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飞 马新强 +3 位作者 耿云平 姜涛 米玉霞 张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现病变的血管形态及侧支循环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CTA诊断结果可为治疗工作提供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客观的医学依据,确实是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的可靠办法;而与DSA技术相比,CTA与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在病情发作早期为ACI患者实施CTA检查可获悉颈动脉的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群体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CI患者 颈动脉 狭窄程度 侧支循环 研究情况
下载PDF
CT引导和VBN辅助EBUS-GS与周围型肺癌疾病诊断效果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米玉霞 耿云平 +1 位作者 苏慧东 王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CT引导和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irtual navigation bronchoscope,VBN)辅助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with guide-sheath,EBUS-GS)与周围型肺癌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 目的:分析CT引导和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irtual navigation bronchoscope,VBN)辅助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with guide-sheath,EBUS-GS)与周围型肺癌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按所行操作方法分为3组:超声引导(n=36)、CT引导(n=36)、CT引导联合VBN辅助EBUS-GS(n=34);以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方法取样检测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CT联合VBN辅助EBUS-GS探查病变内部率明显高于超声引导和CT引导,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超声引导探查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66.7%,以CT引导探查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72.2%,以CT联合VBN辅助EBUS-GS探查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82.4%。CT引导VBN辅助EBUS-GS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均明显高于超声引导和CT引导,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VBN辅助EBUS-GS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任悠悠 耿云平 +3 位作者 李真真 尤国庆 曾庆 米玉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检查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行腹部CT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检查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行腹部CT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观察组另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35.71%的患者CTA显示腹腔动脉血管变异,与术中所见一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血管图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管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手术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MRI与双能量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李佳音 耿云平 +2 位作者 尤国庆 李真真 万里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双能量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MRI和双能量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及双能量CT检... 目的探讨MRI和双能量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MRI和双能量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及双能量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共135个病灶,DSA检查结果证实,63个(46.67%)肿瘤无残余/复发,72个(53.33%)肿瘤残余/复发。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肿瘤残余/复发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06%和96.30%,分别高于双能量CT检查的77.78%和88.15%,MRI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926,P﹤0.01),双能量CT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66,P﹤0.01)。结论对于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MRI检查能够较双能量CT检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残余或复发情况,诊断效能理想,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双能量CT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残余 复发
下载PDF
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耿云平 郭广春 +2 位作者 刘蕾 任悠悠 杨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P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38例与未出血组42例... 目的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P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38例与未出血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评价灌注CT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80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47.5%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73.2±5.0)岁vs(66.2±4.7)岁、(15.4±2.6)分vs(9.1±1.3)分及34.2%vs 14.3%,P<0.05]。出血组PS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S曲线下面积为0.924,诊断界值为5.86ml/(min·100g),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8.1%,阳性似然比为0.88,阴性似然为比0.95。结论 PS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S值>5.86ml/(min·100g)时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明显提高,可作为临床静脉溶栓的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凝药 预测
下载PDF
64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李佳音 耿云平 +1 位作者 米玉霞 李真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64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及重建后影像特征和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比各期检出的小肝癌病灶的数目、大小范围、边界及临床...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64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及重建后影像特征和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比各期检出的小肝癌病灶的数目、大小范围、边界及临床检出率等.结果:常规CT、动脉期增强CT(AP)、门脉期增强CT(PP)及延迟期增强CT(DP)临床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P、DP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P>0.05);而常规CT与PP临床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与DP临床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上腹部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评估小肝癌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病灶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64排多层螺旋CT 上腹部增强扫描 诊断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7
作者 李佳音 耿云平 米玉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按照分化程度分为中高分化组(n=56)和低分化组(n=44)。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按照分化程度分为中高分化组(n=56)和低分化组(n=44)。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相关性。结果低分化组达峰时间(TTP)低于中高分化组,Patlak表面通透性(PPS)、灌注血容量(PBV)、血流量(BF)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PS与肿瘤标志物AFP、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多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PPS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 血流动力学参数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胰腺癌多层螺旋CT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耿云平 尤国庆 +2 位作者 任悠悠 李真真 刘玉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术前经过MSCT增强扫描且经病理切片确诊的原发性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CT征象对癌患者进行胰周血管受累分级和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评价,并分析MSCT征象表...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术前经过MSCT增强扫描且经病理切片确诊的原发性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CT征象对癌患者进行胰周血管受累分级和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评价,并分析MSCT征象表现的胰周血管受累分级、周围组织侵犯与肿瘤部位、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病理分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链糖原(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关系。结果胰腺癌胰周血管受累与微血管密度、AJCC分期、VEGF、CA19-9、MMP-2有关(P<0.05),与肿瘤部位、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无关;胰腺癌周围组织侵犯与血管密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VEGF、CA19-9、MMP-2有关(P<0.05),与肿瘤部位、肝脏和淋巴以外的转移、病理分型无关。结论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征象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 被引量:3
9
作者 耿云平 尤国庆 +1 位作者 郭广春 刘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的选择。方法 536例疑似冠心病的DM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40~60岁163例,61~80岁299例,≥81岁74例,引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的选择。方法 536例疑似冠心病的DM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40~60岁163例,61~80岁299例,≥81岁74例,引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一高危因素不同年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积分的差异。结果三组男性比例均大于女性;平均年龄、患高血压、高血脂、吸烟、DM病程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肥胖度(BMI)方面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60岁患者,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狭窄为主(52.00%),单支病变所占比例(30.67%)最大,钙化水平主要是轻度钙化(39.88%),61~80岁患者中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和中度狭窄为主,双支病变(32.56%)、中度钙化(33.78%)为主;≥81岁患者中,重度狭窄、多支病变、重度钙化尤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钙化程度、病变累及支数、血管狭窄水平与年龄均程正相关(r=0.723,0.608,0.522,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DM患者均应早期进行冠脉检查,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云平 任悠悠 +2 位作者 李真真 尤国庆 米玉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67-469,共3页
探讨CT三维重建(3D-CT)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75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4)。两组均给予腹部CT、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观察组加用3D-CT。观察组... 探讨CT三维重建(3D-CT)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75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4)。两组均给予腹部CT、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观察组加用3D-CT。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切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D-CT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573(P<0.05)。3D-CT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术前评估,能够提高肿瘤R0切除,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 CT三维重建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云平 胡道予 +1 位作者 肖明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1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1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结果:显示胃网膜静脉曲张(84%)、胃短静脉曲张(90%)、胃冠状静脉曲张(78%)、胃结肠干曲张(50%)和食管静脉曲张(17%)。MPR、MIP、VR可以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腺疾病 高血压 门静脉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云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145-414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该院诊治的31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下对SSS患者锁骨下和无名动脉给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该院诊治的31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下对SSS患者锁骨下和无名动脉给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重组等后处理,并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1例SSS患者采用CTA共检测93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显示33支存在狭窄性病变。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性91.3%,特异性80%,准确率93.9%;CTA测定血管狭窄斑块性质的敏感性90.1%,特异性72.7%,准确率84.8%。结论 CTA是测量和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其结果和下肢动脉DSA检查基本保持一致,可以作为SSS首选的术前评估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灵敏度 CT血管成像 特异性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下载PDF
双源CT对面神经管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云平 尤国庆 赵静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正常人与12例患者的双源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0例正常人双侧面神经管各段进行... 目的:探讨双源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正常人与12例患者的双源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0例正常人双侧面神经管各段进行测量。结果:30例正常人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在轴位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佳,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位重建MPR图像上显示最佳。曲面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12例患者中有11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结论:双源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面瘫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面神经管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下载PDF
急性过敏性小肠炎一例
14
作者 耿云平 胡道予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0-840,共1页
关键词 小肠炎 过敏性 下腹部疼痛 急性 嗜酸性粒细胞 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 中性粒细胞 腹部膨隆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云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3期202-202,共1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54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54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46个节段,中度狭窄28个节段,重度狭窄43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68%、95.46%和95.25%。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肝右叶缺如伴右侧胆管及右肾发育畸形一例
16
作者 耿云平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肝右叶缺如 肾发育畸形 胆管 右上腹疼痛 右侧 螺旋CT平扫 移动性浊音 病例资料 门静脉期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双源CT对婴幼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耿云平 刘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对婴幼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例临床上高度怀疑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双源CT螺旋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技术(VRT)中的气道显影(A... 目的:评价双源CT对婴幼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例临床上高度怀疑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双源CT螺旋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技术(VRT)中的气道显影(Airways)、肺实质显影(Lung Parenchyma)。结果:20例患儿中18例发现异物,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9例,左侧支气管7例,2例患儿气管、左右侧支气管、叶支气管均内未见明显异物征象,经抗炎治疗痊愈。结论:双源CT原始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异物位置、形态、大小,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异物 双源CT
下载PDF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尤国庆 耿云平 +1 位作者 刘蕾 郭广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8-389,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灌注血流参数。结果 80例患者颈动脉双源CTA检查无颈动脉狭窄18例(22.5%)、轻度狭窄18例(22.5%)、中度狭窄24例(30.0%)、重度狭窄20例(25.0%),总狭窄率为77.5%;四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度以上狭窄率最高(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低于缺血半暗带或边缘区患侧,梗死中心区患侧血流量低于梗死中心区健侧(均P<0.05)。结论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可以很好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 脑CT动态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同伴支持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玉莹 耿云平 +1 位作者 房芳 马学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321-3325,共5页
目的:研究同伴支持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2015-01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 目的:研究同伴支持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2015-01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行同伴支持教育,干预1 mo.具体方法如下.(1)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建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桥梁,并及时反馈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的依从性;(2)同伴教育活动的实施:对造口患者进行针对性同伴支持教育.由同伴支持教育干预小组成员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确定健康教育形式、评价指标等,并记录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护理干预1 mo后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较出院时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并且可以缓解术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支持教育 直肠癌造口 术后延续护理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