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初春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诊断分析
1
作者 覃皓 范娇 +7 位作者 农孟松 赖珍权 翟舒楠 刘乐 刘晓梅 庞芳 周亦靖 邱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7-928,共12页
2023年3月25日20:00至26日08:00,广西出现一次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与以往双雨带存在显著差异,主、客观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利用多源实况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Rossby波能量频散、湿位涡及水平锋生强迫等诊断分析。结果表... 2023年3月25日20:00至26日08:00,广西出现一次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与以往双雨带存在显著差异,主、客观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利用多源实况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Rossby波能量频散、湿位涡及水平锋生强迫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发生于大尺度环流调整背景下,中高纬地区源自极涡以及黑海的两支Rossby波列共同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横槽在东移过程中逐渐转竖,引导冷空气补充南下。低纬地区南支槽在此期间逐渐东移,为广西地区冷垫之上的气层抬升提供动力条件,同时也促进低层冷暖空气在广西交汇。随着冷空气补充南下、惯性振荡促使偏南风向北推进,冷暖空气在广西一带交汇增强,大气湿斜压性增强使得湿位涡发展,导致出现条件对称不稳定层结。暖湿空气自南向北倾斜爬升至700 hPa附近条件对称不稳定区后与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相配合触发高架对流,使得北支对流带发展。冷空气深入南下后受广西特殊地形影响,等θ_(se)线与流场的有利配置形成拉伸变形效应导致锋生强迫,使得越南东北部南支初始对流触发。北部湾中部低层较大θ_(se)纬向梯度以及强垂直风切变造成较强湿斜压性,促进南支对流系统途经时组织化发展,并由于中层干空气夹卷形成弓形回波。预报中需重点关注数值模式对中层低槽的预报以及冷垫上的热力条件,以捕捉北支锋后高架对流发生发展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流带/双雨带 高架对流 条件对称不稳定 惯性振荡 锋生强迫
下载PDF
基于集合预报优选台风路径订正技术的广西风雨预报研究
2
作者 梁依玲 梁存桂 +2 位作者 韩慎友 李佳颖 翟舒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2017—2019年欧洲中心全球集合预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基于统计分析和集合预报释用技术,对影响广西的台风路径预报提出一种实时订正技术。通过优选N个误差较小的集合预报成员,生成台风路径订正产... 利用2017—2019年欧洲中心全球集合预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基于统计分析和集合预报释用技术,对影响广西的台风路径预报提出一种实时订正技术。通过优选N个误差较小的集合预报成员,生成台风路径订正产品、台风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和台风大风合成分析产品。结果表明,利用优选集合成员的算术平均模型预报台风路径比集合预报平均、确定性预报效果改善,且预报时效越长,改善效果越明显,24 h、48 h时效的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比集合平均减小4 km和6 km,比确定性预报减小5 km和19 km;优选集合成员的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传统的集合平均降水产品,特别是对大暴雨落区预报,36 h、60 h时效大暴雨TS评分较集合平均提高10%和12%;优选集合成员的大风合成分析产品,能预报出台风影响时极大风区移动、增强、减弱的态势,36 h时效6、7、8级以上极大风的TS评分较集合平均提高18.3%、15.7%、13.4%,对9~11级以上的极大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集合预报 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
下载PDF
2022年广西极端“龙舟水”暴雨过程环境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国忠 覃月凤 +2 位作者 覃卫坚 陈伟斌 翟舒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实况、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广西极端“龙舟水”最强暴雨过程降雨与洪峰及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a广西大洪水年“龙舟水”最强暴雨过程大多持续5~6d,强降雨范围、中心位置及强度与洪峰相关,洪峰出现在过程结束当日或... 利用实况、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广西极端“龙舟水”最强暴雨过程降雨与洪峰及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a广西大洪水年“龙舟水”最强暴雨过程大多持续5~6d,强降雨范围、中心位置及强度与洪峰相关,洪峰出现在过程结束当日或后一日。(2)2022年过程大尺度环流背景中高纬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东槽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中低层大气异常深厚急流及高能、高湿,对流抑制有效位能小及抬升凝结高度低,是典型暖区暴雨。近30a过程大尺度环流背景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或纬向型两类,是锋面、暖区或混合型暴雨。(3)把握“龙舟水”最强暴雨过程环境场及降雨特征是大洪水预报的关键着眼点之一。相近环境场条件下,强降雨差异是预报难点,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极端暴雨 大尺度环流背景 物理量特征
下载PDF
“20.6”华南西部前汛期极端持续性暴雨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忠 周云霞 +3 位作者 覃月凤 翟舒楠 梁嘉颖 陈伟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7-824,共18页
2020年5月底至6月上旬广西出现了12天的严重致灾持续性暴雨过程,由于其形成的极端复杂性,有必要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其特征和成因。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及实况资料,对该次过程进行了... 2020年5月底至6月上旬广西出现了12天的严重致灾持续性暴雨过程,由于其形成的极端复杂性,有必要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其特征和成因。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及实况资料,对该次过程进行了多尺度综合分析。中期天气预报:(1)该次过程具有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累积雨量大、多地24 h雨量破历史记录及灾情特别重等特点。(2)该次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度环流、副热带高压、孟加拉湾低槽、低空急流及南亚高压有利配置的环流背景下。南亚高压过渡层与副热带高压不形成稳定对峙,中高纬经向型环流重建向纬向型环流转换,冷空气影响华南地区具有波动式特点,造成冷锋、静止锋及暖区交替影响,从而形成局地性、区域性及全省性暴雨交替,具有与以往持续性暴雨明显不同的特点。(3)大气聚积较大能量,锋面和暖区暴雨前聚积巨大能量,能量聚积及有效释放与最大小时降雨量成正相关。低层大气高温高湿且整层大气湿层深厚及较小的CIN和较低的TCL_P有利于能量的积聚和对流触发,暖区和静止锋暴雨具有更易于触发的环境条件。能量、动力及水汽辐合的极端性造成了降雨极端性。(4)锋面暴雨由地面中尺度锋区、切变线及地形触发,系统的合并及低空环境风场的增强,组织了对流发展。暖区暴雨由边界层急流轴左侧气旋性切变、低空急流出口辐合及地形抬升触发,急流的脉动增强组织对流发展。(5)锋面暴雨为移动性云带,暖区暴雨为少动性云团,云顶亮温越低,最大小时雨量越大,云顶亮温低于200 K可作为最大小时雨量大于50 mm/h判据,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最低云顶亮温达最小值之后。强降雨开始于雷达RCS最大值≥45 dBZ,维持期间≥50 dBZ。锋面为高质心冷云回波,暖区为低质心暖云回波。(6)地形对暴雨触发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对暖区暴雨作用更明显。(7)观测与再分析资料对弱冷空气的渗透分析存在差异,前者更容易捕捉到对流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持续性暴雨 极端暴雨 特征分析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广西沿海一次冬季暖区暴雨的多尺度能量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覃皓 王志毅 +2 位作者 石怡宁 翟舒楠 祁丽燕 《暴雨灾害》 2023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云2G卫星、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对2020年1月24—26日广西沿海一次漏报的暖区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暖区暴雨期间南支槽前西南急流的暖湿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云2G卫星、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对2020年1月24—26日广西沿海一次漏报的暖区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暖区暴雨期间南支槽前西南急流的暖湿输送为暴雨发生提供有利背景场;对流系统不断在越南东北部喇叭口地形作用下触发,受高层气流引导移入广西沿海一带造成明显降水;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主要由对流尺度动能主导,两者演变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对流能量主要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而在对流层高层为能量的流失;背景尺度向对流尺度的动能转换贡献最大;对流层中层、低层背景流场的正压失稳主导了暖区暴雨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对流尺度有效位能向动能的浮力转换进一步促进了系统的发展;动能的空间输送使得对流动能在空间上均匀分配,有利于对流系统平稳发展,使其维持较长生命史并移动较远距离造成多地降水;天气尺度动能转换和气压梯度力做功的贡献很小,体现了暖区暴雨弱天气尺度强迫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多尺度子空间变化 正则传输 正压不稳定 对流能量
下载PDF
“白鹿”台风(1911)残涡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见 覃月凤 +2 位作者 翟舒楠 董良淼 肖志祥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EC再分析、卫星云图、雷达、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白鹿"台风(1911)残涡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鹿"台风残涡暴雨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EC再分析、卫星云图、雷达、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白鹿"台风(1911)残涡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鹿"台风残涡暴雨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强水汽辐合条件共同作用下造成的。有利的环流条件使停编后的"白鹿"残涡强度维持、加强,卫星云图显示"白鹿"南半环云系发展旺盛、密实,雷达回波显示残涡螺旋云带的前端有新生对流发展、传播,从而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台风 高低空环流 水汽辐合 残涡暴雨
下载PDF
一次多类型降雨组成的暴雨成因及预报偏差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翟舒楠 黄伊曼 +2 位作者 刘国忠 陈见 黄荣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3期83-87,共5页
2021年5月12—13日广西出现了一次多类型降雨组成的暴雨过程,成因复杂,预报偏差大,有必要进行诊断分析。利用多源气象资料进行多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偏南急流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包... 2021年5月12—13日广西出现了一次多类型降雨组成的暴雨过程,成因复杂,预报偏差大,有必要进行诊断分析。利用多源气象资料进行多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偏南急流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包含冷锋、静止锋及暖区三种降雨类型。(2)锋面上对流不断生消发展、移动缓慢及列车效应导致桂东北锋面暴雨。锋前中尺度对流系统移速慢、质心低及降水效率高造成桂南暖区暴雨。(3)模式对锋面对流预报偏差是降水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模式对越南北部带状降水的预报可作为暖区对流初生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暴雨 暖区暴雨 多尺度分析 预报偏差
下载PDF
台风“山竹”登陆结构变化及造成广西强降水异常分布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覃武 赵金彪 +1 位作者 黄荣成 翟舒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7-595,共9页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环境场、动力热力场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台风造成广西强降水分布异常的成因。(1)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维持、西南季...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环境场、动力热力场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台风造成广西强降水分布异常的成因。(1)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维持、西南季风与越赤道气流、西太平洋气流卷入提供水汽和能量是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缓慢的重要因素。(2)台风登陆移入广西过程中,其中高层θse漏斗状结构、正涡度柱状结构维持,东侧和北侧低层有深厚入流辐合上升,高层有明显出流。(3)水平风场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东侧到北侧存在明显的风向切变和风速辐合,出现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强水汽辐合区,对应有螺旋对流回波带发展、维持,这可能是“山竹”强降水出现在台风偏北侧的重要原因。(4)云贵高原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热力不稳定,加上地形抬升增幅作用,导致桂北和桂西持续强降水。(5)“山竹”降水分布与低层湿位涡负值区有较好对应,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湿正压项(MPV1)负值中心附近和MPV1负值区与湿斜压项(MPV2)正值区相叠加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结构变化 降水异常 成因分析 冷空气侵入 湿位涡
下载PDF
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9
作者 翟舒楠 陈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S01期1-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1°×1°FNL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锋前暖区的季风槽影响下发生的,有利暖区暴雨发生的天气形势是:副高...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1°×1°FNL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锋前暖区的季风槽影响下发生的,有利暖区暴雨发生的天气形势是:副高稳定维持在南海,南亚季风低压持续加强,广西地面气压持续下降,850hPa气温持续升高,季风槽在南海西北部形成、加强.沿海地形爬升是主要触发条件。充足的水汽输送以及高低层散度场的配合为此次暴雨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水汽及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前暖区 特大暴雨 季风槽 季风低压
下载PDF
2020年广西暴雨灾害天气综述与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国忠 周云霞 +3 位作者 覃月凤 翟舒楠 梁嘉颖 黄明策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气象及其灾情等资料,对2020年广西区域性暴雨灾害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历史同期的气候作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年初至春季出现冬春暴雨,比常年偏早、偏强。(2)前汛期5月底到6月上旬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暴... 利用气象及其灾情等资料,对2020年广西区域性暴雨灾害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历史同期的气候作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年初至春季出现冬春暴雨,比常年偏早、偏强。(2)前汛期5月底到6月上旬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暴雨灾害,具有时间长、雨量大、强降雨叠加及灾害重等特点。(3)6月底出现站点破历史记录的全区性暴雨。(4)后汛期影响台风个数偏少,受“海高斯”影响出现全区性暴雨。(5)全年区域性以上暴雨场数比常年少。通过对2020年广西暴雨灾害的综述分析,加深对广西暴雨灾害整体性认识,对今后做好预报业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暴雨灾害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数值天气预报在广西的业务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小团 翟舒楠 +3 位作者 梁依玲 覃月凤 黄荣成 林振敏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34-41,共8页
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和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气象业务应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四十年来,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本地化应用、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和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 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和数值模式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气象业务应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四十年来,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本地化应用、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和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广西气象科技工作者采用天气学释用、动力释用、逐步回归、模式输出统计、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和综合集成等方法研发了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技术,形成了支撑广西日常天气预报业务的方法和流程,对广西预报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解释应用方法已不能满足智能化精细化预报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在广西的业务应用迫切需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释用 天气预报 广西气象 进展
下载PDF
一次沿海局地特大暴雨的集合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伟斌 翟舒楠 +1 位作者 韩慎友 陈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C集合预报资料,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 ,首先分析了2018年10月21日广西沿海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影响天气系统及关键区,并进一步分析了集合预报效果,得到不同层次气压场及风场的降水敏感特征以及集合预报降水预报偏...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C集合预报资料,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 ,首先分析了2018年10月21日广西沿海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影响天气系统及关键区,并进一步分析了集合预报效果,得到不同层次气压场及风场的降水敏感特征以及集合预报降水预报偏差的可能主要原因,所得结论可供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集合预报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的台风“山竹”暴雨预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斌 翟舒楠 韩慎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8期85-94,共10页
为了加深对台风暴雨的认识,为预报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及ECWMF集合预报资料,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分析了台风'山竹'降水情况、关键影响系统及降水预报偏差原因。结果表明:(1)降水分为3个阶段,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台风本... 为了加深对台风暴雨的认识,为预报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及ECWMF集合预报资料,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分析了台风'山竹'降水情况、关键影响系统及降水预报偏差原因。结果表明:(1)降水分为3个阶段,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台风本体、台风外围环流与冷空气结合以及低压后部偏南气流。(2)集合敏感性分析发现,降水第一阶段对台风位置最为敏感;第二阶段对台风位置、副高西脊区及地面冷高压均敏感,与副高西脊最为敏感;第三阶段对低压位置、强度及副高西脊区、地面冷高压均敏感,与地面冷高压最为敏感。(3)降水预报差异第一阶段与台风强度及位置,第二阶段与台风位置、地面冷高压强度,第三阶段与低压、地面冷高脊强度及副高南缘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台风暴雨 敏感性分析 山竹 预报偏差
原文传递
台风“浪卡”影响下广西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14
作者 范娇 黄伊曼 +1 位作者 董良淼 翟舒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S01期14-18,共5页
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源观测资料对台风“浪卡”引发的广西大暴雨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西路南下冷空气与台风外围环流在沿海相互作用,造成第一阶段桂西南暴雨:台风残余低压后部加强的东南暖... 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源观测资料对台风“浪卡”引发的广西大暴雨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西路南下冷空气与台风外围环流在沿海相互作用,造成第一阶段桂西南暴雨:台风残余低压后部加强的东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滑行爬升,与其上冷空气相互作用触发对流,造成第二阶段桂西大部暴雨。(2)沿海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不断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配合“十万大山”地形作用在桂西南产生“列车效应”是防城港-崇左一带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原因。(3)第二阶段物理量条件更优,且东南暖湿气流与“十万大山”地形基本正交,对降水的增益作用更为明显,导致第二阶段暴雨范围广,小时雨量强。(4)925hPa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大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对暴雨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冷空气 地形作用 地面辐合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