存在VO43-到Eu^(3+)的能量转移过程,能量转移效率约为23%;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从室温(298.15 K)升高到398.15 K时,NaCa_(1.94)Mg_(2)(VO_(4))_(3)∶0.06Eu^(3+)荧光粉在614 nm处的主发射峰强度可保留起始值的68.4%,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 熔盐法 发光性能 白光LED 颜色可调荧光粉 铕离子掺杂
下载PDF
Gd_2O_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翟永清 姚子华 +3 位作者 仇满德 刘保生 王凯肖 王迎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_2O_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_2O_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 以EDTA为络合剂,聚乙二醇为有机分散剂,用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Gd_2O_3:Eu纳米晶。用XRD,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Gd_2O_3:Eu的纳米晶结构、形貌、组分的均匀性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TA-M凝胶仅在8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Gd_2O_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30nm左右。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_2O_3:Eu纳米晶在269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基本相同;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9nm,移动了约14nm;猝灭浓度从体材料的6%提高到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03:Eu 纳米晶 制备 光谱性质 氧化钆 掺杂 溶胶—凝胶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用改进的液相沉淀法制备ZnS纳米晶 被引量:16
4
作者 翟永清 姚子华 +2 位作者 丁士文 安伟 翟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以ZnSO4、(NH4)2S为原料,通过加入分散剂对传统的液相沉淀法进行改进,制备出ZnS的纳米粉末,并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沉淀、洗涤、干燥以及晶化等阶段的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为分散剂、原料配比(n(ZnSO4)/n((NH4)2S)为1∶0 ... 以ZnSO4、(NH4)2S为原料,通过加入分散剂对传统的液相沉淀法进行改进,制备出ZnS的纳米粉末,并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沉淀、洗涤、干燥以及晶化等阶段的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为分散剂、原料配比(n(ZnSO4)/n((NH4)2S)为1∶0 9、料液浓度比1∶1,c(ZnSO4)、c((NH4)2S)均为0 2mol/L时为沉淀适宜工艺条件;干燥前对沉淀物用无水乙醇进行脱水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硬团聚体的产生;沉淀经400~600℃晶化1h,可得立方晶形β-ZnS纳米晶,产物为均匀球形,分散性较好;400℃晶化的产物晶粒尺寸约为40nm;600℃晶化的产物晶粒尺寸约为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淀法 制备 ZnS纳米晶 分散剂 硫化锌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_2O_2S∶Eu,Mg,Ti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翟永清 刘元红 +1 位作者 孟媛 张少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4-638,共5页
用微波辐射法首次合成了Gd2O2S∶Eu,Mg,Ti红色磷光化合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Gd2O2S的相同。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较... 用微波辐射法首次合成了Gd2O2S∶Eu,Mg,Ti红色磷光化合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Gd2O2S的相同。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较好,尺寸在1-2μm之间。Gd2O2S∶Eu,Mg,Ti的激发光谱呈带状,激发光谱主峰位于360nm,另外在400,422,472nm等处也有激发峰存在;发射光谱为线状光谱,归属于Eu^3+的5^DJ(J=0,1,2)到7^FJ(J=0,1,2,3,4)的跃迁。随着Eu浓度的增加,位于蓝绿区的586,557,541,513,498,471,468nm处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主峰位于627nm处的红光发射明显增强。当Eu浓度为6mol%时,红光发射最强。Mg,Ti共掺杂可显著改善其余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2S Eu Mg Ti 微波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下载PDF
新型稀土发光材料Sr_(3-x)MgSi_3O_(10)∶Tb_x^(3+)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4
6
作者 翟永清 王欣 +2 位作者 冯仕华 张张 刘亚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6-911,共6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合成了新型荧光粉Sr3-xMgSi3O10∶Tb3x+,通过热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干凝...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合成了新型荧光粉Sr3-xMgSi3O10∶Tb3x+,通过热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干凝胶起火燃烧得前驱物,经900℃还原热处理即可得目标产物,其晶体结构与Sr2MgSi2O7相似,同属四方晶系。Sr3-xMgSi3O10∶Tb3x+的激发光谱为一位于200~300nm的宽带,主激发峰在249nm左右;发射光谱由491nm,544nm,586nm,624nm等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归属于Tb3+的5D4到7FJ(J=6,5,4,3)的跃迁。主发射峰位于544nm,对应于Tb3+的5D4→7F5的能级跃迁,导致一种黄绿光发射。研究发现:还原温度及Tb3+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浓度猝灭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黄绿光 Sr3-xMgSi3O10∶Tb3x+ 凝胶-燃烧法
下载PDF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Li_2SrSiO_4:Eu^(3+)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0
7
作者 翟永清 王欣 +2 位作者 冯仕华 刘毅兰 游志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焙烧3h即得目标产物Li2SrSiO4:Eu3+,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3121,晶胞参数:a=0.5012nm,c=1.2360nm;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96nm处;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典型的Eu3+的5D0→7F2跃迁导致的;当Eu3+掺杂摩尔分数x在0.04~0.24的范围内时,随Eu3+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无浓度猝灭现象发生。由于该荧光粉能够有效吸收396nm附近的近紫外光,因此适合做350~410nm InGaN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rSiO4:Eu3+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凝胶-燃烧法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CaMoO_4:Eu^(3+)红色荧光粉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翟永清 王莉莉 +2 位作者 陈娟 李蕊 马玉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6-1220,共5页
以二氧化锰为微波吸收剂,采用微波辐射法成功合成了CaMoO4∶Eu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aMoO4∶Eu3+晶体结构与Ca... 以二氧化锰为微波吸收剂,采用微波辐射法成功合成了CaMoO4∶Eu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aMoO4∶Eu3+晶体结构与CaMoO4相似,属四方晶系结构;样品大颗粒呈立方形,尺寸约4~8μm,是由200~300nm的类球形颗粒组装而成。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00~350 nm的一个宽带和350~500 nm的一系列尖峰组成,最大激发峰位于305 nm处;发射光谱由位于550~750 nm的一系列尖峰组成,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7 nm处,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当反应时间为40 min,微波功率为中高火,电荷补偿剂Li+的掺杂量为8mol%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大,约为未掺杂电荷补偿剂样品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法 CaMoO4∶Eu3+ 红色荧光粉 发光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Dy^(3+)激活的SrMoO_4黄色荧光粉 被引量:10
9
作者 翟永清 李瑞方 +2 位作者 胡志春 马健 郑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136-17139,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Dy3+掺杂SrMoO4黄色荧光粉。运用X射线衍射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该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钼酸盐,空间群为I41/a。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位... 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Dy3+掺杂SrMoO4黄色荧光粉。运用X射线衍射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该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钼酸盐,空间群为I41/a。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位于200~340 nm的一个宽带和340~500 nm的一系列尖峰构成。宽带吸收与Mo-O及Dy-O的电荷转移过程有关,最强峰位于284 nm左右。340 nm以后的吸收峰是由于Dy3+离子的f-f跃迁引起的。发射光谱由两个窄带组成:主峰位于576 nm处的窄带属于Dy3+离子的4F9/2→6H13/2电偶极跃迁发射;另一个窄带位于480 nm左右,属于Dy3+离子的4F9/2→6H15/2跃迁发射,前者的强度远大于后者,因而,样品发黄光。同时,考察了Dy3+浓度、反应时间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SrMoO4∶Dy3+ 黄色发光材料 微波辐射法
下载PDF
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Y_2O_3:Eu纳米晶 被引量:7
10
作者 翟永清 姚子华 +3 位作者 丁士文 仇满德 张毅超 安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9-444,共6页
以金属硝酸盐和EDTA为原料,用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2O3:Eu纳米晶,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用TG-DTA、FTIR、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理,Y2O3:Eu的形成过程以及纳米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 以金属硝酸盐和EDTA为原料,用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2O3:Eu纳米晶,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用TG-DTA、FTIR、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凝胶的热分解机理,Y2O3:Eu的形成过程以及纳米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根离子可以加速EDTA凝胶的热分解,仅在600℃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立方相的’Y2O3:Eu纳米晶,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随温度升高逐渐长大,600℃时,约为20nm,1000℃时,约为7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络合物 溶胶-凝胶 Y2O3:Eu 纳米晶
下载PDF
Bi^(3+)或Sm^(3+)掺杂对NaGd(WO_4)_2∶Eu^(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翟永清 赵鑫 +5 位作者 杨帅 孙庆琳 邓德芮 胡正磊 丁士文 苗曼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7-99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光LED用NaGd_(0.95-x)(WO_4)_2∶0.05Eu^(3+),x Bi^(3+)(x=0,0.02,0.04,0.06,0.08)和NaGd_(0.95-y)(WO_4)_2∶0.05Eu^(3+),y Sm^(3+)(y=0,0.01,0.02,0.03,0.04)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光LED用NaGd_(0.95-x)(WO_4)_2∶0.05Eu^(3+),x Bi^(3+)(x=0,0.02,0.04,0.06,0.08)和NaGd_(0.95-y)(WO_4)_2∶0.05Eu^(3+),y Sm^(3+)(y=0,0.01,0.02,0.03,0.04)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少量离子掺杂对NaGd(WO_4)_2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纯相;颗粒形貌呈四方盘状,且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Bi^(3+)或Sm^(3+)的引入使颗粒尺寸由原来的4μm分别增加至5μm和6μm。该系列荧光粉均可被近紫外光(394 nm)有效激发,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14 nm处,归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掺杂适量的Bi^(3+)或Sm^(3+)可有效提高NaGd_(0.95)(WO_4)_2∶0.05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红光的色纯度,其中Sm^(3+)的引入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WO4)2 红色荧光粉 水热法 Bi^3+和Sm^3+ 敏化发光
下载PDF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_2MgSi_2O_7:Eu^(2+),Ln^(3+)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7
12
作者 翟永清 孟媛 +1 位作者 曹丽莉 周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稀土离子的Sr2MgSi2O7:Eu2+,Ln3+的晶体结构均为四方晶系结构;其激发、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无变化,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nm处,与高温固相法制得的样品相比,激发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nm附近,是由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强度与余辉性质有所差别,其中Dy3+是最理想的共掺杂稀土离子,Sr2MgSi2O7:Eu2+,Dy3+的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可达5h以上;而Sr2MgSi2O7:Eu2+,Sm3+的发光强度最低,余辉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Ln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下载PDF
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_2MgSi_2O_7:Eu^(3+)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永清 王莉莉 +3 位作者 马健 胡志春 王腾 姜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MgSi2O7∶Eu3+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组锐线峰组成,分别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态和Eu3+的f→f跃迁。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由两个强发射峰组成,分别位于591 nm和619 nm处,属于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的电偶极跃迁。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为1000℃、助熔剂H3BO3用量为15%时,样品发光性能较好;Eu3+浓度(x)对样品Ca2-xMgSi2O7∶Eu3x+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当Eu3+浓度x在0.02~0.16范围内变化时,随着Eu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不断增加,未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MgSi2O7 Eu3+ 红色发光粉 凝胶燃烧法 发光强度 白光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新型超细蓝色荧光粉Sr_2MgSi_3O_9∶Eu^(2+)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永清 冯仕华 +2 位作者 孔令帅 殷天亮 郝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系列样品的衍射峰数据与Sr2MgSi2O7的JCPDS卡片(卡号:75-1736)衍射峰数据基本一致,属四方晶系。其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nm左右。激发光谱分布在250~450nm的波长范围,主激发峰位于424nm处,次激发峰位于400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70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Sr2MgSi3O9∶Eu2+是一种很有前途用于白光LED的蓝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白光LED Sr2MgSi3O9∶Eu2+ 凝胶-燃烧法 激发和发射
下载PDF
微波场作用下Y_2O_2S:Tb绿色荧光粉的快速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永清 刘元红 +1 位作者 李常娥 张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57-1660,共4页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Y2O2S:Tb绿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Y2O2S相同。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Y2O2S:Tb绿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Y2O2S相同。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很好,平均晶粒尺寸在300nm左右。发射光谱由384,418,439,460,475,498,547,590,624nm等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归属于Tb^3+从^5D3,^5D4到^7FJ(J=0~6)的跃迁。研究发现Tb的掺杂浓度对样品的发射光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当其浓度为0.5%(摩尔分数,下同)时,^5D3→^7FJ的蓝光发射发生猝灭,当其浓度为9%时,^5D4→^7FJ的绿光发射发生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2S:Tb 微波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浓度猝灭
下载PDF
微波场作用下La_2O_2S∶Eu荧光粉的快速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永清 刘元红 张少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5-909,共5页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La2O2S:Eu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纯La2O2S的结构相同。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分散性较好,尺寸在2...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La2O2S:Eu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纯La2O2S的结构相同。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分散性较好,尺寸在2μm左右。La2O2S:Eu的激发光谱主要是位于200—450nm范围内的宽带,此宽带激发来源于Eu^3+的电荷转移态的吸收跃迁。在472nm左右出现一弱的尖锐的吸收峰,属于Eu^3+的4f→4f跃迁吸收。发射光谱是由512,539,556,583,596,617,627nm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这些发射峰归属于Eu^3+从^5DJ(J=0,1,2)到^7FJ(J=0,1,2,3,4)的能级跃迁。随着Eu摩尔分数从2%增加到10%,主激发峰从348nm移动到365nm,移动了17nm;位于蓝绿区的发射峰逐渐减弱,627nm处的红光发射明显增强,当Eu的摩尔分数为8%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Eu的浓度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2S:Eu 微波法 激发光谱 发射 光谱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SrO·Y_2O_3:Eu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翟永清 杨国忠 +1 位作者 刘宇 刘红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2-526,共5页
以甘氨酸快速燃烧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荧光粉SrO·Y2O3:Eu,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粒度、光谱性质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含有SrY2O4和Y2O... 以甘氨酸快速燃烧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荧光粉SrO·Y2O3:Eu,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粒度、光谱性质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含有SrY2O4和Y2O3两相,分别属于正交晶系和立方晶系。所合成样品颗粒为球形,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样品的激发主峰在280nm处,为O2-的2p轨道到Eu3+的4f轨道的电荷迁移跃迁所致,主发射峰位于592nm,属于Eu3+的5D0→7F1跃迁,614nm处还有一较强的发射峰,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此外,研究发现甘氨酸与硝酸根配比、焙烧温度、Eu3+浓度等条件均对SrO·Y2O3:Eu的亮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红色荧光粉 SrO·Y2O3:Eu
下载PDF
蓝色发光材料Sr_2CeO_4的燃烧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永清 周雪玲 +2 位作者 回学庄 丁士文 孟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5,共3页
以相应的金属硝酸盐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了蓝色发光材料Sr2CeO4。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荧光光度计等手段对Sr2CeO4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度、发光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适当过量的尿素及恰当后处理温度,有... 以相应的金属硝酸盐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了蓝色发光材料Sr2CeO4。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荧光光度计等手段对Sr2CeO4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度、发光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适当过量的尿素及恰当后处理温度,有利于获得纯相和高发光亮度的Sr2CeO4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CEO4 燃烧法 发光材料 合成 表征
原文传递
CaO_2对可溶性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翟永清 丁士文 +3 位作者 姚子华 王迎进 刘桂花 赵春霞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用CaO2对4种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并以活性橙Ⅱ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初始浓度为30mg/L,pH值在2~3时,CaO2用量为300mg/L,FeSO4·7H2O用量为150mg/L,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 用CaO2对4种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并以活性橙Ⅱ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初始浓度为30mg/L,pH值在2~3时,CaO2用量为300mg/L,FeSO4·7H2O用量为150mg/L,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无需紫外光照,脱色率就可达到近100%,脱色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钙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脱色
下载PDF
Ce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翟永清 张少阳 刘元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9-782,共4页
以硝酸稀土为原料,碳酸氢铵作沉淀剂,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1000和PVA为分散剂,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得易沉降、过滤的水合碳酸铈,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即可得到CeO2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以硝酸稀土为原料,碳酸氢铵作沉淀剂,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1000和PVA为分散剂,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得易沉降、过滤的水合碳酸铈,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即可得到CeO2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eO2纳米晶的形成过程、微观形貌、粒度及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此前驱物在400℃以上焙烧,即可得到立方相CeO2纳米晶,分散剂的种类和焙烧温度对CeO2纳米晶的粒度、分散性及光催化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CeO2纳米晶可使染料酸性黑10B的脱色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纳米晶 沉淀法 分散剂 光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