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响应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赵建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6,共7页
碳/碳复合材料继承了碳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它的弹性模量与人骨相当,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骨修复和替代生物材料。但是由于碳/碳复合材料为生物惰性材料,其与骨组织表面仅仅是机械结合,通过表面改性,可在其表... 碳/碳复合材料继承了碳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它的弹性模量与人骨相当,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骨修复和替代生物材料。但是由于碳/碳复合材料为生物惰性材料,其与骨组织表面仅仅是机械结合,通过表面改性,可在其表面构筑生物活性涂层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减少碳颗粒的释放。本文在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涂层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学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生物特性 骨替换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声电沉积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生长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赵建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96-1100,共5页
通过声电沉积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带EDAX),XDR,FTIR研究电沉积时间对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初始先在炭/炭表面形成无定形层,片状磷酸氢钙(DCPD)在其表面生长,随着... 通过声电沉积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带EDAX),XDR,FTIR研究电沉积时间对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初始先在炭/炭表面形成无定形层,片状磷酸氢钙(DCPD)在其表面生长,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向针状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转变,涂层厚度和n(Ca)/n(P)不断增加,涂层的结晶度和电解液的pH值下降。涂层为缺钙磷灰石。同时探讨了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沉积 炭/炭复合材料 磷酸钙 生物活性涂层
下载PDF
氟化钠处理对炭/炭复合材料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卢锦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声电沉积工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氟化钠处理前后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钠能促进磷酸三钙转化为含氟羟基磷灰... 通过声电沉积工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氟化钠处理前后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钠能促进磷酸三钙转化为含氟羟基磷灰石(FHA),并提高涂层结晶度;经氟化钠处理后,羟基磷灰石(HA)的(112)、(300)衍射峰明显增强,涂层是HA和FHA的混合物。氟化钠处理前后涂层表面形貌均为片状晶体,但处理后其颗粒尺寸增大;氟化钠处理后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略有增强,结合强度可达4.08 MPa,涂层氟的含量为4.59 wt%。分析了炭/炭复合材料表面HA转变为FHA的反应机制。采用氟化处理HA制备FHA涂层时,应加入磷酸盐保持整个反应过程的pH值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沉积 氟化钠处理 炭/炭复合材料 含氟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超声电沉积碳/碳复合材料磷灰石涂层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王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通过声电沉积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带EDAX)或FE-SEM,XRD,FTIR研究电解质浓度和初始pH值对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拉伸测试评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随着电解质浓度的降... 通过声电沉积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钙磷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带EDAX)或FE-SEM,XRD,FTIR研究电解质浓度和初始pH值对钙磷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拉伸测试评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随着电解质浓度的降低,其组成由羟基磷灰石与磷酸三钙组成的混合涂层转变为含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涂层,n(Ca)/n(P)和碳酸根的含量逐渐增加,片状晶体颗粒减小。随着初始电解液pH值的升高,涂层致密,均为片状含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n(Ca)/n(P)呈增加的趋势,片状晶体的厚度在30-40nm之间。涂层拉伸实验表明:小电解质浓度时,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5.62MPa)大于高电解质浓度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3.8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声电沉积 生物活性涂层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声电沉积C/C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超声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付前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594-598,共5页
采用声电沉积工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借助SEM,EDAX,XRD,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超声频率对涂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超声频率时(25 kHz)形成片状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6(OH)_2(HA));... 采用声电沉积工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借助SEM,EDAX,XRD,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超声频率对涂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超声频率时(25 kHz)形成片状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6(OH)_2(HA));当超声频率升高时(45 kHz或60 kHz)形成棒状磷酸氢钙(CaHPO_4·2H_2O(DCPD))。随着超声频率的升高,涂层呈紧密堆积并沿(021)、(041)晶面择优生长。涂层厚度和n(Ca)/n(P)逐渐减小,电解液的pH值逐渐升高。超声波对电沉积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了钙磷相反应能垒和增强了类旋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声电沉积 磷灰石涂层 超声频率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含氟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 被引量:1
6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1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用超声电沉积与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氟磷灰石(FHA)生物活性涂层,研究了离子交换时间和氟化钠浓度对含氟磷灰石(FHA)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后的涂层是羟基磷灰石(HA)和含氟... 用超声电沉积与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氟磷灰石(FHA)生物活性涂层,研究了离子交换时间和氟化钠浓度对含氟磷灰石(FHA)生物活性涂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后的涂层是羟基磷灰石(HA)和含氟磷灰石(FHA)混合物,离子交换前后其表面形貌均呈片状晶体,随着离子交换时间的延长或氟化钠浓度的增加,HA含量降低,FHA含量升高,涂层的晶粒尺寸和致密性均发生变化,离子交换后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略有增强,其原因是FHA的热膨胀系数与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更为匹配,涂层的残余应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碳/碳复合材料 声电沉积 离子交换 含氟磷灰石
下载PDF
声电沉积-氟化钠处理复合工艺制备C/C含氟磷灰石涂层
7
作者 翟言强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皓 徐国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0-1323,1326,共5页
通过声电沉积和氟化钠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制备含氟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EDAX、XRD、FTIR研究氟化钠处理前后以及氟化钠处理时间对含氟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钠处理能... 通过声电沉积和氟化钠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制备含氟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采用SEM、EDAX、XRD、FTIR研究氟化钠处理前后以及氟化钠处理时间对含氟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钠处理能促使磷酸三钙向含氟磷灰石的转化,并能提高涂层的结晶度;经氟化钠处理后的涂层是HA和含氟磷灰石(FHA或FA)不同比例的混合物。随着氟化钠处理时间的延长,磷灰石(211)(、300)的衍射峰向高衍射角漂移;HA含量降低,而FHA或FA的含量升高。氟化钠处理前后其表面形貌均呈片状晶体,但涂层颗粒尺寸发生变化。当浸泡时间达48h,涂层致密,涂层氟含量为5.85%(质量分数)。氟化钠处理后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略有增强的趋势,其结合强度最大为4.0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声电沉积 氟化钠 含氟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碳纤维的分散性与CFR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闯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翟言强 刘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41-1644,共4页
借助超声波和新型分散剂羟乙基纤维素的预分散,实现了短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硬化试件的断口形貌,讨论了碳纤维掺量、长度、水灰比对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导电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FRC的电阻率随... 借助超声波和新型分散剂羟乙基纤维素的预分散,实现了短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硬化试件的断口形貌,讨论了碳纤维掺量、长度、水灰比对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导电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FRC的电阻率随碳纤维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水灰比的增加先降低后逐渐上升;采用振动压制成型时,电阻率比振动成型时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分散性 水泥基 SEM 电阻率
下载PDF
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8-972,共5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qu...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裂纹型"界面.材料受载破坏时裂纹通过改变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在纤维-基体界面处以及基体炭层片之间引起滑移,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断裂台阶适中且与纤维拔出交替进行,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达到257MPa,断裂韧性达到11.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3KPAN基碳纤维为增强体,以中间相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压力浸渍碳化工艺制备出2D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分析了材料的偏光组织结构、弯曲性能及弯曲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基体碳的组织结构随碳化压力的不同而变化,低压时以小... 以3KPAN基碳纤维为增强体,以中间相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压力浸渍碳化工艺制备出2D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分析了材料的偏光组织结构、弯曲性能及弯曲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基体碳的组织结构随碳化压力的不同而变化,低压时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时以广域流线型组织为主;材料的抗弯强度、密度随碳化压力的增加而增高,最高抗弯强度可达278MPa;断裂特征与材料的密度、界面结合状况有关,密度较高、界面结合适中时,弯曲断口以纤维断裂、纤维拔出为主,材料具有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力学性能 界面 显微结构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比热容和热扩散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席琛 翟言强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3,共3页
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热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 300 K时比热容达到最大值1.8 kJ/(kg.K),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容保持恒定;C/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热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 300 K时比热容达到最大值1.8 kJ/(kg.K),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容保持恒定;C/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碳纤维的取向与热传导方向一致时热扩散率最高;石墨化度高,热扩散率高;C/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比热容 热扩散率 石墨化度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手性识别研究──D,L-色氨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荧光分析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剑炜 翟言强 +1 位作者 杨造萍 阮金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47-1449,共3页
The paper reports the simultaneous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D,L-tryptophanenantiomer by chiral recognition of β-cyclodextrin for the first time. Chiral discrimination isobserved f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D- a... The paper reports the simultaneous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D,L-tryptophanenantiomer by chiral recognition of β-cyclodextrin for the first time. Chiral discrimination isobserved f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D- and L-tryptophan when complexed toβ-cyclodextrin, and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PH. The proposedenantiomeric resolution of D- and L-tryptophan is based on the non-fluorescellce emission ofLtryptophan in β-cyclodextrln solution at 35℃ and after 24 h standing by. The fluorescenceemission and absorbance of L-tryptophan disapp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β-cyclodextrin at 35℃ and 24 h standing by, where as it is not observed for D-tryptophan. The detection limitsare 3.1×10-8 mol/L for D-tryptophan and 2.7 ×10-7 mol/L for L-tryptophan, respectively,with a RSD of 1. 0%-2. 6% (n=7). The method has been shown to be accurate with a ratioof 2%(molar ratio) of one enantiome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other. The observed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is calcul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usingpyrene as a fluorescence pro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荧光法 色氨酸 对映体拆分 手性识别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磊磊 李贺军 +3 位作者 李克智 李新涛 翟言强 张雨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1-345,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碳/碳(C/C)复合材料,用表面轮廓仪检测了表面粗糙度,用MG-63成骨细胞进行了细胞试验,研究了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形貌、粘附和增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越高则成骨细胞在其...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碳/碳(C/C)复合材料,用表面轮廓仪检测了表面粗糙度,用MG-63成骨细胞进行了细胞试验,研究了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形貌、粘附和增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越高则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率越高,增殖率越低;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的生长方向和形貌具有诱导作用,粗糙度越高则方向诱导作用越明显,且细胞附着形貌呈梭形或长条状,立体感强,反之成骨细胞则呈现片状,铺展状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粗糙度 成骨细胞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并借助XRD,SEM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最终热处理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断裂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石墨化度增大,层间距d002减小,微晶尺... 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并借助XRD,SEM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最终热处理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断裂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石墨化度增大,层间距d002减小,微晶尺寸Lc增大;材料未经热处理时,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较强,抗弯强度较高,弯曲断口较为平整,具有脆性断裂特征;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基体收缩,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减弱,抗弯强度减小,弯曲断口纤维拔出较长,材料具有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热处理温度 中间相沥青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纤维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1,26,共4页
采用CVI涂层和400℃空气氧化技术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借助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和弯曲性能测试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2D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处理的材料均具有韧性断裂... 采用CVI涂层和400℃空气氧化技术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借助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和弯曲性能测试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2D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处理的材料均具有韧性断裂特征,CVI涂层表面处理后材料的“假塑性效应”更为显著,但是其抗弯强度较低,基体炭的组织结构为具有光学活性的热解炭和中间相沥青炭的流线型、广域流线型组织,材料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界面结构,在断裂破坏过程中,主要发生基体内聚破坏;400℃空气氧化表面处理的材料的基体炭的组织结构为中间相沥青炭的小域、广域流线型组织,材料在断裂破坏过程中,表现为混合破坏,即基体内聚破坏和界面粘结破坏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中间相沥青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具有中间相沥青过渡层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6-490,共5页
采用液相浸渍-炭化和CVI复合工艺,制备出在炭纤维和热解炭之间具有中间相沥青过渡层的炭/炭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中... 采用液相浸渍-炭化和CVI复合工艺,制备出在炭纤维和热解炭之间具有中间相沥青过渡层的炭/炭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中间相沥青炭的光学活性高于热解炭的光学活性,中间相沥青炭在SEM和TEM下均呈片层条带状结构,热解炭在SEM下呈"皱褶状"片层结构,在TEM下为粒状结构;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炭、热解炭和炭纤维的晶化程度依次降低.在加载过程中,材料内部多层次的界面通过改变裂纹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锯齿状的断裂形式,纤维拔出长度适中,材料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达到244MPa,断裂韧性达到9.7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过渡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331-334,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裂纹型"界面。材料受载破坏时裂纹通过改变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在纤维一基体界面处以及基体炭层片之间引起滑移,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断裂台阶适中且与纤维拔出交替进行,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达到25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解炭过渡层-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具有热解炭过渡层的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基体由热解炭和中间相沥青炭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均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内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界面结构,热...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具有热解炭过渡层的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基体由热解炭和中间相沥青炭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均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内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界面结构,热解炭与纤维的界面连续,界面层内的石墨微晶择优取向度较高,晶格条纹排列规整;中间相沥青炭与热解炭界面不连续,为"裂纹型"界面,界面层内主要为非晶态碳。材料中炭纤维、热解炭、中间相沥青炭的石墨微晶大小逐渐增大,择优取向度逐渐增高,晶格条纹的排列逐渐规整。片层条带状结构的中间相沥青炭以及材料内的微裂纹平行于炭纤维轴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界面
下载PDF
热梯度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管型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郭领军 王闯 翟言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45-348,共4页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避免了等温沉积工艺中预制体表面孔隙过早堵塞的现象,适合制备轴对称的环形、管型件。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炭复合材料管型制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测试了其力学性能以及热物理性能,实...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避免了等温沉积工艺中预制体表面孔隙过早堵塞的现象,适合制备轴对称的环形、管型件。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炭复合材料管型制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测试了其力学性能以及热物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制件能够满足高温热结构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 微观结构 热物理性能
下载PDF
双基体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双基体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界面结构,热解炭呈现"皱褶状"片层结构,中...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双基体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界面结构,热解炭呈现"皱褶状"片层结构,中间相沥青炭呈现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片层的走向基本上平行于纤维轴向。材料受载破坏时裂纹通过改变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在纤维-基体界面处以及基体炭片层之间引起滑移,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锯齿状的断裂形式,材料具有韧性断裂的特征,抗弯强度最高可达22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